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亚洲文明史纲的读后感大全

《亚洲文明史纲》是一本由武斌著作,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98,页数:63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亚洲文明史纲》读后感(一):一部了解亚洲文明轨迹和智慧的通俗读物

当今世界各国学者都在关心着现代科学技术革命和全球化条件下世界文化的走向问题,都在讨论未来的世界文化的可能性。“西方中心论”被打破后,不少西方学者开始把目光转向东方,期待从东方的复兴中看到人类未来的前景。亚洲,这个世界上最大且人口最多的大陆,是人类文明和世界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四大文明古国,亚洲独占三席。丝绸之路、茶叶之路、瓷器之路、香料之路等古老商路上,留下亚洲人勇于探索、不懈奋斗的脚印。

广东人民出版社新近推出的《亚洲文明史纲:文明互鉴的东方智慧》,为读者勾勒出一幅壮阔的亚洲文明图景。这是一部了解亚洲文明轨迹和智慧的通俗读物,在全球史的视野下,以时间为序梳理亚洲文明发展的历程,从亚洲文明的起源点讲起,进而对亚洲的三大原生文明进行整体综述,对各个文明在发展中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作了高度概括与展现,从而探究亚洲文明的多源与交流互鉴,并指出亚洲文明的复兴前景。

书中首先展示了亚洲文明的多元与共生。在原生文明时代,亚洲各文明、各文化体系各自独立发展,但彼此之间的交流已初露端倪,物种、物产、生产生活用品和艺术品的传播已经在不同文化之间发生。横贯亚洲大陆的丝绸之路,为各民族、各文化区之间的交往与交流提供了重要的通道,成为连接各地区的巨大交通网络。

自诞生之日起,亚洲文明就与欧洲文明处在交往与互动之中。欧洲文明的源头希腊文明,孕育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在亚历山大大帝东征过程中亦深受亚洲文明的影响。蒙古人的征服更是打破了亚洲与欧洲之间的屏障,实现欧亚大陆的大交流。东西方文明共享共生,亚洲文明是世界文化总体格局的有机组成部分。直到18世纪工业革命之前,亚洲文明在世界文化总体格局中长期保持领先地位。近代以来,虽然西方工业文明的崛起导致亚洲文化相对落后,但亚洲各民族文化仍积极应对挑战,寻求新的突破,展现了亚洲文明坚韧不屈的精神,实现了民族文化的伟大复兴。

本书着重探讨亚洲文明的多元、共生、对话、交流与融合,揭示了亚洲文明得以蓬勃发展、生生不息的主要动力,兼具知识性、史料性与可读性,对从亚洲古代文明中吸取适用于当代和未来的文化价值,有着非比寻常的重要意义。

《亚洲文明史纲》读后感(二):亚洲文明的前世今生

在这颗蔚蓝色的星球上生存的高等文明创造出了众多辉煌的成就。人类历史源远流长,而千万年的演化过程中,更替着众多的信息,而人类的存在让一些文化得以保存,另外一些文化消失。因为不同地区,不同环境,人们为了生存而保留下了不同的生活习性,分布在地球上的人类群居且流动着。拥有黄皮肤,黑头发黑眼睛的人种是亚洲人。这里地域辽阔,物产丰富,是非常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而这里的气候条件和生活习惯也形成了它特有的文明。《亚洲文明史纲》让我们一起走进亚洲文明。 亚洲的文明是多元化的文明,这里有着世界上最多的人口,因此文明也呈现出多样性人类文明的起源在这里也初见端倪。在亚洲文明史上,不得不提的两个国家就是中国和印度,这两个国家的人类文明是世界文明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中国人,我想,应该是自豪的,中国人的历史便是人类文明的历史,中国以长江黄河为母亲河,滋养着两岸的人民,驯养了大量的牲畜,供人们劳作和食用。在亚洲这片土地上,文化得以传承。 《亚洲文明史纲》是一部内容非常全面的亚洲文明史书籍,作者从人类有足迹以来为我们展现了亚洲文明的模样,在这片土地上流传着怎样的神话,亚洲大陆上诞生过怎样的文明,它们是怎样产生的,经历着怎样的发展变化,至今为止,是存在还是消亡了。在历史长河中,这片土地创造出了很多优秀的物质文化以及非物质文化,唐诗宋词、青铜石器都是享誉世界的标志性文化遗产。当然作为一个中国人,这些发明是我们特有的,无论什么时候都会有一种自豪感。

这本书的内容很广泛,亚洲所拥有的丰富自然资源造就了文明的多样性,这里有发达国家,也有发展中国家,而在千万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分分合合起起落落,逐渐形成今天的板块。在亚洲的这些国家中,大国如中国,印度,历史都是悠久的,有着自己独特的起源故事,密集的人类居住区也成就了自己的文明。影响着亚洲甚至世界的发展。 这本书中,所要说的内容太多了,甚至一个中国就已经占据了大量的篇幅,认识中国,认识亚洲,认识世界。这是一本通俗易懂的科普读物,用最简洁的文字将亚洲的起源,发展进行了细致的讲述,带你走进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

《亚洲文明史纲》读后感(三):重量级!一本亚洲文明史纲

中华文明是中国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也是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文明之一。

要想真正的了解中华文明,光了解中国史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要站在更高的视角去观察它!

“亚洲”,拉丁语的意思是“太阳升起的地方”,在这片古老的大陆上,世代栖居着不同民族,也包括了源远流长的华夏文明。

在亚洲,人们开垦了第一片种植的土地,驯养了第一批家畜,建造了第一座城市……

在亚洲,人们发明了最早的书写文字和字母文字,创造了人类最早的宗教信仰……

这里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是太阳升起来的地方!

这本由武斌老师著作的《亚洲文明史纲》,以宏伟的视角俯视亚洲文明,讲述了亚洲各大文明的起源与发展,以及各大文明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其中包括:古波斯文明、希腊文明、商周文明、秦汉文明、唐宋文明、东亚文化圈、蒙古时代的亚洲文明,奥斯曼土耳其文明、明清文明……

当中华文明被放在更大范围的文明体系中来观察,原来我的视角真的发生了不一样的变化!在文明互鉴的东方智慧中,我的内心深处被深深的震撼,这就是智慧的力量!

这样的历史大部头,真的不能错过!别看这本书很厚,但读起来真的没有想象中那么的枯燥乏味。

书中很多细节弥补了我的知识空白,与此同时,也给我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路。

在探索中华文明,探索中国历史意义的旅途当中,我感受到了知识在我脑海中不断重组的快乐!感受到了人类智慧的强大力量!感受了一个民族不断发展向前的强大魅力。

这些力量无一例外的在我心中暗流涌动,时刻给予我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生活动力!也许,这就是读史书的乐趣,也是读书的意义!

《亚洲文明史纲》读后感(四):万古江河,生生不息:探寻亚洲文明史

虽然关于人类的起源尚存争议,但文明的火种源于亚洲却是不争的事实。在大江大河之畔,人类率先进入农业社会,完成从氏族向国家的演变,创造出璀璨的文明成果。

在这场亚洲文明的鸟瞰中,我深深地为中华文明感到自豪。

我们不是最早,却是唯一从未中断并延续至今的文明。在农业、手工业、语言、城市发展等多方面,中国都晚于西亚和南亚,却后来居上。在所有文明都会遇到的异族入侵中,有的消亡了,有的被叠压或异化了,中华文化却以其超稳定的精神内核,让一切外来事物都如同涓滴入海。上天的厚爱和人的意志相互成就,这片土地在初期就有远大于其它文明的活动区域,而且被高山大海阻隔,有充足的空间来完成文化成长。

最早擎起文明火炬的西亚却令人惋惜,世界文明的很多“首先”都诞生于此,然而这片流淌着奶和蜜的土地被太多人垂涎,又无天险可依,注定难以留下持久的王国。

必然和偶然总是相生相伴,必然性中包含着无数偶然。

楔形文字刻在泥版上,甲骨文刻在龟背上,然而在此之前难道没有更早的文字吗?只是那些柔软的载体,比如树叶、布料等等,都承受不了时光的重压,从必然变成消失的偶然。

历史的偶然性在匈奴和贵霜帝国的命运中也得到印证。两汉时期的多次大规模打击下,匈奴人不得不分裂、西逃,这股为祸中原多年的势力随后席卷中亚和欧洲。在这个过程中,被匈奴人抢了地盘的月氏人也只好西迁,其中的一支大月氏人进入南亚建立贵霜帝国——古印度历史上强盛一时的大王朝。

历史扇了下翅膀,无数风起云涌。

很多历史事件放在当时,和日后在大历史视野中审量,会有不同的看法。比如游牧民族不仅是文明的破坏者,更是继承者和保卫者。

丝绸之路这一横贯亚欧大陆的交通大通道分成东、中、西三段,东段为中原王朝控制,中段直到张骞凿空西域才走通,然而也是和匈奴争夺多年,旋得旋失,反反复复。剩下一段更是为西亚游牧民族所占据。游牧民族多年来纵横驰骋于多瑙河到中国长城8000多公里的欧亚草原地带,在战争和掠夺中让东西方文化汇聚、传播。

时代的灰落在个体身上是毁天灭地的痛苦,但在大历史中却是成就某个片段的奠基。正如8世纪中叶的怛罗斯战役,被俘的中国工匠们为阿拉伯地区带去把丝织、造纸等技术。从这个视角来看,亚历山大和十字军东征,蒙古大军三次西征,也推动了更广域文明的交流和互动。

不过,这些推手都不如大航海时代之后的全球化来得彻底。

15世纪是个值得被铭记的时代。东西方人类在欧亚大陆两端同时开始走向海洋。郑和在世纪初先行一步,率领浩浩荡荡的船队南下、西行,宣扬国威。哥伦布等人在世纪末跟进,怀揣征服者的梦想寻找东方大陆。不同的思路使问海行动展现不同的过程和结果,前者在短暂的辉煌后湮没无闻,后者成就了欧洲的崛起和工业革命的到来,世界从此连成一片。

人类历史上的两次伟大革命,亚洲在农业革命中走在前列,因之而有了上万年的辉煌;欧洲在工业革命中夺得先机,成为文明的超越者。历史总是在波峰和波谷的轮回中演进,古老的亚洲在时代巨变中艰难转身,蓄势而发。万古江河、生生不息,而我们有幸成为这一时代的见证者。

《亚洲文明史纲》读后感(五):全球视角下多元共生的亚细亚文明

提及世界古代文明,总避不开四大文明的发源地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以及古代中国,而作为拥有世界三大文明的亚洲更是对世界及亚洲各国文明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自人类诞生以来,亚洲这个被称之为“太阳升起的地方”便占据了地球陆地总面积的29.4%,人口约占世界总人口的60.5%,这个占地球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一个洲在文明的孕育上更是如同太阳一般永不落下。

而从原生文明发展到各文明独立精神的建立,亚洲三大文明的发展历史造就了亚洲文明的多元与共生,同时也让亚洲文明在传统发展中逐步开放,与世界文明融合,形成一体。

正如历史文化学者武斌在其著作《亚洲文明史纲》中所写的那样:亚洲文明是多元共生的多样性文明。由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印度的哈拉巴文明和吠陀文明、中国的商周文明形成的伊斯兰文化圈、印度文化圈和东亚文化圈,这三大文明体系、三大文化圈是各民族文化智慧的结晶。

本书将以亚洲文明起始为引,讲解亚洲文明的发展轨迹,并在全球史的视野下梳理亚洲文明的发展历程,从文明的起源到发展再到文明的开放,再现亚洲三大文明在历史的推进下所创下的辉煌。

以古鉴今,从古文明的起源地我们将看到新石器文化的诞生、农业文明的起源、文明的交流与互动,这些早期文明的体现所带来的人类文明的进步足以让后世所惊叹。而作为三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在亚洲文明史甚至是世界文明史的各个阶段贯穿始终,并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比如在旧石器文化时代由考古学家所发掘的北京人遗址中发现火的使用与保存,目前已知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裴李岗文化,华南一带发现的农业遗存,河北徐水南庄头遗址出土的万年狗骨等等。

从全球视角下来看,不论是古巴比伦文明、古印度文明还是古中华文明对亚洲文明的发展及世界文明的交流与融合中皆起到了不可估量的影响。比如丝绸之路、茶叶之道、瓷器之路、香料之路等古代商路对世界文明与经济的影响,又如受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影响的希腊文明等等。

由此可见,本书既是一部全球视角下的亚洲文明的再现,也是在亚洲文明的起源、发展中窥见世界文明起源的一个历史节点,更是以亚洲文明史为脉络诠释三大古国文明发展趋势的一种全新认知体系。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