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小顾聊印象派》读后感100字

《小顾聊印象派》读后感100字

《小顾聊印象派》是一本由顾爷著作,北京联合出版集团·磨铁图书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8.00,页数:30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小顾聊印象派》读后感(一):有趣,但是我还是记不住

我非常喜欢作者的文风,所以他写的几本书我都找来看了。

这本书其实我看了两遍,但是每一次阅读都像是第一次阅读那样充满新鲜感,原因是其中的内容我已经忘光了,因为我对于这些艺术的作品并没有太深入的了解,其次我的生活中并没有充斥着这些作品,所以我遗忘他们的速度是非常快的。

但是我还是想夸一下作者,我每次阅读的体验都很棒,他爱给画家取外号,这样我就不会被那一大串的名字吓跑,而且将外号取得又贴切又响亮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呢;他有一些口头禅,比如说按你胃,让你一看到就忍俊不禁;他会将一些复杂的事情用一些很简单的调侃的方式讲出来,比如他对印象派的代表画家都用一个标签定义了他们呢

如果以后有空的话,我还愿意再花1个小时,再重温一下这本书带给我的欢愉。

《小顾聊印象派》读后感(二):印象派

因为N年前看过顾爷写的小顾聊神话,觉得还蛮有意思,看到这本书时便情不自禁的入手了。

关于本书——

这本书中是在《小顾聊绘画》第一册和第二册基础上的再版,只是这本书涉及面要窄一些,作者将之前几本书里关于印象派画家的内容摘录出来,当然也在之前的基础 之上做了一些修改,并且补充一些“漏网之鱼”让我们对印象派画家以及作品有一个全面与深入的了解。但是其实就像书的前言作者自己调侃自己道:“他的朋友说看的时候嘻嘻哈哈,看完什么都不记不住。但是有趣的是,每当有人聊起书中提到过的某个艺术家,却又能不由自主地掏出来装个那什么。”

正如作者朋友所说,我N年前看过小顾聊神话,现在早已还给顾爷,但是当时看那本书的愉悦之感自今犹在。我感觉这个就足够了。

印象派——

就我个人而言谈不上任何美感而言的凡高作品就是我对印象派最初的印象。没有深入研究过,只到看了这本书,我才知道,所谓的印象派原来就是户外作画。这不就是写生吗?哪个画风景的画家不会背着画板去户外作画呢?记得自己小孩时,也上过写生课呢,但是现在想想,所谓的印象派应该跟当时的写实派相对吧。

据说当时在巴黎,要想成为一名画家是需要得到官方认证的,通过艺术沙龙的考试,获得展出的机会,拿到一笔奖金,成为艺术沙龙的一名老师。而始于1667年, 由学院派主办的西方艺术世界则是画家得到官方认证的最好时机。而当时画漫画的莫柰,画盘子的雷诺阿以及来自加勒比海的外来人口毕沙罗这几人始终无法通过考试,于是凑到一块想要自己制定规则,于是他们自己开画展,画展上的作品被批评家称为“印象派”,主要是讽刺莫柰和他的小伙伴们。但是没有想到莫奈他们不仅不生气反而欢喜的很,于是他们开始以“印象派”自居。

印象派不只有凡高,还有莫柰,马奈,高更,德加,修拉等等,书里将他们这些人的人生故事以及作品整理出来用一种诙谐风趣的语言讲给我们听。这些名人与他们的作品一起变得平易近人,不再只是高高在上难以理解。

是否推荐——

推荐!!!!

对世界名画有兴趣的小伙伴们都值得一读。

《小顾聊印象派》读后感(三):关联聊法

读书笔记:么行·ROBIN

《小顾聊印象派》还是延续顾爷的风格,笔锋还是和以前一样有趣~这本书距离之前的两本间隔了很长时间,为什么耽误出书了呢?因为他在书里介绍自己“这两年迷上了不务正业的写小说”~哈,真是个有趣的灵魂~

当我拿到手后,看了顾爷的介绍,我才发现,这是一本翻新书~ 如果是《小顾聊绘画1&2》的合集的话,那么我都已经欣赏过了啊~ 白花钱~ 但后来我发现自己是多虑的,因为多半本,我觉得自己一点儿印象都没有,直到看到凡·高的桥段才觉得字里行间很熟悉……嗯,喜忧参半,买这本书还是很值得,但我怎么会都没什么印象呢~

这本书把和印象派有关的大师级人物全都搜罗起来了,印象派的睡莲莫奈、幸福画家雷诺阿、舞女控德加、万人迷马奈、黑色的眼镜莫里索,以及后印象派的苹果男塞尚、疯子凡·高、失败者高更、“……”修拉。

我发现顾爷的介绍了用了很多“关联聊法”,比如这些大师的形容词,加上以后,就令我印象深刻了,还有他们之间的关系也很清晰,还有互相的师承、暧昧关系,读起来津津有味,没错,喜欢研读“八卦”是每一个正常人的基本追求~

图片来源:《小顾聊印象派》

这种关联还不仅仅是印象派人物之间的,还有一种更深层次的是,讲大师们生活时代的背景与我们现在生活背景的关联,比如说,将马奈的秘密结婚比作是当红艺人秘密到小岛结婚啦;还有,安伯斯·瓦拉德用塞尚的“烂尾画”举办的“马奈追思会”,简直就是“粉丝经济”和“负面营销”的完美结合啦等等。这些一下就能感觉到那个久远的年代和现代的关联,而这个也是我们在读书训练中特别推崇的一种方法,就是和自己生活的深度关联,通过这样的关联与思考,自己的读书才可能到另外一层境界喔~

哈,还有,我看的时候,我感觉我理解了印象派的一种精髓,就是“打碎重组”。

莫奈,《印象·日出》,1872

比如,这幅《印象·日出》,确立了莫奈印象派祖师爷的地位,哈,而他是怎么画的呢,可能下面自传的这句话会是一个很好的诠释。

莫奈,《青蛙塘》,1869

“莫奈在水面的表现上用了他独创的“色彩分割法”,意思就是不把颜料混合,而是一块块地直接涂到画布上。”而这种画法,就像把现实的图案进行了拆解,变成了点与色彩的结合。

当然了,印象派还有一位大师-德加,他的画法令我感到更加的清晰。

德加,《舞台上的舞女》,1878

德加,非常有意思的一位,不承认自己是印象派,而又被强强划入到印象派的大师。他的画法是,他找来一位模特,只是看几眼,然后记笔记,文字的,然后把这些文字传输到自己的大脑,通过自己的画笔画到画布上。

等等,读着读着,他们这些把看到的现实通过各自的形式,进行了重译和编码的行为,让我想到了《黑客帝国》里男主眼中的代码世界,还有我曾经沉迷于“五笔打字”练习时候的“看什么字都想拆成四部分”的情景……如果,你可以把现实世界的视觉效果,分别编码并按照一定规则重新排列的话,那将得到什么呢?哇~不可思议!他们是通的~

这是我看这本书给我最大感触的关联!真是太有意思了,也许这个“通法”,应该不仅仅是在艺术创作上~

《小顾聊印象派》读后感(四):一本书了解印象派

看书时间:2021年7月2日

小顾聊印象派

7.6

顾爷 / 2019 / 北京联合出版集团·磨铁图书

这本书用风趣幽默的笔触图文并茂的介绍了印象派从1874年成立到1886年落幕这12年间9大代表人物的生平以及他们的代表作,还教会了我们如何欣赏这些印象派画作,通过这一本书就能了解印象派。

画家要到户外去,用细碎的、马赛克式的笔触,画下即时眼睛的真实所见。

1.由于照相机的出现,把画画的逼真已经不那么重要了,于是画家们开始转向有个人风格的画作。

2.日本的浮世绘画作流传到欧洲,对欧洲画家的风格产生影响。

3.颜料管、便携式画架、肩头笔刷的发明方便了画家户外写生。

4.由于莫奈等人的画作不受拿破仑三世的待见,无法通过考试,于是他们想自己制定一套规则。1874年,莫奈他们几个人办了一个画展,其中一副《印象·日出》被评论家讽刺:“这幅画的还原度也太低了,还不如一副未完成的草稿,简直就像凭印象画出来的。”

莫奈他们觉得这个名字还挺贴切,从此“印象派”就诞生了。

印象日出

印象派和其他派别最大的区别就是它们从来都不是一个整体,他们每个人都能独当一面,却没有统一的战术理念,各有各的绝活。

人们总说:雷诺阿爱画人,莫奈爱画景。《印象·日出》是他的成名作,但不是他的代表作。他的代表作是《睡莲》。

他还发明了一种名叫“连作”的画法,就是对着一个相同的场景连续作画,来表现出不同的时间和季节。

晚年的莫奈患有严重的白内障,他在发病期间的画变得非常粗犷、抽象。

睡莲

雷诺阿爱画女人,尤其是乳房,他说:“如果世界上没有乳房这种东西,我就不知道该如何画画了。”

包厢

德加是一个富二代+学霸,他不以画画为生,画画只是他的兴趣爱好。

德加一不去户外作画,二醉心于素描,这与其他印象派画家的创作理念正好相反。

他的代表作是舞女。

晚年由于视力问题,他的画越来越鲜艳。

舞女

马奈是一个富二代+官二代,还是现代艺术之父,现代艺术创始人。

因为误会和莫奈结实。

他打破了裸男裸女必须是神的规则。

打破了透视原理的规则。

草地上的午餐

女神游乐场的酒吧

印象派唯一的女画家。

她超有钱。

她是马奈的情人,却嫁给了马奈的弟弟。

摇篮

现代艺术之父。

多动症画法:在一幅画中有好几个不同的视角。

毕加索把多动症画法发挥到了极致。

爱画苹果、梨等静物。

一篮苹果

独特,他的画辨识度高。

靠弟弟为生。

和高更是朋友,在黄色小屋一起画画。

割掉了自己的耳朵。

凡高自杀。

向日葵

星空

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是以高更为原型的。

高更是一个股票经纪人,月入3万法郎,由于巴黎的一场股灾失业才投身绘画。

因意见不同与毕沙罗决裂。

意识到与凡高的差距,与凡高决裂。

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什么?我们往哪里去?

用点彩画画。

被莫奈和雷诺阿讨厌,并拒绝参加第八届画展,导致印象派瓦解。

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

1.印象派最初是一群反抗学院派的年轻艺术家探索出来的画风,渐渐演变成一场改变艺术史的艺术运动。

2.印象派的特点是画家要到户外去,用细碎的、马赛克式的笔触,画下即时眼睛的真实所见。

3.印象派这个命名来自记者对莫奈的作品《印象·日出》的讽刺。

4.书中介绍了9位印象派的代表人物以及他们的画作,并教会了我们如何看懂印象派。

5.印象派兴起于1874年,瓦解于1886年,一共办了8次画展。

6.印象派成立后出现了很多牛叉的我们耳熟能详的画家(莫奈,马奈,高更,梵高等),他们个个都能独当一面,却成不了一个体系。

但是当印象派逐渐成为主流画派之后,他们又开始排斥年轻的、与他们观念不同的画家,最终因观念不合而解散。他们最终还是成为了自己最讨厌的人。真的是应了那句“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