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52蓝》读后感100字

《52蓝》读后感100字

《52蓝》是一本由[美]莱斯莉·贾米森著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6.00,页数:23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52蓝》读后感(一):《52蓝》:跨越孤独的海,打开生命的出口

你有过孤独的感觉吗?

累的时候想要一个拥抱,哭的时候想找一个肩膀,胆怯的时候想要一个鼓励,当你需要这些,却没有时,你感到孤独吗?

在广阔的太平洋里,有一头孤独的雄性蓝鲸,他发出的声音频率是52赫兹,这是其他鲸鱼

《52蓝》读后感(二):《52蓝》:我的孤独是一头鲸鱼,大声歌唱无人聆听——念想

“在谈及婚礼时,所有人都把它们说成是开端,但事实是,它们也是结局。它们为数年来慢慢消散的东西提供了一条解脱的地平线:调情、友谊、共同的天真、共同的漂泊不定、共同的孤寂。”

这本书总共包括三个部分:渴望、追寻、念想。

这段文字便来自于《52蓝》第三部分念想(Dwelling)。

《52蓝》的作者是莱斯莉·贾米森。一位80后美国小说家、非虚构作家,才华横溢的知识写作者。她曾经就读于哈佛大学本科,并且在耶鲁大学攻读英语文学博士学位。身为非虚构作家的她还任教于哥伦比亚大学艺术学院非虚构高级写作班。非虚构作品集有《十一种心碎》《在威士忌和墨水的洋流》等

书中的三个部分总共包含了14个相互独立的戏剧性的真实故事,共同直面一个主题:比海更深的渴望,以及由此带来的沉迷。

在面对精神痛苦及其慰藉这样的一个人生方向的主题上,恐怕没有比莱斯莉·贾米森更好的作家了。

在她的作品中,你不仅可以读到美国社会乃至全人类的心理现实,看她探索人类共有之病,同时她还更近一步,在她本身的创作中糅合了大部分的私人经历和难能可贵的女性敏感,可以说是非常具备有个人的特色了。

这一切的一切都离不开她本身丰富的履历和书香世家的熏陶。

她做过面包师、办公室临时工、旅馆管理员、尼加拉瓜支教教师和医学演员。

“每一段经历都是一个世界,他们还在我的身体里”

她的母亲是营养学家、公共卫生学教授,父亲是经济学家、全球卫生研究者、加利福尼亚大学荣休教授。《天才在左,疯子在右》的作者凯·雷德菲尔德·贾米森是她的姑姑,如果你恰好喜欢这两本书,会觉着这真是一个巧合。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是我高中时读过的一本书,至今还印象深刻。

这本书中的很多观点让人耳目一新,“精神病”患者的世界也许是你从来没有接触过的并且会大受震撼的世界。

说回《52蓝》,非虚构故事本身是以真实为内核的,就像我们看的纪录片一样是真实发生的事情,也许在读这本书时,你会读懂14个故事中的其中一个。

《52蓝》读后感(三):一个人需要帮助是因为她需要帮助

要说莱斯莉·贾米森的这本《52蓝》,还是要先从本书的书名开始说起,对于未读过本书的人来说,这是个有点奇怪的书名。本书共分了三个部分,渴望、追寻、念想,第一部分第一篇便是与书名同名的随笔《52蓝》。对,本书就是一本文学随笔集。 莱斯莉在《52蓝》这一篇中讲了一只与众不同的蓝鲸,它的与众不同之处不仅在于所发出的声音的频率是远高出一般蓝鲸的52赫兹,还在于这是一只孤独的蓝鲸。看到这里就让人不禁回想起本书的封面,原来是它。莱斯莉在这一篇中所传达的便是关于孤独这种情绪。

当然,本书的主要目的和主要内容都不是为了讲故事,莱斯莉在书中也是断断续续讲述着关于52蓝的故事,顺便说出了那些在知道52蓝的故事之后引起共鸣的人。其中有一位与52蓝同样孤独强烈共鸣的人的故事也走进了莱斯莉的关注范围内,莱斯莉又断断续续说出了更多感受。 本书第一部分中,莱斯莉的四篇随笔记录的四个故事看起来都有些小众,有的事情都让人觉得不可思议。52蓝这件事已经够小众了,偏偏莱斯莉在第二篇《我们跟自己讲故事,为的是再活一遍》中讲了个转世的事情,让不相信灵魂和轮回转世的人不禁感到奇怪,怎么会有一些小孩记得一些几十年前发生过的事呢。让人差点误以为这是一本猎奇故事集。 也许这种现象会有一些科学客观的解释,并非怪力乱神,然而这也不是莱斯莉所关注的重点。她只是去遇到了这些人,去认识了这些人,去了解他们,与这些人交流,然后将这些点点滴滴记录下来,让这些事情没有就那些消逝。 最让我感兴趣的是接下来的一篇,《滞留的故事》。这一篇的故事在本书中算是篇幅最短的,只有几页,最后却让人啼笑皆非。关于一个难以形容的女性的故事,莱斯莉在飞机上偶遇的一位女性,在滞留时还充满好奇地在网络上搜索这位素昧谋面的女性,想来对方也这么做了。只是最后从对方口中得知的真相完全是另外一种情况。 也是这件事引发了莱斯莉对于困难与帮助的思考,我们帮助别人仅仅是因为那个人需要帮助而已,并非因为那个人身上有些吸引人的故事或者其他的事情。 本书第二部分,莱斯莉的主题是追寻,在这一部分我们能看到莱斯莉从地球的这一头跑到那一头,起初以为只是如往常一般的旅程,最后却又看到未曾见过的景象。莱斯莉在这一部分多次写到战争,我们必须要承认,虽然现在没有大规模战争,局部地区却冲突不断。无论你曾经通过各种形式看过战争后的景象,都不如自己亲身到现场走一遭给人的冲击力要强。 莱斯莉在念想中则是以亲人的逝去为开端,而后开始慢慢将自己对亲人的念想都写在了纸上。那些感情,都随着文字在纸面上流淌。

《52蓝》读后感(四):孤独的人的共享密码

文/舒念

《52蓝》是一个文艺到几乎可以走进青春伤痛文学的名字,但这却是一本实打实的非虚构作品集,莱斯莉·贾米森借着一头鲸鱼的故事,展开了一场对于生活的观察,这本书从太平洋上无人见过的鲸开始,又从一个关于分娩的故事结束,从孤独探讨到陪伴,人生会经历的这些心灵感受都汇集在这一本书中,让阅读的过程也成为了一场解码的旅程。

莱斯莉·贾米森会记录社会上的人们时间,也会观察自己身边的故事。一头孤独吟唱的鲸鱼,无疑代表了遥远的某个地方的呼唤。这头鲸鱼以52赫兹的声音去吟唱,所以它找不到自己的同伴,没有另一头鲸鱼能用同样的赫兹回复它,茫茫大海,让鲸鱼也变得渺小起来。

于是这样的故事代表了许多象征的含义:“寻找共鸣、孤单寂寞、独自游荡、不屈不挠”,这些拟人化的感受赋予了鲸鱼以人性,也让更多的人类在其中找到了安慰,但我们明白,这些不过是一厢情愿的共鸣,就像是孤独的人找到了一个密码,就以为彼此可以共享,而这种想法就足以成为一种精神的慰藉。

除了对社会群体性感受的观察,莱斯莉·贾米森也在记录自己生活中的故事,她像是一个扫描仪,以思考的眼光扫描整个世界的细微变化。《滞留的故事》中,莱斯莉·贾米森以一种细致的自我剖析,展示出了一些人性本质的拷问,我们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以及我们的行为是如何愉悦自己的,即使仅仅是飞机滞留一晚的小故事,也会延伸出关于人性的观察,而且莱斯莉·贾米森一点也不担心揭露自己的心灵,这样的坦诚让我们更容易走进她的故事中。

非虚构写作的本质就是一种记录,作品以现实元素为基础,即使其中呈现了小说的创作技法,但我们仍然知道故事本身是真实的。这本书中的14个故事,以及其中涉及到的无数人物都是真实的,所以他们的悲欢离合不是作者信马由缰的创作,而是对真实世界的有感而发,所以当故事中的人在表达自己的痛苦挣扎的时候,我们会更明显的发现一种人性的反应,或许是逃避,或许是冲突,总之都充满了对肯定的渴求,也充满了矛盾的独立。这就是《52蓝》想要表达的东西。

《52蓝》读后感(五):52蓝,在生活的荒漠里虚构一片海,纵身一跃

你感受过孤独吗?当你感受孤独的时候,你又会想到什么,你又会做些什么? 给你讲一个故事,故事中的主角是一只蓝鲸。这只蓝鲸发出的声音频率是52赫兹,而发现这个声音的音频技术员,把这个声音亲切的称为52蓝。

也就是我们今天这本书名字的由来《52蓝》,作者[美]莱斯莉.贾米森,这本书写了14个真实的故事,这些记录中,人们用虚幻的言词解释自己为何孤独,如同作者说的那样,我们给自己讲故事,是为了活下去。 渴望 还记得小时候看过一个电视剧,名字是叫做渴望。有自己所求的,才会有渴望。这只孤独的蓝鲸渴望什么呢? 当世界上只有一只蓝鲸的时候,它在想些什么呢?谁又能想得到呢?

无数的人听说这个故事之后,都产生了不同的想法。谁又能想得到呢有人说只想抱抱他。有人说,想要找到他,他代表着希望和失落。 但是却有一个人,通过52蓝的故事,让他找到了一种方法,来理解自己被遇到的悲伤事情的那种孤独,在13岁时哥哥走了…再也不见。 还有的人认为52蓝代表的是分手后的寂寞,与众不同的歌唱,别人都不懂。 你感受过52蓝么?渴望52蓝么? 追寻 每次看一些,直击灵魂的故事时,都会有一些感触,我们在这个世界上忙忙碌碌,我们都在追寻些什么?

有一位摄影师,叫安妮,她用25年,23000的照片,跟拍一个墨西哥家庭的悲欢离合,执迷于说出所有、记录所有、捕捉所有。 年轻时候的玛利亚,带着她的孩子在海滩。深邃的眼神,仿佛可以为孩子做一切。孩子在她的怀中酣睡,感觉特别的安全。 25年里,都发生了什么?她的照片见证了一切。 如果说她的作品只出于爱,那么这种爱并不会令她的注视钝化或扭曲。会令她看得更加清楚。可以让你的眼光更敏锐的捕捉到,平常的瞬间背后涌动的情绪。一个母亲带着它的婴儿,一个父亲拿着他的书和他的龙舌兰酒瓶,母亲离开,去过新的生活。

《52蓝》讲了14个直击灵魂的短文,一本非虚构类的文集,让人体会孤独、渴望、念想等心灵的情绪。你会从这本书中感受到什么呢?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