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世间万物读后感1000字

世间万物读后感1000字

《世间万物》是一本由[美]艾米·里奇(Amy Leach)著作,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8.00元,页数:21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世间万物》读后感(一):兔子洞里看世界

#当你迷失在文字间时,想象自己是掉入兔子洞的爱丽丝#

读这本书仿佛看一部魔幻电影,主人公是世间万物:植物、星辰、动物但不包括人。他们在文字里全是活生生的,一如他们在现实中大多数时候被无视的生命力。

“导演”艾米·里奇知道得太多、想得太多、说得太多,难免有点儿芜杂,如果你恰好了解一点博物学,喜欢略有些尖刻的对人本位的嘲讽,不介意随时可能被常识(也许你很生疏)、史实(然而你从不知道)、暗喻(看完整篇才后知后觉)搞得有些虚弱,那么你可以成为溯游的鲑鱼在密苏里河释放你的倔强;感受仅凭肚子里几只小虫子就完成遥远的迁徙之旅的林莺瘫倒在沙滩上的超然状态;想象自己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或卫星,正和其他伙伴们开着漫长的华尔兹舞会,舞步永远是旋转再旋转……臣服于文字的回报是丰厚的,更不用说书中那些精美绝伦的古代手绘插画。

阅读时,追随文字放任自流是一种冒险,这种冒险在读《看不见的城市》时,诗意的文字和几何学般的严谨会让读者安心。《世间万物》,类似的语言形式,惜乎在稳定性上差了些。

《世间万物》读后感(二):地上的事,与天上的事。

企鹅 膝盖无法弯曲

迷路的人,总是在循环往复,只不过他们自己不知道,因为一个足够大的圈看起来会像一条线。再加上月亮一直在飞行,飞蛾不断改变位置,花朵一路上东倒西歪的,更人察觉不到事物的重复。

鸵鸟跑起来,有着来复枪似的粉色长腿。

青蛙,用大大的伞状手掌在空中控制方向。

渴望、超感

PIC

擅长伪装的动物们肯定会撞见彼此

食竹者

一条小河奔流而过,呈上新鲜的鱼肉大餐,而熊猫做了些什么?趟过河水,走向对面硬邦邦的竹林。

银河:milky way

loading........

《世间万物》读后感(三):唯灵论与童稚的美梦

这本书分为“地上的事物”和“天上的事物”两个部分,是南京大学出版社“守望者·物灵”系列两本书之一。

作者无疑采用了唯灵论者的手笔,巧妙的童稚的口吻娓娓道来,天真与童贞并存,而且在植物、动物、星球的世界都有它们的故事情节,从而使每一篇都颇具张力,令人读起来绕有兴味。

比如山羊,“整个世界都是他们的草地”“有人细心地保存了一只布卡多山羊的耳朵,这比人们为白氏斑马所做的多得多”手到擒来地书写有灵的动物世界,穿插着和万物之灵人类的关系。

文中的类比新颖独特,如“鸟类似乎能够适应南极的冬天,就像牵牛花适应滚烫的泥淖一样。”

小冥想的谐谑,“很久以前巨水鸡就不再飞行了,但万幸她还留着翅膀:如果你决定停止飞行,最好也憋放弃你的翅膀,因为某一天你可能还会需要它们,当你的其他特质让尼陷入危险时。”

一本慰藉纷扰打搅的属于心灵的书“植物就是不能好好待着。渴望令植物变得非常勇敢,所以她们能找到自己渴望的事物。这样的设计就有别于石英晶体嘀嗒作响的内心。”将敏感的植物与戴着手表的人类之手对比,有如巴塔耶作品中摆脱世俗算计的神圣之物。

这也是一本有思想的书,“熊猫有自己的智慧,难以解释,也不能修正,根基之深是我们无法触及的;而且如果他们真的在乎什么,那会是比人类更复杂的存在。” 有禅意和轮回之感。

读到倒数第二篇“盖破”,觉得译者巧思新颖处理独到了么?

这更像是一首首致灵魂的挽歌,在笑与泪与注视中挥别往昔与梦魇。在作者执着的凝望中,我打着哈欠关上书,又一次读到其中一篇,又被她再次吸引,童稚与天真却不乏永恒的真理,这就是这本隽永的作品给我们奉献的,一本春日的小书。

《世间万物》读后感(四):这世界对我们毫不在意,但我们……

格物致知,作者深谙方法。

鲑鱼苗年复一年溯游,她说:“‘不’是他们唯一知道的字,而他们将永久地纠正着河流的航向。”

豌豆向虚空里伸出凌乱卷须,攀附可能存在的格子架,她说:“不是由于她们的生活没有目标,而是由于她们的目标是超感的——她们想要的超出了自己的认知范围。”

熊猫像苦修士一般坚持食竹,她说:“熊猫有自己的智慧,难以解释,也不能修正,根基之深是我们无法触及的,而且如果他们真的在乎什么,那会是比人类更复杂的存在。”

观察卫星的地位,她说“要想明白为什么地球的角色如此重要,月球如此谄媚,我们不应丈量尺码,而应思考内在的区别。”

诸如此类的思考,还有很多,动物、植物、自然、宇宙的繁盛景象,提醒自己身处粗野都城,仅靠春天新绿树木,免于丑陋。阅读之后,心久久不能平复,立马觉得前两天看伊恩·麦克尤恩、赫尔曼·麦尔维尔时得到的快乐,根本算不上快乐!

感觉像什么呢?像小时候不愿意出门,被妈妈拉到树林里散步,看见草丛中有肿瘤一般的野冬瓜,震惊许久;像同样因为不愿意出门,被家长强行分配小伙伴,不熟悉的小姑娘拉我去外面玩,她自己编花环戴,伸长肢体在紫云英花田里打滚,我笨拙尴尬站着——美貌植物被割去喂牲口,是死得其所吗?像第一次看见含羞草,挨个触碰它的叶子,它会烦到想骂脏话吧?像仔细收集秋海棠枯萎花朵里的种子,等待长成,结果长出一丛野草;像在院子里追逐黄鼠狼母子;像房间绿纱窗外露出白胖肚皮的壁虎某天突然没了尾巴;像捡到一只刚出生的小蝙蝠,摸着它毛茸茸的肚皮,试图养它做宠物,却得知物竞天择的道理,因为养不活,它才被抛弃……

物竞天择有道理,但我不喜欢。尤其不喜欢人类作为胜利者,滥用这个道理。

儿时记忆之所以珍贵,仅因为城市物种匮乏吗?上帝视角体察万物,不能弥补觉知。孩童不带成见感知世界,追着黄鼠狼奔跑,和蜗牛一起刷牙,被成群觅食的麻雀惊吓到,才是真正诗意。

星光熠熠,偶尔无心征服。世间的路有无数条。

《世间万物》读后感(五):万物,乃是上天赠予这世间的一种美意

文/林染書

这几天,阅读美国作家艾米·里奇的趣味博物文集《世间万物 : 与植物、星辰、动物的相遇》(以下简称《世间万物》)时,想起了前些天看到的一则新闻,“中国仅存两只斑鳖,雌性个体第五次人工授精后死亡”。突然意识到,这世间又少了一种生物,竟有些悲凉之感。

许多时候,不少人包括我都觉得人类是这世间的主宰,可以操持着一切。然而,事实真的是如此吗?在《世间万物》一书中,我却在这些奇妙,梦幻与诗意的文字里读懂出了生命的哲学的同时,也读懂了世间万物的存在是并行的,并非以谁为大,如果要强硬地干涉,大概会成为一种作茧自缚的讽刺,最终得不偿失。

全书以童话的形式还原了动物,植物与天体星系的生命轨迹,有趣,生动且诗意。在艾米·里奇的笔下,这一切的存在是主观与客观并存,她用拟人式的童话方式引领读者客观、理性地了解自然界,并从这些动植物身上观察到人类的弱点与缺失。在我看来,艾米·里奇的这本《世间万物》是带着隐喻性,也带着哲学性的。诚如,摩洛哥坚果树与躺在地表上的青草之间有着天差万别的结局,摩洛哥坚果树总是会把根须使劲儿地伸向泥土深处,如同在不断探索一个新的世界一样,所以它能发现雨水,不会像躺在地表上的青草被动地等待天降甘霖。两种植物选择生存的方式不同,最终得到的结果也不同。没有褒扬摩洛哥坚果树,也没有贬低青草,每种植物用自己的方式默默地立足于世,如同千千万万的人类一样,怎么生存,都是靠自己的选择而定。再如,山羊与鲨鱼在咀嚼与吞咽的问题上,让我们不由想到“实践出真理”。山羊寻找食物的真理便是靠着咀嚼来进行的,它们会尝试咀嚼所有东西,从而找到适合自己的食物。在山羊的身上,我看到了一种实践者的精神,失败与成功对于它而言只是一个结果,它更注重的是寻找与实践的过程。别说,读到这里,我还真被山羊给打动了。

关于自然界,我们常常误以为是建立在凶残的“物竞天择”以及“适者生存”的法则之上的。然而,《世间万物》里是以严谨的科学观察为基础,将各生物的特点以一种神秘与现实交替的方式呈现出来,让我们为之惊叹。没想到,这些动植物科学中的奥秘,竟然可以被展现得如此迷人。更重要的是,这些诗意的美,神秘的美并不是天马行空,任意发挥,经不起考验的美,而是在深刻观察和研究大自然后所精淬出饱含宇宙真理的美。

虽然书中从未刻意地提及环保的问题,可是我们却能从世间万物默默努力生存,默默努力生长的姿态里感受到生命的尊严和力量,从中发现现象背后的暗示。许多时候,人类总是自以为是地干预到它们中间,反而起到了很糟糕的结果。当然,我更相信的是科学与自然之间的相互相成,而不是刻意而为之,这样的伤害是每种生物所承受不起的痛。

同时,在翻阅《世间万物》的时候,我总是默默地想,这些生物都在自己的一隅努力生存,更何况我们人类呢?所以在面对许多挫折和困境时,想一想这些生物,人生似乎又开阔了些许。感谢艾米·里奇带来的这一系列奇幻的童话之旅,这是一趟有趣的美感体验,透过对自然,动植物与宇宙星河的认知,我从中感受到生命的力量与美的价值,它们的存在是一种奇迹,更是上天赠予这世间的一种美意!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