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包法利夫人经典读后感有感

包法利夫人经典读后感有感

《包法利夫人》是一本由[法]福楼拜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9.00元,页数:2019-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包法利夫人》读后感(一):女性主义·虚无主义

熬夜读完,果然名不虚传。福楼拜的文笔流畅和节奏有序,抓住读者的好奇心一步步走入主人公的生活和内心。

在我看来,这是包法利夫人一次失败的自我探寻的旅程。直观看来,她渴望物质、渴望爱情、渴望一切她未曾拥有的东西;而实际上,她从来没有真正坚定的信仰过什么,她只是在为她虚无的精神世界寻找一个理由,一个可以支撑她活下去的理由。这个理由是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它需要存在,只要它稳定的存在,一切就显得不那么无可挽回。

然而,时代限制了女性的选择,因为她无法创造劳动价值,所以只能把一切寄托在不牢靠的他者(不论是人还是物)上。她所寄托的东西,完全取决于外界而非她自己,她无法掌控这些虚无缥缈的东西,最后只能任由自己被拖进黑暗的深渊。

另一方面,书中也反映当时的社会状态:科学对宗教的冲击,浪漫主义兴起,高利贷和法律的混乱…无一不成为包法利一家悲剧的催化剂,作者笔下隐藏的对于资产阶级的抨击态度可以体现这一点。

如果要给这本书打上tag的话,我可能会选择:女性主义➕虚无主义。

《包法利夫人》读后感(二):流畅的诗,艰苦地写

“流畅的诗,艰苦地写。”多年以后重读《包法利夫人》,更懂得了波瓦洛这句诗的含义。

行云流水的叙事,清澈完美的语言,没有拖泥带水,没有突兀的大抒胸臆。福楼拜始终秉承其所信奉的“科学胸襟”,心平气和地写着。

写一下爱情,再写一下金钱;写一下乡间生活,再写一下都市风尚。没有惊心动魄的交集,却又有山雨欲来的风声。终于,当“爱情”消逝,债台高筑,乡间与都市,都再无立锥之地,爱玛只能选择走向另一个极端。

福楼拜坐在自家门口涕泪横流。朋友问怎么回事。答曰:包法利夫人死了。

在福楼拜看来,包法利夫人就是他自己。其实,包法利夫人,也可能是我、是你,是现实生活中的许多人。

人们常痛苦于环境的庸俗、生活的窒闷、理想的毁灭。对比当下,似乎“往常最坏的岁月,也像值得留恋”。——当时多幸福!多自由!多少希望!多少绮梦!现在什么也没有。

爱玛对于大巴黎的幻想,不禁让人联想起哈代《还乡》中埃顿荒原的美丽姑娘尤斯塔西雅,“她们”都觉得被“困住了”,去大巴黎才能解放自我。或许可以这么理解,“巴黎”并不是一个具体城市,而是一切遥不可及的、在物质和精神层面都远远超过了现实生活的代名词。

“最庸俗的登徒子念念不忘东方皇后,个个公证人心里全有诗人的残膏剩馥。”重读《包法利夫人》,向过往的登徒子、诗人的残膏剩馥告别[苦涩][苦涩][苦涩]

《包法利夫人》读后感(三):唉,你追求的不过是心中难以磨灭的幻影

挺喜欢这本书的,倒不是对夫人或是其中的人物感兴趣,而是福楼拜大量对乡间生活,风土人情的描绘让我很喜欢,毕竟牧场物语的老玩家对这些是最着迷了。细致到一个茶杯,一条发带,一块奶酪,一杯果酒,仿佛可以通过这些物件窥见一整幅优美的法国乡间画卷。我甚至认为此书的副标题“省外风俗”会不会喧宾夺主了,因为作者十分专注于描写细节,无论对人对物。有时不禁感叹,夫人为何总是纠结于令人痛苦的爱情,这种闲适略有富足的田园生活难道不能带给你任何乐趣吗?

说回正题,我不认为夫人完全是个悲剧,她丈夫查理才叫悲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追求,她只是追求过程中屡次摔跤还不打算停止。身为佃农的女儿幻想着贵族生活,身为人妻憧憬着美好浪漫的爱情这些事并不能定义成错。即使几段爱情令人痛苦折磨终是一场空,即使结局服毒自尽很凄惨,在月下和罗道耳弗幽会,在卢昂和赖昂坐着马车游览城市,舞会上和子爵共舞,这些是许多那个时代的乡村女子一辈子可望不可求的人生高光,同样家境的赫麦夫人就是作为一个彻底的家庭主妇从头活到尾。纵使短暂,终究是活过自己想要的生活。她灵魂是空虚的,她所追求的也是虚幻的。绝对完美的爱情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不可能存在的,也不能长久。她必须依赖着对完美爱情的憧憬,对京城的幻想而活着,一旦被剥夺这些希望整个人就会崩溃。但人不就是这样吗,一直追求的不过是心中难以磨灭的幻影。子爵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她根本不知道,有可能只是一个游荡在舞会中寻找猎物的没落贵族,也可能是某个贵族夫人的男宠,跟她憧憬的可能完全不同。只是我们常人能忍受理想破灭的那种失落,能忍受不去追寻它的苦楚。受困于婚姻和现实生活的人,被所谓的责任道德重重约束着,有多少人何尝不想抛下这一切去过自己想要的生活,相较之下她还更勇敢。她向往着巴黎,她设想的那些美梦,洁白的城墙,和煦的海风,查理,一个只会想着多医几个病人赚几个钱的人又如何能体会。他怎会明白自己一心的付出会招致她的恨,你为我做出的任何事都不足以弥补你遇见我这个过错。全书最震撼的一句竟是这个平庸无趣的老好人说出,我不怪你,我原谅你了,错的是命。

《包法利夫人》读后感(四):当我读书时,我读些什么

记得初二那年暑假,学校补课,语文课上老师讲起了中国和世界文学史常识,具体都学了什么已经忘了,可唯独记得老师提到过一句,如果你想知道人吃砒霜后的感觉,那你就去看《包法利夫人》,因此《包法利夫人》这本书就记在了脑子里,想着有朝一日读来看看,可直到今天才真正将初中时期留下的这笔文化债还清。怀念那时的补习班和语文课,除了学习不可避免的应试内容,语文课还是能做到文学启蒙的,也把我领入了文学的大门。对于现在的语文课堂,虽然我没有做过调查和了解,但参考现阶段教育的种种乱象,我猜是多半不如我们那个年代的。当时每册课本最后都有推荐的文学名著,虽然老师没有强制要求,自己也都会买来阅读,至今记得阅读的第一本文学名著是《爱的教育》,而周末最快乐的时光就是去书店街一家家的逛。对了,那时开封的书店街两侧的店铺还都是书店,里面的书也都分门别类,种类齐全。如今的书店街两旁充斥着快餐和小吃店,零星的几家书店显得那么不与时俱进,感叹这些书店老板的“不忘初心”,可走进去一看,书架上全都是花花绿绿的教辅资料。每当外地朋友问起来为什么书店街上没有书店还自诩为书店街时,自己也不免汗颜,只能打趣道开封的文化底蕴不在书店街,那在哪里呢,恐怕连我自己都说不清了。

说回《包法利夫人》,故事本身并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情节,也没有现在流行的一百八十度反转,虽然福楼拜的法文原文有如音乐般跳动,可即使译者水平再高,也还是会损失原本的节奏,我们也体会不到法语的美丽。就是这样一部外表平淡的小说,被后世奉为经典,靠的是作者对人性的剖析,文中插图漫画的名字叫做“福楼拜在解剖包法利夫人”,福楼拜也说“包法利夫人就是我自己”,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包法利夫人,读到一些章节,很难不产生共情和代入感。这样的文学,悬念并不在剧情,而是写作手法和结构,就如初读《包法利夫人》的前三章,女主甚至都没露脸,自己一度认为书中的包法利夫人指的是男主的母亲,直到后面才弄清楚。

《包法利夫人》还有个副标题叫做《外省风俗》,文中描写了大量19世纪法国的社会风俗和人文面貌,通过这些细腻具体的描写,后世得以一窥摄像机出现前世界的样子,历史以这种方式得到记录,这也是自己着迷于世界文学名著的原因,通过文字,对世界能够多一分认识和了解。这样的文学名著以他纯天然的营养滋养着人类的灵魂,如同我们吃的一日三餐,慢慢滋养人,将我们的精神塑造成如今的形体。对比现如今的网络小说或者网络爽文,犹如食品中的科技与狠活儿,即便添加再多的防腐剂,也终究敌不过时间。

标题中的这个句式最早出自美国作家雷蒙德·卡佛的短篇集《What We Talk About When We Talk About Love(当我们谈论爱情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雷蒙德·卡佛是村上春树喜欢的作家,所以村上也有一本书叫做《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这里借用一下,当我读书时,最喜读的就是《包法利夫人》中这样的“外省风俗”。

《包法利夫人》读后感(五):女人死于浪漫

我之所以起这个标题,是我想大胆分享我昨天的梦,醒来会很怅然失落,我醒之前梦到一个我非常倾慕的男人,梦里记不清我是在上学还是上班,这个男人他只是一个模糊的具象,就像艾玛读小说幻想的浪漫爱情里的男主角,梦境是你所恐惧和渴望的,梦里的男人是我暧昧的对象,仅仅是那种暧昧的浪漫感觉,就让我真的宁可活在那个梦里,所以我明白了我为什么活在现实里不快乐。

艾玛在修道院的时候接受的教育是压抑少女天性的,而她读的书里都是有关爱情的风花雪月,哪个怀春少女不梦想一个浪漫的白马王子呢,可是如果你把浪漫当成生活的目标,那么人生就真的很悲剧。可能你会觉得我说得过于绝对,那你可以当作我就只是从一个女人的感同身受的角度来看。

木心在《文学回忆录》中评价说,“福楼拜秉承医学的冷静,解剖人性。”“他的小说人物都是些不三不四、无可奈何的角色。晚年说:我还有好几桶脏水(粪便),要倒到人类头上。”而我和艾玛就是他笔下不三不四的人物,我也有爱我的男朋友不离不弃很多年,可是我心里依然幻想浪漫,依然有我的不甘心,这些我都不敢告诉他,也不敢让他知道,我的心境也是如此:“可是她呀,生活好似天窗朝北的阁楼那样冷,而烦闷就像默不作声的蜘蛛,在暗地结网,爬过她的心的每个角落。”我有人爱可是我不快乐,因为我没有得到我想要的浪漫,而我曾经被我自以为是追求的浪漫伤得遍体鳞伤,但是我依然期待浪漫,我想就算艾玛知道,不,我想她其实一开始就知道她这么做是危险的,可是追求浪漫就是她的毕生所求,这已经注定了她的悲剧。

我可以非常绝对地,没有任何余地地断定,如果你没有感同身受的相似经历和心境,真的没办法去理解这个人物,你只会用自己的道德标准去评价一个人物,我觉得这个是人类不可避免的局限性。因为我是和艾玛一样的恋爱脑,追求浪漫主义,所以我为她难过,但是我绝对不会批评她,因为我就是另外一个她,只是我没有碰到合适的机遇去创造更多我想要的浪漫,或者也因为我没有她美貌的资本追求我想要的浪漫,这或许帮我留下一条命安稳活下来,所以我不知道这是幸运还是不幸。歌德在《少年维特之烦恼里》说过:“人总归是人,当一个人激情澎湃,而又受到人性局限的逼迫时,他即使有点儿理智也很少能起作用,或者根本就不起不了作用。”我宁可做一个激情澎湃难以控制自己的人,也不想做一个时刻用理智压抑自己的无感情动物。而我最近的痛苦就是,我已经遇不到现实里让我激情澎湃的人了,或许我的眼光随着我年龄增长越来越苛刻,而我自卑感也在与日俱增,所以我就更不快乐了,虽然我活得很安全,没有债主,也没有秘密要掩藏,可是这种安全感只会让我觉得乏味窒息。因为“藏在我心里的一切痛苦之源也正是当初那个一切幸福之源。”

读了这部小说我不知道对我有什么帮助,或许帮我更加认清自己,但我依然对自己的心态束手无措,但是就好像你是一个迷路人,如果这条路上只有你自己迷路了你会很害怕,但是你看到很多艾玛这样的人也在和你一样迷茫,也就不会觉得自己太悲惨,这个算我读了这部小说的意义吗?人比动物高级就是因为人的情感更丰富,人类有思想,但是这也是人类的悲哀所在,动物只要吃饱喝足就快乐,但是人的七情六欲永远是欲壑难填。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