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这里是江南》读后感1000字

《这里是江南》读后感1000字

《这里是江南》是一本由谈正衡著作,现代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8,页数:2022-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这里是江南》读后感(一):【须叔试读】最好的江南书——读《这里是江南》

我们是看着港台片长大的一代,小时候的《戏说乾隆》《书剑恩仇录》《梅花三弄》等影视剧风靡一时,里面的主人公往往会被一个词魂牵梦萦——江南。

那时候还不知道什么思乡情结,也不知道曾经的历史,就觉得这两个字美得水汽氤氲,仿佛十分缥缈辽远。直到出门上大学才发现,什么江南,就是家乡呀。江南指的就是长江中下游以南,而我的家乡妥妥的就在长江南边。但江南这个特定的称呼,似乎还是特别古老,叫人不敢触碰。

而谈老师的《这里是江南》这本书读来,那么古老而遥远的回忆,突然就跟眼前熟悉的一切合二为一。谈老师是芜湖人,和我所在的城市挤在一起,最近的地方离我现在上班处还不到十公里。而谈老师说的人和事,似乎就在眼前,甚至曾经不经意间回首就听得见他们的声音,闻得到他们的气息,甚至根本尝得到它们的味道。

《这里是江南》的开头说的是江南的味道,主要介绍了吃得东西,大部分都是各类鱼食。江南说是鱼米之乡,鱼在米前,的确实至名归。江南人吃鱼,吃得精雕细琢,也能吃得百味综生。在黄河流域,大家爱吃黄河大鲤鱼,但在这里,我们吃的是江蟹鱼鲜。

鲤鱼肉粗,其实江南人远远看不上的,而各种各样的鱼杂和虾蟹、河蚌,才是这里美食文化的精髓。谈老师写起吃鱼来,端的是一绝,笔下妙味犹如亲尝,而且还将各类做法细细描述一番,让我们这些老饕读者都忍不住想要亲自动手,品其妙处。

而其中说得最为传神的,却不是那些珍贵的鱼类,而是随处可见的小龙虾。说起来小龙虾是我们这一代人看着流行起来的,刚开始都没什么人会吃这种“贱格”的品种。奈何厨师永远有化腐朽为神奇的香料和手段,而这一过程堪称绝妙。《这里是江南》中描写的小龙虾,热烈、滚烫、香辣,有着不那么“江南”的血性和热度,然而却又那么可爱迷人。

而谈老师说的第二篇江南的人物,似乎还更有趣一些,似乎跟冯骥才先生的俗世奇人传有点一脉相承的味道。说起来每个作者几乎都是从自传开始记录和写作的,但是谈老师虽然说得是自己身边的人和事,但却总能让我这样无论背景还是年龄都大相径庭的人产生共鸣之情。岁月悠悠,总有那么些人和事能冲破记忆的网,突然出现在脑海中。

人对家乡的热爱,也不过如此,《这里是江南》满载着作者对此地水土山川的深情厚望,从唇齿间回味,自笔墨中流溢,再从书中,进入每个人的脑海。

《这里是江南》读后感(二):【须叔试读】慢品人间烟火色

举筷之间,山上的风光,四野的美气一样样从牙床上滚过,正所谓菜千层,人一圈,料有别,味无穷,出神入化杯杯酒,惬意温馨融融乐,锅勺一响,满屋飘香。

《这里是江南》写出了纯真年代间的乡情野趣,写出了青瓦巷陌上的旧时民风,江南滋味,一饮一啄,江南风物,一触一摸。

全书分为四个部分,美食、人物、古镇、风物,最爱美食篇,40道风味美食,写得生动活泼

螺蛳嘬嘬,老酒喝喝,真的是快乐似神仙呐,同为生活在江南水乡的人,对书中很多美食都太有共通感了,恨不得频频点头,“对的对的,就是这么吃的,是的是的,就是这个味儿!”

慈姑烧肉,江南人特有的吃法,天生好色相,烧五花肉又好看又好吃,我更喜欢吃雪菜慈姑炒肉片,材质脆实,油润清爽,像沈从文对它的评价,比土豆“有格”。

梅雨与霉干菜,作为地道绍兴人,霉干菜必须是要写一下的了,暮春开始,家家户户拿出竹匾晾晒,芥菜、包心菜、大白菜都可以腌晒制作,浸透了舒缓而沉静的阳光气息,捏手里咸湿咸潮,色泽深浓,多呈黑红,越陈越香,一道梅干菜扣肉或者梅干菜河虾汤勾起的是家乡的味道。

苏式熏鱼,甜中携咸,咸中透鲜,鱼肉香脆韧柔,入口软绵紧密,极耐咀嚼,是我很爱的一道冷菜,每年过年,妈妈都会准备一大锅油,炸好了备着,客人来了,加老酒、酱油、米醋和糖,勾芡之后装盘上桌。

美食部分写得最为生动出彩,看得出来作者真的是个美食家,每一道美食,从来历到烹饪到品味,都很形象地描绘,在饭前看绝对能增加食欲,比如我,看完茶干那篇还上某宝网采购了马鞍山的采石矶茶干。

江南人物部分,作者写得都是些小人物,以小人物的一生描述来反映当时江南的人文历史,对人物的描写不像美食部分并不像美食部分那般擅长了,江南古镇这块多写的是皖南部分,风物也是选了几篇作为代表。

全篇不足之处在于插画,过于随意,和文章本身似乎并无关联,但不管怎么说,还是一本值得一读的江南鉴赏小品文合集。

《这里是江南》读后感(三):“食”江南,忆百味人生

读这本《这里是江南》可以说是认识江南的捷径,作者从美食、人物、古镇和习俗这四方面来展现江南的风土人情,别具特色。江南主要指的是上海、苏南、浙北、皖南这些地区。通过全书能感知令人垂涎三尺的美食;技艺高超又独具个性的俗世奇人;清幽自然的小巷古镇和水乡展现温婉的习俗,且书中配有精美插图,加深了读者的印象,美食插画更是让人垂涎三尺。民以食为天,在这里就着重介绍下作者展示的江南美食,从美食中可以把握住江南的特色。

作者无疑是个吃货和热爱生活的人,从他细致入微地描绘了40道菜,能够发现江南不同的地区各具不同特色食品,但大多基调相同。江南水乡,顾名思义,就会有很多优质廉价的河鲜和海鲜,作者先从海鲜着手,拉开江南的百食图。

印象深的是作者介绍了螺蛳和河豚。螺蛳便宜又“出淤泥而不染”,加上辣椒和葱花更是使螺肉鲜美,食螺就像接吻,作者特别”点名“浙江人吮吸螺蛳的本领尤甚,仿佛吸钞票的本领,让我这个浙江土著会心一笑。说到河豚,我们常人大多都会为之一颤,江湖上都流传河豚肉质鲜美鲜嫩,入口即化,但“饱含”剧毒,甚过砒霜。因此好像没有点胆量就不敢食河豚,作者也特别回忆了由于小时候因为无知无畏,所以才敢尝一口,长大后再面对河豚肉,确实是顾虑重重,因此吃河豚要趁早趁年轻!而且一般和朋友去下馆子吃河豚,即使是最好的朋友,也要AA,因为各付各的钱,各担各的后果。

除了海鲜,也展示了其他的菜,如梅干菜、笋和毛豆腐等等。这些大多是江南地区的家常菜,取材方便,可能并不需要花多少银子,但注重食材的鲜、优质和地道,这既考验厨师的状态 、功夫和用心程度,也考验食客的味蕾,连着相辅相成,互相成全。

作者是将江南地区的美食松散地描述,缺乏层次感和地域感,有时并不那么地道,那来讲讲我的故乡浙江的食品特色。杭州,或许以龙井茶叶闻名,杭州是一个包容的城市,预计过不了多久就会推出加辣版的龙井虾仁吧,当然东坡肉和片儿川也是不错的选择;宁波,奉化的油焖笋真是下饭的不二选择;温州,温州小吃据说闻名全国,温州的小吃店也是开得挺大,往往都是占三四间店铺,松糕、鱼丸、馄饨、灯盏糕、米面等都是亲民的小食;绍兴,当然是以黄酒闻名,黄酒冰淇淋黄酒泡芙黄酒面膜等等,绍兴的臭豆腐也是吃了忘不了的美食,其次还有梅干菜和醉蟹脚,绍兴特别喜欢腌制食品,在阮氏酒家吃的猪场那酸爽,忘不了;台州,家乡,有几家米其林,也是杨梅之乡;嘉兴,嘉兴粽子几乎出现在国内的各个高速服务区的柜台上;金华,大学室友是金华人,蹭了四年的金华酥饼和火腿肉饼,爱玛又流口水了;衢州, 因为接壤江西,所以是省内最会吃辣的地方,估计也是省内肛肠科最好的,比辣!衢州申请和湖南四川pk;舟山,岛屿,很多优质廉价的河鲜与海鲜;湖州,没有腥味的酱羊肉;丽水,缙云烧饼……

作为浙江土著,我深爱自己的家乡,但也很少称自己是江南人。在读大学前,我一直坚信自己是南方人,知道大学后认识了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学,发现自己所属的位置也不是那么的南,因此如今我对外往往称自己来自“中东”地区。

江南有自己的魅力,欢迎每一个人来感受江南的温婉。

《这里是江南》读后感(四):《这里是江南》 | 比美食节目更美的文化美食书

《这里是江南》 | 比美食节目更美的文化美食书

都知江南好风景,不曾想还有如此诱人美食啊。我去江南的时候,是最穷最青春的时候,不敢吃美食,只是大饱眼福看那免费的风景。骑自行车环西湖的时候,看见断桥竟也无动于衷。那座桥并不是我眼里的风景,我眼里的风景在湖心,在远处的山和塔,可是我去不了,因为我没有钱坐船,也没有钱买门票。只能在路过武林广场的时候,买个冰糕吃。

人间烟火中的美食风物,是藏在岁月流转中的轻狂幸福。读《这里是江南》的时候,除了唤起强烈的食欲之外,还唤起了许多深藏心底的年轻记忆(因为我还年轻啊)。恍然觉得,我的老家就像小江南一样。我的老家是个小小村落,坐落在官渡河上游,青山绿水和漫漫烟雾朦胧之中,透着静谥美好的情怀。我们有黄金沙滩,有田螺河虾,有鹬蚌,有捕渔小船和迷魂阵网,有干净的空气和田间地头的闲聊时光。但是没有遮眼大法的“水菜”,我们平常也会在河里捞河蚌,都是捞上来玩,有时候会打开蚌壳,有时候仅仅是掰开河蚌的嘴,看看里面是否还活着。那是儿时小伙伴们无知的游戏,而大抵也没有人知道它能做成好吃的“水菜”,记忆里无此吃法,人们并不知道河蚌肉鲜滑可口,可以做成美食。

但嘬螺蛳的经历是有的。应该是我渐渐长大,父老乡亲们去城里的次数多了,知道了那道麻辣螺蛳的可口滋味,更重要的是其价钱。我们的确曾经自己抓螺蛳来炒着吃,只是我较笨,至今吸不出来螺蛳肉,那种麻辣的滋味,透着一股咸香,一直飘在记忆中。

读《这里是江南》,陪了我一段很丰富的时光啊。优美的散文,传递着厚重的饮食文化,和江南的风情风物记忆。它不是一档美食节目,却胜似美食节目。于阅读中体现了无穷的美味和绵远的江南情怀。“江南就是我们吸入肺腑的春天气息,是最好人间美食的藏身之地。说到炊烟里的故乡,还有什么可以让我们如此亲近?黄昏时炊烟,在屋顶缭绕……追溯已逝的一个季节、一片土地、一方风俗,我非常珍惜自己曾有过的体验。”

我爱这样美又实用的《这里是江南》,那些优美文字中的文化流淌间,还介绍了许多带着记忆温度的菜品和经历。作家谈正衡这样写道:“寻常饭菜,一饮一啄,皆是自己碗里的今生今世;那么,味道的厚薄,则常常消融在人情冷暖的领略里。”他真的吃透了地域文化和民间文化,有这般体会,应是在幸福中浸泡太久了。

《这里是江南》读后感(五):春来江水绿如蓝,只因这里是江南

文:书侠麦克元

关于我最先想到的就是“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而诗歌上我最先想到的就是白居易的那首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你若要问我江南有什么好吃的,我多半说不出,也道不出,大概印象是有好酥饼和点心,还有杭帮菜等等,别的是真不知道了。

但是翻开谈正衡《这里是江南》的时候,才知道,为啥隋炀帝要在江南自缢,为啥乾隆要几下江南。真是风景美如画,美食香天下。

说起谈正衡,有必要介绍一下,他是芜湖人,是地域文化和民间文化研究者。他从2011年以美食畅销书作家身份出道以来,炙手可热,近年出版多部畅销书作品,深受读者喜爱。

说起美食,我想起了《报菜名》:蒸羊羔、蒸熊掌、蒸鹿尾儿、烧花鸭... ...中华地域宽广,美食更是数不胜数,中国人会吃,也能吃出花样来,更能在艰苦的条件下,充分利用手里的食材。在中国的心里,把食材用好,哪怕是看似不好的食材,也能做出美味佳肴来。

江南,是个美丽的地方,我曾经有幸在绍兴住过几天,但是遗憾的是,没能品尝到当地的美食。江南的地域,也不是固定的,从原来的长江之南,变成后来的长江中下游的某一片区域。其实不管是长江之南,还是长江中下游,都是中华大地的美丽国土。

江南不仅仅只是江南,还是很多人的故乡。

开篇的螺蛳极大地刺激了我的大脑,光听名字就已经很有那味儿了。我是无法享受螺蛳的味道的,但是不妨碍很多人对它的喜爱,有些人简直就是无螺蛳不欢。我原以为江南都是清淡的口味,原来是我浅薄了。

中华大地八大美食,南方独占七席,足以证明这片土地的人们,在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上,创造出怎样的奇迹。

每读到一处美食的时候,口里总是垂涎三尺,好像美食已经在我面前,但是我又吃不到,那种感觉像极了小时候,看着大人嘴动,自己眼睛直盯盯地看,口里哗啦啦的流。

江南不止有美食,还有这片土地上可爱的人。美食是人做的,古镇是人住的。谈美食也离不开江南的名镇和风物。

美食好不好,关键在谁做。好的美食,有特色的美食不一定是山珍海味,也可以是简单小吃。只是因为做的人的手艺出众,也就成为了很多人魂牵梦绕的记忆。

江南的名镇有很多,也有很多当地的手艺人,有人说大鼓书,也有人做乐器,有人下混沌,也有人打烧饼。古镇的故事,在时间的刻度上还在继续前行。

千古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真是中华大地多人才,天地造化有能人。

谈正衡的《这里是江南》,又不仅仅是江南。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