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谁的问题》读后感精选

《谁的问题》读后感精选

《谁的问题》是一本由孟庆延著作,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的320图书,本书定价:69,页数:2023-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谁的问题》读后感(一):这个世界还会好吗?

“噢,我的天,高级动物;

地狱,天堂,皆在人间”

以窦唯《高级动物》开场的是孟庆延的新书

《谁的问题》读后感(二):你自己的问题。

《谁的问题》 2023-27 现代社会在宗教的祛魅之后,个人主义也就意味着个人负责制,在传统社会意义崩塌后无法自我构建生活意义的人,就只能在家族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之间摇摆扭曲,精神有所寄托和依赖总是幸福的,当需要自己扛下所有之时才是真正的压力所在。当精神世界失去了神和集体的庇护成为了孤儿,没有足够强大的灵魂为支撑人,就只能在这时代激荡交汇的浪潮中风雨飘摇甚至被卷入无底的漩涡里。在这种情况下,甚至无法追问是谁的问题。 谁的问题? 是你自己的问题! 不,我怎么会有问题?都是其他人的问题!

《谁的问题》读后感(三):社会病理学

「2023014」 2023.7.10 关键词:1.空心化 2.打卡式旅行 3.网瘾4.算法下的信息茧房 5.规训6.网暴 7.容貌焦虑8.竞争9.房产与房贷10.学历11.物语12.老龄化 “没有觉醒的人类只是负重前行的动物。” --社会病理学作品,以当下最热门的话题作为切入口,更深层次的分析了社会上存在问题背后的本质属性,从更宏观角度看待这个社会和当下人类所面临的问题。没有专业术语的桎梏,以最简洁普遍大众容易接受的语言,贯彻以专业的、学术的逻辑思维,带领人们透过现象看到本质。虽然没有给予问题的解决方案,但是能让社会上的人意识到这些问题就已经功德无量了。 --卢梭:“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意志的发达与肢体生活的蜷缩之间形成了巨大的张力,每当个体尝试在社会中舒展自我的时候,他都会经常碰壁,遭到社会或明或暗的“毒打”。 --人类是情感动物,却因为社会的高速发展,不能不将感情程序化、流程化,该如何是好呢?

《谁的问题》读后感(四):空心的个体该何去何从

这本书虽然属于社会学领域,作者也是社会学院博导,但并不是那么严肃的,甚至非常有趣,光看前言就已经开始笑了。想必作者在日常生活中必定是一位非常善于聊天和教学的老师。但是这本书还是言之有物的,共分三章,分别是:抽象的社会、悬浮的生活和空心的个体。作者这样说,他只能跟大家讨论一下“为什么”的问题,至于“怎么办”,还得看每个“神圣的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本书一开始探讨的问题很严肃,就是那个哲学家们一直在追问的“生命的意义”问题。这个原因已经众所周知了,那就是社会分工带来的劳动异化。以前人做工是为了自己吃饱,现在做工是给老板打工,巨大的利润归老板,自己只能拿到保证温饱的工资。有道是,“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这本书里讲到的话题都是跟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很接地气的。比如旅游、家庭、直播带货、教育、消费、老龄化等。作者提出了这样的质问:我们生活在所谓的现代社会,科技前所未有地发达,各种法规日趋完善,然而我们的内心为何如此空虚,成为了“空心人”。我们找不到生命的意义。

消费、旅游都成为空心人的填充物。正如作者关于旅游所说道的,“我来过,这个动作和行为本身,就已经构成了他们内心深处定义的意义。”又比如每个人都急于在网络上表明自己的态度,然而去情境化、去历史化成为言论的特点。我们都不再思考。

我们变成这样究竟是谁的问题?在这个单一文化的社会里,生活的目标和形式似乎不再有多样化,大家都在追求金钱、升学。不断地内卷让人产生极大的挫败感,跟家庭的关系也逐渐变得疏远、虚假。现在很多人都喜欢给自己贴上社恐的标签,更愿意独处,比如打游戏、刷视频。我们不再愿意去理解别人。

如何摆脱空心人的命运?如何找到生命的意义?每个神圣的个体,好好思考一下吧。

《谁的问题》读后感(五):谁的问题?社会学角度的洞察

细细想来,生活有很多吊诡之处。虽然从整体上来看,人们的生活条件变得越来越好,但我们却不一定能够感受到更多的幸福。

虽然我们能够在网络上与无数的人相识相交,但我们的孤独感却仿佛比以往更加浓厚。当我们面临生活中一个又一个困惑的时候,我们也想知道这到底是谁的问题?

在《谁的问题》这本书中,作者对现代人生存现状和情感纠结有细致的观察,盘点了多个当下热议的社会现象,也给出了很多独到深刻的见解。

随着人们思想上的解放,我们对于什么是生活的意义,什么是自由有了更加个人化的理解。

尤其是当下的年轻人,希望自己有更多的自由和时间,能够多去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然而,即便我们的收入变得更高,我们好像仍然没有办法去做很多自己喜欢的事情。

正如书中所说,现代人普遍面对着两种现实困境:一种是在生计与“内卷”中眼睁睁看着意义消逝,另一种则是试图在个体生活中找到意义,却充满疲惫、无力与迷茫。

当我在做一件自己并不喜欢的枯燥的工作的时候,我也会一次又一次的问自己——这真的值得吗?

现代化的各种技术虽然带给了我们很多便捷,但也带给我们很多不自觉的不利的变化。尤其是手机,电脑等网络设备,让很多人沉迷其中。

有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感受,如果我们的手机突然没电了,那么我们就会感到特别的焦虑。我们可能会担心错过某些重要的消息,但实际上也很有可能根本没有人会联系我们。

很多问题在社会上是普遍存在的,这就提醒我们不要轻易地把责任归结到自己身上,或者是其他某些人身上。这本书可以带给我们很多启发与思考。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