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我们内心的冲突读后感1000字

我们内心的冲突读后感1000字

《我们内心的冲突》是一本由[美]卡伦·霍妮著作,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 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5,页数:28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们内心的冲突》读后感(一):这本书真的太太太实用了?

你是否经常陷在负面情绪里出不来?

你是否在潜意识里认为自己有很多缺点?

你是否会觉得自己很失败?对自己感到失望?

你是否总是过于在意别人的想法?

.......

·

《我们内心的冲突》读后感(二):打破内心冲突,治愈精神内耗

书名:《我们内心的冲突》 作者:卡伦·霍妮 最近我进入了职业倦怠期,一边想说服自己好好工作,一边又实在不想行动。工作时,总觉得心里很烦只想休息,但休息下来又会感到很空虚。这种冲突的心情每天都在上演,心里总有两个小人在吵架,精神内耗特别严重,整个人就像霜打的茄子。 幸好读到这本《我们内心的冲突》,才让我了解到冲突产生的原因,以及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内心的冲突,打破内心的冲突,治愈了我的精神内耗。如果你是一个内心充满矛盾的人,总是感到纠结,不知道一件事做好,还是不做的好,这时千万不要焦急,因为这是每个人都会面临的问题。 本书的作者是卡伦·霍妮,美国心理学家和精神病学家,精神分析学说中新弗洛伊德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这本书与阿德勒心理学书籍《被讨厌的勇气》、弗洛姆的《爱的艺术》齐名。人内心的冲突最终都指向人际关系,如何对待他人,如何看待自己,霍妮把面对人际关系的基本态度分为三种: 第一种态度叫做“亲近他人”。 类似于我们现在说的“讨好型”人格,特别在意别人的眼光,是在考虑别人喜不喜欢自己,连续也会因为别人的一句话而出现巨大的波动。 第二种态度叫做“对抗他人”。 这种人时刻保持警惕,时刻关注可能存在的风险,往往比较偏执,喜欢猜疑他人有恶意的倾向。 第三种态度叫做“疏远他人”。 “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让人喜欢与他人保持一定的距离,很难去建立亲密关系。 在我们身上多少都有这三种性格的体现,有时我们想亲近他人,但是又保留着警惕性,这时我们就会感觉到非常冲突。这三种人格都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许多困扰,除此之外冲突还会让我们陷入负面情绪里,导致出现情绪低落或暴躁,行动迟缓对生活失去热情,在抱怨和悲伤中消磨点自己的时光。 如何消除内心的冲突,书中讲到一下几点: 理想化形象 外化 辅助手段 如果你经常感到内心冲突,不妨试试这三点,对于没一点内容书中都有详细的分析和介绍,方便我们很好解决自己的问题。 正如作者所说:“我们每个人都有改变的能力,只要我们还活着”。相信自己,接纳自己,美好在未来等着我们!

《我们内心的冲突》读后感(三):译者的话

作为本书译者,很高兴看到自己的译本得到认可、并由读客出了这个专家伴读版。在这里唠叨几句,谈谈翻译的感受。

我只是一个普通的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研究生没有再选择英语方向。工作社牛、业余社恐,宅居与诗、书、猫为伴,朋友说我是古墓派(活死人洞)、梅长苏(多思伤神)、苦行僧(省钱养猫、降临派、物种共产主义),我一一笑纳。跟猫沟通真的比跟人沟通容易很多,因为猫语简单,而且猫的洞察力很强——如果说猫有3-4岁小孩的智商,那我家猫肯定都双商在线、超过那个年纪的我。这也是为什么我在上个工作繁忙之余有时间翻译这本书——宅。

笔译对我来说更像一个爱好,平时更喜欢的是诗歌翻译、歌词译配。能够翻译出版这本书十分偶然,我正要看,一位朋友的公司正要出版。当时看这本书,也是为了我当时的工作。一切都时过境迁了,不免感慨。接下这本书翻译的时候,我就知道这种充满逻辑推导的书很可能是爱的人很爱,因为阅读和逻辑基础好的话读着爽、有共鸣;恨的人很恨,因为要一点点啃、难懂。所以,翻译的时候,我就有了心理准备,竭尽绵力的同时,成败听之于天、毁誉听之于人。

在翻译的过程中,本人在反复推敲后冒昧做了个选择:虽然现在常说的“讨好型人格”与submissive type很类似,但是我更认同的表述为“屈从型人格”。说其讨好自然是没有错的,这是他们在行为上的重要特征——那种看起来自轻自卑的样子。但是,个人觉得“屈从”更能由内而外地体现其心态与行为:屈己迎人,即对内委屈压抑自己,对外顺从迎合他人。更重要的是,这种“屈”既是有目的的,即希望赢得他人好感和支持;更是有限度的,达到一定限度便会以某种形式爆发出来,比如攻击或者自我攻击。这更有利于我们理解这类人的感受,同时提醒其中的风险。

作者卡伦·霍妮是德裔美籍女性心理学家,英文原版风格鲜明,大量长难句、甚至一段就是一句话,颇有点德语一句一页的气势(李玫瑾老师曾提到读过一句一页的德语原版书)。英语运用大量虚词构建句、段内逻辑关系,而汉语结构相对灵活松散,这样的长句比较少见,因此尝试着把长难句拆成短句、用代词或副词构建句与句之间关系。个人感受,这个工作解决了一些问题、但同时效果还不尽如人意。

显然,受能力、精力等方面制约,我的这个译本远非完美,幸得名家伴读,得以明理遮瑕。认同胡适说的“多研究些问题”、主张“译贵精不贵多”,所以没有什么宏大叙事,更没有什么曲折传奇,就是个普通人翻译了一本书、有幸得到出版。期待与各位读者、豆油交流研讨,也期待有更多的机会致敬偶像大家、把更多的精彩原版作品翻译展现给各位。

《我们内心的冲突》读后感(四):她告诉我们:如何通过自我成长得到救赎

这次读客出的这个版本真的是太优秀了!原本枯燥的内容配合李松蔚老师的导读和李孟潮老师的伴读,我感觉我对这本书的认知又上了一个层次!

霍妮指出,在不同的社会文化和人机交往中,关系带来的错乱会导致我们的心理问题。每个人内心都有冲突,神经症患者就是那种没有能力消化自己内心冲突的人,从而会诞生一系列的负面情绪。

她认为冲突会导致三种人格:

1. 屈从性人格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讨好型人格,这种人会牺牲自我,讨好他人,同时也会在付出很多以后用被动攻击来对他人进行心理控制。怎么样?是不是像极了“为你好”的父母?

屈从型人格的孩子往往一直生活在负罪感、内疚感之中,对自己失去信心,也没有什么积极争取的动力,因为他们从小就被过度“喂养”,这恰恰剥夺了他们人生的动力。

2. 攻击型人格

社会达尔文主义者基本上都是这种人格,他们相信社会关系就是互相掠夺,你多吃一口我就少吃一口。在这种人的心目中是没有合作共赢的概念的,一切行动都是为了自己争取利益。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社会上这种人啊,还真不在少数,有的时候当他们是我们的父母、上司、同事或者其他比较亲近的关系的时候,那种关系的压迫感会让人特别难受。

3. 孤僻型人格

学姐在做咨丨询的时候,遇到蕞多的情感问题就是来源于对方是一个抓不着的人。这种人仿佛一块冰块,无论你怎么温暖他,他都会离你十万八千里,甚至在关系中产生你追他跑的现象,折让很多人非常痛苦。

从好的方面来说,这种人格的人注重隐私感、注意保持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但是我们要看到的是,他们内心极端独立带来的是对情感的麻木和对他人的冷漠无情,心冻成冰块的人,是无法尽情地享受人生的。

针对这三种冲突,卡伦·霍妮提出了三种手段,并且用一整本书的篇幅对种种人际关系带来的我们内心的冲突进行了剖析,学姐给你们吐血整理了思维导图,放在上面了,宝子们可以自取。

只要我们还生活在这个社会中,就会遇到关系带来的冲突。如何应对、解丨决这种冲突,如何化解我们内心的冲突,卡伦·霍妮在这本书里给我们开出了非常好的良方。

《我们内心的冲突》读后感(五):我们不能再耗下去了

书名:我们内心的冲突

作者:卡伦•霍妮

翻译:过忻毅

出品:读客熊猫君

朵朵推介:美国心理学大师卡伦•霍妮的再版名作,对于深陷负面情绪泥沼中的人来说,它是伸向你的一双手。

拿到一本书,专业怪癖使然,先观察装帧设计。首当其冲就是色彩搭配,其次图文,再次排版。《我们内心的冲突》深合我心。首先色彩是亮眼的中黄色,相较于一般心理类书籍雅静的色彩风格明显更加抢眼大胆了,或许是为了强化书名中“冲突”的色彩隐喻?这个黄色一定会有助于这本书在一众书籍中脱颖而出,它确实踩在了我的审美点上。

再看图文排版,被封面上那些粗犷简率马克笔画的“眼睛”小小触动了一下,黑色轮廓与黄底色对比强烈刺激,其中有的眼睛在流泪,有的眯了起来,有的甚至翻转倒置......是在提醒我们,还不拿“精神内耗”、“负面情绪”当回事儿?后果很恐怖很惊悚?!

照顾了一下职业习惯后,开始读书。实话实说,这本书出自与阿德勒、荣格、弗洛姆等齐名的心理学大师---卡伦•霍妮,所以也注定它不会成为一般心理疗愈、读着轻松又舒坦的书,它比较倾向于专业书籍。

但我们普通读者也无需退避三舍不敢涉猎,因为这本书有一个“陪读”设计---即三颗钻专家伴你读书。他们是北大心理学博士、心理学畅销书作家、著名心理咨询师:李松蔚和从事心理咨询行业26年的业界精英李孟潮。

卡伦·霍妮指出,所有负面情绪——绝望、抑郁、痛苦、焦虑……都源于我们内心冲突,可以被分析、理解、治愈。

我们在书中读到这样的话,“我们敢于提出这么高的目标,基础在于我们相信人格可以改变。不只是孩子可塑性强,我们每个人都有改变的能力,甚至可以做出根本性改变,只要我们还活着。”

是不是信心满满了?就应该如此啊!朋友们!当我们知道了:

什么是冲突:自我中心的原始动力与严格良知的相互对立。

冲突如何演变?亲近人,对抗人,疏远人

逃避问题的防御机制是什么?压抑、理想化、外化

内心冲突如何解决?了解自己的愿望与感受、确定自己的价值观、学会放弃、学会负责

未解决的冲突与防御体系会带来什么后果?恐惧、伪装、人格衰竭

我们也就认识到问题,即使不能解决,也可以带着这些问题,让自己过得更好一点。与问题和解。,别再“耗下去了”!同意就给朵朵点个心心吧?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