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意外之美》读后感精选

《意外之美》读后感精选

《意外之美》是一本由俞悦著作,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9.80,页数:27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意外之美》读后感(一):人生当如此

本书是个才女的生活体悟小书。内容精美,作者一力担当,美文配美图,展示了作者的文艺修养。作者不但是才女,而且生活丰富,情趣高雅。每篇短文或是对收藏文物的考究心得,或是对个人生活中多彩的爱好的感悟,当然也不乏人际交往印象,读书收获和自然探究之美。配合水墨小签,整个内容也灵动了起来。

本书也确确实实如本书之名,生活中处处都可发现美。而作者兴趣广泛,对生活的热爱,从中发现的美,通过对玻璃,服饰,刺绣,皮影,玉玺,钱币,石头,玉,鼻烟壶,金银器,盆景,家具,妆奁,镜子,扇子,茶叶,竹子,笔墨纸砚等众多物件的考究,对生活中的点心、粽子、年夜饭、私房菜、节日、逛街、学习、游戏,与亲朋的交往中的日常的回忆和细致入微的观察,挖掘,配合插图的彩色水墨画,都徐徐展现在读者面前。

读这本书,仿佛时间都变得慢了,随着作者对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的体味,作者的生活如万花筒一样展现在读者眼前。这种把生活过得动静得宜,细细品味的姿态,应是每个人的人生都欣赏的。人生当如此于百姓烟火生活中飘然似神仙。

《意外之美》读后感(二):与美进行一次意外的约会

怎么会有这么可爱的书呢? 封面有一只乖巧小兔蹲在那里,精美立体,再细细观察,才发现还有机关呐——黄色部分根本不是腰封哦!而是黄色的封面,和上面的绿色封面连接在一起,经过巧妙折叠,看起来像腰封的样子,真是太神奇了!这软嫩的绿与黄,读者的心都要萌化了。 里面的书是素白色,裸脊,中间是简单线描图案。翻开时会发现书中不但有鲜艳插图,还有图画轮廓作为背景,与文字结合在一起,赏心悦目。书籍原来还可以这样!设计感拉满,独具匠心。 * 这本书尺寸小巧,全书分为四章: 第一章 意外之美 第二章 那些慢 第三章 我看青山 第四章 无意之间 这本书从可能性这个话题说起,五花八门,林林总总,小到绣花针,大到圆明园;昂贵的玉石,平凡的棉裤;风雅的纸扇,精致的盆景;端午的粽子,各色的点心;尊贵的神秘的玉玺,辗转流传的钱币……小小一册书中糅合了中国的传统美学,各色风物带着独有的魅力来到读者面前。字里行间又可以窥见作者生活的点点滴摘,感受世俗生活的人间烟火。 * 书中所选文章篇幅较短,阅读时轻松惬意,搭配精美插图,非常适合闲逸的午后,慢慢翻阅,慢慢感受,作者以独特的视角带大家感受器物之美,隔纸相望,那位温柔优雅的女子浅笑盈盈,诉说着器物背后的故事与思考,诉说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然于心,诉说着炎黄子孙愈发强烈的文化自信,诉说着流淌在每个人心中秘而不宣却又连绵不断的含蓄热爱。 * 非常喜欢作者写京剧的那一篇《极》,题目独具匠心,文字清丽隽永: “所以,与热闹的戏剧相对,中国古代艺术中,另有极静的一端,一代又一代的画家,反复画那些行旅图,尤其是冬日雪景的行旅,千里独行,枯寂寒荒。 这正是中国精神的两极。极热闹的一极和极寂静的一极;人间烟火的一极,和万径人踪灭的一极。在这两极之间,中国人的生活和艺术,盛大而委婉地展开着。” * 罗丹的那句“生活中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是我们大多数人都耳熟能详的话。然而要发现生活中的美——不期而遇的美,除了拥有善于观察的眼睛,还得拥有善于感知的心灵吧?一颗敏感的心,在花开花落间、在笔走龙蛇时、在雕刻打磨中,……一定会感受到极美的瞬间,这样的体验,愿你我都有。 *

《意外之美》读后感(三):意外的《意外之美》

《意外之美》是一本由一篇篇因物而感的小短文集成的短文集,非常适合在碎片时间阅读,器物之或形或美或典故引发了作者诸多感概与哲思,观察细微,见解独到。 全书都是器物的故事 由器物引起的反思:在《有鱼》一篇中,作者以庄子的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开篇,将鱼和古人的精神世界连接,从鱼的安然,徐徐不急,讲的自己对鱼的向往,讲到古人器物上精美的鱼造型,最后讲到今人累了,忙了,不肯在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花费在美丽而无用之物上,是对逝去的生活方式的惋惜,也是对被潮水裹挟匆匆向前的现代生活的反思。《极》这篇将铿锵的国粹京剧和摇滚广场舞作为极热闹的一极,将冬日雪景行旅图里的千里独行,枯寂寒荒作为极寂静的一极,两相对比,称为中国精神的两极,犹如阴阳八卦。《奢侈品》,看标题以为要说古董珠宝,但实际却是天上星星引发的思考,想起幼年的生活,抬头便是满天繁星,看星星是不要钱的,却不想成年后再想看一看曾经的满天繁星竟真是成了奢侈品,要花不菲旅费专门跑到小海岛,大沙漠去观看,城市里的人造灯光目眩到快要把月亮都遮蔽了,看星星不就是个奢侈品了嘛。 与器物关联的知识:《盛德在木》讲到了中国家具,合乎功用需要,但不放纵不逐奇,人在家也要有礼,要端坐,所以沙发不是中国古人的家具,明清家具直挺的靠背就是要人端坐,中正,家具反应了中国式的礼数教养。《我看青山》里提到了《我的名字叫红》这本书,恰巧自己也看过,关于西方绘画的平视角度和伊斯兰细密画的上帝视角,印象深刻,这种不同的绘画视角也反应了不同文化传统对人和世界的的不同理解,而中国画的融入自然,天人合一则正符合中国本土宗教道家传统,所以中国画是散点透视,人与山水相亲相守,与山水相阅与山水倾谈 器物的情感:器物也可以引发我们对故人的思念,所谓睹物思人,作者也有被旧物牵动的情感,看着老物件想起了自己的父母,这种情感每个人都会有,到了某个老地方想起了曾和谁谁谁在此做过些什么,见到了某个物什想起了某个故人曾也有这么一件特别的物件有一个特别的故事,有时候我们留着那些破破烂烂的旧物不舍得丢并不是不舍得物件本身而是舍不得与物件有关的人,有关的记忆 整本书除了有敏锐洞察延伸出的精妙行文,还有很多漂亮的手绘插图,即赏心又悦目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