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弗洛伊德与为什么鸭》读后感精选

《弗洛伊德与为什么鸭》读后感精选

《弗洛伊德与为什么鸭》是一本由徐慢慢心理话 / 果麦文化 出品著作,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9.80元,页数:24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弗洛伊德与为什么鸭》读后感(一):轻松读完你会快乐一整年鸭

书名:《弗洛伊德与为什么鸭》

作者:徐慢慢心理话

出版社:浙江文艺出版社

一本可爱温暖的治愈心理学漫画,著名的心理学家武志红老师监制。

一只懂点心理学充满温柔与爱的黄白花猫妈妈“弗洛伊德”

和它肥肥的每天出各种小状况的小黑鸭宝宝“为什么鸭”

“弗洛伊德”每次都能接纳情绪,帮助“为什么鸭”一路战胜内心的恐惧、焦虑、害怕,用生活中每个小场景,解释了许多心理学专业的名词。

内聚性自我

真实自体和虚假自体

精神内耗

课题分离

情绪ABC理论

等等

然而每小篇结尾,还都有小彩蛋,“为什么鸭”在问题得到解决后,会调皮的“气气”妈妈。

全书50多个学习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的困境,每当自己难受、痛苦的时候如果身边都能有个不一定帮你解决问题,首先和你站在一边,比你自己还能接纳自己的妈妈或朋友,是多么的难得。

我经常也是充当这样一个角色,并没有大智慧能帮助到每一个人。

每当有朋友向我倾诉时,我会站在他的角度理解他当时的愤怒、情绪,并不会觉得他是负能量,因为我也是这样的人啊,我不会控制自己不去难过,不去发脾气。

所以当他倾诉完,我不一定有好的建议,他已经好多了。因为他觉得我从心里是理解他的。

我在生活中也是朋友的“弗洛伊德”娉婷吧!

《弗洛伊德与为什么鸭》读后感(二):和焦虑和解,允许自己虚度时光吧!

《弗洛伊德与为什么鸭》,可可爱爱的一本小书,但是却能治愈每一个翻开它的人。

很多时候我们都想要表现得再好一点,不断地给自己施加压力,逼着自己去努力,却忘了自己也不过是一个普通人,会失落,会受伤。

一点点的失落,一次次的跌倒,让我们疲于面对生活,不敢面对自己。

我们都忘了,爱自己才是最应该做的事。

别那么焦虑,也别去伤害自己,抱抱亲爱的自己,我们也有休息的权利。

看完这本漫画,我觉得就是一次心灵的休憩。

在这本漫画里面,懂一点心理学的猫妈妈“弗洛伊德”,教会了爱问为什么的鸭儿子“为什么鸭”,如何去面对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不仅解开了小鸭的心结,也温暖着焦虑的我们。

很多时候,我们都在努力赶路,忙这忙那,一刻也不停歇,只要稍稍松懈,就会怪自己又浪费了很多时间。

其实,人活一辈子,并不只是为了追求成功和名利,更多的是为了体验这个世界。

我们之所以每次停下来都那么纠结,正是因为大脑在不断地催促着我们前进,而身体却想要去体验那种无所事事所带来的美好。

这就是我们烦恼的来源。

如果我们换一种想法:人生本就有大把美好时光可以浪费。

我们是不是能停下自己匆忙的脚步,听从身体的感觉,让自己不那么焦虑,静静地享受虚度时光的美好。

毕竟我们都是普通人,我们要允许自己有做不到的事,也要接受自己的不完美。

总的来说,这本可爱的漫画书不仅适合亲子共读,也适合每一个想要疗愈自己的大人去读。

在书中,每一个人都能找到爱自己的方法。

《弗洛伊德与为什么鸭》读后感(三):《弗洛伊德与为什么鸭》,是一份来自深圳卫健委的爱。

离开深圳已经8年,前同事大多渐行渐远,每天阅读深圳卫健委的公众号成了我和深圳最亲密的联系。

某一天的公号文章底部给读者送福利,中奖规则是,前30名、中间40名、后40名提交收件信息的读者可以获得漫画书——《弗洛伊德与为什么鸭》。

错过了前30名、没有好运成为中间40名,就只能拼最后40名了。

我设置了闹钟,提前编辑好信息,在活动结束前一分钟提交了信息。整个过程竟然有丁点紧张,生怕错过了这远在天边、近在咫尺的好物。

作为一名资深中奖绝缘体,我只能凭努力获得想要的。有时候,努力也没有成果。

但这次有!小小的付出获得了满满的回报。

第二天收到快递发出的信息提醒,开心又感动。

《弗洛伊德与为什么鸭》是一本心理学书籍,由50篇暖心漫画组成。

漫画主人公是一只田园猫弗洛伊德和它的儿子“为什么鸭”。

某一天,弗洛伊德不小心孵出了一只小鸭子,叫“为什么鸭”。出于禽类的印刻效应,为什么鸭破壳时,第一眼看到的是“暖男猫”弗洛伊德,以后就认它做妈妈了。

弗洛伊德是个有智慧的好妈妈,每当鸭鸭儿子遇到困惑,它都能不厌其烦地给予温暖的回应。

正如这本书的封面写着“解开你放不下的心结”,它真的做到了。

我从这本书中获得了巨大的心理能量和情绪价值。弗洛伊德与为什么鸭的很多对话都带给我慰藉或鼓励。

以前我总是追求意义、注重成果,常常因为没有得到期望中的回报困扰,但现在我更在意过程和自己当下的感受。

我愿意花很多时间去做“没啥用”的事儿,织毛线、看闲书、和小浅浅一起捡棍棍……

在读这本漫画的过程中,我想明白了一个道理:

人生是一个阶段一个阶段进行的。

虽然考学失意、工作失利,但每个阶段我都有很努力,学生时代专心学习,毕业之后认真工作,当妈妈之后用心养育孩子。

这样就很好了,不是吗?

至于每个阶段是否有理想的结果,并不是个人能够完全控制的,又何必为那些无法掌控的事情责怪自己不够努力呢?

想通了这一点,我就不再纠结过去,我就不焦虑了。

我觉得自己整个人的状态变好了一点儿。

这种治愈的、获得力量的感觉,非常非常棒!

——感谢深圳卫健委,送给我这本暖心小书,“没啥用”,却又十分有用。

《弗洛伊德与为什么鸭》读后感(四):这50句话,解决你所有的精神内耗

最近翻了一本小书:《弗洛伊德与为什么鸭》。

我的想法是在这忙碌芜杂的环境里,用一本可爱温暖的书来治愈当下。

在这本书里,我看到了一只猫妈妈,用简单、平和的语言,告诉一只总是有那么多为什么、总是有很多负面情绪的鸭宝宝,你可以怎么做。

其实,这只鸭宝宝,就是我们的“化身”。

TA是不是不喜欢我?

我这样做,是不是不好?

昨天我那样做就好了,我真是笨!

……

你有没有发现,这所有的问题,所有的焦虑,所有的精神内耗,都源于你过度在乎别人的想法。

是的,你唯独没有自己。

和TA在一起,你没有看见自己的开心或不开心,而是只想着让对方开心。

做完一件事,你害怕的是别人不够满意,而没有看到自己已经尽力。

正因为没有了自己,所以你会被很多想法所干扰。用书中的话说,你创造的是一个虚假自体——你的一切,你的情绪,都依赖外界,而不是内在。

他人的感受和意见很重要,但不是我们的人生坐标。

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看见自己,无论风吹雨打,都相信自己值得爱与被爱。

最后,我整理了书中的一些内容,用50个金句呈现(有些是直接引用了书中的原话,有些是我自己的转述):

1、像朋友一样宽容自己,而不是自我攻击。

2、做到60分的自己,也很不错。

3、拥有被讨厌的勇气,学会和自己站在一边。

4、在变得更好之前,先允许自己“差劲”。

5、拥有“反派”精神,乐观一点面对眼前。

6、胡思乱想时,把想法哼成歌。

7、可以被打败,但不可以被想象打败。

8、遇到挫折时,就事论事,不延伸到其他事,更不延伸到自己。

9、犯错≠失败,只是说明你和其他人一样。

10、认知决定感受,你对一件事的解释,决定了你会产生什么样的感受。

11、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想与不想。

12、不看别人说了什么、做了什么,而是看自己内心的感受是什么。

13、你不会别无选择,关注选择之后可以得到的东西。

14、喜欢,是比“重要”更重要的事。

15、吵起来,比憋在心里更好。

16、学会认真地倾听和回应。

17、喜欢一个人就直接说、对TA好,让对方开心,而不是用“欺负”的方式引起对方注意。

18、真正好的关系,是无论开心或难过,都希望你在身边。

19、有时候,听懂,不一定是懂“对方说了什么”,而是明白“对方为什么对你说”。

20、建立边界,是建立亲密关系的前提。

21、健康的边界不是完全的独立,而是既有依赖也有独立,既有需要也有自我。

22、开不开心是自己的选择,你也无需对别人的不开心负责。

23、真诚的道歉是承担责任,而不是乞求原谅。

24、好的关系,不会吵坏,但会憋坏。

25、“让所有人都满意”的想法,最终只会让自己失望和难过。

26、可以理直气壮地讨厌别人。

27、做一些看上去“无用”,但让自己感受到快乐的事。

28、如果很累,不妨断舍离,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

29、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和节奏,你要做的,就是找到自己的节奏。

30、好玩是一种体验,不好玩也是一种体验,没有对错之分。

31、真正的人生,都是从“尊重自己的感觉”开始的。

32、遇到无法改变的问题,顺其自然地应对就好。

33、“难过”和“开心”都是你的情绪,没有好坏之分,都值得你去好好感受。

34、不要过度在意别人的反应。

35、遇到困难的事,不妨在过程中给自己设置一些“小甜点”。

36、哭,也是在解决问题。

37、不开心的时候,给烦恼取个名字。

38、困住你的,不是“很大”的问题,而是“很大”的情绪。

39、没办法让焦虑的声音消失,但可以主动去远离那些制造焦虑的源头。

40、用具体的事,打败焦虑。

41、困难的事发生在我身上,是因为我有能力解决。

42、跟大脑沟通,少用否定式,多用正面语言。

43、无论内向还是外向,做自己就好。

44、嫉妒是一种很正常的情绪。

45、如果决定要拖延,就专心拖延,放宽心玩。

46、不要站在现在的立场批评过去的事,事后反思很重要,但不要过度苛责自己。

47、不要逼着自己翻篇,静静地和自己的不开心待一会儿。

48、只有保持勇敢,才能享受快乐。

49、别人不会记住你丢脸的事。

50、优秀,不是被爱的必要条件。

《弗洛伊德与为什么鸭》读后感(五):告别焦虑,接纳自己,自信生活

你是否曾经在某个晚上,独自躺在床上,脑中回荡着这些问题:

“他们是不是对我不高兴了?”

“我是不是太小题大做了?”

“没有人喜欢我吧?”

这些疑问就像是一根根细线,悄悄缠住了我们的心,变成了难以解开的心结。如果你有过这样的经历,那么我今天要推荐的这本书,或许能给你一些启示。

它的名字,叫做《弗洛伊德与为什么鸭》。

这本书是由50个心理学治愈漫画组成,这些漫画看似轻快短小,却深入浅出地揭示了人们内心世界的复杂性。书中的主人公是一只叫“弗洛伊德”的猫和一只叫“为什么鸭”的鸭,他们以孩子般的视角和语言,帮助我们看清那些被我们自己或社会压抑、忽视的情绪,让我们意识到自己的痛苦、焦虑和遗憾,并学会接纳它们。同时,他们也为我们解释了许多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让我们懂得如何对待自己,如何更好地面对生活的挑战。读完这本书,你会发现,原来我们可以不用那么好,原来我们的感受是那么重要,原来我们有权利喜欢自己。

书的作者是“徐慢慢心理话”团队,他们是由心理咨询师和画师组成的心理学漫画团队,他们的作品以真实的咨询案例为基础,用轻松愉快的方式传达心理学的知识。他们已经发表了400余篇的心理学条漫,吸引了数百万的读者。他们的目标,就是让更多的人了解心理学,理解自己,善待自己。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我们的生活中有这样一种人,他们总是充满自信,总是觉得自己很棒,无论做什么都充满热情。这就是心理学中的“内聚性自我”在起作用。

这个概念,是美国心理学家科胡特提出的。简单来说,它就是我们内心的一种力量,能把我们的自我凝聚在一起。

在书中,主角为什么鸭从一个自卑、自我贬低、喜欢给自己贴标签的小鸭,慢慢变成一个接受自己、认可自己的自信小鸭。这个转变的过程,就是小鸭在与猫妈妈的互动中,一步步建立起自己的“内聚性自我”。

要知道,我们人类也是一种社会动物,我们需要通过他人的肯定和反馈,来确认和认同自己的价值。就像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曾经说过的:“自信其实是一种胜任感。”我们对自己的价值和能力的确认,是我们自信的源泉。

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如果父母能给我们更多的肯定和支持,让我们感觉到“我是可以的,我是被允许的”,那么我们就能逐渐积累起自信,更自由、更健康地成长。

现在想想,恐怕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充满自信,健康快乐地成长。那么我们作为父母,就应该给予孩子更多的支持和肯定,帮助他们建立起“内聚性自我”,让他们成为真正的自信孩子。

最后,我想说的是,无论我们是父母,还是孩子,都需要建立起自己的“内聚性自我”。因为只有我们自己足够自信,才能面对生活的挑战,才能够健康快乐地生活。

在心理学中,有一个叫做“标签化”的现象,这是指我们倾向于使用概括性的词语来描述自己。这样做的好处是,我们可以更快捷地向他人介绍自己,让他们了解我们是怎样的人。但是,这样做的坏处是,如果过度使用标签,我们可能会陷入错误的判断,简单粗暴地评价自己。

“为什么鸭”有一个新朋友,名叫闷闷,他是一只内向的小鸭。“为什么鸭”为了缓解闷闷的情绪,于是经常带它参加各种聚会,想以此带给它快乐。但其实,“内向”这个标签在每个人身上的含义都是不一样的。对于闷闷来说,他只是喜欢安静地待在角落里,享受自己的时间。

因此,我们应该尽量避免使用“内向”这样的词语来定义闷闷,而是应该多给他一些接受和理解。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无论你是什么样的性格,我都希望你能真实地看待自己,然后接受并爱上这个真实的自己。

总之,我们都要意识到标签化的好处和坏处。在我们描述自己和他人的时候,我们需要更加具体,更加接纳和理解。同时,我们也需要接受并爱上自己的每一个方面。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了解自己,接受自己,爱上自己。

心理学家武志红曾经说过:“我们的成长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不断经历并处理创伤的过程”。这段话让我深有感触。

在生活中,我们无法避免会遇到一些不愉快的事情,这些都是我们无法控制的。但我们可以选择如何去面对受伤的自己。

首先,我们需要接纳自己的所有情绪,无论是悲伤、愤怒,还是无力和绝望。就像海伦·凯勒所说:“虽然世界充满了苦难,但是苦难总是能被勇气所克服。”我们不要否定自己的感受,而是应该接纳它们,这是治愈创伤的第一步。

其次,允许自己逃避一阵子。有时候,我们需要通过做一些日常的事情,比如享受美食、听音乐、散步或者睡个好觉,来让自己暂时远离痛苦。

最后,我们应该去回顾自己经历的事情。找一个可以信任的人,或者一个安全的环境,去回顾在受伤的时刻,我们具体经历了什么,产生了什么感受。这可能会触发一些痛苦,但记住,我们要给自己无条件的爱和接纳,告诉自己,过去的我已经尽我所能做得很好了。

总之,面对生活中的创伤,我们需要学会接纳自己的情绪,允许自己暂时逃避,然后去回顾和理解自己的经历。这是一个治愈过程,也是一个自我成长的过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自己,接受自己,爱上自己。

自信源于自我认同和价值确认,我们需要避免过度标签化自己,而应该接纳和理解自己真实的一面。同时,面对生活中的创伤,我们需要学会接纳自己的情绪,允许自己暂时逃避,然后去回顾和理解自己的经历。这是一个治愈过程,也是一个自我成长的过程。

心理学家科胡特的“内聚性自我”概念,以及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关于自信的观点,都为我们理解自我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我们需要避免过度标签化自己,而应该接纳和理解自己真实的一面。同时,面对生活中的创伤,我们需要学会接纳、逃避和回顾,以推动自我成长和内心的治愈。

我真心推荐这本书给大家,因为我相信,无论你是谁,无论你在哪里,你都值得被这个世界温柔以待,更值得被你自己温柔以待。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