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鲁切拉宫的秘密》读后感精选

《鲁切拉宫的秘密》是一本由(美)艾莉森·利维著作,低音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78.00元,页数:46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鲁切拉宫的秘密》读后感(一):未完待续:传奇建筑的故事

鲁切拉宫(Palazzo Rucellai)是意大利佛罗伦萨鲁切拉广场上一座15世纪宫殿。文艺复兴时期,由宫廷建筑设计师莱昂・巴蒂斯塔・阿尔伯蒂设计,并于1446年到1451年建成。

你喜欢建筑吗?到他乡异国旅游时,是否曾到该地知名建筑走一圈,并查看该建筑的故事?如果你的回答是肯定的话,那这本《鲁切拉宫的秘密》就不容错过。

《鲁切拉宫的秘密》是美国艺术史学者艾莉森·利维,以其旅居鲁切拉宫时的考察,将鲁切拉家族故事融入鲁切拉宫这知名建筑物的传记,解读阿尔伯蒂的建筑设计思想、讲述建筑灵魂的故事。

《鲁切拉宫的秘密》读后感(二):建筑:用遗存的见证寻找历史

鲁切拉宫是意大利佛罗伦萨鲁切拉广场上的一座15世纪宫殿,由莱昂·巴蒂斯塔·阿尔伯蒂设计,建于1446年到1451年。从而见证了鲁切拉家族的兴衰。

14、15世纪的欧洲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下层民众起义、封建战争连绵不断,史称“中世纪晚期的危机”。其中,1347—1351年爆发的“黑死病”影响最大。“黑死病”不仅导致大量人口死亡,还使既有社会组织解体或重要性下降,推动了佛罗伦萨个人主义的兴起。还改变了佛罗伦萨的消费结构,佛罗伦萨的支柱型产业,即再出口毛纺工业受到严重冲击,最终导致“梳毛工起义”。1382年,精英阶层(以银行家、大商人为主体)抓住平民政府受到归尔夫派和雇佣工人双重夹击的机会,以“全体人民”之名发动政变,掌握了政权。其典型代表就是美第奇家族。鲁切拉家族从靠着地衣发家,身上也许散发着“臭鱼烂虾”味儿的阿拉曼诺开始,鲁切拉家族越来越强大。1423年,乔凡尼加入“银行家行会”,当上了佛罗伦萨第四大银行的合伙人,之后顺理成章的与美第奇家族进行联姻。一个世纪以来,这个家族获得了姓氏、盾徽、军事荣誉、政治和经济上的成功,在文艺复兴时期的佛罗伦萨,鲁切拉家族应有尽有,除了一个关键诉求:一座府邸。终于在1450年前后,阿尔伯蒂给乔凡尼·鲁切拉设计宫殿外立面,这座宫殿底楼用作生意用途,沿街的立面设有长凳。第二层(“钢琴钗”)是主要的正式接待楼层。第三层是私人居住空间和睡眠区域。“隐藏”在屋顶下的第四层居住着佣人,(几乎没有窗户,内部相当阴暗。1474年,乔凡尼宣布破产,鲁切拉宫在1492年第一次依法实行物理分割,1531年第二次进行物理分割,1677年鲁切拉凉廊被用砖头封闭(20世纪60年代才重新开放)。18世纪初,鲁切拉宫内添加多个夹层,一个女儿在婚礼前夕从楼上一跃而下。1826年,朱塞佩打破家族组训,鲁切拉宫被租借出去。后人不断住进这座宫殿,上演着一幕幕生活。他们的命运注定与这座宫殿所纠缠围绕。此后鲁切拉宫还遭受过纵火和打砸。时间终究在这座宫殿上留下摧毁的痕迹。20世纪90年代末,鲁切拉宫被大量翻新。

至今为止,这个文艺复兴时期的产物依然向人们证明:佛罗伦萨是个历史从未远去的地方。古老的戏剧历久弥新,佛罗伦萨及其建筑让我们魂牵梦绕的原因,也许正是这种古今交叠。

《鲁切拉宫的秘密》读后感(三):建筑会说话:鲁切拉宫的秘密

——一座楼宇既有力量主宰生命,又比生命更为持久。 2022年10月,故宫将迎来602岁生日。无论是春暖花开、冬雪初落,还是寒暑国庆,故宫都会人潮如涌被上热搜。这座古老的建筑为何始跨越几个世纪始终散发着迷人的魅力?建筑传承着历史文化,文物维系了民族精神,故宫正是承载着这样的使命,以建筑、艺术的形式将熠熠生辉的中国文化呈现在世人眼前。 东西方文化,就像流淌在人类文明史上的两条河流,发源地虽然不一样,但河流灌溉流经之处,文明遍地开花。在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发祥地佛罗伦萨,曾经也盛极一时,是名幅其实的世界艺术之都,欧洲文化中心。在佛罗伦萨市区现在仍保持着的鲁切拉宫,就堪称西方艺术史上的建筑典范。 鲁切拉宫,原为鲁切拉家族的私家府邸,由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建筑家莱昂·巴蒂斯塔·阿尔伯蒂设计的鲁切拉宫与故宫差不多同龄(略小30年),建于1446年到1451年。21世纪,一位深受文艺复兴艺术吸引的美国青年学者艾莉森·利维,因偶然机遇来到了佛罗伦萨住进了鲁切拉宫,在近距离接触建筑和历史的过程中,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写下了《鲁切拉宫的秘密》,还原了文艺复兴时期这一豪门府邸的历史风华,虚实之间佛罗伦萨名门的恩怨情仇与鲁切拉宫的秘密故事娓娓道来。 英雄美人的传奇爱情,让制造出“骨螺紫”的紫色染料堪比黄金。在了解了上流社会对紫色的追捧,你才会知道为什么紫色又称”帝王紫“,会代表着高贵。 “地衣+尿液”?你可能觉得这简直不可思议,但千真万确,这就是鲁切拉家族发家的秘密。一位叫做”阿拉曼诺“的冒险商人,凭借其在海外偶然获得的”染料衣“(一种真菌和藻类的共生体)垄断了紫色染料”地衣紫“的生产,积累了这个家族的第一桶金。 随后的数百年间,他的后人依靠紫色染料的独门秘方,垄断了整个地中海地区紫色染织物品的生产和销售,同时还利用其商业网络从事外汇交易,获得了巨额财富。 历经鲁切拉家族的传奇历史,见证了阿拉曼诺的发迹、乔凡尼·鲁切拉的建府、婚礼上跳楼而亡的少女、离奇死亡的悬案......鲁切拉宫从古至今的种种历史和悬疑故事,为其愈加增添了神秘的色彩,吸引着人们争相探寻的目光。 建筑会说话,鲁切拉宫的故事也从未停止。

《鲁切拉宫的秘密》读后感(四):鲁切拉宫的成长史

鲁切拉宫的成长史 ——读《鲁切拉宫的秘密》 鲁切拉宫是这样的一个存在:这座意大利佛罗伦萨的宫殿是私人鲁切拉家族建立起来的。其主要建筑物都建立在600多年之前的15世纪。因为其壮观的规模和独特的设计以及后来持续不断的成长历史,而成为佛罗伦萨的一个标志建筑。数百年来的风雨变幻,鲁切拉宫巍然屹立,只是其中的内涵故事,不断续写与更新。 鲁切拉宫成为了一个传奇。这是鲁切拉家族的成长史。鲁切拉家族通过贸易和制造业、金融业聚敛了财富。人们攫取财富的目的其实只是为了两件事:光荣自己的家族,繁衍自己的后代。通俗地说,就是盖房子,养孩子。这有点朴素的农民作风,但确实就是15世纪时意大利佛罗伦萨人的中心理念。 乔凡尼•鲁切拉毫不动摇地实施着这个理念,他不断积攒财富,然后一栋一栋地购买房子。从家族最古老的几间排房开始,扩大着自己的家族范围。当这些达到了一定规模以后,鲁切拉邀请了阿尔伯蒂来设计建筑鲁切拉宫,这是位建筑大师。他著作了《建筑论》一书,成为建筑艺术的经典教科书。 伟大的建筑师有机会设计鲁切拉宫,鲁切拉宫因此而成为了伟大的建筑。当后来的人们随意说出“伟大”这个词汇的时候,其实有一种顶礼膜拜和对古人赞叹不已的冲动。是的,鲁切拉宫太美了,而且它还屹立不倒存在了600年,至今仍然青春灿烂,它不老的容颜,令人们对历史和艺术,对时间和传承,有点恍然迷离。这不可思议! 冰冷的建筑再华美、瑰奇,不过是被固定了的设计思想和艺术理念。它存在,但不能流动;它展示,但不能述说。而令人们津津乐道就是发生在鲁切拉宫里的历史故事,它们才是鲁切拉宫长久不衰的灵魂和动力。 这些故事关乎血缘和身份、雄心和傲慢、礼仪和骗局,以及选择性记忆与刻意遗忘。这其实是与鲁切拉宫共同成长和见证岁月的存在。所以,当大量的建筑历史式的记载鲁切拉宫的书籍出版后,很快便被遗忘。而一位美国的早期意大利艺术史的研究者艾莉森•利雅的著作《鲁切拉宫的秘密》,却引人注目。 这是一本开辟了故事书写建筑史和艺术史的著作。全书分为六个章节,每章各描述鲁切拉宫在100年间经历的风风雨雨,众多人物轮番登场,相互独立却又休戚与共。经典具有恒久性的存在美感,故事则有灵魂的启发性和情感性。所以,这种结合给了人们全新的视角来观察和发掘一座艺术宫殿的来源和历史。 作家以自身的游览和考察,亲自深入鲁切拉宫的内部,描述记录着每一个独特的细节,同时结合历史文献与传说,讲述发生在其中的曲折动人的故事。它有点游记的趣味,也有艺术史的细腻,还有建筑史的科学描述,更有故事的精彩和奇崛。但是600年的风雨,更多的是平凡和安详。人们就在这种平和的心境中,欣赏一座宫殿的古往今来,思索着人类的历史和现在。

《鲁切拉宫的秘密》读后感(五):建筑会说话:鲁切拉宫的秘密

2022年10月,我们将迎来故宫的602岁生日。无论是春暖花开、冬雪初落,还是寒暑国庆,故宫都成为人们走进中国、了解历史的首选之地。这座古老的建筑为何始跨越几个世纪始终散发着迷人的魅力?建筑传承历史文化,文物维系民族精神,故宫正是承载着这样的使命,以建筑、艺术之形将璀璨的东方文化融合千年的智慧呈现在世人眼前。 东西方文化,就像流淌在人类文明史上的两条河流,发源地虽然不一样,但河流灌溉流经之处,文明遍地开花。在欧洲也曾有一个极为著名的世界艺术之都,现在市区还保持着古罗马时期的格局,很多中世纪建筑艺术举世闻名,那就是文艺复兴运动的发祥地佛罗伦萨。鲁切拉宫,则如北京故宫一样,堪称世界艺术史上的建筑典范,它就是欧洲文艺复兴时代留给世界的文化遗产之一。 与北京故宫差不多同龄的鲁切拉宫(略小30年),站在东西方文化的两端遥遥相望,不仅见证了鲁切拉家族的兴衰,也见证了近600年的历史变迁。21世界,一位美国深受文艺复兴艺术吸引的青年学者“艾莉森·利维”,因偶然机会住进了鲁切拉宫,在近距离接触建筑和历史的过程中,结合自己独特的感受,写下了《鲁切拉宫的秘密》,还原了一部文艺复兴时期鲁切拉家族豪门府邸的历史风华,穿越千年历史,虚实之间为我们揭秘了佛罗伦萨名门的种种恩怨情仇。 “地衣+niao液”的独门秘方,你可能觉得这简直不可思议,但千真万确,这就是鲁切拉家族发家的秘密。英雄美人的爱情传说,让制造出“骨螺紫”的紫色染料堪比黄金。一位叫做”阿拉曼诺“的冒险商人,凭借其在海外偶然获得的”染料衣“(一种真菌和藻类的共生体)垄断了紫色染料”地衣紫“的生产,积累了这个家族的第一桶金。随后的数百年间,他的后人依靠紫色染料的独门秘方和渠道,将紫色染织物品经由地中海远销欧洲,同时还利用其商业网络从事外汇交易,获得了巨额财富。 他的后人们前赴后续,在代代叠加的财富上起起又落落,由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建筑家莱昂·巴蒂斯塔·阿尔伯蒂设计,历经30年兴建的鲁切拉宫,历经鲁切拉家族的传奇历史。 作者以鲁切拉宫的底层大厅和6层建筑分别讲述了阿拉曼诺的发迹、乔凡尼·鲁切拉的建府、婚礼上跳楼而亡的少女、夜夜笙歌的伯爵夫人、离奇死亡的悬案......鲁切拉宫从古至今的种种历史和悬疑故事,为其愈加增添了一抹神秘的色彩,吸引着人们争相探寻的目光。 建筑会说话,鲁切拉宫的故事也从未停止。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