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西南联大诗词课读后感100字

西南联大诗词课读后感100字

《西南联大诗词课》是一本由闻一多 等著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68.00元,页数:37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西南联大诗词课》读后感(一):中国文化之美,无法超越的诗词

那个时代虽然离我们远去,但是大师留给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却以文字的形式陪伴我们。

这本《西南联大诗词课》,收录了闻一多、朱自清、游国恩、罗庸、蒲江青等文化名家的诗词讲义,可以说是非常难得地讲授诗词文化课的好书。

大家很多听说过西南联大的传奇,这所仅仅存在了8年时间的高校,在历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西南联大培育了两位诺贝尔奖得主,五位中国国家最高科技奖得主,八位两弹一星功勋奖得主,一百七十多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这是教育史上的传奇。”

西南联大之所以能在短短八年时间培育出众多优秀学生,除了良师,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它的人文通识教育。

这本书就是西南联大人文通识教育一大分支,这本书从诗经的风雅颂到《九歌》,从古诗十九首到陶渊明、谢灵运的山水田园诗,再到南北朝民歌、宫体诗、唐诗(唐词)、宋诗(宋词),中国古代诗词经过了一条漫长的发展路径。

阅读《西南联大诗词课》,可以让我们对中国古代诗词的形成、发展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如果你也想系统性地了解中国古代诗词,我想没有比原来西南联大的诗词课程讲义更全面有效的了。

阅读这本书,不仅能一览西南联大诗词课的面貌,还能欣赏朱自清、闻一多、游国恩等诸位大师的教学风采。

《西南联大诗词课》读后感(二):跟随大师的脚步,走进诗词的世界

去年搬家之前,我用了一个夏天的时间来读《诗经》。每天读一到两首,有的读懂了,有的或许没有完全读懂。但我当时最大的感触是,《诗经》真的好美啊。 然而坏就坏在我那个版本的《诗经》注释太全了,于是我总是能看到《毛诗序》的出现,坦白讲烦得要死。 虽然我承认在那个时代《毛诗序》出现的动机是合理的,但这丝毫不妨碍我觉得它在通篇瞎扯。于是,如今看到这本《西南联大诗词课》之后,我的底气更足了。 在这本书的第一部分第二章的《诗经》中,朱自清先生这样讲——“最有权威的毛氏《诗传》和郑玄《诗笺》差不多全是断章取义,甚至断句取义——断句取义是在一句、两句里拉出一两个字来发挥,比起断章取义,真是变本加厉了。” 姓毛的两个人,打着孔孟的旗号,却故意曲解偷换概念,原本孟子老人家所谓的“以意逆志”是说要看全篇大意,不必拘泥在字句上,但毛氏二人对《诗经》的解读却完全相反。所以朱自清先生说他们——“这样猜出来的做诗人的志,自然不会与作诗人相合;但那种志倒是关联着政治教化而与诗言志一语相合的。” 后来我也跟我爱人吐槽过这件事,我爱人说虽然确实挺恶心的,但他们这群人有这样说的权利,因为在当时,这方面的话语权是掌握在他们手中的。仔细一想,事实也的确如此,这或许也是我后来不太喜欢儒家思想(和人物)的原因之一了吧。 但不论怎么说,《诗经》的魅力当真无穷。而在朱自清先生的《诗经》课中,我更加的了解到了《诗经》的起与兴。 这本书是《西南联大诗词课》,对于西南联大我想大家都不陌生,如今我们所熟知的许多文学大家都曾在西南联大授课或者学习。这本书中的授课人则涵盖了朱自清、闻一多、萧涤非、浦江清、罗庸这五位大师。而书中内容则涵盖了对中国古代重要的诗人、词人及其作品的详细讲解。并以时间顺序梳理了古代诗词的发展脉络、风格以及象征。 在这本书中我们可以读到《诗经》的至真至纯,可以读到《楚辞》中的神仙思想;我们可以读到竹林七贤的思想与处世哲学,也可以读到诗歌发展的鼎盛时期的诗人们的生平事迹与诗歌风格;我们可以读到宋元词人们的豪放不羁与婉约清丽,也能读到明清诗词的没落……在这些大师们的分析讲解之下,那些距今千百年的诗人与诗歌们仿佛也离得我们更近了。 诗的源头是歌谣,所以我们时常把诗歌两个字一起说,诗歌是最古老的文学样式和艺术形式之一,也是人类走向文明的标志之一。 读诗,读懂诗,是我们应该也需要具备的文学素养。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苏轼《和董传别留》 当我们看到祖国壮阔的山河时,当我们看到花园美丽的景色时,当我们心中感慨万千时……不要等到这些时候才突然觉得自己词语匮乏。 跟随文学大家,走进诗词的世界,体会汉语的魅力。

《西南联大诗词课》读后感(三):真心喜欢诗词,这本可以闭眼入!

一直以来都对古诗词没什么抵抗力,看到这本圆脊精装的《西南联大诗词课》难免走不动道!毕竟单是西南联大的名头就够说明书的质量了。

不说西南联大办学不足9年,就培养出170多位院士、2位诺奖得主和8位两弹一星元勋,还影响了杨振宁、许渊冲、汪曾祺、邓稼先等大师,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一位研究中国问题的汉学家,在哈佛大学燕京社图书馆偶然了解到西南联大后,也被吸引开始从事针对西南联大的研究工作。

美国汉学家是意识到了西南联大对中国近代史的意义,而开始了研究;作为普通读者,则只需要对西南联大有一些简单了解,就能感受到《西南联大诗词课》的权威性,而这本新版还是西南联大建校85周年纪念典藏版

书中收录了五位国学大家(闻一多、朱自清、游国恩、浦江清、罗庸)的文章、演讲及授课讲义,内容涵盖中国古代重要的诗人、词人及其作品的详细讲解。从个人感受来讲,最好对诗词有一定基础,因为书中内容讲解还是非常有深度的。

这倒不是想直接劝退诗词基础薄弱的读者,只是提醒大家如果对诗词了解较少,大概啃起来会有些吃力,但因书中以时间顺序梳理了古代诗词的发展脉络、风格、象征等,内容十分系统,如果不较真,以“不求甚解”的心态作为对诗词的入门学习,也未尝不可。

我是读到书中第六章,由闻一多讲解的“宫体诗的自赎”开始手不释卷的,因为作为诗词的业余爱好者,之前真的对宫体诗知之甚少,甚至是有些嫌恶的,可真要让我来说宫体诗不好在哪里,分明又讲不清楚。

但闻一多先生,却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宫体诗发展初期,“专以在昏淫的沉迷中作践文字为务”“是作者自身下流意识的口供”,而当卢照邻的《长安古意》为宫体诗带来转机,闻一多先生是这样形容的:

这形象生动的比喻、细致讲解,真的能让人在阅读过程中忘记时间,让人哪怕掩卷里也不禁要叹一句:大师果然是大师。

曾任清华大学校长的梅贻琦先生曾说,大学不是有大楼,而是要有大师。

而这本《西南联大诗词课》,则用一本书,让我们可以穿越时空,有幸做西南联大的学生,听大师的课!

《西南联大诗词课》读后感(四):《西南联大诗词课》:听大师们讲诗词,感受汉语韵律美

国立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在1931年的就职演讲上说:“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看一个大学是不是好的大学,要看它有多少名大师,而不是它有多少幢大楼。 西南联大就是这样一所拥有多名大师的学校。战火中成立起来的西南联大,在短短的八年之内,就培养出了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5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8位“两弹一星”元勋、170多位院士,在苦难和艰难中谱写了教育界的传奇。 西安联大豪华讲师团的通识课深刻影响了汪曾祺、杨振宁、许渊聪、邓稼先等大家,也成了我们每个华夏儿女的必修课。汪曾祺曾经说:“我要不是读了西南联大,也许不会成为一个作家,至少不会成为像现在这样一个作家。”

在中国诗词大会上,董卿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为什么要学诗,因为诗词就在那里,生生不息千年,被诗词养大的孩子,一开口就赢了。”

拿到这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的《西南联大诗词课》时我欣喜莫名。不仅因为书中收录了闻一多、朱自清、浦江清、萧涤非、罗庸等几位大师的文章和授课讲义,还按照朝代顺序将诗词的产生和发展的脉络梳理得非常清楚,让我可以从不同角度去了解和读透中国古代诗词,对我这种对诗词感兴趣的初学者来说,简直就是天花板一样的存在。 《西南联大诗词课》并没有将重点放在诗词本身,而是用很大篇幅对每一位诗人的生平事迹、人生态度及个人诗词特色做了详细介绍,并且对诗词的由来和其性格对诗词的影响等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解读。

如书中浦江清、萧涤非老师讲李白的那一章。李白喷薄而出的感情,强烈的浪漫主义精神,都在他生活的诗篇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 开篇就从他的籍贯有几种说法写起,总结出“李白一生,少年任侠,中年做官,晚年流离”。 在说到李白的个性及思想时,有诗词作据,《将进酒》:“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及《把酒问月》:“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李白将花、月、酒与诗完美地融合在一起,道出人生短忽,须对酒当歌、超脱世俗,从中可以看出他的乐享人生观和宇宙观。 从《行路难》:“昭王白骨萦蔓草,谁人更扫黄金台?行路难,归去来!”和《侠客行》:“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中可以看出李白的英雄浪漫主义。 他入京求官,就宣称:“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想念长安时,他写:“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仕途失意,他大呼:“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要控诉自己的冤屈,他说:“我欲攀龙见明主,雷公砰訇震天鼓。”

西南联大的大师们引经据典,教学风格迥异,在诗词的内容侧重点和表述方式各有不同,解读全面而详细,通俗易懂。看《西南联大诗词课》就感觉好像坐在联大教室里,面对面看着大师们和我们侃侃而谈。

《西南联大诗词课》读后感(五):读完《西南联大诗词课》,诗意的世界就会向你敞开

一直以来,西南联大都是无数莘莘学子向往的地方。不仅因为这里培养出了汪曾祺、许渊冲、杨振宁等璀璨群星。更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在那个艰苦抗战的岁月,西南联大的师生显示出的对学习不屈不挠的精神和无法被战争所抹去的人文情怀。如今,《西南联大诗词课》一书,收录了西南联大教授所作文章,让我们可以穿越时空,领略大师们的人格修养,与大家们对话,走进那片诗意的世界。

《西南联大诗词课》由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收录了闻一多、朱自清、浦江清等大师的关于中国诗词的讲义、演讲和文章。不仅对耳熟能详的伟大诗人、词人等作品进行详细分析,还按照时间顺序分析整理了中国诗词发现脉络,让读者对中国诗词文化有清晰的认识,从不同角度领略诗词魅力。

诗人的伟大在于开辟与创新。说到陶渊明、李白、杜甫,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们的伟大之处不仅仅在于诗词本身的内涵与达到的境界。更在于他们的诗词在某程度上“敢为天下先”。 晋代诗渐渐排偶化、典故化,千篇一律,了无生趣。陶渊明和谢灵运正是在这时候出现的。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归隐田园。他是第一个将田园生活写进诗中的人,他的诗明白诚恳、有理有趣、不排不典,不再是空洞的模仿,而是存了一份真我。谢灵运也是如此,他是第一个在诗中全力刻画山水的人。他们都试图突破标准抽象的诗歌标准,为诗坛带来一阵清风。 同样,还有被誉为“天上谪仙人”的李白,他认为宫体诗颓靡浅薄、没有价值,因而撇开了排偶和谐调,做他的七言乐府。他的歌行增进了七言诗的价值,绝句更代表的新制。李白的诗有出世的态度,暗示着超高的境界,并给新体诗定下了标准。 但朱自清认为,真正继往开来的诗人是杜甫,杜甫一生历经升沉,他身经乱离,又心怀天下、忧国忧民。他的诗写进天下疾苦,承载了自己的志向与远大的愿望。 朱自清写到,唐代以诗取士,诗是应是的玩应儿,又是给乐工歌姬唱了去伺候宫廷和贵人的玩应儿。李白用来书写自己的生活,杜甫用来书写整个时代。在杜甫笔下,诗的价值、境遇和作用都提升了。正如书中写到:“杜甫写民间的实在疾苦,社会的实在问题,国家的实在情况,人生实在的希望与恐惧,给诗开辟了新的境界。” 原本被认为是向上攀登的工具或是用于消遣娱乐的内容的诗,就写完在无数伟大诗人的笔下逐渐变化开拓,摆脱了工具属性,成为了人的精神与格局、社会变化和百姓心声的代表,诗有了灵魂,生动质朴接地气了起来。 此后,还有苏轼、王安石、杨万里等诗人、词人,以笔为剑,在中国诗词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最后,面对诗词的正宗,朱自清认为,穷则变,变则通,诗也是如此。历代的诗各有胜场也各有短处,只要知道新、变便是进步,争议也都是不成问题的。尽管很多诗人的诗在当时不被重视,但在此后的岁月中却仍旧熠熠生辉,重要性不断凸显。 我想人生也是一样,不同阶段各有特点,有遗憾也有光辉,但只要一直在拓展在进步,便是不辜负此生。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