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我们内心的冲突读后感锦集

我们内心的冲突读后感锦集

《我们内心的冲突》是一本由[美]卡伦·霍妮著作,新世界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元,页数:25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们内心的冲突》读后感(一):冲突,迷人的警示牌

在候机厅看到某个角落泛黄的此书,上面有一些零零散散的笔记,粗犷却又处处用心,可以推测是一个没有阅读习惯的人如获至宝后做的笔记,这种反差感更加吸引到了我的注意。

几乎是一口气读完,在作者温柔的笔调下像是做了一个全身心的按摩与疗愈,掩卷遐思,余温久久不能弥散。

在百科上摘录一下此书的目录,我将逐章分析我的心得感悟。

第一部分神经症冲突和试图解决的办法 第一章 神经症冲突的痛苦 第二章 基本冲突 第三章 接近人 第四章 对抗人 第五章 回避人 第六章 理想化形象 第七章 外化作用 第八章 虚假和谐的辅助手段 第二部分未解决冲突的后果 第九章 恐惧 第十章 人格衰竭 第十一章绝望 第十二章虐待狂倾向 结论 神经症冲突的化解

前两张像是对前言的衍生,很有道理却没有特别惊艳我的地方。

从第三章开始,我几乎是以一种跪拜的姿势去仰视此书。卡伦霍尼讲冲突型人格分为了三类,接近、对抗和回避是人对于心理冲突的三种反馈,有些对立但又能依附和共存。我好奇还有哪位作家能够像这样讲温柔和逻辑揉为一团,席卷我的心灵。

待续...

《我们内心的冲突》读后感(二):学点心理学,很有必要

1

我们生活在这个快节奏的世界,时刻伴随着些许的压力,总之随着年龄的增长,一路学习,一路成长,慢慢的明白身处社会之中,扮演者不同的角色,必然会承受着不同的压力。谁能说自己精神思想上一丁点问题都没有,谁又真的能断定自己一定就是患有精神疾病的人。生活中总不乏有一些人每当看到心理精神方面的书籍,阅读上两页便断定,这说的就是自己啊,病症描述忒像自己有病,杯弓蛇影。其实,阅读心理学方面的图书,不仅可以解疑答惑,在一定方面真的可以预防心理疾病,让我们身体和精神都变得更健康一些。

诚如越长大越孤单,越成长越感到迷茫。在人生的道路上,谁都会低沉、失落,有时抑郁,有时焦虑。快节奏的社会生活中,为学业考试发愁的学生们,为升职加薪忧虑的上班族,为项目建设苦苦修改设计的熬夜党等等,每个人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陷入苦恼或绝望,自己设置障碍。人生中希望和失望之间的落差从来都是不可避免的,在心理上演各种冲突,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正确的看待内心的冲突,学习心理学小技巧,合理的化解不必要的冲突难题,打破失望感在内心的壁垒,唤醒真实的自己,重拾内心的勇气和活力,平和的幸福的活着。

著名的精神分析思想家,美国心理学家和精神病学家卡伦•霍尼,是社会心理学最早的倡导者之一,是与阿德勒、荣格、兰克、弗洛姆等齐名的西方当代新精神分析学派的主要代表。其著作有《我们内心的冲突》《自我分析》《女性心理学》等等,用心理学广博而深奥的知识,深入浅出的剖析我们普通人类在社会生活中遇到的难题,通过加强心理学研究,探寻心底的秘密,寻找内心冲突的原因和解决之道,激励我们不断学习和进步,找到内心的平静和安宁。

卡伦•霍尼坚信人格是可以改变的,我们通过学习可以分析和疗愈自己,化解内心的冲突,成就更好的自己。在本书中,作者提到自己总结的精神症理论,其动态性的核心是“接近人”“对抗人”“会比人”三种态度之间的基本冲突,提供精神症冲突的表象和解决的方法以及未解决冲突产生的一些后果,比如各种精神症状。在阅读中不仅开拓我们自己精神世界,也可以在阅读中学习化解冲突,完善人格,实现身心康健。

《我们内心的冲突》读后感(三):卸去伪装,以诚待人,全心全意的对待自己的情感、工作与信念

看这本书的时候,正是我的内心存在多种冲突的时候。宝宝还小,工作太忙,老公也越来越像工作狂。我的内心很想工作与家庭兼顾,爱情与事业兼得,可时常是娃没人管,工作也无法满意,夫妻间越来越难沟通。直到这本书的出现我蔡终于明白,在平静和谐的外表下,我内心的冲突是如此明显,但我时常却对此视而不见。是的,我时常将这种不与娃建立长久的亲密关系归咎于童年时与母亲的疏离,将夫妻间的沟通问题归咎于以往家庭的压抑环境,也从未去深究,因而忽略了这些冲突对我生活的影响,而是对这种状况一忍再忍,对现实情况一再妥协。

不仅是我,老公的生活也是暗流涌动,常常处于被动状态,却生活在自己理想化的形象中。追求着自己的理想,践行着高尚的道德观,不惜一切的对自己严格要求,盲目崇拜者那些完美主义者。和书中对于理想化形象的神经症患者的描述一样,他也总是将“应该”这个词挂在嘴边,不断的向我念叨,他在何种情况下应该有何种感受、想法和行为。他相信只要对自己再严一点,只要自己更加自律、更加警觉、更加谨慎,他实际上是能够达到完美的。他不知道的是,他已经与他曾经的理想,渐行渐远了。

在我的人生中矛盾冲突激烈的青春期,读了《人性的弱点》和《超越自卑》,了解到自己的潜意识竟然如此丰富,从意识到它接纳它就是接受自己开始,我的人生似乎开始没有那么糟糕了。感谢有缘之人,在我三十而立之年满是困惑之时让我读到了《我们内心的冲突》,让我开始正视自己内心的冲突,审视自己的生活,开始自我分析。卸去伪装,以诚待人,全心全意的对待自己的情感、工作与信念,这是分析治疗的目的,也是我的生活目标。而书中说得十分中肯的是,分析法并不是解决内心冲突的唯一方法,生活本身同样是一位非常有效的治疗者。如果我们能获得从自己的经验中吸取教训的能力,能分析出是哪些自身原因导致了各种问题,能理解自己的责任,并把这种顿悟运用于生活中,那么,我们不一定需要分析治疗师的帮助。最终,我们能获得内心的独立,既不藐视他人的观点和信念,也不盲从,自然的去爱和被爱。

《我们内心的冲突》这本书翻译得通熟易懂,举例也十分贴近生活,总能从里面看到无数身边人的影子,或是以此检视自己的内心。所幸在简短的结论中提出神经症冲突的化解:我们坚信人格是可以改变的。我们和儿童一样具有可塑性,都有能力去改变,甚至是作出根本性的改变。爱也不是寄生般的依赖,也不是虐待式的支配,除本身之外再无别的目的,因为这是件再自然不过的事情。我感到唯一遗憾的是,作者对我们内心的冲突的描绘如此生动,严重后果也陈述得如此清晰,最后的结论神经症冲突的化解部分却十分短小精炼。因此我需要提醒各位读者,请不要被前面的部分吓到认为自己有病,请务必坚持到最后,所有的问题都会有解答,如果能认真读懂并在生活中运用,相信你会成为一个内心成熟的人,遇到现实世界中的冲突能够更加理性的做出让步,因而变得更加坚强。

《我们内心的冲突》读后感(四):神经症分析

因为之前读了一本,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卡伦·霍尼的《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对于卡伦·霍尼的一些理论十分的赞同,因此这次又开始看她的另外一本学术著作,叫做《我们内心的冲突》,这次是由新世界出版社出版的,相比上一本的封面,我更喜欢这一本,这一本的封面设计是采用油画,或者可能是版画的设计,很有质感,然后用这种印象派的表达方式,展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或者是暗示我们内心的一种性格矛盾,我觉得很鲜明,两本书封面上都有这种海蓝色,不知道是不是某种暗示?或者仅仅是一种巧合。

卡伦·霍尼是新佛洛伊德主义的代表人物。她在研究社会文化发展,对个人成长的影响上很有影响力。对比着这两本书,看那发现了一个,有趣的地方,可能是不同的翻译,卡伦霍尼的名字的翻译,一个是卡伦霍尼,一个是卡伦霍妮。一个像男性化的名字,一个向女性化的名字。她是20世纪最重要的精神分析思想家,是社会心理学最早的倡导者之一,主张文化决定论取代弗洛伊德的生物决定论! 本书是促进精神分析学的进进步,它是作者对于患者和自己所做的分析性工具的结晶,书中提到了很多理论,都是经过了多年发展,然后由作者整理和分析的。这其实是一本学术著作,封面设计和内文设计感觉很轻松的小书,但实际上它是一本,浓缩了很多心理学理论和案例的学术性著作,引用了大量的神经症的专家治疗,还有一些作者的理论分析总的来说是作者将自己这么多年的临床经验以及自己对于,精神分析学的研究凝结而成的一本书。

作者在他的序言中感谢了他在精神分析领域研究过程中的三个非精神分析领域的人对他的帮助,其中就有出版商,我想我们作为这本书的读者也是这本书的受益人也应该像作者一样,感谢出版商将这样的经典的作品,有内容的实质性作品推到我们的面前! 在作者的观点,作者认为人格障碍是精神疾病的罪魁祸首,实际上所有的心理学发现都包括这一论点,所以这个论点也可以说是一次在发现,任何时代的诗人和哲学家都知道,受精神障碍之苦的,从来都不会是内心平定平静稳定的个体,而是那些经受着内心冲突的个体!从现代的理论观点来看,每一种神经症无论其症状如何,都是一种性格神经症,因此我们在理论和质量方面的努力方向都应该是更好的!解释神经症的性格结构。

作者在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中说过,神经症产生自不同的神经症倾向之间的碰撞,而他在自我分析中说,不同的神经症倾向之间不仅相互强化,而且还相互冲突,不过这些说法一直都没有被重视,而他,弗洛伊德逐渐意识到了内心冲突的重要性,但它把冲突看作是已经被压抑和正在被压抑的两股力量的对抗,作者开始认识到冲突是与众不同的,这些冲突在两种矛盾之间的神经症倾向之间起着作用,虽然他们原本指的是患者对他人的矛盾态度,但有时也会包括患者对自己的矛盾态度矛盾的本质和矛盾的价值观。

作者在本文中提到的我们内心的冲突,就是指的是神经症理论中,其动态性的核心是接近人动态,对抗人回病人三种态度之间的基本冲突,这也是本书所要描述的,我们内心冲突中的冲突,由于一方面的害怕和被分裂,另外一方面又要保护整体性,神经症患者往往不顾一切的想解决冲突。因此只有理解了神经症患者的内心冲突的起因,才能够真正的帮助作者,帮助患者制造一种平静,然后从而解决他的神经症问题。

从我们对于一个问题的研究,从来都是发现问题,理解问题,然后解决问题,作者对于神经症患者来说,他一直认为一个人有能力也有发展自己潜能的愿望,那它就可以成为一个更优秀的人,但是如果个体与他人与自己的关系不断的受到干扰,那么他的潜能可能会减弱或者消失,我相信人只要活着就能够改变,也能够保持改变,我的理解越深入这种,信念就越强!正是秉着这种信念,作者在神经精神分析学的研究领域越来越深,神经症学的医疗提供了越来越多的帮助。

作者这本书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神经症冲突和试图解决的办法,第二部分主要讲为解决冲突的后果,通过这两段,两部分,和12章的讲述,将得出一个结论,就是神经冲突的化解,总的来说这本书有头有尾,而内容翔实,很面面俱到的阐述了神经症,人格的,冲突的产生存在,分析及如何解决,对我们理解心理学,以及做恶自我反省和心理辅导的时候很有帮助,推荐大家阅读

《我们内心的冲突》读后感(五):当伪装达到极致时,你连自己都骗了

如果你去街上采访一个人,问,你的内心有冲突吗?估计你得到的答案是,你神经病啊!当然,去街上问这个问题确实比较欠抽,和问你幸福吗,异曲同工。但我想说的是,很多时候,很多人,都会对自己的内心冲突避而不谈,视而不见,就像是我们大学校园里的管心理咨询的红房子从来都没人去一样,人们总认为问题放在那里渐渐地就自己解决了。神经症不会人人都有,但是,你的内心一定不会平静到不起一点波澜。

你可能会说,我从不受冲突困扰。那下面我来问你几个问题:

1.你是否强烈需要亲人、朋友等身边人的爱和认可?强烈渴望被喜爱、被照顾、被认可、被赞赏。并为此放低身段、讨好别人,避免一切争吵和竞争,无法拒绝别人的一切要求。

2.你是否总是认为别人强过自己,称赞别人的能力、才华,看低自己。

3.你是否对他人十分依赖,总会用别人的看法评价自己,自尊心会随着别人的认可与否、喜爱与否而上升或者下降。任何的拒绝对你来说都是灾难性的。

你可能会认为,这是温和、善良、性格好、慷慨、谦虚、亲和力强。但这种温顺只是表面上的,他的内心一定压抑着攻击性。而这些攻击性为什么会被压抑,因为在他看来,所有的攻击性行为或者好强行为去损害爱别人和渴望被人爱的需求。但这种需求已经不在正常值的范围内了(在我们的文化背景下)。

以对爱情的需要为例,这种人经常挂在嘴边的台词就是,我的世界只有你了,我愿意为了你做任何事情,我爱你超过一切。是不是很熟悉,很多言情小说里的标配台词。但我感觉这并不浪漫,反而很恐怖,因为现实的世界,你一旦和这种人谈分手,不是他毁灭自己,就是你被毁灭。

扯得有点远,扯回来,这种人在《我们内心的冲突》里,被卡伦·霍尼归到了顺从型人格里,“接近人”。这种人在社会里有时会以“老好人”的形象出现。你还认为神经症、内心的冲突距离自己甚是遥远吗?

那神经症是什么?它的原动力又是什么呢?

弗洛伊德认为是强迫性驱力,他将神经症归因于生物本能性的驱动。直白一点说就是性。

而卡伦·霍尼认为,强迫性驱力是神经症性的;它们来自于孤独感、无助感、恐惧感和敌对感,代表着在这样的感受下个体对外部世界的应对方式;其首要目标不是获得满足感而是获得安全感;其强迫性特点的原因是背后潜在的焦虑感。其中的两个原动力——对爱和权力的神经症性渴望。神经症是一种心理紊乱,也是人际关系紊乱的表现。它由恐惧及对抗恐惧的防御系统引起,在试图为消除这种矛盾倾向寻求妥协的解决办法时产生。从实际角度出发,这种紊乱只有在偏离了特定文化背景下的普遍模式时才能称其为神经症。

有点绕,说简单点就是,神经症的原动力是焦虑,而焦虑在对爱和权力的神经症性渴望中产生,如何判断其是神经症性的,取决于个体所处的文化环境。在解决冲突的过程中,人们会采取“接近人”“对抗人”“回避人”的方式,并将原因推到外部条件上。

“接近人”的自我想象不再赘述,“对抗人”,攻击型人格,认为生活就是一场战争,落后就要挨打,觉得自己非常强大、诚实和现实,坚信自己是最强的、最有头脑的,或者最受追捧的。“回避人”,超脱型人格,认为自己自力更生、自在独行,有一种强烈的自我优越感。

而以上,皆为他们的理想化幻像。他们骗着骗着连自己都相信了。

因为理想化形象是虚构的,所以它的整体建筑结构岌岌可危。这间藏宝室装满了炸药,极度脆弱,不堪一击。只要受到外界的一丁点儿质疑或批评,只要他意识到自己无法达到理想化形象的标准,只要他窥见内心相互冲突的力量的作用,这间藏宝室就会爆炸或坍塌。

说得有点恐怖,但这确实是事实,不会每个人都是神经症,但是竞争激烈的现代文明环境中,多数人都陷入了书中所描述的内心冲突。有冲突并不可怕,最可怕的是有而不自知。正如卡伦·霍尼所说,有意识地直面冲突尽管可能比较痛苦,但却是一种非常宝贵的能力。我们越能面对自己的冲突并找出解决办法,就能获得越多的内心自由感和内心力量。只有愿意承受冲突的打击,我们才最有可能成为命运之舟的主宰。根植于麻木之中的虚假平静根本不值得我们羡慕。它注定会让我们更加脆弱,更加不堪一击。

自知才有可能被治愈,所以不要再骗自己了,去见一下真实的自己吧!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