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萨福”读后感锦集

《“萨福”》是一本由田晓菲 编译著作,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2.00元,页数:321,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萨福”》读后感(一):庆幸于生活在连贯的文化环境中

印象中本身阅读类型中诗歌比重就非常小,而且古希腊的文学也不多,所以古希腊的诗歌题材应该这是第一本。能从书中内容体会到作者对此部分文学内容的尊重与体系的深入理解,但是我还是不是特别感兴趣。

首先,书中架构了一个比较立体全面的古希腊女诗人萨福的形象,结合插图中同时期内容的展示,我完全可以想象出萨福的温柔与美丽,同时,结合书中列举的萨福作品所传递出的那种温柔与坚强,我能很形象地想象出萨福的形象。另外,书中也非常客观地介绍了萨福的关于心理取向的多方面猜测。总之,本书虽然以萨福的诗歌作为内容主体,但是作者在重现女诗人形象角度也比较成功。

然后,我也非常感谢作者,或者说整理者对于历史碎片的尊重。书中围绕萨福的作品,列举了很多角度,长诗短诗不同的诗歌形式;周作人和娄伯以及作者对于诗歌的翻译与补充;甚至一些其他作者对于诗歌的理解。最让我感动的是作者对遗失的文字的大胆留白,让我感受到作者对于历史的尊重,至少也不是粗暴的干涉。在这种认真负责的前提下,本书的阅读体验还是挺好的。

最后,稍微感慨一下,作为欧美文学传统的起源之一,古希腊的历史非常深厚也非常引人入胜,比如成熟的诗歌体系,比如宏大的神学系统等等,但是由于历史动荡原因,社会的断代也导致了文学的断代。后人对美好历史的猜想固然非常浪漫,但是我 觉得还是在中国深厚的文化传承的保护下,更让作为后人的读者感到欣慰。

以上,本书推荐度不高,相信面对古希腊诗歌爱好者,本书会作为重要的核心读物吧。

《“萨福”》读后感(二):短评又写不下了

1,田的编译是有功的,对萨福神话的重构的“重构”,熟悉她的那套思维框架与核心语汇的人读起来会特别顺畅丝滑,锤子钉子的滥调比喻就不说了,太难听,懂的都懂

2,此版虽是根据英文转译,算是“模仿的模仿,影像之影像”,但萨福的诗歌言语本就自然清丽,以雅致精巧著称;但情感却是幽微热烈并存,所以须得有同时对词句与情感敏锐的译者方能把握——就此点来说,田也许不是最好的译者,但一定是够格的。

3,第55首译得极好:黄昏星/收敛起所有/被黎明驱散的——/收敛起绵羊/收敛起山羊/也收敛起孩子到母亲身旁

此处的“收敛”二字实在妙绝,一是强调了“晨光暮色”两个不同时段的景色超越了时间性、合而为一的在场感;二是与“驱散”的动作形成了一种微妙的对照关系;三是赋予了黄昏星一种独特的主体性,仿佛具有某种超自然意识,而人与动物,都不过是被漫不经心地拨弄、摆放着的玩偶。(莫名想起那句,天地不过一狎子,只布朝夕困人兹)

4,但第56首我还是喜欢周作人的译本:

甘棠色赪于枝头,为采者所忘,——非敢忘也,但不能及耳。

虽然在周二的两个译本里,这版也不是田眼中较好的那一个……我也不是不知道这版的问题,过于本土化与雅化,与原文意境可能就相去甚远了。但……还是喜欢到过目不忘的程度。可能我就是传说中的市侩主义?或曰媚俗?自我检讨233333

《“萨福”》读后感(三):一个少女:苹果花与风信子

我很喜欢这首 风信子 的

试着改了五言版本:

同以风信子起兴,有半首鲁拜能与之相和

朵朵招展的风信子,也都是

从春风一度的头上坠落园中。

苹果花的 还是喜欢罗洛译的版本

美空云雀的《苹果追分》

りんごの花びらが 苹果的花瓣

風に散ったよな 在风中散落

月夜に 月夜に... 月夜里……

辛い別れを ないたとさ 为痛苦的离别

《“萨福”》读后感(四):萨福

萨福是跟荷马齐名的古希腊女诗人。关于她浪漫的故事很多文学作品里都有。

田晓菲在这本《萨福》里收录了她的各种版本的故事,还有她流传下来的诗,太好看了。

萨福是个情种,传说她是同性恋,因为她给好几位女神写过深情的诗,她会弹琴,好多关于她的画像里她手里都拿着琴。她是为一位叫法翁的男子跳崖而死的。她爱上了法翁,然而法翁是个花花公子,并不能专情于她,到处沾花惹草。

国内最早翻译萨福的是周作人,他翻译萨福是想让国人了解一点希腊,热烈的求美,求热烈的生,而不是像一株植物一样苟且活着。

萨福的诗留下来很多残片,但就是这些残片也非常浪漫,唯美,无论那一个版本的翻译都读着让人心动。

我的母亲

常说:当她年轻时

那是多么了不起的

装饰

如果有一根

紫色的缎带

把头发扎起来

但是这个女孩子

她的发辫是比松明火把

更金黄

只消一只鲜艳的花冠

写给母亲的这首小时,多么美好,每个母亲都有过只消一只花冠就能鲜艳的时候,每个母亲也曾盼望过一根紫色缎带。

《伪装成独白的爱情》里就是一根紫色缎带引起的感情纠纷。不知道作者是不是读过萨福的这首小诗。

这本书后面还附了几篇写萨福的文章。都在向萨福的简洁明快,浪漫情怀致敬。

《“萨福”》读后感(五):如果荷马是父亲,那么萨福则是母亲,是姊妹,是情人

以下内容为阅读笔记与扩展信息存档。主要是借由原文的背景以及相关论文探索萨福和女同性恋之间的挂钩与联结。

(很头疼,正文字数不少于140字,但是豆瓣你有富文本编辑器吗。要不是没有我也不至于用截图呀……= =(

顺便一提,这一首诗真的非常可爱。

萨福曾经在诗里抱怨过爱神阿佛洛狄特,但是在这里她说“尽管这样我也要向她祈祷让你快一点来”。谁懂(。真的又娇又温柔亲昵。好好磕。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