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世界文明史》的读后感大全

《世界文明史》的读后感大全

《世界文明史》是一本由[美] 威尔·杜兰特著作,华夏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78.00元,页数:675,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世界文明史》读后感(一):有些毁三观

从老外的眼光看中国和东方,感觉有点奇怪,有些观点与“伟光正”的主流派历史学家有很多出入,比如评价王莽、杨坚等人,不过确有可借鉴之处。令人吐槽的是对于中国诗词的翻译,感觉中式含蓄优美的语句全变成了西方诗歌激情洋溢的“啊啊啊”之类的开端,把原作者努力营造的想象空间打破得一干二净,大概连译者自己都不好意思了,后面全改成了原文。

《世界文明史》读后感(二):想起了房龙的《人类的故事》

看到书名《世界文明史》和12册巨大篇幅,以为是一套堆砌人名、地名、时间、事件和其它名词的冗长枯燥的历史专著或者历史考试辅导教材,读了以后才知道,这是风格与房龙的《人类的故事》一样,文笔优美、通俗易懂、适合所有人阅读,同时又内涵深邃的杰作。本书的篇幅远大于《人类的故事》,更显得其包罗万象、气势宏大。如果说《人类的故事》是旋律优美的小夜曲,那么这套书就是同样旋律优美,并且气势磅礴的交响乐。还是英文原著的名字更加贴合它的写作风格:《THE STORY OF CIVILIZATION》(文明的故事)。

《世界文明史》读后感(三):最鲜明的特点是详尽

《东方的遗产》是威尔•杜兰特的《世界文明史》的第一本。这套书各方评价甚高,读完这一本,我只能用详尽一词来评价,其它特点却说不上来。全书主要介绍了埃及、中东、印度、中国、日本的文明史,篇幅很长,我基本上就是走马观花读下来的,具体说了什么都记不清了,有的文明尽是些听都没听过的地名,作为参考书翻阅更为合适。译者很敬业,尤其是中国的部分,一般都还原成古籍原文。

中国的部分,作者用西方的概念来生搬硬套中华文明,感觉就比较怪了。例如,书中说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小资产阶级,墨子是中国最早的逻辑学家,庄子是理想主义者,汉武帝进行了“社会主义”的实验,王安石推行社会主义政策。书中的“皇河”不知道是不是就是指黄河。书中说白居易活了72岁,但正史的记载是75岁。

《世界文明史》读后感(四):东方遗产 - 文明和人物事件年代记录

### 埃及

尼罗河三角洲,棉花。泛滥期。

在埃及史上,美尼斯王是一个半神半人的传奇人物统一南美朝,定都孟菲斯。

在埃及史上,第四王朝显得非常突出。原因何在?有人认为是前朝开矿财富增值之结果;有人认为是地中海商业繁荣所致;有人认为是胡夫(Khufu)——埃及第一位法老的领导有方(公元前3098年),狮身人面像和金字塔。木乃伊。

埃及帝国余晖,1288来了拉美西斯二世西征。后续被亚述巴比伦和波斯帝国。

祭祀腐败专横,强邻一个个来。(954利比亚西方翻山而来;722埃塞俄比亚从南方来;674亚述人;)

公元前48年凯撒进兵埃及,克娄巴特拉埃及艳后生子。埃及成为罗马一省,不在单独出现在历史中。

## 西亚:美索不达米亚-两河流域(幼发拉底和底格里斯河)

### 巴比伦文明

巴比伦文明大致以今天的巴格达城为界,分为南北两部分。北部以古亚述城为中心,称为西里西亚,或简称亚述;南部以巴比伦城(今巴比伦省希拉市东北郊)为中心,称为巴比伦尼亚,意思为“巴比伦的国土”。巴比伦尼亚又分为两个地区,南部靠近波斯湾口的地区为苏美尔,苏美尔以北地区为阿卡德,两地居民分别被称为苏美尔人和阿卡德人。美索不达米亚文明最初就是由苏美尔人创造出来的。

苏美尔人几乎和古埃及人同时发明了文字。

苏美尔文明(公元前4000到公元前2000年)

是美索的本地人(黑头人),不同于闪族邻居。

公元前2340来了,乌尔第一王朝被阿卡德的萨贡一世灭亡。

乌尔第三王朝(乌尔纳姆建立的,中央集权。苏美尔和阿卡德之王)

乌尔纳姆法典

巴比伦: Babylonian

亚摩利人建立

被公元前1460亚述人打败

作为巴比伦历史的开端者,是一位强有力的人物汉谟拉比(约公元前1792—前1750)。他是法律秩序的创造者,一共统治巴比伦43年

此后几百年间,巴比伦政治杌陧不安,科学艺术也毫无进展。

600年后巴比伦人也驱逐了喀西特人。不过,异族虽赶走了,巴比伦并未振兴。此后400年间,巴比伦仍是一片混乱

亚述:

兴起于美索不达米亚-两河流域(幼发拉底和底格里斯河)先后征服了小亚细亚东部、叙利亚、腓尼基、巴勒斯坦、巴比伦尼亚和埃及等地。

存在两千年左右。直到公元前900年前后,亚述国家突然空前强大,成为不可一世的亚述帝国,然后最终于公元前605年灭亡,国家随之消失(被新巴比伦和米底人)

米底亚人:

新巴比伦:

(被亚述人压制,但新巴比伦和米底人一起反扑)

公元前6世纪独立后的巴比伦,再传到尼布甲尼撒二世(NebuchadrezzarⅡ)「605-562」之手。尼布甲尼撒进兵巴勒斯坦及叙利亚。巴比伦、叙利亚一降,西亚再无和巴比伦抗衡者。建造巴比伦大城,通天塔(巴别塔),空中花园(宫殿附近,就是赫赫有名之空中花园——希腊人许之为世界七奇之一。空中花园,建于无数高大巨型圆柱之上,其地面之土深厚,不但可植花草,而且可种大树。支撑花园之圆柱,高75英尺,所需灌溉花木之水,即潜行于柱中,水由奴隶分班以抽水机自幼发拉底河中抽来)

占领和烧毁耶路撒冷,犹太人俘虏在巴比伦城。(先知)

波斯帝国(公元前5世纪左右 - )

居鲁士「公元前555-529」,大流士一世「521-485」,(革命)塑造者。539年占领巴比伦建立波斯帝国。525征服埃及。

后续他们的子孙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和武力便越来越疏远。因为这类帝国的兴起,完全凭借的是武力。一旦武力不能维持,帝国即会趋于瓦解

有些帝国,原也包含许多不同国家,但因统治者目光远大,在其武力鼎盛时代,运用种种办法将这许多国家同化,使整个帝国成为一个有机体。波斯不是。

希腊的威胁,一条通商大道,一端是波斯帝国所控制的西亚,一端是希腊所面对的地中海。当时的希腊,城邦各自为政,显不出什么力量。可是,这个地区一旦出了一个强人,把各城邦统一起来,波斯便会有麻烦。

最后的大流士三世「338-330」被亚历山大大帝打败「公元前331,亚历山大大帝占领巴比伦」

亚历山大-马其顿帝国

然而这位征服者,并不以征服波斯为满足,当他把波斯并为马其顿帝国的一省,并为其留下一个干练的守将后,旋即整兵向印度进发。

### 民族杂居(小亚细亚-先土耳其东部北部)

- 印欧族群

- 闪米特族群

### 犹太

巴勒斯坦,“奶与蜜流经之地”

犹太人相信,其始祖亚伯拉罕之先世,来自苏美尔的乌尔。该族定居于巴勒斯坦,(约公元前2200年)

摩西-智者(公元前1288来了拉美西斯二世西征带回大量的犹太人俘虏)

约书亚-战士

扫罗,大卫[耶路撒冷],所罗门「圣殿」(974-937年)

颓败的巴勒斯坦分为(南犹太在耶路撒冷,北法连在撒玛利亚)

唯一神耶和华

先知-Nabi(以赛亚-公元前733左右)

犹太王约西亚(639),摩西五书(621)

耶路撒冷被毁灭,在巴比伦为奴和重建(公元前586年-539年左右尼布甲尼撒二世,居鲁士)

耶路撒冷334年被亚历山大占领

* * *

名词:

美索不达米亚-两河流域(幼发拉底和底格里斯河)

小亚细亚(土耳其,亚洲的西南部分,不包括阿拉伯半岛)

赫梯王国

乌尔城(两河流入波斯湾的城市,伊拉克境内,有利于与阿拉伯半岛的经济。犹太人祖先亚伯拉罕的诞生地-圣经)

埃兰人(伊朗高原外,先伊朗的西南部,接近波斯湾。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和乌尔人和阿卡德-纳拉姆辛前后交战。公元前1000年左右被巴比伦王朝打;公元前8-6世纪被亚述人;以后是波斯占领-被称为胡泽人)

《世界文明史》读后感(五):文明的东方源头

古埃及的狮身人面像

杜兰特夫妇(Will Durant &Ariel Durant)的这套举世闻名的巨著《文明的故事 》(complete story of civilization),一共有11卷,其中前6卷是由Will Durant独自完成,后面的则由夫妇俩共同完成,由于两位作者先后去世,因此这套书正式出版的也就到”拿破仑的时代”为止,出版时间跨度从第一本的1935年一直到1975年,跨越了40年。这一套“巨著“共计超过10000页,400万字。

花了将近2个月的时间,把第一本“翻“完了,第一本涵盖的主要是近东地区在古代的历史(到阿契美尼德帝国的没落),和远东(印度,中国,日本直到近代的历史),虽然是走马观花的翻了一遍,但是读下来感觉还是收获很多,只是这样一部宏大的书,读完反而有点不知道该如何总结

这是一本野心勃勃的书,想要涵盖的是整个文明的历史,但是因为涵盖面过于广泛,所以注定无法面面俱到,作者也在书的开始就申明了这一点,所以作者尽量是在一个统一的对于文明的框架下,尽可能的突出不同文明的共性和特性,重点是不同文明之间互相影响和传承的故事,但是匀给每部分的内容必然十分有限

所以如果你有兴趣啃这本大部头,有这么几点个人建议:

本书的概述

1.文明的构成:

在开始讲述文明的故事之前,作者首先做了一些通用的讨论,上来就先定义了文明的几大重要因素

1)地质因素:

放在更长的时间线来看,地质运动、冰川融化等这些宏观因素,对于文明的塑造和保持都有巨大的影响。离我们比较近的比如17世纪的小冰河期。全球各地冰雪蔓延:埃塞俄比亚的部分地区白雪皑皑,中国的农作物欠收(不得不说,明末的灭亡小冰河期也添了一把火),苏必利尔湖湖面开始结冰

2)地理因素

地理决定论是个很有市场的理论,比如大名鼎鼎的《枪炮,钢铁和细菌》就是围绕这个理论开展论述的,不同的地理环境、生态系统,农作物和动植物,都极大的塑造了在其之上诞生的文明

典型的例子比如海洋文明和大陆文明,美洲文明和欧亚文明之间的差异,处在交通便利的路线上的文明往往更容易发展和兴盛,文明的交流也进一步促进发展,而相对封闭的文明则可能演化出极其独特的文明现象

最近看的另外一本书,叫《季风帝国》,就讲述了印度洋的季风周期如何塑造了印度和西亚、乃至非洲的文化交流

关于这个还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点,由于早期文明大多是河流文明(尼罗河的古埃及文明,两河流域的苏美尔、巴比伦文明,印度的印度河和恒河文明,中国的黄河文明),所以反映到起源的故事上,也就有很多的关于洪水的故事,事实上众所周知的圣经中的洪水的故事是受到了苏美尔人的关于洪水传说的影响

3)经济因素:

经济因素的重要性自不必说了,文化之间的交流往往始于贸易,然后才是文化间的互通有无,而在不同文明类型中,有农业文明(两河流域早期)、商业文明(腓尼基人、希腊人)、军事政权(波斯帝国),贸易可以说是很多文明的立命之本,而且正是这些贸易促进了不同文明的交流

4)政治因素

对于越大的文明乃至帝国,一个强大的组织和管理系统就显得尤为重要,维系一个强大的帝国必须要有强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和官僚系统

5)道德因素&思想宗教

对于大部分文明来说,道德、宗教、哲学在早期往往互有关联,都代表了人们对于世界、对于社会的一种理解和行为准则

2.文明的脉络

接下来作者分了三部分分别介绍了近东、印度和远东的文明故事

其中近东的笔墨最为浓重,包括了苏美尔文明、埃及、巴比伦、亚叙、波斯、犹大王国,而远东则主要是中日两国

因为本书的内容过于繁杂,所以罗列式介绍可能会让人淹没在信息里面,所以我将视图用我的理解来讲几个有趣的观点

1.文明的一般发展趋势 如果我们把这些早期文明的发展过程放到一起来看,那么还是可以看出一些特征或者说脉络

1)文明的兴衰往往有一定规律可循,用作者的话说,大部分文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born stoic and die epicurean), 文明的诞生和腐朽往往是同样的因素,随着文明的发展和强大,财富累积之后原来面临的生存压力变小,随之而来往往产生艺术的极大发展,艺术的追求往往伴随着享乐主义的兴起,而此时军事上往往开始疲软,开始趋于腐败,加上之前落后的其他文明逐渐兴起,所以开始出现新的文明挑战并可能最终代替原有文明的情况

2)在一定的范围内,文明之间的交流和融合往往会极大的加速文明的发展,甚至于会出现很多主要建立在外来文明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强大帝国。古罗马和波斯都是借来的文明,古罗马从希腊,波斯从两河和埃及

文明的交替并不完全等同于政权或者帝国的交替,因为虽然可能政权更迭,统治和被统治的地位发生了交换,但是文明却往往是求同存异,一脉相承,苏美尔对巴比伦,巴比伦对亚叙,克里特对希腊,希腊对罗马都是如此,所以文明的传承往往比单一的政权或者王朝更为长久

2.宗教因素对于文明的重要作用

宗教因素,不论是在东方还是西方文明中,都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因素 概括起来,宗教的发展经历了这样的过程:

诞生于未知和恐惧->形成宗教解释->便于统治、塑造出了统治阶级->维持统治的稳定性,多神向单一神演进

1) 宗教因素代表了不同文明对于世界以及自身的认知,宗教本身的发展在早期经历了长期的多神教的阶段,这个也很好理解,因为早期当人类对于世界的知识十分有限的时候,我们倾向于把未知或者不能理解的东西归因于超自然的东西,所以在很多文明早期基本都是多神教

比如古埃及把各种动物神话,赋予象征意义(在埃及:狮子象征着权力,狮身人面像),又比如在印度教的传统中,牛是很神圣的动物,这一习俗直到现在依然存在,在印度教文明中几乎一切都被神格化,神的种类和数量之多,令人乍舌。

2) 但是随着宗教自发的多元的发展,宗教之间本身也存在竞争,加上统治者逐渐依赖宗教权力来维系统治的稳定,所以宗教的种类相比早期开始慢慢有了朝向单一神发展的趋势,以犹太教开创的一神教,深刻影响了后来的基督教、穆斯林教,无不成为政教合一的强大力量

3) 宗教的影响还不仅于此,由于宗教掌握了对于神的解释和传达,宗教在古代文明中还承担了许多其他非常重要的职责

科学:

宗教人员为了维持自己的权威地位,需要比普通人更多的探求和理解世界的未知,因此实际上很多早期的科学发展是在神职人员手中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神职人员积累大量的财富,使用这些财富来研究,所以古代科学和神学分不开

医学:

为了解决人类的问题,宗教的神职人员还承担了一部分的医生的职责,这一点在古埃及文明中尤为明显,他们发展出了高超的医学水平,当然他们的医学理解中也存在一些迷信的成分,比如他们把疾病理解成一种入侵人体的恶魔,需要驱逐出去,所以就发展出了这样一种逻辑:越恶心的东西对于驱逐疾病越有用:蜥蜴的血,野猪的耳朵,腐肉,人的大便等都出现在过古埃及人的药方上

3.社会组织管理体系的发展

随着文明的发展,更大更复杂的组织形式开始出现,经历了社群->部落->国家->帝国,更复杂和庞大的组织下,阶级或者不同群体很快开始出现并且变强,最典型的是古代很多帝国的奴隶制度出现的很早,又比如印度的种姓制度正是外来入侵的雅利安人为了统治印度土著而创造出的阶级

政治上随着一些较大疆域帝国的出现,也逐渐演变出了很多管理制度,受限于当时的交通和文明程度,以及历史的原因,统一集权的国家在西方的出现是很晚的,在此之前更多的是君主及其附属的小的领主制度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所熟悉的罗马帝国的行省制度,实际上并非罗马人的首创,更早出现的两河、波斯的大帝国就已经开始出现了这种制度

4. 对巨型建筑的痴迷,权力的象征

古代文明中,帝王或者贵族往往通过追求复杂、奢侈的装饰、建筑物等来提现自己的权力。对于我们这些后来者来说,古老文明除了那些流淌在今天的文明中的各种因素之外,还有就是他们留下的各种建筑。

这一点上,古代文明一个很重要的特征,就是帝王们对于大型建筑的痴迷,不论是古埃及的金字塔和卡纳克神殿,波斯的波斯波利斯,可以看到在巨大一方面上,古代文明简直已经达到了一个后世也难以匹敌的高度

一方面这反映了古代帝王强大的权力,比如金字塔耗费的巨大的人力和物力,在我们今天几乎是难以想象的,另一方面这也反映了早期文明对于世界的认识,以金字塔为例,它并不是作为一个建筑艺术而存在,而是作为法老的墓葬,因为古埃及人认为人既有身体还有存在的精神,当肉体死去之后,精神依然需要一个存在的地方,甚至需要进贡和照料,古代很多的建筑,尤其是西方的建筑,追求永恒和不朽,也是寄托了帝王们希望和神获得沟通的愿望,所以可以看到对于绘画这种艺术形式其实古人并不是十分重视

这本书的内容过于丰富,所以很难用几千字的内容去概括,但是我们去看这样的书的时候,可能不仅仅是去了解文明的发展历程,更多的是要去了解背后的一些逻辑和规律

其实这一点上,和生物的进化有异曲同工之妙,

1)没有那一个文明可以永远强盛不衰,不论是民主还是集权,大帝国还是城邦型,都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在文明史上留下自己的印记。就如同再强大的生物也是在某一个生态环境或者时期成为区域的主宰。

2)文明的多样性和相互的交流和融合,赋予了文明更长久的生命力,正如同自然界的生态系统一样,文明同样存在所谓的文明圈的生态系统

3)看似是一个个帝国、君主、政权的更迭,往往只是文明的载体发生了变化,但是文明本身却并非完全割裂,就好像中国的文明一脉相承,而西方文明也可以一路回溯到希腊文明,就好像有些已经灭绝的物种它的性状依然可以在今天的动物身上寻找到,何况人类文明的历史和物种进化的历程相比,几乎是弹指一瞬,如果我们从这个视角来看,也许会对文明有不一样的认识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