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日常生活中的非暴力沟通》读后感摘抄

《日常生活中的非暴力沟通》读后感摘抄

《日常生活中的非暴力沟通》是一本由[德] 冈迪·加斯勒 / Gundi Gaschler著作,九州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2.00元,页数:16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日常生活中的非暴力沟通》读后感(一):在日常生活中运用非暴力沟通,情绪更加平和

南风和北风比赛,谁更能让人脱下厚衣服。 北风呼呼地狂吹,没能吹掉人们身上的厚衣服,反而将衣服裹得更紧了。 南风轻柔地吹,吹得人暖暖的,人们自觉的脱掉厚衣服,拥抱暖暖的南风。 沟通也是一样,暴力的形式可能不会起到好效果,而温柔和煦的非暴力沟通会起到好的沟通效果。 书籍:《日常生活中的非暴力沟通》 作者:【德】冈递·加斯勒(著)

《日常生活中的非暴力沟通》读后感(二):《日常生活中的非暴力沟通》换种方式,你的沟通会更有效!

我最近经常有这样的经历:下班接娃回家,累得要死,老公却只知道往沙发上一窝,什么都不干。每次我抱怨一通,甚至是大吵一架,对方还是一动不动,一切照旧。我时常感到很无助,不知道如何才能改变这种局面。今天读了德国作家冈迪·加斯勒的《日常生活中的非暴力沟通》,让我重新燃起了希望。这本书将非暴力沟通的概念又一次带到我的生活中。

没错,之前我曾经接触过非暴力沟通,是在樊登读书。非暴力沟通是马歇尔·卢森堡博士提出的,是指一种能够使人情谊相通、互尊互爱、和谐共处的沟通方式。人们既可以坦诚表达自己的意愿,又可以倾听他人内心感受的,从而避免了有意或无意忽略对方感受或需要所带来的伤害。 下面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一下非暴力沟通的四步法,当我们面对冲突时请按照这四个步骤去交流,一定可以找到并满足双方的需求,用更平和的方式解决问题,化解冲突。 第一步:观察。 马歇尔·卢森堡博士曾说“对于很多人来说,观察他人及其行为,而不评判、指责或以其他方式进行分析,是难以做到的”,可见我们大多数人在沟通时习惯性地进行评判和分析,是导致沟通失败的重要原因。所以,在我们进行沟通之前,首先要观察,然后描述事实,而不能带任何评判。 如何做到不带评判来描述事实呢?举个例子,“我发现地板很脏。”这是讲事实,“你怎么这么邋遢?”这就是评判,还带有指责意味。带入当下的情形,如果换成是你,第一种说法是不是更容易让你接受? 完成了这一步,那么接下来就要开始“讲感受”,也就是沟通的第二步。感受可以是烦躁、开心、难过、焦虑、害怕等等,我们要描述当前观察到的事实带给我们怎样的感觉。还是用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这样说“地板这么脏让我感觉很焦虑”而不是说“地板这么脏你就不知道收拾一下?”我们要注重谈自己的感受,而不是指责对方。千万记住,指责和评判对方不应该出现在非暴力沟通的任何一个环节当中。 第三步,找需求。这一步要求我们寻找自己感受的根源,找到是什么需求未被满足?找到需求并清楚地表达出来,让对方了解我们的渴望,从而更好地满足我们的需求。还是上面的例子,“我需要一个整洁的环境来辅导孩子学习”而不是说“这么脏我怎么陪孩子学习?” 最后一步,讲要求。请求帮助时,要说要什么而不是不要什么!清晰、具体!看到家里的地板很脏,我们可以说,“你可以抽时间打扫地板吗?保证我在一个干净的环境中辅导孩子学习。”你看,清晰的表达自己的要求,对方才知道应该怎样做。 以上就是非暴力沟通的具体做法。在实际生活中,这种沟通可能不会这么顺畅,你可能会忍不住评判抱怨对方,你提出的意见对方也不会满足,这都有可能发生。但是只有我们努力运用这种沟通方式,就会慢慢看到效果。 本书中,作者也提出了如何体会对方的感受,也就是共情的方法。那就是角色扮演,抛弃自己的身份,完全沉浸到对方的当时当下,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对方。这本书主要列举了作者在进行非暴力沟通咨询中的诸多案例,从夫妻相处、亲子互动、师生沟通、自我对话等方面展示非暴力沟通的运用和效果,让我们得以借鉴。相信大家也会从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学到适合你的沟通方法。

《日常生活中的非暴力沟通》读后感(三):《日常生活中的非暴力沟通》

一位母亲下班回到家,看到桌子上女儿做的四菜一汤,并没有感激女儿的辛苦,反而埋怨女儿奢侈浪费。一瞬间,女儿所有的等待和希冀全部碎裂,只有无尽的自我怀疑。也许母亲只是因为工作辛苦,或者平时节俭习惯了,可是她的行为却深深刺痛了懂事的女儿。 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也会遇到这样的场景,妈妈上班去了,年幼的我们帮忙扫地,摘菜,满心欢喜的等待妈妈下班回到家的夸奖,而看到隐约的垃圾,或者垃圾桶里大片的绿色,并没有给予我们鼓励,而是斥责我们一点小事都做不好的时候,我们内心的委屈也瞬间集满。 日常生活中的琐事太多又太小,生气呢又不至于,不发火呢内心有不好受,后来突然发现这种情况也是一种暴力,尤其需要我们学会沟通。提到沟通,不得不提到一本书《日常生活中的非暴力沟通》,书中首先通过暖心故事来展示非暴力沟通,然后通过自己的故事分享自己如何应用非暴力沟通,最后把非暴力沟通应用于日常生活。 非暴力沟通本质就是给予对方同理心,同理心说起来简单,其实它分为四步: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 把指责换成观察 日常生活中,我们面对快节奏的生活,总是容易心浮气躁,所以主观感受就是占据我们的内心,看到不满意的事,总会第一时间发脾气。比如你今天下班很晚,提前和老公说让他回家做好饭,然而你回到家发现他只炒了菜,并没有煮米饭,一股委屈充满胸腔,立马大声喊了起来:“你怎么回事,不是和你说了要做饭吗?为什么只有菜!” 此时的老公,看了一眼灶台上的面条,默默的没有说话,等你洗好手才发现苗条已经下锅了,今天的菜式配面条更好吃。 用心体会对方的感受 一位丈夫失业后一直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妻子多次想要与其沟通都被拒之门外,这天妻子下班回到家,如前几天一样敲响了书房的门,丈夫觉得心烦气躁,打开门刚想发泄情绪,却看见桌上摆放着丈夫最爱的小菜和啤酒,转头又对上了妻子心疼的眼神。 那一瞬间丈夫明白了妻子从来都只是关心他,并没有因为失业而对他恶语相向,只是他只看到了自己内心的恐惧。餐桌上两人相谈甚欢,丈夫也重拾了对工作的信心,也更珍爱妻子。 明白需要才能获得回应 一位妈妈特别喜欢女儿跳舞,于是给女儿报了舞蹈课,可是刚开始女儿非常开心,没多久女儿却不愿意再去上课,即使被迫上课也只是应付了事。原来妈妈发现女儿有跳舞天赋,便一心督促女儿考级,然后不断的给家人亲戚展示,忘了女儿只是单纯的喜欢,差点掐断了女儿的乐趣。反应过来后立刻调整,才让女儿再次爱上舞蹈课。 真诚的请求让人心甘情愿 有一对老人家十分恩爱,老先生特别喜欢给老太太做饭,究其原因竟然是为了得到老太太的夸奖。 老夫妻俩年轻的时候也有争执,时常吵架,但是年轻时女士发现先生菜做的不错,其它家务一塌糊涂,多次观察发现他确实只擅长做饭,于是变着花样的夸先生的手艺,不知不觉已经几十年没有进过厨房,而先生也会在太太的一次次夸奖中,心甘情愿的走进厨房。 生活中很多琐事,通过非暴力沟通都会得到很好的回应,不妨也试试吧!

《日常生活中的非暴力沟通》读后感(四):不吵架、不生气的秘密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同样的一句话,不同的人说出来会有不一样的效果。

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有喜怒哀乐的情感需求,可是如何表达自己的需求和对别人的要求,这就需要高情商。

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不是孤立的存在,每天都要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交流和沟通。

如何让我们的想法被别人理解、如何理解别人对我们的要求,这都需要技巧和方法。

心理学家冈迪·加斯勒在《日常生活中的非暴力沟通》用丰富而翔实的案例,为读者提供了简单到不可思议的四部沟通模型,帮助我们摆脱沟通的困境。

冈迪·加斯勒在书中,用观察、感受、需求、请求这四个步骤的演练,通过彼此之间的角色互换扮演的方法,让人们体会到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有效的沟通。

冈迪·加斯勒曾经遇到一对原本要打算离婚的夫妻,结果最后这对夫妻竟然捂手言和了,这个出人意料的逆转大结局让她很是刻骨铭心,于是她开始投身于非暴力沟通领域。

生活中,我们的人际关系离不开家庭、职场。

家庭里的亲子关系、夫妻关系、与父母之间的关系,我们经常会觉得一家人之间没必要过于客气,说话更是不注重口气和表达方式。

结果,就是这样的想法,让我们的家庭关系一团糟糕,家庭的气氛经常会压抑和冷淡。

在职场中,我们总是站在自己的角度上考虑问题,遇到问题首先想到的是指责对方,而不是自我的反思和改进。

结果,我们的职场关系变得非常的紧张,工作对我们而言充满的痛苦,每次走进办公室,内心都是充满了烦躁和不安。

《日常生活中的非暴力沟通》书中的案例都来自冈迪·加斯勒的日常生活及咨询实录,让人觉得书中人物遇到的问题,就是我们生活中的真实写照。

冈迪·加斯勒通过现场的演练,通过角色的互换和扮演,让人们学会理解不同场景、不同人物的不同心里,学会共情和沟通。

在生活中,我们在沟通中要学会4个步骤:观察、感受、需求、请求。

当一位父亲陪着儿子去上吉他课的时候,儿子却说他不想和父亲一起学吉他了,当父亲问为什么的时候,儿子选择了回避,一声不吭的把自己关进自己的房间。

父亲百思而不得其解,他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他觉得和儿子一起学习是件快乐的事情。儿子却回避他。

通过角色扮演,父亲终于和儿子有了共情,他开始改变自己,让儿子感受到了来自父亲的爱,变的容易让人理解和可信。

冈迪·加斯勒在书中用“狼的表演卡”书法心中的负面情绪,用“鱼缸沟通法”练习团队沟通、“长颈鹿的梦想”较大大家正确表达情绪,理解他人需求。

《日常生活中的非暴力沟通》没有复杂晦涩的大道理,只有简单明了的角色互换,通过换位思考的模式,让我们学会如和标的正确情绪、理解别人的需求、让我们在生活中建立起有效的人际关系。

《日常生活中的非暴力沟通》读后感(五):不吵架不生气的秘诀!

在生活中,你是不是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当你和对方立场不同的时候,经常会各抒己见,吵来吵去,结果,最后弄得脸红脖子粗,严重者,还可能造成你们两个从此以后,见面就会像仇人见面一样分外眼红? 还有这样一种状况,你本意是想帮助或者关心对方,但是,往往出口的却是伤人的话语,你自己心里还非常苦闷,埋怨自己,自己真是乌鸦嘴,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或者,有一件事,明明别人误解你了,自己受了委屈,却不想去给自己辩解,反而和对方冷战,关上了心门,这一切到底是为什么? 原来这一切都是不会沟通造成的,到底该如何沟通呢?有没有方法可以学习呢? 当然有了,《日常生活中的非暴力沟通》这本书就能解决你所有的沟通的问题。 这本书一面世,就受到了广大书友的追捧,“奴隶社会”联合创始人李一诺说:“沟通是一个果,它的底层是我们的“需求”。” 这本书的作者是德国的冈迪•加斯勒,她是心理学家,马歇尔卢森堡创办的国际非暴力沟通中心认证的专业培训师。她的这本书一发行,就凭借着生动、丰富意义掌握的案例,在德国掀起了应用非暴力沟通的热潮。 这本书通过夫妻相处、亲子互动、私生沟通、自我对话及情绪修复等情景,让我们懂得如何运用同理心与他人相处,进而化解每一次可能被引爆的冲突。 这本书共有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关于非暴力沟通的暖心故事。第二部分,日常生活中的非暴力沟通。第三部分,在家庭生活中如何运用非暴力沟通。 今天我们就家庭生活中如何运用非暴力沟通,来举例两个例子。首先来看一个例子,就是我们生活中为什么要打扫房间? 针对这个话题,可能你不陌生? 如果你有孩子的话,你会有这样的一个感受:看着孩子的房间乱七八糟的,心里非常的愤怒。但《日常生中中的非暴力沟通》告诉你,这只是你的一种观察,没有从孩子的角度来分析问题。在孩子的心里,可能这是他的一种需要,他可能利用这种需要来坦然处面对生活中的每一个环节。所以面对孩子的问题,我们首先要观察,我们要感受到孩子的需求,所以让我们以孩子的角度来适应孩子的一切。 在生活中一定要告诉自己,要学会观察和感受。这是一个生活中的案例。我们再来看另外一个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情况。 你在生活中是不是也这样,经常隐藏自己的情绪?隐藏自己的情绪是不是别人就感受不到了呢?然而,事实恰恰相反,别人不仅感受到,还能发现你什么时候在隐藏自己的情绪。 在这本书的案例中,作者举了她自身的一个案例,她本身是一个心理咨询师,感觉自己做的非常到位了,然而当她在生活中隐藏自己的情绪时,她以为她的两个女儿不知道,当她的两个女儿说出她隐藏自己情绪的表情时,她才明白,情绪是隐藏不了的,它会通过别的形式展示出来,并被发现。那我们到底该如何对待自己的情绪呢?那我们就需要展示出自己的情绪,然后坦然面对自己的情绪。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