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哥德尔传读后感锦集

哥德尔传读后感锦集

《哥德尔传》是一本由[美]斯蒂芬· 布迪安斯基著作,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9,页数:40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哥德尔传》读后感(一):人所构造的不完备

诗人最讨厌的就是自己的诗广泛地流传,却被所有人误读了自己的本意。

本书展示了哥德尔的人生轨迹,有些《人类群星闪耀时》的感觉。与之前阅读的《存在主义咖啡馆》联系,每个领域的有一群人为学术理想集结在一起,似乎得以组成另一个世界的样子。哥德尔与爱因斯坦的友谊,以及维特根斯坦在书中的存在令我感到好奇,人与人的碎片开始拼接完成,所展示的图景令人神往。

另一方面,历史的记录对未来也有所预兆,特别是本书尾声的描写。

附:

哥德尔不完全性定理表明,数学系统中总存在一些不可证的真命题,而数学系统是人为构造的,这说明没有一个系统是绝对正确的,没有一个系统能力压其他系统。哥德尔认为自己的不完全性定理表明,存在一些确实为真的东西是人为构造的逻辑系统无法达到的,这些确实为真的东西就是数学的理念世界,它们跟人无关,它们有自己确定的真值,不论人有没有去研究它。

《哥德尔传》读后感(二):他们何以安身立命?(哥德尔传版)

https://athenacool.wordpress.com/2022/09/28/%e4%bb%96%e4%bb%ac%e4%bd%95%e4%bb%a5%e5%ae%89%e8%ba%ab%e7%ab%8b%e5%91%bd%ef%bc%9f/

《哥德尔传:探寻理性的边缘 发现世界的本质》([美]斯蒂芬·布迪安斯基,鹦鹉螺|中信出版集团,祝锦杰译)

子扉我 2022年秋分 季风异次元空间三世

原载风之回响RESONANCE微信2022年10月1日

《哥德尔传》读后感(三):当你知道自己不会掉入黑白的二元时,才会在灰色的边缘地带探寻

作为科学技术的基石语言,数学一直被要求在完备性和自洽性上做到完美。但为什么物理学可以把假设作为公理,给予足够的时间证实或证伪,数学就不行呢?哥德尔改变的是非黑即白的数学世界的范式。就像可以通过直觉得到物理学公理一样,总存在一些先验的现象成为数学公理的基础,从而使得在不断可扩充的完备性下形成自洽性。而对我们而言,理解这样的世界运转范式,不必过于纠结真伪,才能放手去探索未知。

《哥德尔传》读后感(四):哥德尔的妻子

在这本传记之前,我对哥德尔的认知仅限于三个标签:“数学家”、“天才”、“《哥德尔、艾舍尔、巴赫 : 集异璧之大成》这本书标题里的三大巨头之一”。

这本传记帮助我把哥德尔这个只有三个标签的单薄的纸片人放进了更具体的背景中去——时代的背景(20世纪的维也纳和德国、以及随之而来的第三帝国和二战)、个人的背景(他上升为中产阶级工厂主的父母和哥哥以及困扰他一生的人格障碍)、亲朋好友的背景(爱因斯坦、冯诺依曼和哥德尔的太太阿黛尔)。

以此,我们得以重新认识哥德尔——作为一个具体的人、而不是一些伟大而奇异的标签。也因此,我们看到妈宝男哥德尔、患有疑病症的哥德尔、偏执和被害妄想的哥德尔、也许曾经在疗养院受到过以医疗为名的非人待遇的病患哥德尔、毫无生活自理能力的哥德尔、纤弱的神经在二战动荡岁月之中一次次收到挑战的哥德尔、真诚待人热爱生活却又在社交上显得无比失能的哥德尔……

才华和数学被暂时放到一边——它们当然很重要,但传记的中心显然是作为人的哥德尔,一个真实而复杂的人,一个不同寻常又很寻常的人。一个颠沛流离的人,一个始终和精神障碍斗争、状况时好时坏、并不断败下阵来的人。这样的哥德尔,作为一个普通人很难想象的天才,终于有了普通人可以共情的一面:跟精神状况斗争着的人可以在他身上看见自己,看见基因和养育决定的性情是如何与时代环境不为人所左右的发展一起影响着一个人的具身认知、精神状况和健身健康;囿于婚姻的两难的人可以在他和他妻子阿黛尔的关系中看见自己,看见伴侣和自身的缺陷与优点共存、看见阶层的差异带来的婆媳关系的紧张、看见一生照顾失能伴侣的无奈和坚毅,看见两个一身毛病本意善良的人摩擦着犹豫着就过完了一辈子。

他的亲朋好友也是有趣的——我们可以哥德尔为镜面折射出爱因斯坦和冯诺依曼不为人知的一面。比如冯诺依曼:

但最吸引我的居然是并不为人所知的阿黛尔——哥德尔那个被众人所看低的妻子。

什么样的女人会选择嫁给一个像谢耳朵那样毫无生存能力、天生天才却也天生巨婴和妈宝的男人?阿黛尔并没有受过什么良好的教育,她算是“高攀”上了这个社会阶层远高于她的奇怪男人、终生被他大部分朋友和家人看轻和鄙视。甚至连根哥德尔的一纸婚书都是她要来的、而他满心打着自己的小算盘、用一纸婚书换她让他只身远走美国。

当崇拜盖世太保的德国年轻人对天真的哥德尔拳打脚踢时、她还得冲上去用雨伞保护她的丈夫。而当哥德尔的生命在日益严重的精神问题中走向尽头之后,她继承了遗产并走进普林斯顿最大的一家珠宝店买下了硕大的钻石戒指和手镯——读到这里时我忍不住为这个脾气很坏的粗俗女人鼓掌,而不是像哥德尔的朋友们那样冲过去阻止她。

阿黛尔作为哥德尔的遗孀销毁了哥德尔的大部分信件——研究者为此扼腕叹息,作为一个女性读者我却似乎可以理解她的动机。有人为哥德尔立传,却注定不会有人为阿黛尔立传——她不够重要、不够聪明、不够优雅、不够美丽。她在历史上留下的名字必然是哥德尔的注脚,一个心不在焉的注释:哥德尔的伴侣、妻子、遗孀。我却觉得她很有趣,且很真实。

《哥德尔传》读后感(五):哥德尔——如星星一般闪耀的人

我很喜欢读人物传记。这位爱伊斯坦的好朋友的传记,非常吸引我,内容果然没有失望。必须要承认的是,我对歌德尔最重要的成果——不完备性定理的证明,以及其他他关于理性的逻辑的数学的那些理科研究看的云里雾里。但好在作者展现的是一个全面的立体的人物传记,写出了时代的厚重感。我进入的是哥德尔生活过的那个长长的时空,因而令我大开眼界和收获倍增的地方还有很多。

帝国一梦:之前对奥地利帝国和维也纳这个城市,了解的不多。但原来在一战之前的奥地利帝国是人们心驰神往的安定居所,公务员是可以数着日子等到自己晋升的那天,整个国家机器的运转非常安稳。维也纳不仅是现在的音乐之都,在过去,她作为东西方文化的中心,也非常的兼容并包。哥德尔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出生,与他同时代的斯蒂芬·茨威格的一生几乎与他差不多,作为奥地利籍(他后来加入美籍)犹太人走上逃亡路。只不过,一个写作一个做科研。

哥德尔进入普林斯顿大学执教之前的日子,可以说是颠沛流离。科研上,他又与爱因斯坦相似,他们都年少成名。只不过爱因斯坦并没有像哥德尔一样陷入被害妄想的困扰,进入到精神上的自我困顿中。哥德尔的死,属于是绝食自杀。在心理学上,他应该会被很多心理学家当做典型案例去研究和分析吧。虽然有些话是说“出名要趁早”。但如果一个人早期的生活顺风顺水,那么他后来遇到挫折的话,就可能会陷入泥潭。而歌德尔的泥潭,很多人都无法把他拉出来。因为他自己在某个学科就是权威,如果你纠正他的精神、认知、思维方式这些出现了问题,那你需要很强的理论知识或逻辑思维说服他才可以。这很难。

晚年的他固执的觉得学院早就想开除他,对他好的现实被他认定为假象,其他的事也是如此。妻子、哥哥、心理医生都不是好人。当然他最讨厌的还是陷入消极,毫无显著成就的后半生。一生要强的奥地利科学家,他到最后也没有放过自己。可能有时候接受自己,用平常心会更好些吧,只是可能。

书中有他和爱因斯坦的合影,2位可爱的科学家的下班路是普林斯顿大学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人们也喜欢将他们2个坐比较,除了彼此喜欢对方,其他的真的是哪里都不一样的2个人,一动一静。有人说,爱伊斯坦的去世,对哥德尔也有很大的影响。

总之,这本书写的细腻详实,也有宏大的地方,详略得当。既可以了解哥德尔的生平、时代和他的研究,还会因为病历记录的存在走进他矛盾的内心。推荐阅读。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