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寻梦与归来经典读后感有感

寻梦与归来经典读后感有感

《寻梦与归来》是一本由刘诗平 / 孟宪实著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58.00元,页数:56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寻梦与归来》读后感(一):一部关于敦煌的百科全书

前几年有本书很火,就是《我心归处是敦煌:樊锦诗自述》,当时还在校内读书,通过这本书认识了樊锦诗这位杰出的校友。樊锦诗被誉为“敦煌女儿”,她自从1963年自北京大学毕业后就在敦煌研究所工作,扎根祖国内陆,兢兢业业四十余年,致力于敦煌莫高窟石窟考古、石窟科学保护和管理。

敦煌无疑已成为了近年来的“网红产品”,有不少这方面的书籍问世,除了十分火爆的《我心归处是敦煌:樊锦诗自述》,还有《敦煌》《敦煌灵犬》《灿烂敦煌》《敦煌大历史》等,专业著作、科普书籍、小说、自传等类型不一而足,让我们重新认识到敦煌莫高窟的巨大价值。

《寻梦与归来:敦煌宝藏离合史》也属于这一序列,但不同于绝大部分敦煌题材书籍的地方在于,本书是敦煌学学术史著作,厚重的分量描绘了一幅波澜壮阔的敦煌画卷。具体而言,本书主要分为三编:第一编“伤心敦煌”介绍了敦煌文物的受难史,同时也是中华民族的苦难史;第二编“四海寻梦”讲述了敦煌学的兴起,以及那些守护敦煌的动人故事;第三编“魂兮归来”则讲述了敦煌回归辉煌的故事,包括中国敦煌学的兴起、世界对敦煌的瞩目等。

这本书可以说是一部关于敦煌的百科全书式的著作,对敦煌的来龙去脉作了全面详尽的普及,还从学术的视角作了系统的梳理和阐释,正如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会长荣新江教授所说的,这是一部真正的敦煌学学术史著作。尽管学术史难做,但这部书可以说是一部难得的学术史。两位作者在前人许多个案研究的基础上,加上自己的探索和整理,对百年来的学术史做了系统的阐述。

敦煌莫高窟是世界著名文化遗产,“看了敦煌莫高窟,就等于看到了全世界的古代文明。” "莫高窟是世界上最长、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画廊。" "它是世界现存佛教艺术最伟大的宝库。"这些对莫高窟的评价绝非溢美之词,而是恰如其分地评价了它十分宝贵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本书不仅呈现出了敦煌的历史和文化,还让我们再次认识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生发出对祖国悠久历史和深厚底蕴的自豪与热爱之情。

而对敦煌“花样翻新”的宣介,无疑是一种十分可喜的现象,它将这个宝贵的文化遗产以喜闻乐见的形式推介到公众面前。真正的文化传播就应该用这种生动形象的市场化方式,唯有如此,文化自信方可持久可续,也能保持夯实根基。

《寻梦与归来》读后感(二):这本书着实算是个惊喜了

2023年看了上百本书,如果选出最精美、让我最想珍藏的,非这套莫属~于是把年终盘点提前,赶双11的尾巴,郑重向大家推荐:《寻梦与归来:敦煌宝藏离合史》

买书不看颜值的我,竟然只看装帧就爱上了这套书!

好看是一定的,把角度换来换去,还是一直抓狂自己拍不出它的美

但远胜视觉的,其实是触觉。很少有书能在触觉上挑起我的注意,但这套书做到了。每本的封面,甚至是外封的内里,都让我忍不住反复摩挲、久久不舍离去。

还有各种设计的细节,所选画作、字体、比例等等,都值得品味

——只是外表,就传递着明确的信号:从作者到编辑、从品牌方到出版社,都是懂敦煌的

这本书初版于2000年,在大陆和台湾分别发行了简体版和繁体版;此为20年后再版,修订后又再次发行了简体版和繁体版

——内容上能经得起20年时间考验的,自然不会差

写敦煌的书用汗牛充栋一点不夸张,但同时也是鱼龙混杂。这套尤为可贵的是,作者分别就读于领军吐鲁番文书领域的武汉大学历史系和领军敦煌学领域的北京大学历史系,又有新闻出版行业的工作经历、筹备再版事宜时刚从南极考察回来【阅读过程中,能充分感受到从众多故事中抽丝剥茧、条分缕析的洞察能力,以及让讲述时而细致入微、时而波澜壮阔的驾驭能力

——兼具敦煌吐鲁番学的学术功底和新闻记者的报道功力,让这套书在众多敦煌学著作里别具一格

更多内容就不提前剧透了,在冬日的暖阳里泡上一壶茶,借这套书回望敦煌漫漫黄沙中掩埋的旧事,“掩卷抛书梦方醒,人间敦煌已百年”实在是再合适不过了。

《寻梦与归来》读后感(三):如果你对敦煌故事着迷,这套书一定别错过!

期待了好久的电影《敦煌英雄》又改档期,心里空了一下。缘由我不好分说,不过还是期待能在银幕再见这部片。

幸好除了电影,我能通过读书的方式来填补这份遗憾。讲敦煌的故事不少,但让我偏爱的还是手里这套沉甸甸的作品。

这套书真的很漂亮,函盒装显得华美大气,上中下三册内容详实,大开本读起来很有质感。对于敦煌史爱好者来说,无论是阅读还是收藏都是妥妥书房担当。

多年前我也到过敦煌,去过莫高窟,跟着解说员选择性地参观了一些洞窟。参观是有讲究的,为保护古壁画,洞内是没有灯光的。解说员用特别的电筒照射,让大家稍微能看清,就在这样的小心翼翼下,述说着过去的故事。

如今怀着敬重之心翻开书,重新认识莫高窟,认识敦煌。

时间退回1900年,一位叫王圆箓的道士,他机缘巧合发现了将震惊世界的莫高窟藏经洞,多方奔走希望zf对文物进行保护。但彼时大清已是风雨飘摇,哪顾及得上这“小事”。

其实王道士已尽了蕞大的努力,他先去找了敦煌县令严泽,可这位知县不学无术,把那些书卷绢画视作发黄的废纸罢了。

又来了一位新知县汪宗翰,王道士又向他报告藏经洞情况,可对方来看过后只是让王道士就地保存。接下来的几年,都是些大同小异的处理方式。

这给了西方qie贼乘虚而入来掠夺的空隙,1907年,斯坦因来了。他接近王道士,利用王道士对玄奘的崇拜,一步步诱骗对方,花了些银子,在藏经洞内尽情挑选印卷绢画,一箱又一箱运回英国。

有了甜头谁能抗拒?斯坦因之后,伯希和来了,伯希和后边还有更多虎视眈眈的人……

幸好,她等来了被娘家人重视的年代,对其珍爱的国人越来越多。像画家张大千,他的“敦煌之行”足以留名。历时数年的潜心临摹,把敦煌壁画的魅力推而广之。

还有“敦煌守护神”常书鸿先生,留学法国时在旧书摊上无意见到敦煌壁画。只因多看了一眼这来自祖国的艺术珍宝,他毅然归国,为敦煌奉献一生,功德无量!

为之努力的人还有很多,向他们致敬!如果看了上编会痛心,那么中、下编的内容又让我骄傲。很喜欢书中一句话,“寻找敦煌宝藏,也是在寻找民族之魂,寻找文化之本!”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