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读书与藏书读后感摘抄

读书与藏书读后感摘抄

《读书与藏书》是一本由绿茶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88,页数:42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读书与藏书》读后感(一):一辈子的幸福不难,《读书与藏书》就能做到

如果从未来回望今天,2023年的脚注必定是ChatGPT应用人工智能高速发展的一年。毕竟大家现在想要找什么知识,只需组织好语言直接问AI就好了。那么有一个问题就来了,现在我们还需要读书吗,甚至买纸质书回家收藏吗? 作为书评人、作家,同时也是北京金

《读书与藏书》读后感(二):读书与藏书

《读书与藏书》,绿茶著绘,北京联合出版公司,未读出品,2023年4月第1版。形式独特,走进文人的书房拍照、绘画并访谈。藏书最多者有十几万册,少者也有一两万。看着一架架一排排书,真是羡慕。有点明白看吃播的意思了,自己不能吃,看别人吃得香,相当于自己尝到点味了。年轻时不懂怎么读书,也没抓紧时间读书,遗憾遗憾。颇有些启发性和会心的话,如止庵说读书要有个底座,马勇对读史的建议,罗新因观察现实而怀疑历史真实性,鲁敏的读书小游戏;还有,阿乙的读书频率及不爱温故和我好像啊,哈哈。

(公号:行云楼)

《读书与藏书》读后感(三):2023年第120本,读书与藏书

#阅读打卡#《读书与藏书》绿茶 计划阅读480min ,实际阅读363min,完成率100%

摘录:

P6除去感情上的不接受,电子书在实用性上的确有许多便利,尤其是在搜索关键词方面减少了许多翻书查找的时间。因此,对于大多数读者而言,如果其藏书的目的是为了阅读,而不是为了做某方面的研究,那么,多几个硬盘就足够了,这要比买实体书经济得多,并且更经济的地方在于不用发愁多买几套房来装书。

感悟:

待补充

《读书与藏书》读后感(四):27位文化名家的书房,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知道书评人绿茶,也是从朋友推荐的这本《读书与藏书》开始。 绿茶以书为伴,围着书打转,绿茶这个名字就是和书联系在一起的。 他常年活动于各种书店、图书馆,只要有书的地方,就有他的身影。 他还觉得不够,只身探访27位文化名家的书房。 作为同样爱书的我,也希望能跟着这本书,去文化大家的书房里一探究竟。 (一) 以前的书房叫做藏书阁,一听这个名字,就感觉藏有各种武功秘籍。 现在则叫书房,得益于电子阅读器看书的便利,又或者是现在的人都深受生活奔波之苦无暇看书,亦或者是现在房价太贵,寸土寸金的位置实在挪不出半分给书籍,感觉现在的书房不多见了。 但看了书中各种文化大家的书房,才知道,这个世界上依然有人爱书如命。 (二) 喜欢买书的人,现在可以归结为“癖好”了。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陈平原、夏晓红,家里可见之处,全部堆满书籍。 藏书家韦力,收藏古籍善本八万余册,其个人藏书楼“芷兰斋”古色古香。 书札鉴藏家方继孝,致力于收藏中国近现代名人的手迹,潜心名人信札研究。 还有胡洪侠、李东君、马勇、陆建德,无不都是一整面的书墙,令人叹为观止。 就像我喜欢读书,虽然不怎么买书,但是看见别人安利的书籍,我也会第一时间打开微信读书,把它放在“我的书架”上。 虽然也爱看书,但是对书的敬畏之情,和这些文化大家是无法相比的啊! (三) 走进他们的书房,似走进一个爱书者的天堂。 论藏书量,他们都是天花板级别: 有的书多成灾,四处摆放,走进去都无处落脚,十分局促。 有的则分门别类,整整齐齐。 很多人的书房还有别致的名号,比如韦力先生的书房——芷兰斋,如绿茶所言,那是“当下中国私人藏书的最高峰”。照片都难掩其散发出来的香气,令人艳羡。 他们把读书、买书、藏书当做日常,他们把对书籍的珍视和品味放进这一方小小的空间里,把知识融进了呼吸里,在这里沉淀思想。 这样的书房,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四) 虽然现在的信息技术很发达,一部小小的手机就能看遍世界上大部分的书籍,但书本有其独特的魅力。 世界上的书籍浩如烟海,一辈子也无法看完,但是当你从书店、从网上、从书摊上遇见它的那一刻,你翻开它,就构成了你和这本书独特的缘分。 而你把它放进你的书房里,放在你的书架上,为这本书提供了最适合它的位置,这种感觉妙不可言。 书作为蕴藏文化的载体,我们应该赋予它更多的耐心,去细细品味每本书独有的韵味。 每个人的书房都有其独特性,希望我们每个人家里都有这么一个小小的角落,去安放我们对书本和知识的热爱。

《读书与藏书》读后感(五):探访27位名家的书房,收获太多启示与感动!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能够静下心来读一本书是多么难能可贵的事,爱书之人,必定想要拥有一间自己的书房,珍藏自己喜爱的书籍,书房就像是自己的精神世界,自己可以在书海里自由飞翔,读书与藏书,是一辈子的幸事。 绿茶先生是爱书之人,这次也有幸通过绿茶先生写的《读书与藏书》这本书,让我们普通人也能见识到很多文化名家的书房,书中涉及很多文化名人,可以观赏27处书房的模样,每一处都别具特色,有些老师的藏书量达到三万册,真的是令人惊叹。最令人心生敬畏的,还是他们对于书与书房的认知。

起初看这本书是出于好奇,想知道名人的书房是什么样,他们看的什么书,有一点点窥探的意思,但真正读起这本书,就像是在这些书房里走了一遭,那些书房不仅仅是用来存书的,那是书房主人的精神家园,她们对读书与藏书有这深刻的理解,让人受益匪浅。 陈平原教授认为理想的书房,应该是一个知识地图。“阅读必须要有自己的立场,有一套自己的主线”“在学术界,需要一个知识地图,对个人而言,需要一条书房小径”。 马勇老师认为“书房是用的书房,而不是藏的书房”书房应该保持它的流动状态,随着自己的研究变化而变化。 朱永新老师认为:最好的阅读,是活学活用,最好的书,就是曾经深刻影响到我的思想和行为的书” 如果你也是爱书之人,不妨看看这本《读书与藏书》跟着绿茶老师一起探访这27位文化名人的书房,就像开启了一场书籍之旅,在这场旅途中,你会收获很多启示和感动。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