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敦煌三书》读后感1000字

《敦煌三书》读后感1000字

《敦煌三书》是一本由常书鸿著作,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268,页数:68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敦煌三书》读后感(一):精美的敦煌艺术背后,有着一颗百折不回的心和不解情缘

有一个人百折不回悔守敦煌一生,有一个人能够携妻带子常驻敦煌,有一个人死后也要回到敦煌…… 这个人就是常书鸿。有这样的一段话来说明了他对敦煌的坚守: 人生是战斗的连接,每当一个困难被克服,另一个困难便会出现。人生就是困难的反复,但我绝不后退。我的青春不会再来,但不论有多大的困难,我一定要战斗到最后! 这是常书鸿就88岁的时候写下的一段话,他这样说也这样做。 敦煌莫高窟是丝绸之路上的一颗明珠,常书鸿让这颗明珠更加的闪亮。 敦煌莫高窟的艺术是一部人物的传记,人物的历史。诸多的菩萨弟子,天龙八部等佛像,或威严,或婀娜,或天真,这是一幅华美隆盛的景象。 敦煌石窟是古代西北多民族地区留下来的艺术,文学,宗教,思想及语言学等贵重的宝库。敦煌艺术受到世界的追捧,但也受到破坏。 走进敦煌,你可以看到不一样的文化历史。在一座座的佛像身上,我们可以窥见历史的秘密。 常书鸿为了让这个历史的秘密能够延续下去,他付出了终生的心血。 色彩斑斓的照片,扑面而来的时代气息,丰富多彩的民族艺术,这就是一方美术史的百花园。 一个热爱艺术的人都要走进敦煌去感受一下它独有的文化和历史。常书鸿出钱出力维护敦煌的这种艺术精神,值得每一个热爱艺术的人崇拜。

《敦煌三书》读后感(二):精美的敦煌艺术背后,有着一颗百折不回的心和不解情缘

有一个人百折不回悔守敦煌一生,有一个人能够携妻带子常驻敦煌,有一个人死后也要回到敦煌…… 这个人就是常书鸿。有这样的一段话来说明了他对敦煌的坚守: 人生是战斗的连接,每当一个困难被克服,另一个困难便会出现。人生就是困难的反复,但我绝不后退。我的青春不会再来,但不论有多大的困难,我一定要战斗到最后! 这是常书鸿就88岁的时候写下的一段话,他这样说也这样做。 敦煌莫高窟是丝绸之路上的一颗明珠,常书鸿让这颗明珠更加的闪亮。 敦煌莫高窟的艺术是一部人物的传记,人物的历史。诸多的菩萨弟子,天龙八部等佛像,或威严,或婀娜,或天真,这是一幅华美隆盛的景象。 敦煌石窟是古代西北多民族地区留下来的艺术,文学,宗教,思想及语言学等贵重的宝库。敦煌艺术受到世界的追捧,但也受到破坏。 走进敦煌,你可以看到不一样的文化历史。在一座座的佛像身上,我们可以窥见历史的秘密。 常书鸿为了让这个历史的秘密能够延续下去,他付出了终生的心血。 色彩斑斓的照片,扑面而来的时代气息,丰富多彩的民族艺术,这就是一方美术史的百花园。 一个热爱艺术的人都要走进敦煌去感受一下它独有的文化和历史。常书鸿出钱出力维护敦煌的这种艺术精神,值得每一个热爱艺术的人崇拜。

《敦煌三书》读后感(三):《敦煌三书》:走近莫高窟,感受中国艺术思潮

莫高窟,又称“千佛洞”,位于河西走廊的西部尽头的敦煌。这里从汉代开始就是中西交通的枢纽。它沟通了中原和西域,是丝绸之路沿线的商业中心,各种民族与文化在这里汇集、碰撞,特别是佛教文化和艺术成为了敦煌莫高窟的历史来源。

敦煌莫高窟的艺术从十六国时期开始,元朝结束,中间延续了1000年,俨然是一个规模最大、收罗最丰富的博物馆,一部描写最详尽、印证最确切的一部活的美术史。

但敦煌石室的发现距今只有六十余年。从斯坦因、伯希和盗取经卷幡画后,才在国内流传开来。普通人对敦煌学的了解,不过是敦煌石室里发现的手卷、孤本等与宗教、哲学、天文、地理、历史、语言等方面的学问。

即便知晓有莫高窟这个地方,还是有许多文人画家,带上翻译,坐上邮轮“行万里路”去国外挥毫,却不愿来到“千佛洞”内一探究竟。

民国三十一年,真正为千佛洞壁画而来的当代国画名家张大千先生是中国画家到千佛洞的第一人,他知道敦煌艺术是真正一千数百年来中国文化的结晶,虽然藏经洞的密藏已然不再,但那400多石室的艺术品才真正能称得上国家之宝。

中国绘画吸收外来影响,是在东汉明帝时期。三国孙吴的曹不兴临摹天竺僧康僧会携带来的佛像,让印度佛教和佛教画流传开来,佛教在西域达到了全盛。

在《敦煌三书》中,从敦煌莫高窟艺术到敦煌壁画再到敦煌的彩塑,层层深入,让我们足不出户就能走近敦煌文化,走进敦煌艺术,了解那些隐藏在壁画背后的历史和故事,窥探历代人民的生活、历代的服饰图案。我们可以走近敦煌守护者常书鸿,从他的“魂系敦煌”,保护敦煌中看到一位老艺术家对艺术的痴迷和无限的热爱之情。

《敦煌三书》的作者是常书鸿,他是著名的画家也是敦煌的守护者,他虽然不在了,但是他的情和魂永远系着敦煌。

《敦煌莫高窟艺术》是《敦煌三书》中的一本,也是第一本。书中介绍了敦煌艺术的特点、中国民族艺术风格,发展特点与敦煌艺术的联系、对敦煌莫高窟,千佛洞的介绍、敦煌莫高窟的维修工作等等。

作者在提到千佛洞的壁画时说,北魏、南魏的石窟里还留有印度佛教艺术中最为显著的特征,犍陀罗风格。比如壁画中带有优秀罗衣纹线条,形体浑厚坚实,色彩浓重华丽。

采用的题材也以佛传和本生经为主,许多故事连环画,和文艺复兴前期齐屋堵那些叙事式的宗教壁画相仿,有时带着粗野奔放的感觉。比如北魏第248窟(张大千编号),北壁的降魔变那种用粗线条描述的动作形势、笔触色彩,每一处都展现了力量和动作。

除此之外,作者还提到了北魏壁画的制作流程、色彩与笔法,曹衣出水的笔调等等,这些富有代入感的文字和书中穿插的壁画紧紧相连,正如作者所说“我们面对着中国古代绘画,有时真会迷离恍惚,不知怎样来描述这些大胆有力的千余年的作品。”

中华绘画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化更是在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熠熠生辉,让我们跟随常书鸿的脚步,一起去探寻敦煌的艺术之美,从一幅幅壁画中感受中国艺术思潮,了解中国的古代历史,炼出一双感受美、发现美的慧眼。

《敦煌三书》读后感(四):敦煌三书|一眼千年,看尽中国艺术史

❤️敦煌艺术是一部活的艺术史,一座丰富的美术馆,蕴藏着中国艺术全盛时期的无数杰作!

❤️如果,一生只能到一处地方旅行,你会选择去哪里呢?是风情万种的江南小镇,还是一望无边的旷野高原?

若是我,一定会选择这里—敦煌

❤️对敦煌产生神往之情,是看了祝唯庸老师的敦煌游学之行视频,奈何疫情原因,一直未能如愿……收到这套书,我特别激动,这套书之于我的意义不仅仅是欣赏敦煌的美,在绘画上也可以给我很大的启发……反复研读,感受敦煌那令人震撼,直击心灵的艺术魅力……

❤️书名:敦煌三书

一 敦煌莫高窟艺术

二 敦煌壁画漫谈

三 敦煌彩塑纵论

❤️作者:常书鸿

❤️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

一见敦煌“误”终身,常书鸿本是留学法国、前途无量的画坛新秀,只因在书摊偶遇《敦煌石窟图录》,便决心放弃巴黎的舒适生活,于抗战期间毅然回国,穿越战火,投身敦煌石窟保护工作。

得知常先生的决定后,梁思成曾激动地说:“你这破釜沉舟的决心我很钦佩,如果我身体好,我也会去的!祝你有志者事竟成。”徐悲鸿亦给予了热情的鼓励:“我们从事艺术工作的人,要对学习玄奘苦行僧的精神,要抱着‘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决心,把敦煌民族艺术宝库的保护、整理、研究工作做到底。”

此后,半个世纪,常先生坚守敦煌,在荒芜凋敝、飞沙扬砾、物资匮乏的艰苦条件下,筹备建立敦煌艺术研究所(敦煌研究院前身),组织修复敦煌壁画,搜集整理流散文物,撰写了一批兼具学术性与普及性的论著,并多次举办大型展览,使远在西北边地的敦煌石窟逐渐为世人所知。

这套书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带领读者走进敦煌尘封已久的历史,感受莫高窟这颗“塞外明珠”的盛世流光与至暗时刻;臻选不同朝代、不同风格的壁画珍品,将技法源流和画里画外的动人故事娓娓道来;细数各类“神采具足”的彩塑,全面揭示其时代特征和艺术奥妙。

僻处边塞的敦煌,为何会有如此丰富的古迹?敦煌彩塑的创作方法是怎样的?如何临摹敦煌壁画?莫高窟中究竟有多少幅飞天……种种关于敦煌的疑问与好奇,都能在这套书里找到答案!

❤️敦煌的艺术仍在不可避免的老去,也许终有一日,这些壁画会消失在时间长河中。尽管去往敦煌的路途遥远,尽管石窟中的壁画不可移动,尽管过去的时光更是无法逆转……

但是,阅读这套书,我们便能穿越时空,窥见敦煌的浪漫与辉煌……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