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维特根斯坦与《逻辑哲学论》的读后感大全

维特根斯坦与《逻辑哲学论》的读后感大全

《维特根斯坦与《逻辑哲学论》》是一本由(英)迈克尔•莫里斯著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108,页数:53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维特根斯坦与《逻辑哲学论》》读后感(一):译文辨误

P18 第一段: 原译:我们需要坚持认为,该系统必定要么作为镜子,要么作为被镜现的东西的方式,就是世界必定所是的方式。 原文:We need to insist that the way the system must be either mirrors, or is mirrored in, the way the world must be. 改译:我们需要坚持认为,该系统之必定如何,要么镜现着世界之必定如何,要么被镜现在世界之必定如何之中。

(随时更新)

《维特根斯坦与《逻辑哲学论》》读后感(二):维特根斯坦与《逻辑哲学论》的导读研究

这是一本维特根斯坦与《逻辑哲学论》的导读研究作品,作者对逻辑哲学论中的七大论题进行了依次的解读,并且告诉了我们维特根斯坦在写作逻辑哲学论时受到了哪些人的影响,怎么样解读此书才算得上是恰当。

逻辑哲学论这本书对于哲学入门爱好者来说无疑是比较有难度的,想要在没有任何的解析去直接进行阅读也是困难的,因为维特根斯坦在写逻辑哲学论时没有按照普遍的学术规范进行书写,他按照他自己所想进行书写,并且你还可能会发现句子与句子之间存在着矛盾。所以一本相关专业的导读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哲学爱好者或者对这本书感兴趣的人可以将此书这本书作为了解逻辑哲学论以及维特根斯坦思想的敲门砖,方方面面都解释的很清楚,也将逻辑哲学论中的谬误进行了相应的解释说明。就好像你在上一堂有关课程,如果你有不懂的地方你可以随时进行反复阅读,直到自己弄懂为止。

维特根斯坦在写逻辑哲学论时有一种随性的存在。就是说前面说的话和后面说的话可能会产生矛盾。比如,在关于原子事实的阐述时维特根斯坦说“存在的原子事实的总和就是世界。”但他又说“原子事实的存在和非存在即实在。总体的实在就是世界。”矛盾点在于世界如何可能是仅仅在于存在的原则事实,同时又在于和非存在的原子事实共存存在。本书作者把这矛盾点解释为这部作品存在的“诗性”的特征。《逻辑哲学论》的初稿是维特根斯坦在第一次大战战场上完成的,此时的维特根斯坦是作为一名志愿兵积极入伍的,而原本他可以免除兵役。所以出现这样的错误可能情有可原,但这样的小插曲并不影响逻辑哲学论所达成的成就。

在书中反复出现了“逻辑必须照顾自己。”这句话,逻辑是一门先天学科,不需要关于世界的经验。维特根斯坦对这些论题的关注直接源于弗雷格和罗素数学逻辑主义。数学逻辑主义乃是维特根斯坦的逻辑观与整个哲学传统之间的纽带,而数学逻辑主义的重要性可回溯到康德,所以我们能够在书中看到许多有关康德的论述,从这就可以看出作者对于维特根斯坦的研究生非常到位的。

逻辑哲学论的原版是德语,这本书的作者是英国人所以肯定是用英文书写的,而现在我们看到的则是由译者翻译过来的中文,这可谓是三手资料。但完全不用担心这个问题,逻辑哲学论有两个英译本,作者并不是简单的依靠这两个译本进行研究,而是将这两个译本与德语原版进行结合解析,所以我们能在书中看到德语以及英语的相关词汇,这对我们理解逻辑哲学论的思想无疑是非常有用。

本书译本方面整体阅读下来没有感觉到什么大问题,如果有问题也是因为我水平不够没有看出来,整体来看是一本非常不错的维特根斯坦哲学导读书籍。

《维特根斯坦与《逻辑哲学论》》读后感(三):走进逻辑与哲学

一个给人以智慧、使人以聪明的研究学问,一个具体至本体论、认识论和逻辑学的研究学科,一个简化到认识论和发展观的研究问题,一个又上升为整个世界一切事物、现象的共同本质和普遍规律的研究科学,这便是哲学。它伴随人类社会而生,伴随人类社会而发展,又伴随人类社会一起进步;它建立于物质形态又高于物质形态,帮助人类研究世界。从它产生之日起,人类社会便注定变得多姿多彩……

世界发展到今天,哲学的著作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而早在二十世纪便诞生了的一部《逻辑哲学论》,至今不衰,研究者车水马龙,研究文献汗牛充栋,而它的作者,和这本著作一样的传奇,一位出生于奥地利的哲学家路德维希·维特根斯……

“我无异于让我写的东西为别人免去思考的麻烦。不过,要是可能的话,去激发起某个人自己的思想。”正如作者所述,在写这本著作的时候,他就没打算让读者轻松自在;“我那时想写下的是,我的著作有两部分构成:呈现在这里的部分和所有我没有写出来的部分。而恰恰这第二部分是重要的。”隐匿于晦涩难懂、格言警句和诗情画意风格的背后,是赋予作者充满想象、最为重要的某种意思。由此,这本著作短小精悍、同时又警句满篇可见一斑。

幸得遇见《维特根斯坦与〈逻辑哲学论〉》一书,李国山老师操刀、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支持,包括书名在内,均直译至原书,方便对照原文,让哲学领域小白的我们,敢于捧起书、翻开页、拿出看……

“世界是一切发生的事情”。开篇即是一句警句式断言,即使读完解释,我还是云里雾里、头胀脑昏,紧接着,一句“世界是事实的总和,不是事物的总和”对开篇做了解释说明,辩证的词汇、精炼的语言,借助作者丰富的想象,将我们的脑洞打开至一个精细的世界……

哲学家就是哲学家,能当上的都不是一般凡人。作为普通读客,看这本书,你得静下心来,你得沉浸书中,你得打开逻辑,你还得运用思想,环环相扣,缺一不可,借助作者为我们构建的多维度逻辑,去感知存在着无法被表象的实在方面,可思即是可能,可能即是事实,世界就是事实的基本有机统一体。

命题、存在、可能、逻辑、推理、事实……一个个哲学词汇,一句句专业的表达,读完本书,感觉思想翱翔于九霄云外、无处附着,这也注定使本书不能成为大众的科普,注定需要一而再、再而三的反复理解,作者本人甚至公开宣称自己的这本书空话连篇,回想哲学自远古的产生到当代的发展,如果多些这样的逻辑,多点这样不切实际的玄想,又有何妨?……

《维特根斯坦与《逻辑哲学论》》读后感(四):对于不可说者,必须保持沉默

维特根斯坦的《逻辑哲学论》是很薄的一本哲学书,不像《纯粹理性批判》《逻辑学》《知觉现象学》这些大部头著作,但它却是哲学界的“天书”之一,字数越少越难懂嘛。 全书一共只有7个主要论点: 1.世界是一切发生的事情。 2.发生的事情,即事实,使原子事实的存在。 3.事实的逻辑图像是思想。 4.思想是有意思的命题。 5.命题,是基本命题的真值函项(基本命题是其自身的真值函项)。 6.真值函数的一般形式也是命题的一般形式。 7.对于不可说者,必须保持沉默。 语言和世界是维特根斯坦要讨论的两个核心概念,并且他会认为语言是我们理解世界和通达世界的方式。这大概也是维特根斯坦作为当代影响最大的语言哲学家的思想根源。

维特根斯坦的哲学思想分为前后两个时期,这两个时期也有两部核心的代表作品,前期代表作 《逻辑哲学论》为维也纳学派所接受,后期代表作则是《哲学研究》,影响了日常语言学派。(这次广西师大引进的劳特利奇哲学经典导读系列已经出了《逻辑哲学论》,《哲学研究》也会在后面出版,大家可以期待一下。) 在《逻辑哲学论》中,有一个著名的观点,就是世界是事实的总和,而不是事物的总和,这和我们通常理解的世界似乎是不同的。我们通常理解的世界,似乎总是一些客观事物的堆积。但事实不同事实拥有自身的有机统一体,并且语句-语词关系和事实-事物关系之间有着某种准确的平行对应。事实是由一个完整句实质性的刻画出来的某种东西,可以说事实就是如此这般发生的事情(事物所是的方式),比如维特根斯坦是富有的。

并且事实是具有空间属性,这种空间并不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空间,而是一种逻辑空间,逻辑空间就是可能性的空间,比如“维特根斯坦有可能会变穷”。而维特根斯坦认为逻辑空间中的事实就是世界,世界则是使真理为真的东西。 维特根斯坦试图用最简练的说明和辩护概括世界的性质,但他在书中的倒数第二句话也这样写道:“他必须超越这些命题,然后他才正确地看待世界。”如果你也一样喜欢这种哲学的清晰简洁的美,那就来读读这本《维特根斯坦与〈逻辑哲学论〉》吧!

《维特根斯坦与《逻辑哲学论》》读后感(五):凡不可妄言者,就须闭口不谈

即使翻到最后一页,我也不敢说我完全看懂这本书了。如果按维特根斯坦的哲学就该是“凡可说者均可说清,凡不可妄言者,就须闭口不谈。”即使说不清,我也试着说说看吧,毕竟没什么绝对的正确与错误,哲学本身就是说不清的。

这本书讲了维特根斯坦与《逻辑哲学论》这部著作,从《逻辑哲学论》的主要论断入手,而对维特根斯坦本人并没有过于深层的介绍。我翻开书以后,云山雾罩,所以马上去了解了一下维特根斯坦是何许人也。

1889年,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出生于奥地利的一个高门望族,钢铁行业巨头,童年养尊处优,谨持礼法,被寄予难以承受的厚望,他的两个哥哥自杀了,据说他本人一生也在自杀的困扰之中。维特根斯坦首先接受家庭教育,而后才进入学校,先后对数学,机械,哲学和工程学产生兴趣,并结识了罗素,摩尔等人。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并在战壕中坚持写作,在战场上完成了《逻辑哲学论》的初稿,这本仅仅75页的书,被誉为写给上帝的书,在哲学界产生了深远影响。维特根斯坦从事过教师,园丁,设计师等工作,放弃了家族财产的继承,坚持过苦行僧般的生活,逝世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已经有过非常精彩的人生”。毛姆的小说《刀锋》的主角就是这一位,《刀锋》成功加入我的书单。

《逻辑哲学论》论题的广度和深度与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相媲美,那么这部书到底讲了什么呢?这部解读《逻辑哲学论》的书,在序言中做了一个康德式的概览:

1. 世界是一切发生的事情;

2. 发生的事情即事实,是原子事实的存在。

3. 事实的逻辑图像是思想。

4. 思想是有意思的命题。

5. 命题是基本命题的真值函数。

6. 真值函数的一般形式是命题的一般形式。

7. 对于不可说者,必须保持沉默。

一言以蔽之,这是语言与世界的关系,如何通过语言的逻辑理解世界。

作者对维特根斯坦提出的理论进行解读,并针对翻译用词的不同进行对比和阐释,举例论证,提出其他哲学家有过的一些论断。为读者呈现了一个维度更为广大的哲学图景,从世界之性质入手,展开维特根斯坦的哲学蓝图。《逻辑哲学论》到底是一部什么著作呢?这是一部维特根斯坦为了让人在交流时如何更准确有效而写的语言学哲学著作,这么说可能有点儿绕,大概是他观察到了人和人交流中会产生偏差,于是他写一部书专门研究语言与图像,与世界的关系,把交流中运用的语言归为一种范式,让运用语言的人和接受语言的人都能更好地去了解到要表达的意思,而这其中所涉及到的东西可就多了,探讨了世界是什么,世界由什么构成,语言和图像的关系,逻辑学,形而上学,唯我论,唯心论,实体,实在,对象,原子事实。

这其中任何一个名词,就够你思考个几天几夜,还要把它们相互联系起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赋予哲学意义,单凭这500页,我没懂,我完全没有这类哲学基础,我又找了相关的网课来听,才摸到了一点门路。

在记住了世界是一切发生的事情,世界是事实的总和,不是事物的总和,一件事实可以发生,也可以不发生,其余一切如常后,整个人被这些警句塞满了不知如何运用。直到我合上书,看吴青峰在采访中,被问道:“听说你的歌是在梦里写的?”他回答说:“是。”“你的歌描绘得就像画卷,你是先有文字,还是先有图像?”他回答说:“先有图像。”这就是语言和图像的转换啊!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如果是无声,不借助语言,要想让对方快速理解你几乎是不可能的,我们无法复制所有图像排列组合给另一个人看,但语言可以。多学一种语言,就多推开了一个世界的门。

维特根斯坦在最后提出:“凡可说者均可说清,凡不可妄言者,就须闭口不谈。”事物凭自身存在的方式超出了我们知识的界限,我们无法思考我们无法思考的东西,因此我们无法说我们无法思考的东西。李白有首诗,前两句是这样说的:“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说得就是言有尽时,可显示者不可说的道理。哲理大概是先于世界的存在吧?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