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星星是如何相连的读后感锦集

星星是如何相连的读后感锦集

《星星是如何相连的》是一本由昼温著作,万卷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8,页数:28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星星是如何相连的》读后感(一):巨匠的十页想象或许给了无数的昼温来丰富的机缘

某文化公司一贯以出脱的宣传语来做图书,比如对世界科幻三巨头阿西莫夫的宣传语:“人类100年的进步还追不上他10页的想象”,这似乎是对阿大师的抬举。但从老科幻迷或者涉猎过科学史的读者来看,从中国古代神话、思想家甚至宗教作家的只言片语来“蹭”现代科学的前沿的事并不罕见,这样宣传反而是害了大师。 毕竟想象是不需要重复实验的验证成本的,阿西莫夫和阿尔弗雷德贝斯特在1953年创作的《第二基地》和《被毁灭的人》里都有心灵感应(读心)的能力,但是这种能力的原理是什么? 尚且不说人与人跳过语言媒介进行心灵感应的这种科奇幻边界的设定,就是放到当下或近未来的情况下,人和人如何“真正”的低损耗的沟通?

昼温这部短篇集就丰富了大师们的“百年脑洞”,她凭借丰富而扎实的语言学(在我看来是认知科学大类)来将科幻巨匠们的奇想一一细化。 人类与外星人如何沟通?且看本书中的《千屈百折》——这篇还格外具有中国特色。

遇到疾病,听说能力受损的情况下如何与人沟通?且看《完美的破缺》《滋滋作响的阳光》

互联网崛起下同语种同方言的情况下人类的语言都加速分化,在星际时代(超空间星门)又会如何?且看《星星是如何相连》、《星海灯言》、《也许,换一颗星球生活吧》——这三篇是同一“宇宙”下的三个时空下的故事。 昼温作为语言学研究者在写作基础上也无需让人担心,语言学和相关认知科学前沿术语在她的精巧措辞组织下读来好不费劲。 如果说有什么缺点,可能就是人物关系与设定在“少女与语言”的一贯主题下容易重复,概率大的比如:语言学青年女学者与物理学男朋友,母女关系,姐妹关系,教授与研究生关系等等。 总而言之希望作者本人能有更丰富的人生阅历写出更精彩的细腻科幻,跳出少女与语言,走向宇宙与语言。

《星星是如何相连的》读后感(二):在语言的世界里探寻未来的力量

我永远忘不了第一次读《沉默的音节》时,语言的力量带给我的触动。

《沉默的音节》节选

原来,科幻还可以这样写。

从那一刻起,昼温就是我国内最喜欢的科幻作家。她笔下的科幻小说,在语言的世界里振翅,在科幻的星河里激荡,描绘一个个被语言纠缠,和语言斗争,和语言共生的人们。我的读书口味是偏向文学的,昼温的写作风格亦然。她在科幻较“软”,没有太过于复杂难懂的设定,从贴近日常的语句到发声的关节,都很好理解。

言蝶振翅、人生互换、星海相连,语言的科幻同样也可以有着多样的世界发展。如果说科幻是一个“点子文学”,那么语言科幻就将这个优势发展无限放大了。新奇的语言世界让你接触到便不想抽出身来。蜕变自我、闯荡社会、宇宙探索,昼温用细腻的笔触想要将更丰富的语言科幻呈现在我们面前。

《风言之茧》将语言茧房击破,究竟是要研究一点中的一点,被困于小小的格子间内还是要游走在信息之间,全面却又无法独特。《完美的残破》创造一门可以引起所有人共情的语言,让社会能够真正地理解他人,但短短一句话中,包含的情感却太过复杂。《星星是如何相连的》,人与人之间或许本就不该分类,将每一个独立的个体分为几个类别,又在一起高度地加强自我认同,迅速地发展异化,这和如今的星座、MBTI并无不同。

最后,期待昼温老师能够创作出更多更优秀的语言科幻。但,个人觉得,这篇短篇集的小说远不如《偷走人生的少女》短篇集中的故事那般带给我的新奇与触动。在阅读的时候隐隐觉得,各个短篇之间有些趋同,但是在之前的短篇集里不会有这种感觉。希望昼温老师在2024能够打破束缚,创作出不一样的语言故事,也期待不被定义的昼温老师写一些语言之外的故事。

《星星是如何相连的》读后感(三):语言的奇观有多么不可思议——最读昼温最新科幻作品集有感

作者:韩松

在CHATGPT成为热点话题时,读到昼温的科幻作品集《星星是如何相连的》,颇有感触。CHATGPT是一个语言机器,它用语言来整合思想,回答人类提出的问题,在全球引起极大震撼。而昼温这个作品集里的八篇小说,它们的主题正是语言。人类是用语言思考的动物。昼温在作品中提到,语言学家施莱歇尔说,我们通常称之为“生命”的一系列现象,也见于语言之中。昼温是用语言艺术进行创造的作家,她用细腻的描写、婉转的叙述、入木的刻画、宽宏的构筑,为读者打开了一扇惊奇的大门。在她的笔下,语言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似乎二者兼备。实际上在语言这座实验室里,如今也集中了大批科学家和工程师;同时,语言又是哲学的命题,有着最深奥难懂、复杂奇妙的阐释。这使它成为最好的科幻题材之一。读了这部作品集,我不禁想到,如果语言变化了或失去了,世界将会是如何一幅图景,人类会变得怎样?如果我们能听懂生物、外星人,以及宇宙的语言,又是如何的情形?假如亲人、朋友、同事之间的所有对话,都是由一个人工智能虚构出来的,那又是如何?这似乎就是未来甚至现实,而不是科幻。

昼温创造了一个新的奇观世界,这是一个构筑在语言基底上的崭新宇宙,在之前的中国科幻中少有。在她的笔下,出现了全新的“星门”,还有负责转移人类的“星联所”;语言作为试验的工具,能与鸟兽对话;可以用神经元聚合模式对人类进行分类;语言最终导致的人类再分化,不仅仅是一场迁移;有极其惨烈的人类灭亡场面,却只因为一个语言测试问题;物理语言学诞生了,可用来重新认识宇宙;宇宙或是一个语言问题,缓慢的地壳运动可能是星球文明跨越千年的书写,而傲然隆起的峰峦则是它们绵延万里的句读;能设计一个机器,来模拟对话,以讨人欢喜,所有的细语、情话,闺蜜及亲人无拘无束的聊天,以及友人间的慷慨叙谈,都只是机器的设计,所有的温暖不过来自于被窝中发热的手机;跨媒介移植生命模式成为可能;太空语言学成了星际航行移民的前提;当面对一千亿个神经元失去重力束缚,就需要探索零重力语言学,因为它对人类的思维带来了根本性改变,不仅肌肉流失,还有语言流失;将一个人的大脑,连同她收集到的语料库一起,镌刻在行星地质环境中,把脆弱易逝的语言变成沉默的星球,在漫长的改造过程中化为广阔宇宙中一块万年不会磨灭的墓砖,保留了千年来语言演化的痕迹,那将是人类走向群星前最后的共通语言……这样的叙事和场面让我着迷,它揭示了科幻的魅力,即通过不加限制的想象,不懈地创造奇观,创造不同,创造一切崭新的事物,使视界和触角永远向未来无限打开。这显然不仅是男性作家的特权,而女作家在诸多方面,甚至爆发出更惊艳的想象力。

昼温还是一位令人敬佩的思想者。人是语言的动物,而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在小说中,她提出了很多的猜想和假设,探讨了语言之变幻莫测所带来的技术、社会、政治和家庭剧变,以及人类哲学、观念发生的转折。在未来,除了生殖隔离,是否还有语言隔离,此正如在人类的世界里,鲸歌寂静无声?人与人的距离,是否要用语言来丈量,而语言的疏离,将把亲人变成无法认识的他种生物吗?是否存在一种“平均语言距离”的东西,当理解不了对方说的话时,最终不是寻求理解,而是直接逃离?孔子说,辞达而已矣,但有一天,辞不能达,又如何呢?我们吐言,并非心中所想,又将怎样?宇宙是创造的问题,是发现发明的问题,是数据搜索的问题,还是翻译问题或听力问题?创造力是如何用语言来度量的?语言本身就是世界整体文明程度的最终标准吗,语言测试的代价是否需要数十亿人的生命丧失?人类能用语言来改造世界,这是比土木工程师所做的改造更厉害的吗?是否创造发明一门新语言,就可以解决和平战争的问题,乃至宇宙中所有的疑难问题?但最完善的语言究竟能否拯救这个世界?它或许只能是破缺的结果,却会给艺术带来无穷空间?……作品集中的每篇小说,都充满这样的思辩,展现了科幻的另一魅力——它必然是一个思想实验室,它是要不断提出问题的,它就是要有智力的难度,并通过“假如”来推演那些纠结困难的情境,尝试在逻辑上得出解答。昼温的小说因此也具有很高的硬度,她进行了大量技术性铺陈、想象和解说,甚至在每一篇作品的后面,都附上了参考书目。

但不仅仅于此。无论有多少奇观、有多少思想,科幻仍然是小说。昼温这部作品集,最让我过目难忘的,是它丰盈充沛的情感,是它打动人心动的故事,是它硬壳下的生命。她用语言串起了母女、姐妹、恋人之间的冲突与和解、分歧与缠绵、分离与交融,每一篇都聚集在人类的复杂亲情、友情、爱情上,它讲的是,语言是如何让我们心意相交、情绪纷涌,又是如何制造了争执和误解,并让人成长或夭折,面对挑战或畏缩、或勇进。人类社会那难以用语言表达的复杂性和微妙性,却都在这些小说中被语言一一道来。昼温甚至赋予每个人的语言以情感——姐姐的口语是北方香香味的小溪,父亲的话像铁丝一样越来越锈,计算机生成的语言也有自己的味道和形状。她写了最亲爱的姐妹也只能隔着信息茧房相望,永远无法真正感知对方世界,从而滋生了无尽的痛苦;她写了有人为保有自己的独特性,而选择了星际远航,告别了亲人,而这被称作“死亡”;她写了少数群体拒绝再忍耐下去,为什么要费那么多时间学一门外语,而不是搬到一个没有那门外语的世界呢?她写了我们为了情感上好受一些,而不是为追求理智上更完美,而追求语言的极致;她写了为此人类可能创造出新文明,但又疑惧这或是走向灭亡,在一个奇异孤寡封闭的语言环境里近亲繁殖,是否真的可以呢?她写了什么是正常人,什么是非人,对此我们是否一直在草率分类?她写了剥离一个文化,只需要一代人,仅需抽去他们的语言,便不能感受、使用、识别祖辈使用的符号,这带来的是什么样的情绪悲苦呢?她让读者看到,语言是多么强大而脆弱的东西。她借人物之口提出:人类走进太空这么多年,花太多时间去关注物理生理上的变化,关注心理变化的不多,关心语言变化的就更少了。读到这里我不禁想,我们可能忽视了语言是如何塑造人性、情感和人的关系的,这是这个世界的不安和悲哀的起源,也是当今科幻小说的短板。

昼温以她的敏感,或者用她的生命的力量,书写了这个时代的恐惧和绝望,同时又赋予温存和希望。她写了科学技术的力量,更写了人文艺术如何定义和改造世界。语言本身是光明与黑暗的俱存。从这部选集中,我看到一位女性作家的勇敢坚毅、一往无前,她满怀理想主义和梦想,一如她作品中的人物,想要以一种语言,连接千千万万人,拥有文明创造的所有数据;她想飞跃所有信息的壁垒;她想听懂世界上每一个音节,想拥有流动的形状,永远都在学习和成长;她想要茧房外的自由。从这部作品集中,我看到了一位深遂、细腻、多思、深情、博大、善良的科幻作家。好的科幻作品,必然是具有这样的激情和灵魂的,它一定是生命充盈而每一个词都在滚热跳动的。

关于语言的科幻之前也有一些,如特德·姜的《你一生的故事》,如伊藤计划的《虐杀器官》,如伊格言的《零度分离》,如夏笳的《让我们说说话》,都写到了语言带来的复杂剧烈的科技、社会、世界和人生变化。在现实中,有珍妮古多尔与猩猩的语言交流,曾极大震撼了我。最近又看到新闻,除了CHATGPT,国外还发明了一种机器,能通过脑电,把人类脑中的语言活动还原出来,达到高度接近性。这都表明语言将在人类演化中扮演难以预知的角色。这都是很有意思的,也带来恐惧。它也让人觉得,我们的世界,其实本来并不存在,而完全是由语言创造出来的,这也是CHATGPT引发的颤栗。这也让我想到我国著名艺术家黄永砯,他受维特根斯坦影响,对语言和词汇深具戒心,他曾说:“词是局限的。”“语言之病不能用语言去解救。”“语言只是一个筛子……而整个世界是无法过滤的。”维特根斯坦哲学一句关键的话是:“世界上有一部分事物是不可言说的,对于这部分不可言说的事物,我们只能保持沉默。”黄永砯给加了一句:“或者是保持沉默,或者是乱说。”他说,不消灭艺术生活不得安宁。那么,有一天会不会是,不消灭语言生活不得安宁?或许人工智能今后追求的只是无语?这就像是禅宗的得意忘言,或尽在不言,任何用语言来求知般若的努力都是不可能的,不识字的慧能反而能明心见性。这何尝不是昼温的作品让我产生的联想,好的科幻作品,正是具有这样的无限开放性。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