绿林网

独影自命经典读后感有感

独影自命经典读后感有感

《独影自命》是一本由(日)川端康成著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5.80,页数:22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独影自命》读后感(一):独影自命

这个标题委实太过“凄惨”,不过很符合川端的文风,不管是他的什么作品,哪怕是《伊豆的舞女》这类作品,也有着一种类似的感觉,加上最后川端的自杀,真有一种命中注定的韵味。

作品很杂,是作者针对出版自己的文集的一种文学式回忆,回忆自己创作这些作品的点点滴滴,并没有什么文学理论或者是趣文异事,反倒是有些流水帐的感觉。同时还夹杂着大量的回忆性文章,有自己的笔记,也有着他人的作品,真实性应该是比较强的。可以略略理解川端的创作历程。

《独影自命》读后感(二):独影自命

此书是川端出版全集时的后记。应该算是一种文学回忆了。 全书也和川端其他作品一样,可以说是想到哪写到哪。不过从中倒是有许多可以细思的地方。 川端也明了自己的作品大多没什么主线,基本上到哪都可以停止。这即有外在的因素,因为是连载。可更多的自身的因素。川端就是一个这样“懒散”的人。但也正因为此。反而使其作品有着一种独特的韵味。其实也教训了读者,结尾固然重要,可是作品的过程可能更重要。其实这也暗合我自己的观点,任何一件艺术品,创作本身就是艺术,当艺术品“完成”的那一刻起,艺术品诞生了,可是艺术没有了。应该让我们按杜尚的观点一样,自己生活就是自己最大的艺术。川端证明并实践了这一点。 (写于2006年6月10日)《独影自命》,川端康成的创作杂文集。开始看的时候很是莫明其妙,一本书小说不像小说,杂文不像杂文,夹杂有日记摘写、心情故事等各式各样的杂合体。但到最后一点时终于似乎悟出一点什么了。与掌小说有关,我说川端的小说大多似乎没完。其实他自己也知道,这有主客观原因。主观自己身体不好,做人又过于纤细,我想可能灵感来了,写得开头或主干,但一过去或别的灵感来了,虽说不上收笔,但也就无甚大发挥了。客观上为生活所迫,加之在杂志上连载,无法前后统一,又没有时间修改。其实现在一想也没什么了不起。甚至可以说这便是川端文学的魅力所在。我心中一直有一个见解。任何一件艺术品一旦完成便退出了艺术的舞台,艺术在于创作,而不是制成品。而且过于完美的东西决不能说是艺术品,艺术是不存在于毫无缺点之中的。巨大的优点伴随着巨大的缺点,或者说两者就是一回事。这才是真正的艺术品,而川端则无意中符合了这种理论。 他的掌小说的创作也是如此,想到便写了,也可以真正算是草稿,或者绘画中的素描。有灵感的话从中撮来稍加以发挥,没有则保留在那,是另一类的作品。 浅见!

《独影自命》读后感(三):徒劳的悲伤

“我为地道的日本语言所吸引,努力避开汉语,始终希望使用听着就能理解的国语来写作。所以在我的行文中,有使读音细微悠长的倾向。”阅读川端康成的作品以《独影自命》告一段落了。

这些古典美与物哀情感的保留与坚持,也许就像《古都》中老枫树干上紫花地丁开出的花,或者是稻村雪子手中“用粉红色绉绸包袱皮包裹的小包,上面绘有洁白的千只鹤·”也可能是信吾想象中在“四月的一个星期天,在饭厅里一边观赏樱花,一边聆听钟声·”的美好愿望。川端笔下对于细节景物的描述总是充满细腻而柔美的感情,却通过主人公的内心透露出一种徒劳的哀伤,一边千方百计想对现实推心置腹,一边沉迷幻影无动于衷,到最后,也不明白是现实比较悲伤还是幻影比较难过。千重子问真一“在想什么呢?”“啊,怎么说呢。总会有什么也不想的幸福时刻吧。”“在樱花盛开的日子里……”真一却说“在幸福的姑娘身旁。”真过分啊,明明不知道姑娘是否幸福,却称之为“幸福的姑娘”,难道不是残忍的增添了女主人公徒劳的悲伤吗?

在樱花盛开的日子里想到它的凋零,即使一瓣两瓣的不断飘落,树下也是落花成堆了,在生的日子里想到生命的消逝,即使一天两天重复的度过,过去也会越积越多。

川端康成徒劳的悲伤令人心生柔情的怜悯,他不像三岛由纪夫,坦白得令人无所适从(尽管我们沉迷其中),或者太宰治对于人类徒劳的爱意,他那“不为人知的白痴的努力。就像是洋葱的皮,剥了一层还有一层,最后剥到芯,却什么都没有。可我还是相信,一定会剥出些什么,于是又拿起另一只,剥来剥去又是一场空”的徒劳,带来的是绝对的悲伤而非怜悯。有时候想,川端康成之所以能获得那个荣誉,也许正是他非空泛自我而是所谓深刻徒劳的对日本山水草木甚至人类优雅美丽的悲伤,以及他稳定保守的人格所指使下的统一、古典的行文风格吧。

“春空千鹤若幻梦”。

(阅读《伊豆的舞女》《古都》《雪国》《睡美人》《山音》《千只鹤》《独影自命》纪念)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