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设计现象学启蒙读后感100字

设计现象学启蒙读后感100字

《设计现象学启蒙》是一本由清华大学出版社著作,128.00出版的图书,本书定价:2023-9,页数:,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设计现象学启蒙》读后感(一):设计现象学启蒙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很多时候,我们无法客观地了解自己的处境,是因为自己的视野受到了限制。换一个新的思考角度,或许就意味着我们能够看见新的希望,新的机会。

在《设计现象学启蒙》这本书中,作者巧妙的把设计学与现象学的内容结合在一起,以一种独到的视角来分析其中的内涵。

对于设计学我是有所了解的,而对于现象学,我的认识却比较少。

作者强调设计学与现象学的一个交集在于都与人的体验有关。也正是因为存在着这样的内在联系,作者才对二者的结合研究有浓厚的兴趣。

设计学的概念比较多的出现在各种商业活动中,比如为顾客设计出一款适合的衣服。从某角度上来看,我们甚至可以说万物皆可设计。

在商业上,一种模式的转换是商家不再仅仅提供各种产品来供用户选择,而是在深入的了解了用户的需求之后,用设计学的观点,来设计出符合用户体验要求的产品。

而关于现象学,本质直观的方法就是”面向事物本身”,这是胡塞尔提出的著名的口号,就是要面对事物本身,思考事物本身,而不是代替之的其他东西。胡塞尔称这”面向事物本身”乃是”一切原则的原则”。

作者说,现象学能够以先验哲学的锐利眼光,突破科学思维的垄断,从而还原出生活的丰富性和多样性,还原出世界的源发性的境域感,帮助对现代日常生活世界进行解构和重构。

不可否认的是,现象学同样建立在人的体验这个基础上,具体来讲,我们需要借助自己的视觉,听觉,触觉等来体验外物。 在哲学领域,哲学家也曾争论过“何为事物本质”这样的问题。

比如,我们看过了桌子上的一个苹果,而苹果这个概念是人为赋予的,在很多很多年前以前,或者在某个偏僻的地方,这个东西或许不叫苹果。

我们能够看见苹果的颜色,或许是红的,然而所谓红色,也是人为赋予的概念。从某个角度上来讲,我们是把红色这个概念与我们看到的这个物体联系在了一起。而这种联系或许会干扰我们对于这个物质本身的认识和判断。

现象学让我们以清澈的眼光看周围的世界,看到人们尚未看到的世界,看到属于自己的世界。

从专业角度上来看,这本书非常的硬核,设计现象学本身也呈现出一种独特的魅力。

《设计现象学启蒙》读后感(二):用哲学中现象学的理论指导我们设计,开启设计能力的不断提升

设计,无论是平面设计还是立体设计,无论是图纸设计还是实物设计,都是一种实操性的学科,都是需要设计着动手去完善自己的设计作品,让作品表现出更符合大多数人的感受。 从这样一个角度来看,设计好像和哲学没有太大关系,它好像更多是在美学范畴内所探讨的问题,但其实并不是这样。

现象学是哲学的一个分支,而且是哲学领域必然要深入探索的一个分支。而现象学更是一门研究“看”的哲学,是论述体验的一门学科。而体验恰恰是设计作品所致力于要完成的目标。想要拥有着优秀的设计作品必然要让他人感受到美好的体验,那现象学也就应该成为设计学的理论支撑,也就能够指导设计正确的方向。

那么现象学要怎样达成这一目标呢?基于现象学,基于体验的设计又要怎样更好的完成呢?特别是有着哪些符合着现象学的体验设计方法能够真实落地,并取得想要的效果呢? 代福平,艺术学博士,江南大学设计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学术兴趣涉及设计学、美学和西洋哲学。而在他的设计理论研究中,也就发现了现象学对于设计的支撑。因此他的博士论文也就是在这一基础上而完成,现在更是把这一理论扩展成了这样一本能够指导设计师更好用理论武装自己、设计出符合广泛人文思想作品的指导书籍《设计现象学启蒙》。

既然这是一本启蒙书籍,也就说明现象学的理论在我们现实设计领域并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因此作者在这本书中首先为我们分析了这一研究方法在国际上所取得的成就,所得到的应用,当然也梳理了我国设计发展的现状。 本书更为重要的目标则是提出了基于现象学的设计方法,论述了这些方法的理论基础以及现实应用。而这些方法包括内时间体验设计方法论、现象空间体验设计方法论、精神交互体验设计方法论,这都是所有设计师需要深入了解,认真探索,最终应用于自己设计实践的好方法。

比如内时间体验设计方法就是聚焦于我们对于时间感知会随着体验而产生感受变化这一现象而提出,那么在设计作品时,我们就可以有意的制造这样一种“体验流”,就可以把受众留在“当下”。 基于这样的一种理论,作者提出了为“原印象体验”而设计,为“回忆体验”而设计,为“期望体验”而设计等等具体的方法,并详细的论述了这些方法的应用,帮助我们提升设计实践。

本书中基于这样的理论和方法还有很多,同时书中还探讨了设计师的精神操练问题,提出了设计师的新定位、设计修辞的模式比较、设计实践的道德律、设计思维的自由本质和设计教育的自由本质等观点。这些理论观点对于设计师的思维解放都具有启发意义。

对于设计师来说,特别是对于致力于想打造具有创新意识设计作品的设计师来说,用丰富的理论来提升自己,无疑是一种必须。而这本书也就致力于完成这一目标,用哲学中现象学的理论指导我们开启设计能力的不断提升。

《设计现象学启蒙》读后感(三):从现象学出发,探索设计的意义与方法

《设计现象学启蒙》是一部相当学术的作品,是由代福平博士在学位论文《基于现象学视角的体验设计方法论》的基础上,修改补充形成的专著作品。将现象学与设计学融合起来,让从事相关行业的小伙伴们,能够通过作品的阅读,寻找到更加融合多学科的视角。

作品的创作是满怀激情的,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或许便是作者想要看到的,独属于设计师们的未来。创造,从来都是设计师们最为核心的关键词。将现象学融入设计学之中,或许便会迸发更有新意的火花。关于现象学,其实可以理解为是一种对于周围世界直接体验或是感知的方法。更加注重的,是大家所感受到,而非理性所判断的。

在设计学的领域,书中的很多观点,其实是新视角、新思路,通过作品,可以帮助那些走在最初道路之上的设计师们,开拓一个更为接近用户的感受视角。从启蒙之处,便是站在客户需求的角度,或许只有这样,于设计师而言,才能够走的更加长远,更能够接近那些具有价值的产品设计。

在章节构成上,《设计现象学启蒙》其实是论点鲜明的,一步步让论据更加饱满,让整部作品更加充实。绪论、体验设计的历史与逻辑、体验的形成机制与人性指向、内时间体验设计方法论、现象空间体验设计方法论、精神交互体验设计方法论、设计师的精神操练、现象学方法对设计思维的深化及设计教育的启发、结论,能够感受到每个章节之后,都是循序渐进的,作者诚意满满地位专业的设计师们,提供更有可持续性的设计思路与方法。

作为一个设计方面的业余爱好者,关于这部作品的阅读,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需要耐下心来,沉淀自己,感受作品之中提供的种种观点与方法。从现象学出发,探索设计的意义与方法,充满了指导的价值。

在作品的最后,更是将方法论进行了再一次的小结。我想,若是并非专业从事设计师行业的小伙伴们,在阅读这部之后,或许能够从设计现象学中有所启发,若是能够感悟关于人生的哲学,亦是一件值得愉悦的事情;又或许,能够将如此的方法论,运用到其他的行业之中,收获意外的惊喜。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