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心理学演义读后感精选

心理学演义读后感精选

《心理学演义》是一本由朱广思 / 广思著作,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8.00元,页数:2023-1,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心理学演义》读后感(一):《心理学演义》:让心理学不再神秘

《心理学演义:心理学家都在研究什么》对我来说,更像是心理学选修课的课堂实录。作者将心理学的发展历程融入历史的发展过程,从最初的萌芽、诞生到各种学派的更迭创新,让读者了解到心理学的意义和发展规律,各个流派的理念以及那些特立独行的心理学家们背后的故事。

都说要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所以学习任何一门学科最好的起点就是先要了解该学科的发展史。文学有文学史,艺术有艺术史,科学也有科学史,任何学科或知识的形成都有一个发展演变的过程。我们从中可以窥见这个学科有哪些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摸索出它的发展规律,才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得更高更远,有更多的选择和机会。

《心理学演义》就是以清晰地脉络展示了心理学不同流派的理念和研究方法,以及各位心理学家的师承、渊源和爱恨情仇。八卦之心人皆有之,各位大拿们的研究成果不一定能被读者记住,但是这些身世传奇花边消息倒是非常吸睛,加上作者偶尔的插科打诨,阅读还是有那么点乐趣的。如果哪位老师在课堂上这样讲课,想必也是很受欢迎的。

对于门外汉来说,我偶尔也会被书中的某些概念所触动。生活中有的时候一直在写同一个字,写几遍之后仿佛感觉不认识这个字了,看着特别别扭,原来这就是心理学第一位女博士玛格丽特·弗洛伊·沃什伯恩所提到的“注意力转移”现象。约翰·华生构建一个没有感情的乌托邦的观点在洛伊丝·劳里的《记忆传授人》中几乎完美地再现那句著名的话:“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一个由我支配的特殊的环境,让我在这个环境里养育他们,我可担保,任意选择一个,不论他父母的才干、倾向、爱好如何,他父母的职业及种族如何,我都可以按照我的意愿把他们训练成为任何一种人物。”心理学不但受到各种战争、改革、民族运动的影响,各种理论在其他学科的作品中也大放异彩。

在我看来,众多心理学家们的经历也是家长们焦虑的释放器。原来在寻找理想的路上,每个人都不是一蹴而就。也许在孩童时期还看不到孩子的优秀,但是谁说他们在未来就不能成为优秀的斜杠青年呢?!如此说来,《心理学演义》不仅让大家对心理学史有了更全面的了解,还给读者的心灵带来了慰藉呢!

《心理学演义》读后感(二):“心”确实会“痛”,但也会“悦动”

说到心理学和心理学家,还真是有些让人好奇又害怕,这本《心理学演义》的作者朱广思,对遇到的人们对心理学家的态度,可谓是摸得一清二楚。一方面又想心理学家为自己排忧解惑,另一方面又对心理学家的神奇技能感到畏惧,害怕被看出心思,害怕心理学家研究得走火入魔成了精神病。

朱广思既然对大众的心理如此清楚,知道大家对对心理学有职业误解 。这就有意思了,他列举的三种误解情况都很切中要害。不禁好奇读过本书之后,自己是否以后不再这样误解研究心理学的人了。也能够更加正视和重视心理学这门新兴学科。 最近这几年,不光说各种老年疾病越来越年轻化了,人群之中看不见摸不着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愈发严峻。偏偏有些时候吃瓜群众的矛头还指向了错误的方向,不敢正视导致问题出现的痼疾所在。这种时候我们在不能自我调节之时就更加需要专业的引导和疏导了。 朱广思在本书之中便带着我们从心理学诞生的源头讲起,让我们一步一步了解现代心理学的发展历程。现代心理学算得上是新兴学科之一,历史并不久远。朱广思在书中打了一个形象的比方,心理学如果有父母的话,父亲就是哲学,母亲就是生物学。 当然,这只是说我们以现代科学的研究态度对心理学的认识时间还很短暂,但如果追溯人类的历史的话,我们会发现,在很久以前,心理学的就被一些人运用起来了。比如说东西方世界早有流传的各种神奇杂技,包括金钟罩、铁布衫这些并不是空穴来风的,都是通过心理暗示的方式将人的身体内的无尽潜力给激发出来,从而做出超人行为。 现代心理学学科起源于西方,正如几乎所有现代科学都诞生于西方一样,那时候中国还是大清。邻居日本倒是比我们更早迈入现代化,学习西方各种先进科学理论,后来中国学习现代科学的起步阶段之时,很多都是从日本引进书籍,包括名词翻译这块也有不少学习日本的。 朱广思在书中说到心理学学科的早期引进和翻译时,说到心理是脑的机能,但我们已经习惯了“心理”这个说法,再去改成“脑理”反而让人不适。就我来说,还是心理更贴切,在想有些事的时候,大脑的思维是无比清晰冷静的,但“心”确实会“痛”、会“跃动”。

《心理学演义》读后感(三):你们知道心理学家都在研究什么吗?

这是一本关于心理学的大众读物。

随着社会的进步,疾病、温饱已然不是什么大难题,越来越多的人饱受心理问题的困扰,吃不好也睡不好。这本书就是针对心理学的发展和所提出的那些新观点,做了一个基本的统筹概论,让我们更好地认识心理学。

作为一本心理学的入门读物,这本书里不仅内容多,史料足,最关键的是作者的语言生动有趣,让人很容易接受,也很容易读进去。

有很多人都会觉得心理学是文科,其实不然,心理学是真正的理科。就像作者所说:“心理学如果有父母的话,父亲就是哲学,母亲就是生物学。父亲决定了它的家族出身,而母亲决定它什么时候出生。在经过了一系列叛逆行径之后,心理学终于自立门户。”

其实我们生活中的很多人,尤其是我们的长辈,他们是不相信心理学的,他们会觉得这都是骗钱的玩意儿!什么“抑郁”啦,“狂躁”啦,在他们看来都是自己作的。所以心理学在部分人的眼中,似乎有一种偏“玄学”的感觉。

在这本书里,我们可以看到,其实心理学已经有了一段相当长的历史了,而且历年来各国的心理学家们也研究出了很多东西,关于人的心理变化以及行为模式。

作者在书里介绍了很多著名的心理学家以及他们的故事,让我看到了在世界文化的发展中,人类对精神文明的重视越来越高,当然,他们的流派也有很多,但也并不完全是相互对立的状态。

我之所以对心理学感兴趣,是因为我发现身边的朋友有的时候真的太固执了,一根筋想不开,就比如我一个特别好的朋友,深陷爱情无法自拔,对方明明是渣男中的渣男,中央空调对谁都暖,可她就是信他听他,一次又一次被他伤得酩酊大醉,泪流满面。

还有另一个姐妹儿天天喊着要辞职回老家,天天抱怨领导给她穿小鞋,同事不友善,可是自己又舍不得大城市的繁华,不想回老家也不敢轻易离职,天天拧巴地活着。

每次和她们聚会,我都是一个倾听者,有好些道理大家明明都懂,为什么轮到自己头上的时候,就那么难那么难?我想,或许只有心理学能够给我带来答案了吧!

希望我可以多读一些关于心理学方面的书籍,活得潇洒一点!

《心理学演义》读后感(四):心理学怎么变成了如今这样

提到心理学,人们能想到的有名的人一般都是弗洛伊德,然后提到的相关著作都是《梦的解析》。人们总是觉得“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梦境仿佛代表了人们的潜意识,并且在后来的科学中,人们发现在睡眠状态中,大脑皮层也会存在不同的活跃状态。

所以,心理学常见的治疗手法就是催眠,通过对于人类的意识引导,去探查人们内心掩盖掉的那些秘密。即便现在的年轻人已经对于心理学不再排斥,人们也逐渐接受在现代社会的高压下,人们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心理问题,但是不可否认,心理学曾经遭受过大多数人的质疑。

本书中大概按照时间的流逝介绍了一位位心理学家,通过讲故事的形式讲述了他们的经历和一些作品。其中也偷提到心理学不同流派的分支,人们对于不同流派的看法,其中对于心理学的治疗方法,也提及了曾经风靡一时的大脑切除术。

现在的我们都知道这种方法都会对人体造成损伤,但是那段时间无知的人类就是在用这样的方式试图减轻人类的各种问题。人们认为心理问题可以通过给颅顶开洞,减少颅内压力,或者通过切除特定的区域让人们不再受其影响。诚然,我们现在发现的确有一些疾病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得到改善,但是很大一部分的心理问题还是和我们的经历有关。

人们常说,意识会影响人们的行为,而所处的环境则会影响别人的意识。最常见的就是快餐厅的环境,它们通常采用红色类的暖色和欢快急促的音乐,让顾客尽快结束和食物的战斗。相应的一些广告会采用重复式的朗朗上口,人们在无形之中增加了对其的印象,于是会在日后的某个瞬间突然想起。

心理学在不断演绎的过程中,经历了各种各样的变好,人们从一开始的抗拒也变成了如今逐渐接受。心理学在某些角度可以让我们接近我们自己,学一些心理学也可以通过分析自我来让自己变得更好。但是,关于读心术这种看起来很玄幻的事情,还是需要很大的知识储备的,你并不能指望通过心理学来看透复杂的人心。我们永远只能接近人心,却无法真正理解人心,毕竟我们谁都不是上帝。

《心理学演义》读后感(五):故事中的心理学家们

# 一

从内容上来说,这本《心理学演义》有一个比较舒服的地方,就是将心理学的发展按照各个流派的不同做出了区分,在阅读的时候,能够轻松方便的找到这些心理学家们的共性,加深对心理学理论本身发展的记忆与理解。

而另一个方面值得讨论的,就是本书有大量有关国内心理学发展的内容。心理学作为近代才出现的学科,毫无疑问欧美的发展占据了大头。而在此期间,中国也并不是没有对心理现象做出本地化的解释尝试。现在看来,有的解释过于荒诞不经,但是无论如何,起码提供了一种对于中国心理学的想象。

另外还有一个比较图书的特点,这本书叫做“演义”,就没有将篇幅集中在对于各门各派心理学理论的介绍上,而是将大量的篇幅放在了关于心理学者的成长与他们的互动上。比起众多的介绍心理学发展史的科普读物,这本书显然就更像是一本故事集。

# 二

将科普读物写成故事书,这在《百家讲坛》最火的年代就是最成熟最流行的讨论。在这种模式的下,不仅仅是易中天靠着三国历史一炮而红,就是讲述《聊斋》《红楼梦》这些文学作品的,《论语》诸子这些哲学作品的,只要能将里面的内容说的生动有趣,就很容易爆的满堂彩。而之前《 百家讲坛》也并不是没有其他形式的讲演,但在摸索出讲故事这个路子之前,喝彩声也是寥寥。

而将故事这种形式也不仅仅在《百家讲坛》顺风顺水,更多的科普作品开始将创作的路数转向到了这个领域。像是吴军笔下的一系列有关科学技术的作品,实际上也都有着大量的故事,甚至这些故事的可看性,要远远超过里面介绍的理方面的知识。

所以,手头的这本《心理学演义》更重视讲好心理学家们的爱恨情仇,也就不难理解了。比起各种艰涩、深奥的心理学理论,人情世故才是最容易引发共鸣的。

# 三

最熟悉的心理学家,毫无疑问,应该就算是弗洛伊德了。在第四部分“精分记”中,写作就完全是围绕着这位老人家与后人们的恩怨情仇展开。故事集中在弗洛伊德与阿德勒以及荣格两位继承人之间的关系。谁能继承衣钵,谁又叛出师门,谁会反目成仇,谁来中兴门派~这已经不是心理学的发展了,这和逍遥派无崖子与苏星河丁春秋也别无二致。当然,看起来是确实过瘾,但这几位的学术主张,也并没有超过之前的积累。

要说这本书,非常合适的一类人,并不是一般读者。而是真正的心理学方面的讲师,熟悉的掌握了这些心理学家们的趣闻轶事,在讲台上绝对可以大放异彩。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