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戈麦诗全编》读后感1000字

《戈麦诗全编》读后感1000字

《戈麦诗全编》是一本由戈麦著作,三联书店上海分店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23.8,页数:46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戈麦诗全编》读后感(一):退向生活最后的山谷

二十四岁

这个强悍的厌世者

这个谦逊的暴君

提着利斧

把本属于我的麦田

收割空了

他跳下水

你也敢收?

上帝

也敢收?

《戈麦诗全编》读后感(二):理想与现实

我其实一开始并不了解戈麦,只是身边有一个疯子一样的弟弟,那么的喜欢戈麦,喜欢戈麦的一切。戈麦似乎一直是悲伤的,那样一个人,选择了死亡,死亡可以得到解脱么?高中年代的我,在海子,骆一禾,昌耀的影响下,几乎被世界孤立了,总是有人用怪物的眼光看着我。那个时候,喜欢海子,喜欢骆一禾,喜欢昌耀成为他们嘲笑我的理由,诗人在他们眼中与疯子挂钩;那个时候,总是卑微的想要有人懂,有人在身边。所以,书籍就是这样的好,虽然我遇见的只是戈麦的诗,虽然我只能从一个个汉字串成的句子中想象那个人,可是我依然觉得无比幸运,在这个世界上,有一群人总是被孤立着,但他们也以自己的姿态,过着理想的生活,即使选择死亡···

《戈麦诗全编》读后感(三):晨光中的疑问

晨光中的疑问

——写给戈麦

一盏从不被点燃的灯

两扇从不被打开的门

以及,那些残破的诗行构成

这世界脆弱而隐秘的部分

从不被谁吹熄、封闭与诵读

连疼痛也被均匀的涂抹在

玻璃凹槽。被反射的

晨光,折射出更多欲火

打击乐器总是打击心脏

以及,那些更细小的神经

使人焦虑的除了爱情

除了如何抵挡记忆的侵蚀

以及更幽远的记忆的逃离

还应包括诚实和如下疑问:

为何那盏灯从不被点燃

为何那道门从不被打开

为何那些无人关注的诗行

总能持续、缓慢、沉默地抵达我最深的内心

很多年前写给戈麦的一首小诗

如今诗人依旧沉默,诗句依然锃亮

只是年华已过

《戈麦诗全编》读后感(四):我在此念叨一个叫戈麦的男子

九月在这几天突然加快了脚步

白纸和铅笔也无法仔细考量出

它的速度

凉凉的秋风带来了属于北方

特有的混沌

将夏日所有的豁朗统统收归怀抱

我不知道这样的开头是否足够的好

这样的渲染是否足够的悲凉

诗人早已深陷万泉河那片海洋

尘世的喧嚣也无从知晓

是谁告诉你我

死是永不可能

又是谁踩碎了这条界限

为了上帝的那顿夜宵而提早出发

是谁将他的爱情、唾液和革命理想

毫无保留地送给那些

渴望你垮掉的对象

黑亮的瞳孔在极度怀念中

酝酿乌云和细雨

就让岁月慢慢啃噬我们的骨头

让死亡不断给这个世界注入新潮

永远二十四岁的你

是不会感受到年华的衰老

在秋天

你义无返顾地走出温暖的子宫

也是在秋天

你背上石头决绝地离开人间

一直未流露出内心的恐惧

也终于在湖底得到释放

原来你也是无法拒绝死亡

你所说的那么多的不可能

原来都可以变成可能

就像我现在忘却了词汇

来好好对你进行一番念叨

我最终要到你那里去

而你却永远不能来到我的身旁

这样的结尾

也足够让一个透明的魂灵

慢慢跌倒

《戈麦诗全编》读后感(五):幻想诗歌

戈麦诗歌的艺术源泉,大半来自于他所崇仰与热爱的阿根廷文学大师博尔赫斯,戈麦称之为“神秘的幻想文学大师”,这个称谓是相当中肯的,但如果把“神秘的幻想”置诸戈麦的诗歌之前我想也是十分恰当的,戈麦正是在用自己的幻想建筑起一个庞大的幻想王国并由此融入一个“由芝诺、韩愈、克尔凯郭尔、勃朗宁、布洛瓦和邓萨尼勋爵共同创造的没有边界(国界)的传统”1。

戈麦的生活态度也许并不可取,他敏感、细腻,沉溺于幻想、倾心于死亡,他曾说过:“我对诗的感激要高于对生活的留恋”。戈麦正是李森笔下那种“可怜的诗人”,“是太执着,太在乎诗的人。太在乎诗,也是一种索取。诗歌偏执狂,离疯子其实只有一步之遥。”2 但是,我们却不能否认戈麦诗歌无比瑰丽的艺术价值,不能否认戈麦在短短不到四年的创作过程中所显现的生命意识的涌动、激扬与超越的灵魂历程。单就这两方面看,戈麦是伟大的,他留下的“幻想诗歌”与他“以诗为性命”的独立的创作精神是当代诗坛上一笔极为丰厚的财富。

------------------------------

[1] 格非.博尔赫斯的面孔[J].花城,2003(1)

[2] 李森.羞耻者手记[J].花城,2006(1)

××××××××××××××××××××××××××××××××××××

×注意:以上评论选摘自本人的论文《戈麦诗歌艺术研究》,转引请注明出处。×

××××××××××××××××××××××××××××××××××××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