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全球产业链重塑——中国的选择》读后感100字

《全球产业链重塑——中国的选择》读后感100字

《全球产业链重塑——中国的选择》是一本由徐奇渊 / 东艳著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356图书,本书定价:精装,页数:2022-4-1,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全球产业链重塑——中国的选择》读后感(一):真的是所谓用严谨的数据表达了直观就能get到的观点!帮助是有,但不多。

对于结论的提出过程很严谨,是本书的主要内容,有详细的论述。但是对于想要更详细的解决中国应对全球产业链重塑的办法没有细致的研究。对于非学术研究的普通读者,更想了解到细致的具体行业的发展状况加上宏观微观分析的书籍,这本书不能带给你。有没有推荐???

真的是所谓用严谨的数据表达了直观就能get到的观点!帮助是有,但不多。

《全球产业链重塑——中国的选择》读后感(二):关于产业链外迁的路径

重点,二元悖论,自己关心的是西部如何在产业链外迁中争取承接产业。

疫情,其实给我们(西部)产业链机会。将原有以成本为优劣的产业分工转变为围绕消费终端以效率、安全、成本为基石的产业布局。作为国内大市场,实现重要产业分工,降低成本,又能确保安全,这是西部在与东南亚沿海国家的比较优势。垂直生产,减少中间环节,提高供应链效率。供应链反应灵敏度,可以极大的减少货物的中间成本(资金)。

《全球产业链重塑——中国的选择》读后感(三):这本书对于客观理性认清现实很重要

近年来,全球化明显倒退,各国都在筑高墙,加上疫情、战争影响,产业链和供应链安全成了热门词汇。那么到底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到底是什么?意味着什么?这本书某种意义上填补了一个空白,作者通过对全球各国进出口数据的分析,进而找出每个国家的脆弱地带,哪些产业可能会被卡脖子。

但是作者并不得出要每个国家每个产业都要独立自主的结论。作者的研究发现,一个国家最具竞争力的产业,同时脆弱性可能也最高,这是个二元悖论。

从对中美产业链供应链(生产和销售风险)的安全性分析来看,中国是要高于美国的。于是作者进而追问,为什么经济角度看似中国高于美国,但现实并非如此呢?

于是作者引进了政治因素的分析,引用清华国关学院中国与大国关系数据库之后,中国的供应链风险大幅上升(中国与供应链依赖程度很强的贸易伙伴的政治关系不行),再加上断供能力分析更是如此。

所以,作者认为,为了提升供应链安全,其政策方向并非简单地加强内循环、降低外国依赖度,这将牺牲效率。中国还可以提升多元化程度,强化和断供能力弱的国家供应链联系,并且需要加强和政治关系稳定的国家的联系。

这本书还研究了很多热点问题,包括科技竞争,近年一些人对比中美PCT专题申请总数,得出很自大的结论。中国确实上升很快,但是进一步掰开来看,就发现量大,核心率低,进步快,偏科严重。从这个角度来看,中美的差距何止在芯片上,认清现实很重要。

这本书第11章对拜登的世界经济管理与美国对话经贸政策,分析非常精到,我认为是全书写得最流畅的章节,毕竟有些章节套上模型生成数据,像机器人写作,分析的颗粒度也不够,比如第六章对十大经济体的分析。

另外,对加征关税排除、出口管制反冲击、越南为什么火等问题都有很独特的观察和分析,值得一看。总体来说,这本书非常值得一读,填补了空白。要是未来能有对一些重点产业,如芯片、汽车等,进行宏观和中观相结合的全球产业链分析的著作就好了,如果谁看到,也请多多推荐。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