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美学三书读后感摘抄

美学三书读后感摘抄

《美学三书》是一本由李泽厚著作,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6.00,页数:54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美学三书》读后感(一):大师毕竟是大师

思考者!真正的学者!辩证法应用在每个地方,公正、客观、运动。比现在什么垃圾伪学者高尚不知道多少倍。看看现在的什么硕导、博导。唉~~~~~中国有可能就这么完蛋了。

希望考试制度,职称制度不要把伟大的民族毁了

《美学三书》读后感(二):以美启真

以美启真,是李泽厚先生给自己思想中的一个结论之一。我从高二开始读李泽厚的书,也就是读他的书,对我曾经幼稚的世界观,历史观开始逐渐发生改变。不再迷信课本上的一家之言,是拜读李书的最初的启发。随着读书之日多,网络信息之愈加发达,我的世界观已经不再是当初的了。从李的笔下,认识了解康德,从李的书中,认识中西哲学的差异。或许李书中的美学观点,如果读过宗白华的书的话,发现李的一些看法并不新鲜。但是李仍然很重要。因为他也是他那个时代的一个缩影。至于《美学三书》融三本书一体,至少价格上很便宜。插图版,太贵,作为学生,买不起。

《美学三书》读后感(三):别扭

虽然看过,就是记不住写的是什么,我的记性真的是很差,李泽厚的说话方式让我有点别扭,总觉得理论性太强,但又不是看不懂,拽很多词,不像说人话。呵呵,不过能写这么多字实在是令人佩服啊。呵呵。美学啊哲学啊,对每个人的价值不同吧,对我来说我只想心安理得的活好就行了。至于那个老罐子美不美对于我来说不是什么问题,也没有精力去做那种事,我唯一得到的就是我看什么都是美的,就够了,你不用研究它是什么做的,怎么烧的,这诗句是不是他写的,怎么押韵,怎么工整,美是件简单的事,真正的大美是感而遂通的,不同刻意去追求,也不用鄙视老百姓和你在同一间美术馆内同时欣赏一幅谁也看不懂的画。天地有大美而不言。那么这美是绝对的还是相对的。问题就在这了。

《美学三书》读后感(四):中国美学之通俗读物,不宜过誉!

摊开亢奋,合上渺渺。若为休闲,不失好书。倘为研究,则云里雾里。非学术著作!亦未用学术著作之体例。然奉为经典,贻害无穷矣。

1950年代,美学大讨论中,李氏初出茅庐,乱拳打死老师傅,遂一举成名。李氏固然聪明,然根基尚浅,一生著述远不能比朱氏。我朝开国,意识形态乃命根子。立国之始,太学废逻辑教育、美学教育,实属必然。若非马氏理论之源头,黑格尔恐早已打入万劫不复之地。然,二人为右派,赴夹边沟改造,后一人殒命。朱先生著述、译作等身,可敬可叹!经典若《西方美学史》者,上下二册尚为框架。固美学确博大精深。李氏安敢当“二十世纪中国最伟大思想家”乎?冯氏拔高李氏,目的何在?不得不防!

《美学三书》读后感(五):自觉的灵列夫·托尔斯泰论美学

.....因此,美学中所阐述的、模糊地为一般人所信奉的那种以“美”为依据的艺术理论,只不过是把我们——某个圈子里的人们——在过去和现在所喜欢的东西认为是好的罢了。

要为人类的某种活动下定义,就必须了解这一活动的意义和作用。要了解人类某种活动的意义和作用,首先就须根据这一活动的产生原因及其后果来考察活动本身,而不能单单根据它所给我们的快乐。

如果我们认为某一活动的目的只在于给我们快乐,因而只根据这种快乐来为这项活动下定义,那末,这样的定义显然是不正确的。给艺术下定义的情况也正是这样。……

正如那样认为食物的目的和用途是给人快乐的人们不可能认识饮食的真正意义一样,那些认为艺术的目的是享受的人们也不可能认识艺术的意义和用途,因为他们把享受的这一不正确的、特殊的目的加诸于艺术活动,其实艺术活动的意义是在它和其它生活现象的关系上。只有当人们不再认为吃东西的目的是为了享受时,他们才会明白,饮食的意义在于滋养身体。就艺术来说也是这样。只有当人们不再认为艺术的目的是“美”,即享受时,他们才会懂得艺术的意义。把“美”或者说从艺术得来的某种快乐,看作艺术的目的,这不但无助于我们判定艺术是什么,反而把问题引入一个和艺术截然不同的领域——即引入形而上学的、心理学的、生理学的、甚至历史学的探讨。为什么某些人喜欢这一作品,而不喜欢那一作品,为什么另一些人喜欢那一作品等等,因而使得给艺术下定义成为不可能。正像讨论一个人为什么喜欢吃梨而另一个人喜欢吃肉决无助于判定营养的本质是什么一样。讨论艺术中的趣味问题,关于艺术的讨论不知不觉地归结到趣味问题上,不但无助于我们弄清楚被我们称之为艺术的这一人类的特殊活动究竟是什么,反而会使我们根本弄不清楚这个问题。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