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重返:三国现场的读后感大全

重返:三国现场的读后感大全

《重返:三国现场》是一本由成长著作,台海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98,页数:54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重返:三国现场》读后感(一):穿越回三国

让文物自己说话,给我们讲讲当年的故事。历史的推断大部分都是从史料中得来的,有官|方撰写的,也有民间流传的。总之,我们回想尽一切办法去还原曾经发生过的。

《重返三国现场》 以历史、文物、遗迹为线索,通过对收藏于各大文博机构中的汉末、三国时期的文物的梳理和对全国三国文化遗迹的调研,借助“地下之材料”与“纸上之材料”的“二重证据法”,为读者呈现出一个更真实、更立体、更有趣的三国时代。 这本书设计的学问比较多,考古,文物,古遗迹等等,相当于给我们展示了史学研究的完整过程,也正是这份专业给我们呈现了一个相对合理的推断,带我们回到三国时期。我看过的历史相关的书不多,大部分都是学究式的书,单纯的通过史料堆积出来的,加上自己的一份理解。但是,这一本却独辟蹊径,从文物和遗址角度述说三国历史,更立体,更直观,更有还原度。更是一种新的阅读体验。

历史现身说法,大过一切讲述。书中涉及古城址、古墓葬、古战场、庙宇、壁画、书法、碑刻、瓷器、漆器、钱币、兵器、建筑、服饰、饮食、社会生活、宗教、中外交往等与三国相关的诸多领域,收入400多张国家宝藏级文物及三国遗迹现场照片、手绘地图。视角新颖,图文并茂,为我们全景式地展现了一个“看得见的三国”。 三国作为一个特殊的时期,我们对历史得还原还是太局限了,通过这本书,我感觉历史是可以有很多不一样得猜想,很多细小得地方可能就是一个时代得特征。在面对历史这个严肃得问题上,我们不能忽略任何一个细节。

总说“历史惊人的相似”,那是式大部分人赋予历史的相似,而不是历史本来的样子。可能你心中的历史没有你想得那么辉煌,甚至会有些许不堪,但是我们不愿意去相信。 整本书得装帧设计,就给人一种历史书得感觉,只不是一本图文并茂得历史书。图片和文字得排版看起来很舒服,就算有大量得文字,也不会出现视觉疲劳。

《重返:三国现场》读后感(二):在文物和遗迹中重新认识三国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每次曲目一起,仿佛就把我带回那段三国鼎立、群雄逐鹿的历史。

三国历史可以说是很多人历史兴趣的启蒙,其中的英雄人物还成为很多人的偶像。像料事如神诸葛亮,刚愎自用曹操,最强武将吕布...我们熟悉的三国历史一般出自于《三国演义》或《三国志》,但无论是《三国意义》还是《三国志》,其本实是具有浓厚历史色彩的小说,并不完全是史实。那么真正三国历史是怎样的呢?

《重返三国》选取了考古的角度,从文物和遗迹中解读三国历史,力图还原三国的真实面貌。以考古学角度研究历史在近些年来并不算新颖,但能兼顾学术性与可读性的却属难得。

没有晦涩难懂的文字,也不玩你猜我猜的游戏,从一件件出土文物中解读更真实、更出彩的三国史。金缕玉衣反映了当时的墓葬玉衣等级制度,甘肃省出土的一组规模庞大的铜车马仪仗队为我们复活了当年西凉骑兵驰骋疆场的画面。每一件文物背后的历史以及其反映出的风俗、文化、历史事件,都一一呈现。

除了文物解读,还有遗迹的重探。古时天险牛渚矶(今安徽采石矶)是向来兵家必争之地。虞允文大破完颜亮,常遇春击败元军都在此发生。而我们熟悉的洛阳,更是帝国兴衰之地。司马光曾叹息:“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 洛阳从繁华到被付之一炬再涅槃重生,一百多年来见证了多少皇朝变更,争权逐利。除了洛阳,还有我们经常看到的襄阳城,建业等等。

2009年12月,安阳发现了曹操墓。此次曹操墓地的发现,有望为我们展现曹操生前的样貌。但此次发现对于墓主人是否曹操却引起了巨大的争议。曹操墓一直都有传说,其中影响最大的是“七十二疑冢”的说法,也因此曹操墓穴一直被蒙上神秘的面纱。后来根据考古的发掘,这个说法也不攻自破。2006年,安阳高陵被发现,并最后被证实为曹操之墓。其中发掘出的文物均可助证。

书中最吸引的是内容与大量高清照片相结合,通以更直观的形式,呈现出那段激荡热血,惊心动魄的三国史。

《重返:三国现场》读后感(三):对,到现场去,考古三国

前几天刷到一个话题:对童年缺失的报复性补偿行为。评论区非常精彩,也很感慨。就趁机想了想有什么小时求而不得,长大后一直期待的事。比如,现在很爱去博物馆,爱看史书,爱看文物,怎么回事,是不是种补偿行为?

的确,在对考古几乎一无所知的年纪,曾想象过报个考古专业怎么样。那些未能如愿的念念不忘,有了回响。好奇,就到处看呗。

这次我们来到:三国现场。历史现身说法,大过一切讲述——这句推荐语,我特喜欢。管他历史真真假假,现在用事实说话。

三国是中国人的英雄史诗,是承载着国人忠诚与正义、理想与信念、智慧与良知的历史画卷。

三国更是战火纷飞的年代,但没有哪一场战事能像赤壁之战那样引人瞩目。就从赤壁开始我个人的纸上考古之旅吧。

书中先介绍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一场战争使孙权保住江东,刘备绝处逢生,曹操失去了一统天下的最佳时机,三国鼎立局面从此奠定。

但赤壁之战的具体位置,一直众说纷纭,多达七种。实际上,“赤壁”在三国时期,很可能并不是一个行政地名,只是一片红色的山崖而已。哈,这里还澄清了个乌龙——苏轼千古名篇《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里提到的“赤壁”其实是苏轼的“错认”。一错又成就了佳话,赤壁从此分出了“文武”。不过,无论哪个,现在都成了景区。

就近考古张飞(谥号桓侯)。我家附近这段长江岸边也有座张飞庙,一直想去还未去。它隐匿于江边山林中,每次路过都迷惑它入口到底在哪里,不知什么来头。

在三国各路豪杰里,张飞是个性鲜明、深入人心的存在。特别在艺术作品中,他的形象塑造很饱满,五官特征、行为举止甚至武器配饰颇具辨识度。讲完张飞生平后,分述了河北涿州张飞庙、四川阆中桓侯祠、重庆云阳张飞庙的情况。对《张飞立马鸣》石刻和他的“八蛇矛”进行了重点讲解。

原来,石刻原石已无踪影,现存都是后人所作。从字体上看书法也非张飞本人真迹。而看起来略显夸张的蛇矛,根据出土文物推测,反而有可能是真的存在。

看吧,仅仅张飞个人的考古就跨越大半个中国了,那整个三国现场,得多浩大的工程。作者多年奔赴全国各地,一次次返回现场探访遗迹200多处,才有了这个通俗读本的“纸上博物馆”。

出发是由于热爱,行文却克制。作者有十余年的媒体从业经历,注重对事实资料的搜集、呈现。多家文物机构给予了支持。全书基本是按照“历史+文物+遗迹”的结构讲述。400多张照片、手绘地图,附了长长的《参考文献》。个人很喜欢这种严谨的写作,读起来安心。具体内容不再剧透啦。

书最后的《后记:现场的魅力》可以放在前面看,听听作者心声,更好地理解作品。

总之,对历史、对三国、对文物有兴趣的朋友,值得一读。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