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刀锋读后感摘抄

刀锋读后感摘抄

《刀锋》是一本由[英] 毛姆著作,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2019-6图书,本书定价:精装,页数:,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刀锋》读后感(一):愿每个人都各得其所

存在先于意识,每一个人都独立存在而无意识。在虚无的人生中追求各种各样的理论价值如社交、赚钱、助人等。每个人都做出自由选择并为此产生的后果承担绝对责任。 比如艾略特一生忠于社交,奉承贵族或者与他们的仆人交好,在宴会上扮演一个八面玲珑的角色,生命终了无人送终但他并未后悔,如果有轮回他可能会参加更多的宴会结识更多的“大人物”。比如拉里选择放弃安排好的工作和婚约,排斥无法说通的主流教派,视金钱为束缚,只想在书中和繁重的体力劳动中去找寻意义,最后于印度教找到自己的答案。而伊莎贝尔在跟随拉里脚步抛弃过往生活和嫁给有钱有工作的格雷度过从小受教育的应然人生中选择了后者,不论是格雷的破产还是舅舅艾略特的丰厚遗产她都坚定的选择同一条路,扮演一个得体优秀的女主人。 而我在虚无中打开了刀锋,意识与书中的人物产生了联系,短暂的被填满,然后继续积极的选择我的人生。

《刀锋》读后感(二):刀锋

花了两个月断断续续读完了。这本书告诉我,每个人的家境不同,读过的书不同,经历的事不同,理想和人生也不会相同。因此就不能用世俗的眼光去批判这个人的一生是成功还是失败,那都不过是批判者本人的主观意识罢了。 倒数第二章是关于毛姆和拉里的谈话,在我看来是整本书的精华。前面铺垫了那么长,就为了引出这一章。显然,我现在的人生阅历并不能支撑我读懂这些话。有些离我很遥远的东西,是无法产生共鸣的。 这一章拉里倾心吐露了他过往的经历,以及他的追求,他的思考。在我看来,他的确是一位极具魅力、温柔深刻的人。明明无法想象出他的模样,但我很喜欢他,甚至我希望自己有一天也能那样活着。但23岁的我很清楚,理想不等同于现实。拉里就像一缕阳光,感受得到温度却无法握住。原来真的存在相同频道的灵魂。 书中除了探讨人生追求,自我完善,爱情与情欲,还有现实。“人在生活面前不得不讲究实际”。所以毛姆又说,只有经济独立,你的理想才有可能变为现实。钱意味着权势和社会地位。经济利益共同体是幸福婚姻最可靠的基石。 总之,“我们曾经在一起度过了非常美好的时光”,我会记着你的美好。

《刀锋》读后感(三):生活不必相同,快乐就好

“艾略特在社交界光彩夺目;伊莎贝尔凭借财产在活跃而有文化的社区站稳了脚跟;格雷拥有一份稳定且赚钱的工作,每天在办公室过着朝九晚六的生活;苏珊娜·鲁维埃的生活有了保障;索菲以死亡为解脱;拉里过着自己想要的生活。”

虽然每个人的生活方式都不同,但是作者都没有对任何一种生活方式进行很主观的评价,只有在伊莎贝尔干预拉里的婚姻时对她的行为进行了批评。每个人都有属于每个人的生活追求,只要最后可以实现心中的生活想象,就算是圆满了。

拉里的生活是典型的理想生活,为了寻找自己心中的疑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最后也是寻找到了自己的向往,解决的自己心中对于世界神说的困惑,也会无世俗欲望的活下去。拉里的选择不是突如其来的,而且在参加了战争后目睹战友的死亡而引发的对生命生活的思考。

伊莎贝尔是女性的世俗。安稳的婚姻,可以说富足的生活,和谐的夫妻关系,亲戚也和睦并且互相帮助,自己在年龄增长后也可以保持女性的魅力,还可以有一段让人羡慕的初恋。人生很完美了。

艾略特的追求是男性的世俗。在社交中成就自己,总有金钱和地位,实现自己的虚荣心,但是自己也问心无愧,与人友善,家庭和睦,到生命的最后也没有什么可以遗憾的了,属于是非常成功的人生。

每个人都很好,但是拉里胜在不干预别人的生活,而不是评头论足,虽然他的生活在普通人眼里的确是不同寻常的。

在我自己的角度,希望自己的生活可以像伊莎贝尔一样就非常满意了,虽然感觉拉里的生活很高大上,但是这种在大气层的事情还是让有更多追求的人去做吧,一般人的理想还是平常一点比较好。

《刀锋》读后感(四):《刀锋》

刀锋,形容想当一个类似拉里一般想要找到自己救赎之道的人,类似于越过刀锋上一般困难。

不同于年轻时期的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那种两极分化,仿佛月亮般的艺术理想就是高高在上遥不可及,而世俗的六便士一文不值。晚年时期的毛姆更加温和了,看开了,明白了其实生活中两者都需要,只是看个人选择,没有高下之分。

所以相对于前者我更喜欢《刀锋》这本书,里面我最喜欢的反而不是寻求自我救赎之道的主人公拉里,或是真实可爱的伊莎贝尔,反而是艾略特和雷格这号人物,或者说我欣赏这种单纯诚挚的虚荣,能够如此直接的表达自己对于资本的热衷,所谓的世俗其实没那么不堪,社交经商同样需要勇气和胆识,不少于拉里那种为了救赎自我的孤注一掷。一句话就是恰饭嘛不丢人,只要吃相不难看。

所以《刀锋》中的人物就算是配角你也会觉得很可爱,很喜欢,就算他有恶行你也无法厌恶,因为你感受到了这个人物的真实性,知道了光明总与黑暗结伴而行,明白了正是有限的时光才能显现得出永恒无法到达的美好,两者相辅相成、互相成就。

就好比主角拉里和配角伊莎贝尔、艾略特、雷格他们,其实我们现实生活中两者都需要,好比说我们有时候如拉里一般向往理想,有时候现实如伊莎贝尔,有时候虚荣爱社交如艾略特,有时候焦虑地如雷格般睡不着觉。这些都是我们生活需要的一部分,正如拉里选择的那般,他没有归隐山林,而是选择隐于都市丛林,做一名普通的出租车司机,他从大海中脱离,汲取了世界各地的养分,然后重新融入大海,希望我也一样。

《刀锋》读后感(五):交友需谨慎 社交要适度

读书会好早以前组织过《刀锋》的共读,因为当时有些忙我错过了,后来一位书友借书给我看,耽搁了太久终于读了这本书,还好没有错过! 毛姆最出名的小说《月亮和六便士》我还没读过,之前读过《面纱》《毛姆文学课》,就还是挺喜欢毛姆的风格的。《刀锋》是一本很好读的小说,虽然篇幅很长,但读起来并不累且具有趣味性,断断续续十来天读完了,意犹未尽。毛姆用第一人称叙述这个故事,作为旁观者,尽可能完整的还原了整个故事,给读者详述了主角们的人生故事以及走向。有热爱社交的艾略特、控制欲很强的伊莎贝尔、圣人一样的拉里、从情人身份成功上位的苏珊娜·鲁维埃、人生轨迹明明可以不一样的索菲等等。 《刀锋》的故事很简单,以拉里为光源,以及围绕在拉里周围的众人,毛姆大篇幅的展开了对所有人的描述,也把每个人的结局交代清楚。我就作为局外人评价评价众人吧。 作为女性,印象最深的是伊莎贝尔,一个耀眼的女孩。被家人宠爱,没吃过苦,在面临要不要抛弃拉里的抉择时,放不下对漂亮衣服和豪华宴会的渴望,果断放弃了和拉里过苦日子,选择了和格雷结婚。这个选择意料之中也合乎情理,拉里自己想做苦行僧没问题,没道理要求伊莎贝尔和他一样。但是伊莎贝尔的控制欲太强了,自己得不到拉里也不能容忍拉里和别人结婚,还在心里自动美化了拉里是个没有性生活的人。本来可以是个很潇洒的名媛,因为奇怪的占有和控制欲变得不美丽了。 还有艾略特,狂热的社交爱好者,没有他热不起来的场子,没有他不认识的名人,结交的全是不走心的社交人,生命的最后一刻陪在身边的还是他曾经不太能看得起的作家,可悲可叹。 由于作者是第一人称,我读着读着就觉得好像是真事一样,太入戏了。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