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印象派读后感摘抄

印象派读后感摘抄

《印象派》是一本由[美]迈耶·夏皮罗著作,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188,页数:48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印象派》读后感(一):走近印象派,提升高感知审美力

提到印象派,我的脑海里立刻浮现马奈的《草地上的午餐》、莫奈的《日出·印象》等名家名作,能想起那些朦胧却又鲜亮,让人感知到温暖和细腻的画面。不过,在读到迈耶·夏皮罗的《印象派:反思与感知》之前,我似乎并没有系统性地了解过印象画派。

新颖独特的艺术史观点

迈耶尔·夏皮罗是美国20世纪最著名的艺术史家和艺术批评家之一。他的兴趣广泛,涉及中世纪绘画,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以及19、20世纪的现代艺术。他的现代主义、形式主义的观点与中世纪图像学家的方法,为他带来了对艺术,特别是对现代艺术的丰富诠释。

在《印象派:反思与感知》这本书里,他将印象派绘画的诞生追溯到19世纪欧洲的社会史、思想史和哲学史根源中,对印象派绘画的美学和方法做出了迄今为止最为深刻的思考和阐述。

大量精美绝伦的原画插图

在《印象派:反思与感知》这本书中,作者根据印象派代表画作中主要描摹的对象,对经典名作进行了分类整理,其中包括自然与环境、铁路、城市、表演者等等,尺幅巨大,印刷精美,读者可以从书中一览印象画派各位大师的风采。

之前一直以为印象派以画静态自然风光见长,没想到城市风光和人物像也如此出彩,其中毕沙罗的《早晨日光下的意大利大道》和马奈的《拾荒者》给了我很大的震撼和冲击。

高感知审美力UP UP UP!

欣赏艺术当然不能只看表面,我们还需要对艺术背后的概念、理论、渊源加以了解。《印象派:反思与感知》这本书对印象派的概念、印象派与科学、印象派与文学等理论问题进行了探讨,还逐一分析了历史上的印象派风格,甚至还提及了19世纪80年代以来修拉、高更等人对印象派的反叛。这些艺术史相关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在欣赏画作时,站在更高角度,以更系统、更宏观的眼光感知艺术的魅力,大大提高我们的审美能力。

《印象派》读后感(二):将瞬间的光影定格为永恒。

提起西方绘画艺术,首先浮现在你脑海中的是怎样的一幅画?

赤.裸健美的人物、色彩黯淡又温暖和谐——是文艺复兴时期的画作;

华丽繁复的服饰、怪异又荒诞的明亮色彩——是巴洛克艺术风格;

端庄华贵的人物、构图考究轮廓清晰——是新古典主义;

自由热烈的色彩、似乎要破纸而出的动态构图——是浪漫主义;

绚丽又明媚的细碎色块、模糊又和谐的光影和人物、打破线条边界又充满律动感的细节描绘,则是印象派。

在诞生之初,印象派却是「离经叛道、打破规则」的代表,甚至连“印象派”这个名字都源于讥讽与不屑。

通过与其他几个画派的对比就能看出来,印象派的画风脱离了宗教和文化的传统,也打破了线条、框架、轮廓的束缚,对于崇尚以精致准确的繁复笔触勾勒画像的几乎所有派别来说都是一场巨大的颠覆。

然而现在的印象派却已经成为几大最受欢迎的画派之一,其对色彩和光影的浪漫捕捉和对情感、神韵这些抽象无形之物精妙的表达能力让一代又一代艺术爱好者们为之沉迷。

本书的作者迈耶·夏皮罗是

《印象派》读后感(三):现代艺术的原点

正如书中所说一般对于印象派有两种观点。一种是认为印象派展览已经沦为了商业热点和有利可图之事,认为印象派的画作只不过是圈钱的东西,跟对人也对印象派的展览一笑了之。而另一种观点则是认为印象派艺术是所有现代艺术的原点,所以印象派艺术仍然值得后人去深入研究和讨论。

而本书的作者迈耶•夏皮罗无疑是后者,从译后记能知晓作者被评价为对印象派绘画的美学和方法做出了迄今为止最为深刻的思考和阐释,夏皮罗本身也是位大佬级别的人物。所以本书的内容方面完全不用担心有问题,书中一共有100多幅与印象派有关的图片,基本上每张图片都有夏皮罗的详细介绍。

说介绍可能有点降低身位了,应该说解析,因为大部分的画作都是精确到每个点来进行一个解析,颜色为什么这么搭配,人物为什么那么画,环境为什么这么安排,这么画和安排又能表现什么等等,都能通过夏皮罗的解析知晓。这些插图的质量也是很高的,本来以为是图画册的书籍可能会带有异味,但是本书真的是一点异味都没有,阅读体验感极佳。

插图

本书的内容是夏皮罗在印第安纳大学六个帕丁讲座的基础上扩展而成的,夏皮罗在演讲时基本都是即兴发挥,直接跟着幻灯片进行研究。一开始夏皮罗并没有打算将这些演讲内容进行出版,当夏皮罗90岁高龄编辑自己的文集时,又重新将目光转向了印象派,可惜书还没出版之前夏皮罗就去世了。

内容上来说本书肯定是无可挑剔的,但是本书的阅读门槛还是有的,普通读者读也还是能读的下去,但是有一点相关理论基础知识会更好一点。尤其最开始从哲学史和文化史等方面对印象派进行溯源,讲述印象的词根以及和感觉的关系时,对于我实在是有亿点难度,还好后面的内容相对来说就没有那么的难了。

夏皮罗在讲述印象派时,与诸多作家的文学作品进行了联系,比如司汤达、查尔斯•狄更斯、巴尔扎克等等,基本上印象派出现年代前后的著名作家都有涉及,读过这些作家的作品,再来读夏皮罗将这些作品中的具体段落与印象派联系起来可能会更加有乐趣,可惜因为我阅读量不够这提到的几部作品是一部都没有看过,实在可惜可惜。

整体还是偏理论性,有一点像一本权威的“印象派”教科书。

《印象派》读后感(四):真·一本书读懂印象派

印象派——提到这个词我们或许都不会陌生,但它究竟如何被定义,又该如何区分? 莫奈的画流传甚广,即使是不懂绘画的人大概率也在网络上见到过莫奈的作品,他在画作中的配色被提取出来列为经典配色,甚至许多设计师也从他的画作中获取灵感,设计出系列的服装与饰品。 而实际上,莫奈就是印象派的代表人物。 印象派绘画是西方绘画史上划时代的艺术流派,19世纪七八十年代达到了它的鼎盛时期,其影响遍及欧洲,并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印象派最根本的特征是表现自然界中的光和色彩,画家们不依据可靠的知识,而以瞬间的印象作画。 正如本书的副标题——“反思与感知”,“一个人对一个地方、一个人、一件艺术品、整个环境,甚至是一种生活情境,都有一种感觉,它是一种独特的非言语的品质,一种似乎弥漫在这个复杂整体中的、可以在一种直接的直觉中感觉到的独特本质。” 在经验主义者看来,印象是第一经验,还没有被思想重新加工和覆盖——“印象是心灵在遇到物体时受到的直接影响,因此比由反思、教育、幻想和传统塑造的抽象概念更真实、可信和可靠。” 在这本书中讲述到德拉克洛瓦的一句话“如果心智是从感觉到更高形式的知识的建构,那么印象本身就是创造型人格的起点。”不论对于艺术家还是诗人或者是作家来说,这种难以言说的印象正是他们灵感的来源。“就像对一般的浪漫主义艺术家来说,印象就是敏感性。”所以真正的艺术家是对事物有着强烈且持续的高敏感性的人。 本书作者迈耶·夏皮罗曾经是哥伦比亚大学校级教授,同时也是艺术是学科最杰出的人物之一。在他将近横跨一个世纪的生命中,他用了70年的时间来“反思和感知”印象派艺术,而这本书就是他这70年心血的终极成果。 这本书一共有十二章,作者在书中追溯了印象派绘画的诞生与发展背后涉及到的19世纪欧洲的社会史、思想史和哲学史。同样作者也分析了印象派的美学和方法,印象派的画家们是如何表现铁路与城市,又是如何描绘人物的。除此之外作者也思考了印象派与科学、文学的关系,当然还有提到印象派不得不提的代表人物莫奈。 我曾经买过一块背景图案就是莫奈的《睡莲》,但莫奈的作品我最爱的其实是《撑阳伞的女人》。在明亮的阳光之下,有一对母子在草坪上散步,清风微微拂起女人的裙子和头发,天是蓝的,地是绿的,阳光是暖的,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而这幅画中的人物正是莫奈的妻子和儿子,这个画面记录的则是那一瞬间的美好。我不仅从画中感受到了莫奈在作画时内心的惬意与温柔,甚至能对那一刻的阳光与微风感同身受。 而通过这本书,我们所收获的远不仅仅是对于莫奈更加深入的了解,坦白讲在此之前,我从来没有想过“印象派”三个字背后有如此丰富的内容。然而转念一想也确实如此,一个艺术流派的形成从来不是凭空出现,它必然有其根源与契机,就如所有的美术技法的革新与观念的转变一定都有迹可循。 虽然我这辈子大抵是成为不了艺术家的,但这并不妨碍我对于艺术的向往,谁不想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呢?谁又不想拥有能发现美并且能欣赏美的能力呢?

《印象派》读后感(五):印象派的“面子”与“里子”

提起印象派,我们可能会想起马奈及其《草地上的午餐》、莫奈及其《日出·印象》。除此之外,如果我们是美术或者绘画领域的外行人,可能也就了解这么多了。美国艺术史学者迈耶·夏皮罗的《印象派:反思与感知》则为我们详细讲述了印象派的多个面向。

作者在第一章便介绍了印象派的由来。据考证,可能是路易·勒罗瓦于1874年创造出了这个名词,用以指称当时流行的一个艺术流派。虽然印象派源于绘画艺术,后来演变为一个著名的艺术符号,在音乐、文学、摄影、电影等领域均有体现。

迈耶·夏皮罗的这本书可以说是关于印象派的集大成之作,作者并非只是浅尝辄止地介绍了印象派的概念、美学和方法、代表人物和经典作品,而是分为从纵向和横向两条线路,不仅深入考察了印象派的来龙与去脉,将其置于19世纪欧洲的社会史、思想史和哲学史的整体背景下,对其作了根源式的考证;进一步,作者还介绍了印象派的多个场景,以及印象派与科学、文学等领域的关系,这些无疑都是开创性的研究。

如果把书籍通俗地分类的话,大概可以分为两种,一种为理论类,这种书主要是传授知识,授业解惑,当然会掺杂很多枯燥难咽的理论知识;另一种为文艺类,这种书如小说、诗歌、话剧等等,娱乐属性较强,容易吸引人。其实还有一类书很少见,它游走于理论类与文艺类的边缘,或者对两类特征兼收并蓄,既有理论知识的探讨,又有引人入胜的讲解。在我看来,《印象派:反思与感知》就是这样一本书。内行人可以在其中看出门道,外行人可以看到“热闹”,当然,这本书深入浅出,平实易懂,即使对绘画艺术一窍不通,也可以一窥印象派之堂奥。

以前很少读艺术类的著作,最近两年读了一些,发现自己渐渐喜欢上了这类书籍。就像《印象派》这种书,不仅可以让我们认识历史上那些伟大的艺术家,看到艺术家的耀眼光芒,还有助于我们提升艺术修养,陶冶道德情操。也许它们给人带来的感觉并不是震撼或者颠覆的,但它如潺潺流水,静静地滋润着我们的心田;也如皎皎明月,安抚读者躁动不安的心灵。或许这就是艺术的力量,不在于恍然大悟的透彻,也不在于醍醐灌顶的通达,它只是如阵阵微风吹拂着,荡漾起心中一圈又一圈的涟漪,绵绵之力却连绵不绝,耳濡目染中升腾了一股力量,潜移默化下打开了另一扇洞天。

最后,这本书图文并茂,既有优美的文字和深刻的内涵,还有漂亮的“外观”和切实的质感,是一部兼具面子与里子的艺术史佳作。阅读此书,也许你不仅会深入了解印象派,还会沉迷于绘画艺术的精妙之中,感受到一股源源不断美的体验。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