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最后的演讲读后感1000字

最后的演讲读后感1000字

《最后的演讲》是一本由[美] 兰迪·波许 / [美] 杰弗里·扎斯洛著作,南海出版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8.00元,页数:25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最后的演讲》读后感(一):那就做一只跳跳虎吧!

Randy讲道“墙之所以存在是有原因的,它不是为了阻拦我们,而是为了给我们一个机会来表现自己的愿望有多强烈。”他也讲道自己是一只跳跳虎,而不是屹耳驴(Eeyore 音似Emo 有趣),那么就做一只跳跳虎吧,跳跃各种各样的墙,让live your life 变成 lead your life

开明的父母铸就Randy稳定的性格与开朗的个性,对自己的严格要求铸就他在事业上的成功。尽管47岁英年早逝,但他已完成人生list中除了在橄榄球联盟打球外的所有梦想。

语言文字的力量大概就是帮助全世界的人探寻生活方式,寻找迷雾中的光。

《最后的演讲》读后感(二):《最后的演讲》读后感

初读兰迪的《最后的演讲》,我为他面对癌症,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依旧乐观的心态所打动,再三体悟之后,越发感受到他真诚质朴的语言背后,是爱的力量。这本书不仅是兰迪留给他三个孩子的爱的遗产,更是激发读者生命之爱的源泉。

伴随这年龄的增长,我们年少时的梦想与志向会被生活中各样的阻碍消磨殆尽,这时候,我会想起兰迪所说的“墙之所以存在是有原因的,它不是为了阻拦我们,而是为了给我们一个机会来表现自己的愿望有多强烈。”在当下这样快节奏与价值多元的社会,兰迪会告诉我们实现梦想的的捷径是踏实努力与坚持。当然还需要勇敢提问和接受别人善意的建议。《最后的演讲》在激励我们追寻我们最初的梦想的同时,也印证这帮助别人实现梦想也是一种梦想的实现。我们自己也能够成为别人生命中的一束光。

最后,感谢赠送我书的朋友柳,这本书为我的前行与探索增添了光照。还记得书中最后的那句话:”如果你正确引领你的一生,命运自会有其安排,你的梦想自己会来找你。“

《最后的演讲》读后感(三):从书中感受爱的力量

最后的演讲 当一个人知道自己只剩下几个月的生命,面对着深爱的妻子和三个嗷嗷待哺的孩子,他会怎么选择? 47岁的作者就是这样一个“不幸”的人。但是作者是幸运的也是幸福的,因为他在爱的氛围里成长,有支持自己实现梦想的父亲,并且真正地完成了一个个自己儿时梦想。 思考再三校方对“退休”教授的传统安排建议之后,作者克服了抗癌的疲惫,选择再次登上讲台,做了人生中最后的一次演讲。在这次演讲中,作者讲述了对人生的思考,发人深省。尤其是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作者提出的让事情变得很酷的观点,对我造成了深刻的震撼,对中美教育理念的差异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 美国的孩子们总是爱说这样很酷、那样很酷,但是我们中国的孩子好像很少运用这个词汇,因为留给他们玩酷的机会太少了:当孩子们认真玩游戏的时候,我们总是要求他们定个闹钟,要把时间留给学习;当孩子们磨磨蹭蹭放空自己的时候,我们总是催他们快点快点,赶紧行动起来;当孩子们充满兴趣探索世界的时候,我们总是问他们要不要写个作文练练笔......“卷”是东亚民族“成功”的传统习惯,但是“卷”也是我们对教育充满紧张和焦虑的根源。 不知这么概括是否恰当:中国孩子为了“成功”而学习,而美国孩子为了“快乐”而学习。虽然美国教育尤其是中小学教育现在越来越受诟病,但是不可否认,在发掘孩子内心原动力和激发孩子对人生的兴趣方面,以及在提升孩子的幸福感方面,美国人做得远远更好,因为他们的孩子可以被支持做一个酷酷的孩子,而我们的孩子早已经被各种课外班、作业、比赛和辅导占满了人生。虽然我们也很爱孩子们,但是我们却在和孩子为了学习问题互相对抗和彼此战斗。推荐各位中国的父母读这本书,可能会对这个问题有更开阔的思考吧。 看着书中一张张鲜活照片上作者的灿烂笑容,让人不由自主地被生命和真诚的力量感染。讲座最后时刻,作者给自己深爱的妻子准备了一场特别的“生日会”,当两人紧紧相拥之时, 这本书就是这次演讲的精华总结,是作者留给三个未成年孩子的最后礼物,也是留给世界的最好馈赠。特别喜欢书中的一个说法,虽然他人已经不在人世,可是亲人、朋友、孩子的一部分灵魂与他同在天堂,天堂并不孤单,因为有爱的力量。

《最后的演讲》读后感(四):《最后的演讲》——一个不完美的人,最后的经验总结。

虽然我们绝大部分人无法成为像兰迪·波许那般的大人物,但相信书中的很多观点与我们每个人都有共鸣。

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兰迪·波许的感恩叙事。比如他感恩“父母是他中的彩票”,让他小时候就种下了梦想的种子;感恩儿时的橄榄球教练,让他懂得了团队合作、应对逆境以及间接学习的“假动作”;感恩后来遇到过的那些给予他帮助的前辈,以及当他口不择言时给予他正向引导的朋友、叔叔等等。

除了现实人物,他还提到了一些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对他有重要意义。当然,他的那些十万个为什么的梦想后来都得以实现,而这一切,其实都离不开他的逐梦坚守。

“墙之所以存在是有原因的,就是给我们机会展示自我的愿望有多强烈。”

“如果你非常想要某一样东西,而你努力过了却没有得到它,那么你收获的就是宝贵的经验。”

当然最有意思的是他的追爱罗曼史(与“墙”的罗曼史)。

他喜欢上了比较文学专业的杰伊,用他那笨拙却充满浪漫的方式一遍遍地追求。“她是我见过最积极乐观的人,她还激发出了我许多优点,我发现自己关心她的幸福、快乐胜过一切。”

一个在专业领域上有些自大张狂,甚至自以为是的人,却愿意对他所爱之人极尽耐心、用心与尊重。我想,他比他自言的种种不好而言好得多。被回绝时,他像个小孩子似的寻求父母建议,得到正向引导“多多支持她,如果爱她就要支持她”后,他持之以恒地坚持,最终打动了爱人的心。

“墙之所以存在是有原因的,就是给我们机会展示自我的愿望有多强烈。”

此后,关于两人婚姻以及实现梦想的种种回忆,都让我进一步感受到了兰迪·波许这个人物身上的高光。他是一个对时间有清晰规划的人,是一个耐心引领他人的人,是一个体贴周到的爱人,是一个温柔大度的父亲。他从未断言过他人命运,他只是以自己的人生经历告诉大家,“你也可以像我一样做个变好了的混蛋。”

总之,这是一个不完美的人对自我人生经验的真挚回顾。感谢杰弗里·扎斯洛把兰迪·波许的讲座写了出来,让一个大洋彼岸的年轻编辑妞妞(化名)发现了他美好的价值,然后编辑成书,传递给了无数个不完美的我们。书籍的缘分就此建立。

也许不久后我会遗忘这本书的内容,但我一定不会忘记兰迪·波许这样一个不完美的传奇人物,以及他珍贵的讲座内容。当然,也绝不会忘记赠我书籍的宝藏女孩妞妞。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