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三郎》的读后感大全

《三郎》的读后感大全

《三郎》是一本由[日] 山本周五郎著作,古吴轩出版社出版的2020-5图书,本书定价:平装,页数:,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三郎》读后感(一):人生啊,活着就得面对

人生就像在大海上航船,有时风平浪静,有时摇摇欲坠,要是狂风暴雨,有时天高海阔。托尔斯泰曾经说过,幸福的的人生千篇一律,不幸的人生各有不同。小的时候曾看过杨家将的四郎探母,讲的是四郎杨延辉私往宋营探望母亲佘太君,情节感人,记忆颇深。如今,拿到山本周五郎 《三郎》心中不禁问道:《三郎》是否也是破朔迷离,惊心动魄的故事。

小人物的生活,平淡充满了情谊

从书的名字来看,三郎肯定是书的主角无疑,未曾想到荣二才是第一主角,闪亮登场,未曾想到,被人诬陷,锒铛入狱。开始对整个世界充满仇恨,想把诬陷自己的人打入地狱,,自暴自弃,认为自己一辈子再也走不出入狱的魔怔。后来在大家的帮助下,变得对整个世界,所有的人宽容包涵,充满爱心。自我救赎,人心转变。

一生的忏悔,只为心中的善意和心安

好友入狱,三郎死心塌地,不遗余力帮助荣二,是他的不离不弃,勇敢地面对生活,鼓舞着荣二以积极乐观的态度生活。但是为什么三郎不遗余力,书的左后给出答案,人自私的欲望往往一不小心就让令人误入歧途,有的时候需要付出一生的时间去纠正。

山本周五郎《三郎》讲述的是小人物生活的艰辛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友善,人生啊,或者就得面对,不要躲避,不要犹豫,走出精彩的人生。

《三郎》读后感(二):鲜衣怒马少年郎

如果我有勇气,恐怕老早我已经杀死你,而我懦弱和软弱;如果我还有更多一点点的勇气,或者也会陪你一同死去。

这是黎紫书的《野菩萨》中的一个句子,我觉得这段话很适合当时被人误解的荣二,或许当他奔走无门的时候就是这样绝望的心情。

荣二是日本作家三本周五郎《三郎》笔下的一个人物。

山本周五郎是小说家、编剧,以人情小说见长,描写市井生活和小人物的悲欢离合,他一生不接受任何文学奖项,是唯一拒绝直木奖的作家。

他认为读者的认同和赞赏就是最好的奖,导演黑泽明深爱山本周五郎的作品,曾将《红胡子诊疗谭》《日日平安》《町奉行日记》等小说改编成电影。

《三郎》中出现的荣二和三郎是芳古堂的一对师兄弟。荣二头脑聪明、英俊漂亮,是人群中的焦点。

三郎矮矮胖胖,在荣二的光芒下,显得格外笨拙。

原本两人有安稳的生活,但“金襕”却打破了两人对未来生活的憧憬,荣二被诬陷偷窃、被逐出师门、被差役痛殴、被流放荒岛做苦力……郎用一种“很笨”的方式支撑了荣二与曾经遭遇的不公与屈辱和解;荣二在这场变故中打破了自己,看见了他人。

十几岁的荣二是一个自信的关心朋友的人,他总是安慰笨拙的三郎,他们约定将来出师后也要一起开店,在一起工作,即使将来他们结婚生子了,他们还是会在一起工作。

二十岁的他,意气风发。

师傅看重他,师兄疼爱他,客人器重他。

锦文店的两位千金小姐也喜欢和他一起玩,传言说那家的老爷打算将自己其中一个女儿嫁给荣二。

这时的荣二努力学习手艺,朝着自己的梦想在前进,他没想过要攀龙附凤。因为他的心里有一个女孩子,他暗下决心非她不娶。

然而人生唯一被提前预知的就是世事难料。

谁也没有想到一块金襕竟然会改变荣二的人生。

荣二被诬陷偷窃,想尽一切办法要找锦文店的老板解释,可是大掌柜没有给他机会,他被差役痛殴、被流放荒岛做苦力。

前途尽毁的荣二内心充斥着愤怒与不平,那时坠入绝望深渊的他想着,人生竟然因为一块金襕从此就毁了,他开始自暴自弃,以尖锐和嘲讽的姿态对抗外界,暗自决心要不惜一切代价复仇。

这样的少年形象是多么鲜明呀,掉进社会有心人士设计的陷阱里,这个最容易冲动的年纪里,他被带进收容所当劳工,像误入歧途的羔羊。

人的一生充满幸运与不幸。

或许二十岁的荣二是不幸的,但是二十四岁的荣二是幸运的。

他在岛上当劳工的时候,遇见如兄长一般亲待他的青木和赤鬼,如父亲般慈爱照顾他的与平,一群没有血缘关系但亲如手足的兄弟,还有从未放弃他的三郎、阿信、阿未。

原本被仇恨占据的心一点点融化了,再后来他不想报复社会了,他或许还想让当年无端殴打他的差役受到应有的教训,但是他思考更多的是如何让岛上这些对他有恩的人可以过好以后的生活,让他们再次回归社会的时候,应该怎么周全的生活。

年少时,血气方刚的冲动,有许多的心血来潮。

多年后,我们会发现后来的自己多了一些顾虑,也多了一些理性的思考,或许荣二已经没有了当年满腔孤勇的勇气,但是他已经能闻到空气中偶尔夹带的桂花香了,他在这世间已经不是独自一人。

《三郎》读后感(三):面对黎明前的黑暗,他选择了擦亮人性之光

看似未可知的人生命运,却能够成为一位优秀作家笔下尽情发挥的动人素材。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既来自于作家本身对于人生种种经历的共情力和理解力,也与复杂人生所具有的独特魅力与启示意义密不可分。对于一个人而言,能够把握自己命运的方式多种多样,在人生诸多的十字路口上,每一步的选择与决定都是至关重要,作为用心体悟他人的旁观者,作者通过自己的解读诠释了对于不同人生的态度与价值,我们既可以看到《人生》男主人公高加林往返于城乡之间的周转离合,也见证了《基督山伯爵》爱德蒙·唐泰斯曲折跌宕的抗争经历。对于那些曾出现在书中并给予了我们巨大震撼的人物而言,他们的人生之路也将在潜移默化之间影响着我们未来的种种选择。放眼于日本文坛的一众璀璨知名作家,山本周五郎的名字似乎不是最闪耀的那个,但在执着于塑造故事的道路上,他凭借着自己对于人物与时代的理解与感悟,真实地向我们传递出了一种深刻且触动灵魂深处的价值观与人生观,这也注定了他所创作的作品流传至今并仍为广大读者所津津乐道。翻开这本由山本周五郎撰写的《三郎》一书,从头至尾对于人生的描述将为读者带来一场触碰心灵的阅读之旅,他笔下的故事、人物以及所折射出的精神,成就了《三郎》这部小说独特的魅力,尽管它诞生的时代与今天已然相隔多年,但从文学层面理解作品仍有值得我们品鉴的闪光之处,下面将会根据全书做一个整体解读。

时代与个人,命运与选择。《三郎》这本小说将叙述的视角对准了江户时代的青年工匠师荣二以及其周围的一众人等,了解日本江户时代的应该知道,这一时期的日本仍处在封建统治时期,尽管社会生产力在当时有了一定的提升,但内忧外患的局面导致了后面日本社会变革的产生,对于大多数底层民众而言,社会矛盾的加剧与社会关系的紧张,使得很多人面临着生存方面的问题,有一技之长或者微薄田亩的尚可以自保,其他的则更容易因贫困走向堕落和犯罪之路。山本周五郎将故事放置在这样一个时代环境中是别有用意的,大环境的艰难困顿对于人物所起到的影响是直接且深刻的,而且我们能够从书中很多处看到作者对于当时时代的认识,比如农民被欺诈压迫导致关进监狱,等级制度森严无法逾越等等,这些都是诠释时代的最好佐证,在这样一个动荡黑暗的年代中,一个普通底层人物想要保持生计和尊严是何其之难,而要理解人物所经历的一切,首先要对于时代背景有着敏锐的观察力,也正因为如此,外部因素的影响也将造就人物命运的曲折坎坷。

在这样的环境中,荣二与好友三郎所奢望的就是能够凭借手艺积累独立开店谋生,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将荣二从工匠师打为无业者,后又成为了被囚禁者,身份上的巨大转折导致了人物从外到内的彻底转变,原先所持有的理想被打破,能够维持生计的工作被开除,使得荣二陷入到了一种身份和心理上的落差之中,对于荣二这个人物而言,完美并不是作者想要赋予他的标签,相反,有着优劣共存的性格品格成为了主要表达的内容,从而贴近了人物的真实性,而不至于像完人一样那么虚假不可靠,作为店里慢慢成长的工匠师,荣二尽管原先曾有一些偷窃享乐的坏习惯,但依靠着个人品质的维系使得恶习改正,形成了积极乐观向上的态度,但在被诬陷为偷盗者之后,对于真相的坚持使他愤愤不平,在冲突中又被囚禁到了监牢之中,他从社会的平级掉到了底层,一时之间的巨大转变使得他抗拒执法者以及周围人,在暴力情绪的影响下由过去的乐观转为了悲观消极,随波逐流的应对着眼前的一切,上述情况的出现,固然是因为被诬陷偷窃事件所引发的连锁反应,但最主要的还是人物真实的本质情况,这将起到关键的决定作用。对于荣二来说,外部环境与事件的发生使得他的思想与认知发生着改变,在经历过多重复杂情绪的左右之中,过去那种坚持的价值体系被残酷的现实所取代,无所适应或者无法适应的窘境使得他在面对和处理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失控,进而触发和引起了一系列事件,也将会对他未来的人生产生了更大的影响,殊不知这将是一场关于“善——恶——善”的转折之路。

众所周知的是,人性中的善恶是相对立并表现在内心深处、反映在具体行动上的,有时善恶角色的换位取决于对于周围客观存在的认识与理解,在揭示人性复杂面的过程中,山本周五郎所要表现地重在体现对于善恶尺度的把握与权衡,读者作为观察者对于荣二等一众人的评判建立在了对他们了解熟悉的基础之上,通过一言一行、举止动作包括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深度介入,走进了作者所要表现(或架构)起来的内心世界,真实表现了潜藏在人性深处的种种选择。由于书中涉及到的人物众多,在表现不同人物上能够看出作者的充分考量,一方面建立在身份与角色上的鲜明地位赋予了人物显著的特征,另一方面又因为这种特征优势的转变为人物带来“意想不到”的改变,上面提到了荣二的改变就是建立这两方面的基础之上,这样的好处可以拉伸人物所能表现的张力与空间,让人物在能够触及到的范围内尽可能地拓展性格、情绪、心理等等方面,从而建立起一个具有复杂特征且鲜活生动的真实人。阅读《三郎》的过程中,我们会认为无论是荣二还是三郎或是其他等等人物,他们所表现的一切都是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所能见识到的,甚至也可能就是折射我们自己的一面镜子,说明这样带有映射意味的描写确实将真实的人物代入到了读者内心,也为我们更好地理解作者与作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谈及到书中的另一个主人公就是同作品名字的三郎,作为荣二相伴多年的朋友,三郎这个人物形象有着与荣二相映衬的作用,无论是从性格还是思想来看,三郎在一开始便是“逊”与荣二的角色,对于挫折的承受能力,对于困顿家庭的出身,对于他人态度的反应,都能看出三郎在性格上敏感、自卑等等特征,与身边的荣二所表现出的行为举止相差较大,三郎起初是作为一个陪衬的角色出现在故事情节之中,然而随着情节的展开,特别是荣二的一系列遭遇之后,三郎作为一个个体更加趋于独立与成熟,他不再是单纯依附于荣二的附庸,即便是因病脱离了店里回到家之后,也不再是最开始那种退缩失意的思绪,而是在自我转变的过程中逐渐完成了成长,甚至成为了在荣二面临人生关键的重要当口及时拉住对方的一个人,在我们看来,三郎更像是由弱转强的一次蜕变,无论从心理还是表现上,都表现出了小人物(或者弱者)在逆境之中不断调整自我、努力迎接困境的勇气与决心,这份强烈的精神同时也感召着他人的命运,实现了自我拯救向拯救他人的完美过渡。如果更加深入的理解三郎这个人物所带来的文学效果,我们也可以将其理解为是荣二照镜子一般的存在,两个人物之间互相影响、互相救赎的意义已经远高于所建立的友谊友情,上升到了人与人之间至真美好的境地,即便是面对一些人性缺点和不足时,也能够看出两者共同作用下的付出与努力,这也成为了全书值得赞赏与称道的人性光辉。

山本周五郎笔下的女性角色普遍具有一种特殊的精神品质与性格,不同与其他日本作家所塑造的形象。在《三郎》一书中,我们能看到不少女性角色的出现,江户时代的女性较之前虽然有了地位上的改观,但仍存在被划定的区域范围内,在遵从封建基本礼教的同时承受着来自社会各方的压力,无论是富贵人家的身不由己,还是贫穷人家的无可奈何,都反映出了女性在那个时代所处的地位,彰显了作者对于她们的一种同情心。对于整书而言,其中最具代表的女性角色当属阿末和阿信,两个人对于荣二的影响都是显著的,前者不离不弃的相伴和后者相知相会的理解,从女性角度很好地慰藉了荣二曲折的内心世界,犹如出现在黑暗冰冷世界中的一抹亮色,改变了他原本沉闷孤寂的状态,两位女性角色的身上都表现出了对于现实抗争的积极态度,以及面对困难困境时不屈不挠的努力,虽然凭借自身柔弱之力无法改变现实,但在力所能力的范围内对于黑暗不低沉、不放弃的理念,彰显了她们作为个体呼唤时代的声音,成为了令读者动容的美好形象。

善于见证小人物悲欢离合的山本周五郎虽然已经逝去,但他留给世上的这一部部文学作品是他用自己态度诠释人生的最好见证。相信无论何时何地,当你重新拿起这本《三郎》的小说时,依旧会为其中这些小人物的精神品质所触动,他们不会因为时间的推进而消散,那些触及人性的闪光点依旧在人类的共识之下熠熠生辉,也请我们铭记住那个在寒夜里笔耕不辍的作家,是他用一字一画书写着令我们铭记的人生。

《三郎》读后感(四):你老说自己心里苦,整点甜的

人们在水中扬起面庞

承接命运的无声飘落

今天这个故事,跟命运有关,讲的是荣二的前半生。

01

八岁那年,发生了一场火灾,荣二成了一名孤儿。

几经辗转,荣二被一家装裱店收留,成为一名学徒,既谋生活,也学手艺。

这家装裱店叫芳古堂,远近闻名,装裱的字画、制作的隔扇屏风,以品格高雅、工艺精湛力压一众同行。店里只做从上一辈就光顾的老主顾、当代知名的书法家和画家、老字号的古董店、武士家族、大商店等客户的生意,廉价的工作一律拒绝。

因此,店长对店里工匠学徒的要求甚为严格,从小便开始悉心栽培。读书、写字自不必说,插花、茶道也要略通一二。

在这个环境中,头脑聪明,性格坚韧踏实的荣二很快便在师兄弟中脱颖而出,还未出师便成为附近小有名气的装裱工匠,店长也对他愈发器重。

师兄弟中跟荣二关系最为亲密的便是三郎,三郎在店里的地位恰恰跟荣二相反。三郎性格软弱,学东西很慢,一直没能成长为可以独当一面的工匠,学习多年过后,还只能作为工匠助手外出工作,在荣二的衬托下,显得格外笨拙。

02

日本桥本町有一家名叫绵文的大钱庄,一直是芳古堂最为重视的客户之一。

因为踏实的性格和出众的能力,荣二从十三岁起就开始跟随师兄们一起去绵文工作,所以跟绵文的一家人和下人们都很熟悉。这户人家里没有儿子,只有两个女儿,两人年纪相差不大,都是公认的美女。

荣二长相帅气,性格稳重,并且很小便跟两位钱庄小姐相识,甚是熟悉,所以获得了两位小姐的青睐。店里也开始流传起一种说法,绵文的老爷有意将一个女儿许配给荣二,荣二马上就能荣华富贵了。

二十三岁的时候,荣二已经获得了能够独立开店的资格。此时摆在荣二面前的,是自己出众的工匠水平、行业内不错的名声、亲切和蔼的师兄弟、关系莫逆的三郎,以及一桩即将到手的富贵姻缘。

荣二眼前,是一条康庄大道。

可是,就在此时,命运跟他开了个玩笑,一个天大的玩笑。

03

这一年,荣二一如既往地前往绵文钱庄工作,心里始终在默默计算着自己能够独立开店的日期,身边的三郎已经打定主意跟随自己一起。此时的三郎,虽然还没有成为能够独当一面的裱糊工匠,但是他调制浆糊的水平在芳古堂内已经无人能及。

有了出色的技术,再加上三郎的配合,荣二的店肯定可以在日本立足,成为数一数二的装裱店,他也能成为日本首屈一指的裱糊工匠,甚至可以为各位大名服务。这是荣二时时刻刻都在想象的未来,他的心里充满了希望。

工作即将结束的时候,发生了一次意外。

荣二的工具袋里被查出有这家钱庄遗失的一块非常贵重的古金襕。

荣二成了一个小偷。

04

不可思议,难以置信,被人污蔑,是荣二知道这件事之后的第一反应。

可是,明晃晃的证据已经摆在了桌面上,不管荣二如何申辩,也已经无法改变事实了。更何况,事件的另一方,是有财有势的钱庄老爷,荣二没有任何回旋的余地。

申辩无果,亲密无间的师兄弟最终反目,工作多年的芳古堂毫不留情地将荣二扫地出门,他的名字也在行业内被彻底钉上了耻辱柱,曾经的希望成为泡影,消散的无影无踪。

雪上加霜的是,此时的荣二还面临着牢狱之灾。

能力出众的、踏实稳重的、充满希望的荣二,变成了一个废人。

所幸,还有三郎对他不离不弃。

荣二彻底将自己封闭了起来,支撑他活下去的,只有满腔的怒火与仇恨。

不管前面道路上有多少磨难,我也绝不会退缩,只盼望大仇得报。

成了荣二的生存法则。

05

荣二被关押在一座岛上,需要用劳动来减轻处罚,这座岛上关押的,都是无法在社会中生存的“异类”。

“谋害妻子未遂”的与平、“热衷于喝酒闹事”的万吉、“靠蛮力欺负弱小”的清七……

这些人渐渐成为了“小偷”荣二的伙伴,成为能够在一次次的困难与危险中相互信任的伙伴。这些带着异类标签的普通人,各自都有着一段或曲折离奇,或平淡无波的人生故事。

他们真的就是罪人?

荣二的心态逐渐改变,封闭起来的心墙也慢慢打开……

我的命运已然成为荒瘠的土地,可是现在却有几株小草正试图钻出黑暗。

《三郎》读后感(五):《三郎》:真正成熟的人,都有这3种能力

你还记得自己八岁、十五岁、二十岁、二三岁那些年,分别经历过什么吗?

八岁那年,一场大火烧了他的全家,还带走了他父母、妹妹等所有至亲,从此,他就无依无靠,值此孤身一人;

十五岁那年,他为了安慰被老板娘辱骂想逃回老家的师兄,剖白自己曾在芳古堂偷钱买烤鳗鱼串的耻辱经历;

二十岁那年,他和师兄生平第一次去外面喝酒,那一年,他的技术能独当一面,梦想着有朝一日能带师兄一起出去开店。

二三岁那年,他和师兄第一次独自去绵纹店换拉门的糊纸,工作进展到第五天,他莫名其妙地被老板放假,却没人告诉他原因,后来去了师兄的店他才知道,他被诬陷偷了老板的一块古金襕,从此他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就是《三郎》故事中的主人公荣二,如果一定要用一个词来形容他被冤枉后的他,可能有人会想到“冲动、莽夫、自暴自弃”,而我却仿佛看到了一个年少轻狂的“孤胆英雄”。

二十三岁之前,荣二是芳古堂最出色的学徒,也是一直照顾、关心三郎的好师兄,二十三岁被诬陷后,他被待了十年心中早已视为家的芳古堂抛弃,他深受打击一蹶不振,却想着独自一人替自己平反和复仇。

然而,这场突如其来的遭遇,仿佛暴风雨般,一下子改变了包括荣二在内,身边最关心他的两个人的人生轨迹。正是这场变故,他们每个人被迫成长,生命中真我的力量逐渐爆发出来。

本书作者是最擅长描写市井民间底层人物的山本周五郎,细腻的情感和真实的心路历程,在主人公遭遇的悲欢和苦难中逐渐铺陈开来。他笔下的人物,优点和弱点鲜明而真实,那些挫折和经历、那些逃不开的情绪,细细品味,仿佛读的就是自己,读的是千千万万个我们生活的原切面儿。

山本周五郎是唯一一个拒绝日本最高文学奖直木奖的作家,一生不接受任何奖项,而把读者对故事的认同和赞赏当作最好的奖励,正因为如此,他用心对待每一个故事,多部作品被拍成电影,深受读者和观众喜欢。《三郎》在他毕生58部作品中销量第一。

接下来,我们走进他的《三郎》,他展现给我们的故事的主人公,又是如何从被迫成长,到走向成熟的故事呢?

作家苏岑曾说:

年少轻狂时,我们总梦想能征服世界,到一定年纪才发现,一个人的一生,并没有多少机会去征服星辰大海,却有多得数不清的小磨难。而真正阻碍我们的往往并非远处的高山,恰好是眼前的石子。

生而为人最了不起的地方,不在征服什么,而是承受什么。能扛事,是一个人走向成熟的开端。

故事的开始,三郎因为一袋面粉被老板娘骂,回想自己在芳古堂学艺的三年,无数次被人辱骂和嫌弃,他无比委屈和冤枉,竟然想偷偷地逃往老家。

幸好最好的师兄荣二找到他,还一路开导他,最后成功把他劝回去。

这里作为读者,我们看到的是一个软弱、怕事毫无担当的三郎,这一年,三郎和荣二都是十五岁,还是个孩子。

当然,三郎的性格并非天性如此,他出生的家庭,父母和家人并不喜欢他,可能因为他的长相不讨喜,性格软弱、或者是其他什么原因,总之,他记忆里连母亲都欺负他。

三郎回忆曾经和弟弟吵架挨了母亲一顿揍,当他跟母亲说自己是被冤枉的,却反被母亲的大道理教训得无话可说,母亲反问他“难道你从未做过该打的事儿吗?”。因此,他养成了逆来顺受的性格,可越是这样越容易被欺负,内心积攒太多的委屈,性格变得越来越软弱。

真正的转变是二十三岁那年,他和师兄荣二第一次单独去绵纹店换门纸,荣二被冤枉偷了老板的一块古金襕。

三郎看见一项潇洒豁达聪明的师兄,突然变得萎靡不振,满怀仇恨和厌世,甚至越来越孤僻,他一边悔恨和自责,一边工作之余还要照顾日日醉酒的师兄。

荣二醉酒在绵纹店闹事,要找老板理论和对峙,想以此洗刷自己的冤屈,奈何老板就是拒绝见他,最后被安保人员强行拉出去暴揍一顿,被关进收容所后,他拒绝透漏姓名等任何信息。

三郎工作之余,到处寻找打探,几乎找遍所有地方,包括荣二喜欢的姑娘阿末的老家,最终打探到荣二的下落,带着包裹和换洗衣物来看荣二,荣二却表现得极为冷漠,连话都不愿意跟三郎说。

即便如此,三郎还是冒着被开除的风险,每周固定时间来看荣二一次, 为此,三郎最终还是被芳古堂开除。可他对荣二隐瞒了自己所有的遭遇,从这以后,他只字不提自己的委屈。

莫泊桑曾经说过:

这在三郎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三郎被芳古堂开除后,在外租了房子,不仅要打零工挣钱,还要替荣二照顾阿末,还要打点荣二每周的用度抽空送给他,等等,或许是劳累,他生病了,不得不回老家,说是修养,其实是继续受家人的欺凌和压迫。这些他对荣二只字未提,只是离开前告诉阿末部分真相,让阿末代替自己固定时间去收容所看荣二。

等他病好了又回去继续筹备未来,所以在荣二离开收容所后,三郎已经准备好婚房和整套的家具,荣二很快和阿末结婚,也和三郎一起开了自己的店。

白岩松曾经写过这样一段话:

荣二在收容所的日子,三郎的内心有多煎熬,我真的无法想象。但他不再逃避,而是学会了独自承担和面对困难,做成了一件件他自己从前或许想都不敢想的事情。至此,三郎的形象逐渐在我们心中亲切起来。

通过这件事,学会承担的不仅只有三郎,还有荣二和阿末。

荣二在收容所呆了三年,学会了承受屈辱,最后决定放下绵纹店的事情。出了收容所,开始新的生活,不仅手艺生疏了,最主要的是接不到活儿,靠偶尔接点杂活为生。

现在的荣二不再心高气傲,而是脚踏实地接纳和承受糟糕的现状,一边接一些杂活为生,一边没日没夜地练习手艺,很快恢复了昔日的手艺。

阿末本身在绵纹店工作,因为喜欢荣二,在荣二被陷害后,她果断辞去工作,要去照顾荣二,可被荣二拒绝了,她不得不回老家等,但她选择了去做活筹备资金,为将来荣二从收容所出来的生活做准备。

荣二的手艺恢复了,却又面临无法维持生计的糟糕局面。三郎偷偷在外面打零工,阿末以帮助邻居为由做针线活贴补家用。

好在很快,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阿信工作的餐厅有个客户刚好需要工匠,因为距离偏远,很多工匠不愿意去,这对三郎和荣二来说,是一个大单,他们果断接下来,在他们动身去客户家前夜,故事结束了,而属于他们生活,似乎才刚刚开始。

生活本就是一个不断克服困难,超越自我、打破局限的过程,扛下去,熬出来,生活自会许越来越好。

据说秦岭淮河以南,生长着一种叫马尾松的神奇植物。

当伐木人砍去马尾松的枝条时,伤口处很快流出松脂包裹被砍的部位,来防止病菌的入侵,促进伤口快速修复。

一个真正成熟的人,必当拥有马尾松一样的“自愈力”。

很喜欢一句话:

这本书里我最欣赏的女子阿信,她拥有极强的“自愈力”。

阿信出生在穷苦家庭,父母愚钝,兄长不务正业,全家靠女儿挣钱维持生计。阿信的姐姐本在布吉餐厅工作,有喜欢的人,却因父母逼迫卖身挣钱,与喜欢的人一起殉情而死。

阿信看穿了父母和兄长的无情,却又不能完全撒手不管,而是想出两全其美的办法,保护自己和妹妹不受伤害的同时,自己独立挣钱养活一大家人。

在家人逼迫幼小的妹妹通过不正当方式挣钱,她用自身性命威胁父母,父母终究是害怕她这个唯一经济来源断绝,不敢胡来。

在面对阿六地痞的纠缠,他对三郎和荣二讲起来,毫不畏惧,总是有自己的计谋和打算,不需要别人来操心。

后来,她工作的店里老板去世,老板娘苦于家业无人继承,看上她的聪明伶俐,想招她为干女儿,代价是让她嫁给对面的厨师阿德。

阿信既想留在那里工作,又不想嫁给自己不喜欢的人,关键是据说阿德酒后还家暴,荣二和三郎都劝她辞掉工作。

可她却说,她对店里有感情,不想老板娘最失意和需要她的时候离开。最重要的是,她觉得,人生的的问题一个接一个,绝对不是逃避可以解决的。

所以,她没有辞掉工作,这件事看出,她不仅有情有义,还能迅速抓住事情的本质。最后,书中虽然没有写她具体做了什么,但老板娘和阿德好上了,两全其美,最终她保住了工作,老板娘的问题得到圆满解决。

在姐姐被逼死的时候,面对关心她的荣二和三郎,她也只字不提,丝毫没有悲伤的迹象,而是迅速自立挣钱,担负起养活家人的责任。

在妹妹即将受到家人伤害的时候,她勇敢站出来保护妹妹。在面对混混阿六的骚扰,她总有办法摆脱,在面对老板娘的厚爱和无情的条件,她既没有放弃做人的底线,也没有逆来顺受,终于迎来两全其美的办法。

人生的问题一个接一个,生活压根没有留给她伤春悲秋的时间和机会,她生来与命运搏斗,靠自己的能力也能把一手烂牌打得风生水起。她始终相信,困难总会有更好的解决办法。

这让我想起《时间的针脚》一书中一句话:

像阿信这样的女子,真正能扛事的人,都能熬过黑暗,在自我疗愈中迎来柳暗花明。

很喜欢这么一句话:

习惯了悲伤的眼睛,看不到绝美的风景。生活能治愈的,从来都是那些能自愈的人。而我们终能学着把万千苦恼抛于身后,将时间和精力花在值得的事情上,努力变成更好的自己。

古谚语里说,单人不成阵,独木不成林。

年少轻狂,总以为自己无所不能,以为单枪匹马,也能闯出属于自己的蓝天。可真正遇到困难,才发现一个人的力量太渺小,生活中有太多的事儿让你无能为力。

很喜欢一句话,“生命的意义,在于人与人的相互照亮。”事实上,没有人能活成一座孤岛。人与人之间,总免不了深情与羁绊,而最难得的关系,往往在于彼此成就,交相辉映。

《三郎》中最情深的羁绊,是三郎与荣二这对师兄弟,荣二落难前,一直是三郎的主心骨和依靠,荣二落难后,一切重担都压在三郎身上。

其次,是阿末和荣二是相互爱慕的人。在得知荣二进收容所,阿末二话不说辞掉工作,主动要去照顾荣二。

可一开始,荣二不愿意接受三郎和阿末的好,这与他个人心性有关。

九岁那年,一场大火他失去所有,成为孤儿,后来在芳古堂学艺,聪明机灵的他学什么都很快,而且讨人喜欢,就连忍不住偷钱买肉串吃,也得到了尖酸刻薄的老板娘的原谅。

大概是这十几年过得顺风顺水,荣二的心性很高傲,他习惯了安慰三郎,还承诺三郎等他自立门户,一定找三郎帮忙调糨糊。

而对于阿末,荣二认为自己身为男子汉,要照顾和保护自己爱的女人,自己的境况,未来生死未卜,不值得阿末这样付出。

一旦被冤枉丢了工作和清白,荣二的内心瞬间就坍塌了,一方面出于不想拖累好友和爱人,另一方面或许他骨子里认为三郎和阿末帮不了什么,他自己的事情只有自己能搞定。

而在收容所的那些日子,他被真诚剖白自己的与平渐渐打开心扉。与平曾经杀妻未遂,在收容所里,他渐渐想通很多事,渐渐理解妻子和孩子,人也变得通透和理智。

这是与平对荣二的自白。

其实相比现在的荣二,不也是只考虑了自己的痛苦,没法顾及三郎和阿末的感受么?可懂得道理是一方面,要过内心的那个坎儿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经历。

荣二打开心扉后,听了收容所吾一的故事,他因为一张不明来历的借条,被夺取了十八年辛苦劳作的土地和房子,几乎不可思议。或许,从这时候开始,他发现自己被冤枉的苦,其实也没那么痛了。

在收容所,他看到了各种不公平和不可思议,也见到阿信口中的混混阿六,因为暴雨搭救落水的老人溺水身亡。他自己也在那次暴雨中差点儿丢掉生命,而在等待救援的过程中,他经历了恐惧和挣扎,听到大家为他哭喊、为他着急,他甚至无声呐喊三郎的救助,更看清了自己的内心。

受伤痊愈后,荣二第一次见了三郎,还真诚地向三郎道谢,这是他心性转变的最直接体现。紧接着,荣二开始练字,还是拿三郎的字为字帖,还开始像冈安那样,用心体会身体的感觉,然后改变了复仇的念头,打算暂且忘掉绵文的事情。

这是荣二此时的心境剖白,至此,曾经那个智慧、聪明总是有办法的荣二似乎又回来了。

这其中,离不开三郎和阿末的不离不弃,离不开阿信的率真批评,离不开收容所那些对他打开心扉的人,尤其是冈本和与平,常常提醒荣二,他还有阿末和三郎,让他明白,要为真正在乎和爱自己的人而活。

改变心境后的三郎,想起了从前许多人的好,比如芳古堂老板曾经对他们的教诲:追求写一首好字是一种欺骗,字要表现出书写之人的本性,不欺骗自己、只管诚实去写。

可以说在收容所,荣二完成了从见他人、到见自己,再到见天地的转变,他发现收容所无论什么样的人,都有各自所长,并开始拿自己的经历和见识,又开始劝三郎要更自信一些。

如果说在经历绵纹店事件之前,他对三郎的规劝,浮于表面,而此时此刻,他劝三郎自信,显得更加真诚而充满人生智慧,是历经世事后的肺腑之言。

毫无疑问,这场苦难,成全了荣二的心境的蜕变,而这其中,离不开三郎、阿末、阿信,更离不开他在收容所遇见的每个人。

正如本书首页的那句话“不管什么人,都无法独自生存。”

一个人,或许也可以走一段路,而一群人,才能走得更远更好。成长,从来不是单枪匹马,而是相互影响,相互成全。

历经世事才发现,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值得去较劲。

只有小孩子,才会凡事争论输赢对错,而一个真正成熟的人,会权衡利弊和形势,不把时间浪费在无畏的事情上,这其中,多了一半理解,一半是算了的人生智慧。

人生的路上处处布满荆棘,光是解决生活中各种小问题,已经让人应接不暇,对于一些无能为力的事情,我们没有必要为难自己。

一个人变得成熟,始于能扛事儿;一个人成熟的人越来越强大,从遇到不幸能迅速自愈开始;而一个强大的人,最顶级的成长方式,是懂得相互成全,成为彼此的光互相照亮。

但愿我们,都能在经历中成长,在成长中变得强大,互为彼此的光,照亮未来的路。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