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银发世代经典读后感有感

银发世代经典读后感有感

《银发世代》是一本由[美]路易斯·阿伦森著作,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99,页数:2022-7,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银发世代》读后感(一):关于老年的一些思考

最近看养老方面的书。这本书是一位美国老年医科专家从专业医疗照护的角度谈了美国老年人在医疗体系的需求和现状,以及她对于高龄依赖性老年人专业照护和生活方面的看法。退休之后不是结束,是人生一段新旅程的开始,从60岁到死亡会经历健康、身体部分功能需要生活照顾、身体需要全面居家照护、健康需要医疗照护、需要临终照护等一系列过程,我们都会变老,所以做好准备了吗?

《银发世代》读后感(二):常常帮助,总是关怀

中国人尊老重老,有“重阳”这样一个节日,人生易老天难老。可是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生活的境况,社会的保障,却在当下,在分化割裂,在难以掌握,不仅国人,世界其他国家亦是如此。

路易斯教授用30年从事老年病照护和研究的经验,给出了对社会和医疗体系的思考,99元的定价并不便宜,体现的尊重足够有诚意。

书里讲,老年的悲剧,并不是我们注定衰老然后死亡这个事实,而是这一过程,已经变得令人极其痛苦卑微,虚弱孤立。书里讲述了很多老人和患者的故事,在生命的故事里,与细胞和器官的衰退进行斗争,尚且困难,如何接受衰老,且保持生命的尊严,并被友善的对待,成为当下老年人最尖锐的挑战。

人性是我们的负担,也是我们的生活。有爱享晚年的公园里的欢声笑语,就有独守空房无依无靠的悲凉,有倚老卖老不讲道理的愚昧,也有老有所学岁月静好的优雅。

人生是一场奔赴,而不是一个轮回,如果不想自己老年生活变成人生的垃圾时间,每个人,这个社会就需要有所改变。如希波克拉底誓言所说:

“偶尔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关怀”。

《银发世代》读后感(三):人生是一场奔赴

读完这本书让我重新认识老年以及医疗,我的妹妹和妹夫都是医生,所以书中所写到的关于一些医疗体系的反思很有感触,虽然国情不一样,但是还是有不少相似之处,特别是阿伦森医生提醒我们,医疗或许更重要的是要“以人为本”,查明老年患者需要实现什么功能,不单单只是关注到疾病诊疗本身,还有心理上的,人际关系上的等等。才能重建个人日常生活中的快乐和安全感。这样整合式医疗照料,需要医疗和社会无缝隙联接,目标是支持老年人居家生活自立,提高老年人及其亲友的生活质量,这并不是单个家庭、个人能自我实现的,需要整个社会的支持,比如书中后面有提到的“银色建筑”,公共建筑中需要更多考虑老年人这个群体,他不是“特殊”小众弱势群体,生命只提供两种可能性:“年轻时死去,或者变老”,你我都将会面临老去,除非早逝。老年是人生一段很重要的过程,如同童年,成年一般,都需要我们好好品尝。

很喜欢书中的一段“死亡是一条有限且短暂的轨迹,其依附的信仰、神话和宗教理念使它带有浪漫主义色彩;衰老则像一条更长、更混乱的轨迹,更倾向于现实主义。文学作品中的浪漫大都是发生在神秘和异域背景下的传奇故事,通常会出现拥有奉献精神的英雄来拯救身处绝境之人,相比之下,现实主义刻画的则是一个更真实的世界。”而我们是真实生活在现实世界中的,罗曼罗兰说过“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人生是一场奔赴,愿你们都能成为生活的勇士。

《银发世代》读后感(四):老年人的困境重视|生命绽放色彩

老年人面臨的困境有年老歧視、身上因衛生問題遺留的老人味、老齡人口帶來的破壞力

我們普通人常見的以及經常接觸的老人 均是在向上生長 為什麼這麼講呢 因為我自己的奶奶就保有一顆向上的心 她不願意麻煩我的父親她的兒子 只想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時候多做些事情 本質上是依著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道理在實踐 但背後到原因是不敢懈怠 怕被淘汰

醫療方面也有遭遇歧視與困難 在藥物研發方面會優先考慮有病症的年輕人 試圖讓老人放棄治療 給家屬做疏導工作 普遍意識認為老人生病是常事 而其本質是認為老年人醫學價值不比年輕人 阻礙老年醫學學科的發展

需要重新重視老年人的需求

從其老年人際關係 客觀看待養老院的利弊 調節心態對待衰老 提高醫學對老年人的重視 認清科技應用看護中的道德底線

《银发世代》读后感(五):被忽视的庞大群体

只要谈论到“人口”这一话题,人们必然把“老龄化”挂在嘴边。但从未有人真正的正视这一庞大群体——因为我们还算年轻。

“不重要、无用、累赘、丑陋、弱势。”这些词竟然被形容于老年人,同样也被用于形容婴儿、残疾人、不同种族不同国籍的人。我们通常认为老年人普遍具有某些负面特点,例如衰老和思想观念僵化。原来——当我们形容老年人为“老小孩儿”的时候,已经进行了一种不自知的对他人的歧视,甚至将其异物化,不再把老年人视作同样的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社会达尔文主义让我们习惯于用功利性去评判他人,而老年人大多意味着麻烦。所以,他们被忽视、异化,是从整个社会开始的——儿童和成人都有专门的医生、医院和诊所,因为有这样的需求。而老年人只有护理院,但护理院根本不是真正的医疗设施。

为何老年人医疗相对来说被忽略?因为我们把老年等同于死亡,甚至是死亡的前一步。“人总是要死的”、加上老年人的身体素质无法承担一些治疗。于是乎,社会力量和文化理论决定了医生的研究内容和价值取向。纵观医学史,这也是发现、拯救生命的治疗方法和改善健康背后的精彩助力,也是健康恶化、伤害和死亡的幕后推手。“慢性流行病”和“老龄化治疗”虽然也属于医疗保健的主要挑战,但慢性病以及罹患慢性病的更年老患者,还有专门诊治他们的专业医护者以及治疗的工具和技术,仍然被贬于二流地位——哪怕该群体相当庞大。对于许多人而言,科学技术是唯一的希望,当我们接受治疗时,当下明确的痛苦被忽略,减少或减轻痛苦但并不成熟的策略也被忽略。同时,治疗的副作用也被忽视了,这也加重了老年人用药的风险。因为科学优先考虑容易衡量的事物、而不是重要的事物。如此种种,作者提出了对未来医疗机器人的一些看法:首先它暗示了人类放弃了一部分社会责任,其次它也描绘出更安全、美好的生活。

我们今天对老年人这个群体打上了一些负面的标签,殊不知这就是我们为自己未来亲手打造的牢笼。

我们都会变老,在未来你想被他人如何对待?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