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舒芜口述自传》的读后感大全

《舒芜口述自传》的读后感大全

《舒芜口述自传》是一本由舒芜著作,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6.00,页数:379,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舒芜口述自传》读后感(一):看什么?

关于舒芜这个人,很多人都有想法:是舒芜陷害了胡风,因此牵扯了很多人受冤。不管这个是不是事实,就这本书而言,其价值或许可以从其他地方体现。舒芜对他的出身,并没有隐瞒,没有攀附,还是老老实实说是“小方”。对背景的介绍,还是比较客观真实。自以为作为一个后辈,他个人的性格品行并非重点,他所在的历史才是看书的指向。可以说他是混蛋,可以说他是冤枉,这些又有什么用呢?是不是没有了这个舒芜,胡风等人的命运就一定会不一样?他可能不是好汉,但他也不是什么神明。抓住舒芜不放,我想胡风也会摇头的。

《舒芜口述自传》读后感(二):“历史科学不是要发现历史的规律,而是要搞清历史的事实”

口述自传系列一共只出了三本,刚出的时候就买了文强的那本,里面的确有不少以前不知道的东西。买的原因,一个是有人推荐,另外,作为淮海战役中杜聿明的参谋长,文强的知名度还是比较高的。

最近在一个卖降价书的地方看见了另外两本。因为都是黑色封面,一眼就看到了。另外两本分别是舒芜和黄药眠的口述自传。说实在的,这两个名字都没有听说过。不过因为价格实在是便宜,而且文强的那本很不错,所以就都买下来了。

花了两周的时间吧,断断续续的把舒芜的这本看完了。原来是一位文艺界的党外人士。关于舒芜的经历,有两个印象深刻的地方。

一个是抗战期间逃亡内迁的经历,舒芜那个时候也就是高中生,从安徽到湖南到桂林,再从桂林到贵州到重庆。之前看过琼瑶的《我的故事》,讲述抗战期间从湖南到桂林再到四川的经历。让人深切感受到战时流民之苦。舒芜和琼瑶都是最终走过来的幸运的一群,更多的人,更多的下层人民的苦难就湮没在历史之中了。

另外一个是知识分子从解放后,到反右,到的苦难历程。几乎没有一个知识分子能够躲开这一次又一次的斗争,幸运与不幸的区别只是所受苦难的大小多少的不同。

整个二十世纪的中国,经历了重重苦难,许多人都留下了他们对这个时期的回忆。阅读这些回忆,对那些历史的脉络就会慢慢的清晰起来。

书中舒芜记录了黎澍的一个观点,“历史科学不是要发现历史的规律,而是要搞清历史的事实。”这是不是历史唯物主义呢?

《舒芜口述自传》读后感(三):一些感想和摘抄

因为在微博上看到有人推荐作者的《哀妇人》,恰巧不久前读了他的晚年随想录。觉得关于文学类的东西,无论是史料、规则还是名人轶事讲得都蛮详细的。文风也可以接受。所以对他的自传还是想读一读,就当给自己补充文学常识啦。

作者的一生其实也算跌宕起伏吧。中国近现代的大事也经历不少,对比普通平民,他的家学渊源足以让人羡慕,他能在个人专业领域做出这些成绩,可以说与他幼年的家庭教育息息相关吧。在人生旅程上遇到的那些人,随随便便一个名字都是近现代文学史上有所建树的人物。非常让人羡慕。

因为日本侵华战争,所以作者的青春简直可以用颠沛流离来形容,逃难,作为还算有所依仗的人物,他的撤离都如此的困顿不堪,想想那些当时没有任何依仗的贫苦普通人,该是多么悲惨。那些从这里逃到那里的岁月,作者的笔调写出来,似乎也没什么苦,可是那种不安稳始终给人的感觉是悲苦的。

作者因为一些信件问题涉及到历史上一段有名的公案。没有看过相关材料,但感觉作者站在他的立场上给了这个公案一个他的事实陈述。

最让人感到悲剧的是作者妻子和小女儿的死亡,一个是被打死,一个是自杀。在特定历史环境下,人的作用真的太渺小了。

最后摘录本书撰写者后记中的一段话:

我想做的是:努力将一位老人的生平,用尽可能完整而又遵从他本人的方式原汁原味地记录下来,连同他走过的时代,一同陈列。窃以为,人的生命有许多样式,不管什么样式,只要按照其固有的模样陈列出来,多少都是有价值的。他怎么说是他的事,你怎么听是你的事,而我的责任,就是老实和忠诚,对你对他对我都如此。我自己的发言,只保留在别处,在这里一个字也不必说。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