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小强升职记:时间管理故事书(升级版)》读后感100字

《小强升职记:时间管理故事书(升级版)》读后感100字

《小强升职记:时间管理故事书(升级版)》是一本由邹小强著作,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的212图书,本书定价:49,页数:2022-1,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小强升职记:时间管理故事书(升级版)》读后感(一):读书笔记:《小强升职记》

先定义:这是一本时间管理方面的书籍,源于个人比较喜欢的一个大V推荐,读完觉得收获良多。为了避免遭遇读时感动、一天冲动以及三天以后一动不动局面,也就结合自己的工作状态写下这个读书笔记,以作提醒。 具体如下: 1.时间黑洞。类似做A看B浏览C最后走到D,看个时间就去刷个朋友圈,看个新闻不断的切换和延续,这样会吸走两倍以上的时间。 2.尝试项:两周去记录下自己的工作损耗或者时间日志,以小时为单位,TBD,看下时间都去哪儿了(这个问题我老板提醒我很多次,我都懒得搞) 3.建立工作篮(验证有效),按照番茄工作法执行工作篮任务,对打断事情的额外工作根据紧迫性和重要程度选择是否立即执行,普通的求助、找资料、灵光一闪等放到工作篮中。工作篮设置间隔期,Gap时间在15min左右,和番茄时间的间隔匹配,用来处理不得不做的杂事。应对打断的技巧:有计划总纲和拆解任务,这样中间的暂停不会影响到总体切换时间。 3.要事第一的标准更新。要事第一的衡量不是以紧急程度来衡量的,要根据项目中事情的状态以及对于个人的中长期计划来确定,落脚点要在于项目或者自己。在于项目,比如不处理会影响交付和产品质量;在于个人,就是当前半年期的发展是基于技术或者管理线路,对于个人的提升是不是有助力的。印证了一个理念:要事做的越多,杂事会越少。要把很多事情前置,这样紧急的事情可以在紧急的时候做,类似项目的SPT前置为预研。 4.番茄工作法更新:方法大家都懂,应用技巧需要完善。比如间隔时间设定可以不用25min,可以用50+10更好,这样可以锁死每个小时的50-60时间段去处理杂事或者走两步。间隔设计为变化时间,比如处理事务的是20min,图纸设计是50min,Gap节点不一定是闹钟,还有手表⌚震动。每个节点要有特定的行动,比如休息、吃个水果或者聊天,这样也就是把以上的工作规则化。 5.每天早上的计划梳理,增加时间点安排,可以以1/4天作为gap,中间去匹配番茄工作法。根据事情的大小来确定每个1/4天是放半件事情还是两件事情,按照80%的稼动率去设计生产力。 计划梳理要分清楚哪些猴子是自己的,哪些是传递出去需要喂养的,哪些是一不小心从别人那里爬来的,并根据性质来做下一步行动。衣柜整理法暂时不用借鉴。 6.为工作附加一些额外的意义,不仅仅是自我价值实现,还有知识增长、家庭责任和科技改变世界的使命。 7.随时随地记录想要做的事情,办公室用石墨文档,办公外手机便笺。最后统一在石墨文档里面。每天的技术日志继续更新,稍微加一些微雕。 8.下班三省吾身。定义时间,睡觉前5分钟,睡觉节点前置5分钟。内容为今日工作,改善点,成功日志,明日计划。只思考,不做记录。 9.微模块(书中是微梦想)。将工作、生活和躺平的各种方式分开,比如我的模块为8个,工作、家庭、生活,每个大项里面再切分3-4个小项,交替进行保持内驱力。比如生活的旅行、写作、刷剧和读书等。每一个小模块都要有一些特定的意义,用于对抗人生的虚无活着增加乐趣。 以上,起于开始,行则将至。

《小强升职记:时间管理故事书(升级版)》读后感(二):实用工具书:时间管理,自我管理

最喜欢这句:成功的人有成功的系统,普通的人有普通的系统,失败的人没有系统

自己的问题

1.遇到什么事情都是亲力亲为,结果琐事越做越多,疲惫不堪

2.时间黑洞,总是被各种手机app的推荐吸引,迷失其中

3.番茄时钟,以前也看过,觉得就是浪费时间,还是自己不懂,懂的太肤浅。使用中,番茄时钟休息的5分钟,可以放松眼睛,保护视力,起来走动,保护身体,以及思考问题时候,不会转牛角尖,25分钟无法解决,就会切换思路

4.日记,每天写日记,总结了一个自己使用的日记模板

近期目标

放空时间

放空大脑,随便想,想到什么记录什么

思考人生

30分钟以内

知识管理系统

奇思妙想

每日三问

《小强升职记:时间管理故事书(升级版)》读后感(三):“做事靠系统,不是靠感觉。”

是怎么找到这本书的呢,之前公司领导在群里推荐另一本书,我找来读了,里面正好有提到这本书,就顺手加入了书架,不得不说,微信读书真的很方便,我有很多待读的书都是这样来的。

时间管理的书看过不少,也做过很多尝试,都是一时冲动,没几天就放弃了,可以说开始得没有道理,结束得毫不意外。总结一下我在时间管理上的问题,主要有:第一、三分钟热度,没有想清楚自己要什么。看到别人四点起床读书,我也想试,别人有马甲线,我也要拥有,别人每天做精致的早餐,我也可以,再到写得一手好字,流利的英语······总之,眼里看到的一切好的,我都想马上拥有,当然都成了幻想。第二、缺乏理论到实践的过程,以为看到了就是学会了,实际相差十万八千里。第三、没有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仅靠意志力驱动,违背人性当然行不通。

我想拿我学英语的事举例,上学的时候,我就对英语感兴趣,做题做到兴奋那种,这也是我为数不多觉得有成就感的事。虽然工作多年,很少主动去学了,但一直放在心里,总梦想着有一天可以完全掌握,沟通无碍。有天刷着社交网络发现自己竟连最简单的句子都看不懂了,每个词都知道,连成句子就不明白了,这怎么能行,学了这么多年不能白费了,于是决定重新开始。我其实一起没养成好的学习方法,只会死嗑,走了很多弯路。而且那几年状态很不好,习得性无助吧,不相信自己真的能做成什么事,从内而外透出的无力感,一路做了很多的心理建设。我不知道怎么开始,听说读写,先从哪里学呢,怎么找到适合的学习资料,自学还是买课程,怎么制定学习计划,怎么检验学习效果,都不知道。看了很多学习相关的文章,很多视频,心里越发焦灼,觉得一定得做出一份周全的计划出来才能开始,心里有大的框架,知道自己目前处在哪个位置,要往哪个方向努力,要花多长时间,怎么样才算是掌握了,我都要心里有数。但是,我不具备这样统筹全局的能力,我没有系统的学过英语,简直是崩溃,万一我花了大量的时间,结果发现方向错了呢,时间都浪费了。忘记我是怎么开始的,盲人摸象呗。买了精读课程,完成了返学费那种,我学了两期,说什么每天只要10分钟,我要预习,课程听个好几遍,记知识点,课后复习,至少得1小时,其实有点超出难度了。疫情刚开始时,我在乡下老家,给自己安排了很多学习任务,学完了音标,练到舌头打结,背完了一本初中单词书,过得很充实,后面也专门买了音标课程,按时完成,发音标准了很多。再到练口语,就在app上找的材料,从打招呼开始,听一句模仿一句,还要录音,力争发音一样,这个没有认真练,到现在也只会打招呼。语法学了最基础的五种句型,坚持得最久的是精听,我喜欢做这个,像玩游戏一样,学的过程中穿插着读一些外刊,原版书。这么玩玩打打好几年,还是有效果的,我可以看一点英文书了,基本能听懂英文播客,看电影能听懂大部分句子。不想说自己有多努力,很多时候只是做足了努力的姿态。我不是个聪明人,也怕麻烦,真正会学习的人,在过程中一定会有自己的思考,定期回顾,查漏补缺,总结方法,快速迭代,我相当于处在刀耕火种的原始时期。

现在说回到这本书对我的影响,我认为他帮我补上了系统规划的空白,这正是阻碍我进步的很大原因,因为我不善于规划、整理,脑子里的思维是散的,无法有逻辑的组织到一起,我绝大部分内耗就是由这种混乱产生的。书里提到方法我之前都接触过,比如四象限法、番茄钟、记录时间、思维导图、九宫格,没有一个成功实践过,因为没有从最底层梳理价值观,没有与这些工具建立真实的连接。我是个在战略上懒惰,战术上勤奋的人,我的失败都有迹可循。每一次的失败都造成严重的内耗,怀疑自己,对人生失去希望,像我这样的人,还能做成什么事呢。现在我知道,我只是没有掌握科学的方法,跟我性格怎么样没有关系,书里的方法相当于给我架起了通往目标的桥梁。为什么以前看的时间管理的书没有这么大作用呢,因为,可能是时机到了吧!哈哈哈哈哈哈!现在刚刚好。

《小强升职记:时间管理故事书(升级版)》读后感(四):时间管理不是做什么事用多少时间,而是用时间做什么事!

记录: 2023年阅读第71本——微信公众号《非哥笔记》 , 天天都读书,2023目标500本。

书名:《小强升职记:时间管理故事》

作者:邹小强(时间管理专家、畅销书作家,“邹小强创做社”创始人)

点评:这是一本关于时间管理的书。从本书中学到的几点,一是要追求“主动时间”而不是“被动时间”。二是时间管理要学会聚焦。聚焦于形式上的“大块时间”和内容上的“当前一件最重要的事”。三是时间管理管理的其实是承诺,履行承诺的能力就是时间管理的能力。四是做一件事之前的唯一指令应是“下一步行动是什么”。五是时间管理不是做什么事用多少时间,而是用时间做什么事!

摘要:

1、时间管理根本不是一种方法或者技能,时间管理是一种习惯,一种生活方式!

2、时间黑洞,顾名思义,它会永无止境地吞噬你宝贵的时间。时间黑洞的产生源于大脑喜欢做简单事情的特点,刷朋友圈和写报告哪个更简单?当然是刷朋友圈,所以大脑就会倾向于刷朋友圈。

3、有主动时间和被动时间之分,做事之前有预期,并且追求预期的结果,这就是主动运用时间,否则就是被动运用时间,而时间黑洞就是指被动时间的集合。

4、水流的方向是由渠道决定的;没有渠道的水只会向四面八方渗透,然后渐渐消失在土地之中,永远也到不了大海。时间也是一样,如果没有重点地使用,它会消失于无形。我们学习时间管理正是为了聚焦于自己的渠道,让时间的涓涓细流流向我们想让它去的地方。

5、价值观不在你的记忆系统里,它在你的经验中。我们要做的,也不是从你的记忆中苦苦搜索,而是从你的经验中去提炼。

6、时间管理,管理的是承诺,我们每天都在接收和发出各种承诺,答应别人的事是一种承诺,答应自己的事,也是一种承诺,有了这个觉悟,做好时间管理,就不难了。时间管理管理的其实是承诺,履行承诺的能力就是时间管理的能力。

7、“我们的焦点只有一个,就是下一步行动:我每接手一个项目或一个任务的时候,我总会问自己一个问题:‘下一步行动是什么?’为了解答这个问题,我会在纸上先将任务分解成若干‘行动’,然后去找到‘下一步行动’,最后再去执行它。执行完以后,再执行下一个‘下一步行动’,就这样,整个任务就在‘下一步行动’的驱动下顺利完成了。我强烈建议你养成这个习惯:任何时候都问自己‘下一步行动是什么?’要知道,任何复杂的事情都是由简单的‘行动’组成的,就像一个很大的毛线球,只要你找到它的线头,顺着线头,总会把毛线理顺的。工作上的事情是这样,生活上的事情也是这样,所以可以这样说,‘下一步行动’驱动着你的人生。”

8、一个好的行动应该是以动词开头的,比如‘打电话给某某’、‘准备会议资料’、‘回复E-mail’,等等。以动词开头才能保证它具有可执行性。如果在你的行动清单上写着‘电话’、‘资料’、‘E-mail’,我想你一定会把它们放到一边置之不理的。

9、我每天下班的最后一件事情就是问自己四个问题,就像一个下班前的仪式。 (1).今天做了些什么?(2).对哪些比较满意,哪些不满意?(3).推进了哪些重要的事?(4).明天的规划是什么?

10、决策行动的下一个标准就是相对重要性,即在所有剩余的这些选择中,对我来说,哪一项最重要?

11、老付有一种“高效率,慢生活”的生活方式:吃饭的时候就吃饭,感受食物的美味;走路时就走路,感受脚与地面接触的踏实。可现代人都太快,吃饭时谈生意、思考问题,走路时看手机、发邮件。但老付能做到这样“慢生活”,却是因为事情都在掌控当中的“高效率”。

12、大脑有两个特性:第一,大脑喜欢做简单的事情。第二,大脑对有时间底线的事产生紧迫感。

13、时间管理不是做什么事用多少时间,而是用时间做什么事!

14、任何东西的价值,来自于你赋予它的意义。

15、所谓成长,就是做那些让你不舒服,但还不至于痛苦的事情。

16、优秀的人有优秀的系统,普通的人有普通的系统,失败的人没有系统!

17、建立高效办公区:小强有自己的一个原则:在过去的6个月没有用过的东西,现在也不确定今后是否用得上,就直接扔掉。利用这个原则,小强让自己的办公室保持了干净、整洁。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