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儿童教育心理学》读后感锦集

《儿童教育心理学》读后感锦集

《儿童教育心理学》是一本由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著作,台海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页数:25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儿童教育心理学》读后感(一):可读性很高

最近在研究儿童心理学,发现了这本书,讲的非常详细,解答了我一些长久的困惑。

书中关于儿童教育的解释,语言很容易理解,作为儿童教育入门读物也是可以的,作者很多观念对于学习儿童心理学很有帮助。

总体来说,非常不错,排班也很简洁好看,读得时候非常舒服。整体来说,可以给到5星,可见编辑们真的用心了。

《儿童教育心理学》读后感(二):以平等的姿态去和孩子沟通

在儿童教育里,家庭教育尤为重要,在孩子的成长中,父母的陪伴关系到一个孩子是否能够形成一个良好人格,父母要学会当孩子的朋友,以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去相处,而不是永远高高在上,以大人视角去教育孩子,这样只会让孩子远离父母。 是人都会犯错,何况是儿童,耐心应该是最被大家强调的,面对犯错的孩子,第一反应不该是训斥,应该思考他为何会有这样的举动,再加以引导,必要时给予适当的惩罚。不过道理谁都懂,真正能做到的没几个,都是一些站着说话不腰疼的,真正自己身临其中时,夸夸其谈的那些道理就抛之脑后了。

《儿童教育心理学》读后感(三):避免任何时刻的强制投身

不确定是否应该当做儿童心理学来看,但是很多个篇章的人格描述,都戳到了痛处

但其实成年人和儿童的区别是,我知道“我发生了什么”“我正身处哪一章节的环境中”但即便如此,我们依然无法自恰

理想化的教育环境,有一种非常放心把“自己”交到写出这本书的作者的学校的错觉,理想化终归是理想化,每一个案例都是从现实错误中推论出来的反面“正确” ,但如果不可以再理想化,那活在半梦半醒的人要怎么在这些书里藏身自处

看了一下作者的身世和家庭环境以及,很多个确实来自于他自身的人格缺陷被编进了书里,就更加觉得:

世上不应该有这样一个能在“照顾关怀”上做到丝毫不偏差的教育者,如果有,他一定会非常痛苦

所以与其说是给教育者的行为准则指南,不如说是给教育行业的自省指南,如果恰好我在书中读过你的“困境”,我能给的最好东西就是同理心和我力所能及的帮助

其余的,谁都不该做好了准备成为书里期待的那种教育者

“理想的教师负有一种神圣的、激动人心的使命,造就儿童的心灵,掌握人类的未来”

太沉重了

只要成为她自己,就一定会有可以得到她温暖和治愈的

关于作者的信息检索了很多

关于叔本华的“个体化原理”

“人始终在欲望的获取与欲望的满足中摆荡,无聊与无意义才是常态”

世界是动态的,能跟随世界的人是少数,多数人活着已经是竭尽全力了

一直觉得,喜欢世界的大,喜欢到处去走走看看,看世界像一个流动的餐桌或者图书馆来到面前,不用每一个都翻阅,每一个都去品尝,不愿意跟随,转过身我也可以回到安全的怀抱,静止也不怕

《儿童教育心理学》读后感(四):儿童教育心理学

作者论述和对儿童心理的分析,有一个基本的出发点,就是人希望得到关注,不管是家庭父母的关注,还是学习老师同学的关注。这即是人努力追求符合社会规范的正向优越感的出发点,也是人向相反方向(调皮捣蛋、不守纪律、守法犯罪等)发展潜意识出发点。 这可以作为分析儿童心理的一个角度,但正如作者书中所表达的,人的心理异常复杂,要把人看成一个人格统一体,尝试透过人的全部过往经历、生活环境来分析人的行为、性格、物质。简单归因到希望受到关注,不能说不准确,至少是不全面的。 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启发,一是人格统一体观点,二是社会感情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意义,三是人对优越感的追求,以及建立勇气、信心和直面人生困难的重要性。 写法上,每章没有小标题,观点阐述并不十分明确,前后论述逻辑性也不明显,想要理解掌握作者的观点,需要读者花一些功夫整理、串接。 最后的几个案例感觉有些前后矛盾的地方。 韦启昌老师的翻译非常棒,还读过他翻译的《人生的智慧》,给人以阅读的享受。本书译序中提到,沉迷阅读、积累知识以创造优越感,与搜集物品、哗众取宠本质上一样,不是良好的读书心态。特别对儿童来说,要避免这样的阅读心态。

儿童教育心理学

9.0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 2021 / 台海出版社

《儿童教育心理学》读后感(五):用理解、关心、温柔培养孩子的勇敢、坚韧、自信!

这本书可读性非常强,是可以学到很多教育方法的好书。翻译很流畅,很好读。一口气啃下来觉得很精彩。

早点读可以早点捕捉到孩子的心理,也就更加了解他们的需求,对症下药。

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熊孩子?熊孩子真的无药可救吗?其实他们不过不知道用正确的方法去表达他们的需求,只要他们知道,一切就能迎刃而解。

怎样培养孩子的性格?

这本书告诉我们:每个孩子都会有自卑感,正面的自卑感可以成为动力。

用理解、关心、温柔培养孩子的勇敢、坚韧、自信!

怎么做:

不宠溺,不教条,不贬低,不惩罚,不过分赞扬。

帮助孩子建立社会感情,培养孩子独立性,协作精神和能力。

和孩子做朋友,给孩子充分的自信,不让孩子以为自己不如别人。

也要告诉孩子,外表美不如健康以及和别人相处能力强。

可以从孩子的长处突破,鼓励孩子更多潜能开发。

让孩子在实践中学习。

关于青春期:要让他们从小对性别和男女平等有了解;性教育不必过早;端正培养爱情婚姻的态度。

关于艺术:音乐绘画好处多。

关于玩具:尽量选择玩益智类玩具(动手,创造力)

关于书籍:童话故事不是好选择,一定要读,要记得写评语,让孩子分辨是非

关于电影:不要过早让孩子接触电影,容易曲解画面含义

关于新闻:也不要太早接触新闻报,看到太多悲惨的新闻事件。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