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援助》经典观后感1000字

《援助》经典观后感1000字

《援助》是一部由马克·穆登执导,朱迪·科默 / 斯蒂芬·格拉汉姆 / 安吉拉·格里芬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以下这些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援助》观后感(一):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在说人家好我们不好?!

《HELP》 无意中看到这部英国上个月刚刚上映的关于护理院、护工以及新冠疫情的影片,豆瓣评分7.9分,结果大为失望。 难道敢于抨击就是高分的唯一理由了么?更令人失望和心寒的是豆瓣上这些人的评论,觉得人家的好也就罢了,也不要说我们的不好吧! 疫情初发、最严重的时候我就在发热门诊,政府是怎样统筹组织抗击疫情的、医护人员是怎样勇往直前奔赴疫区的、社区工作人员是怎样没日没夜的奉献的、各行各业为了抗击疫情大家都付出了多少……这些难道都看不见么?还我们不拍这样的,我们为啥要拍这样的?我们有过打了一晚上急救电话没人来,一大早病人死了的事情么?不要总是人家是文化大国,看不起自己的人没人能看得起你!想要强大得自己先看得起自己! 本来我是一个不喜欢在意别人看法的人,但是真的觉得现在似乎多了很多自己并没干啥对祖国有用的事,却成天看着人家好而抱怨祖国不好的人,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呢?值得深思!

《援助》观后感(二):Nobody's coming.

一个护理院的故事,一个被遗忘的地方,一个几乎可以被称作为炼狱的地方,一个护理员和住客之间的温情故事。

相对而言故事的框架并不复杂,讲述了一个全世界人民都难忘的艰难时刻。千人千面,我们已经有太多的影视作品从不同角度去讲述了这一段日子。但我喜欢这部的地方在于,我们并不是每一次都有英雄事迹,我们并不是每一次都会赢,我们是会痛的,我们是会有牺牲的。这一点,我们无需否认或回避啊。

我甚至也不觉得Sarah是一个了不起的伟大的人。她不过是一个平平凡凡的女生,但是在那一刻,放眼望去已经无人了,可这么多可爱的住客们却一个个经历生死而倒下。此情此景,她别无选择,只能坚强去面对。

Nobody's coming. 可能就是有这样无奈甚至绝望的时刻。我们只能艰难自救,而可以依靠的,也只有彼此。

《援助》观后感(三):疫情仿佛是一个时代的开始

一开始还有点困惑,故事为什么以这样一个人物的视角进,似曾相识,似乎没有什么特别。

但疫情开始蔓延这一背景,让我直到了故事的焦点在哪里了。其实,一个扭曲的家庭关系不是重点,一个之前作什么都失败的人不是重点。因为对于中国观众来讲,这样一个充满责任心和爱的人物并不陌生,不管是影视还是现实,在我们被疫情冲击的时候,这样的英雄有很多。

但影片没有像zg医生一样,通过渲染疫情的突然和场面的混乱,以及一大堆英雄事迹来表现疫情带给人们的重创和人们战胜疫情的决心与力量。而是选择了一个单一的视角,一个疗养院的护工女孩,她无微不至的照顾着她的“住客”,在疫情导致封锁、物资紧缺、住客一个个因为感染离去的时候,她独自一人抗住了压力和崩溃。人性的美好,始终是编剧和导演想要去展示的,从这个出发点来说,我是喜欢的。但故事本身藏着的愤怒,也是显而易见的。疗养院的院长为了不让托尼逃跑给他吃安定药,警察抓到逃走的萨沙和托尼时,并不在意托尼何去何从。疫情时期,西方国家的人们,就像萨沙面对无人援助的夜晚、无法逃离的托尼一样,无助且绝望。只剩下与她一样脆弱渺小的托尼,一起面对死神直视的夜晚。

《援助》观后感(四):疫情…无情

这片看得好揪心,揭露了好几方面的社会现实问题,深感新冠疫情下资源紧缺的无助,女主演技真好,一连串的近距离特写都hold住了,“NO ONE IS COMING”,撕心裂肺的痛……

最后对英国执政党的呐喊,无比真实、震撼,再加一星

“-Please… -It’s not my department, love. -No. No. No, it never is, is it? No, never… Never is. Never is. It’s always someone else. It’s the way this country works now. You know, keep our eyes down to the rest of it . You know, cos if we see people queueing up for food banks, and if we see people lying… Lying on the streets, if we see disabled people being left to die, we’ll feel sorry. We can’t cope. We can’t cope with Tory. Not us. Not any more. Underlying health conditions. What’s in them? When did our lives stop being worth the same? ”

泪目…

《援助》观后感(五):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尽力做个人

今天推荐一部关于疫情的电影——《援助》。推荐理由:全靠同行衬托。

电影的切口非常小,聚焦于英国的一家小型护理院,里面住着20位或患有阿兹海默症,或已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病毒席卷之下,医疗资源挤兑,它们这种小型护理院是最先被放弃的。据影片片尾字幕卡显示,英国疫情刚开始的三个月,40%的死亡案例是护理院住客,提供给老人的个人防护用品只有他们预计所需的10%。

护理院内,一开始有20个住客,疫情开始后被迫接收了8个,已经死了9个,剩余的19个人里面已经有12个确诊感染。朱迪·科莫饰演的护工Sarah竭尽全力保护护理院内的住客,但她无私为病人考虑的护理方式被老板认为不够高效。

老板觉得情况已经如此危急,住客能活着已经万幸,并不设法隔离感染者和非感染者。对一些会到处乱跑的阿兹海默患者,还喂吃处方药让他们在房间安稳待着。Sarah无法忍受这种对待人的方式,她要帮助47岁的Tony逃离这个死亡之地。

剧情非常简单,Sarah视角的单线叙事,但就因为小而聚焦,完成度很高,且题材选得足够有代表性,真正做到了以小见大。在疫情还在肆虐全球的当下,我相信今后还会有非常多关于这个议题的电影出现,导演马克·穆登能在疫情刚开始爆发时,敏感快速地抓取到这个题材,拍出这样一部动人的作品,值得被更多人看到。

影片的动机和朱迪·科莫的表演都令人尊敬。

电影的社会化表达很有肯·洛奇式的质感,解剖刀似的剖视疫情中政府的不作为和乱作为,直视镜头高声对政府的质问。几个小时拨打政府、医院各种求助热线都占线,即使拨通也被告知并无医疗资源可调用;医护人员和他们的个人防护用品极度短缺,护士护工要连续工作超20个小时,垃圾袋当防护服……这些,我们也都经历过,但我们没有这样的电影。

朱迪·科莫的表演非常好,几乎有一种纪录片式的真实。尤其是那段20多分钟的深夜戏。凌晨的护理院,只有她一个护工,一名感染上病毒的住客已经快不行了。黑黑的感应灯走道,镜头跟着她打打不通的电话,竭尽全力为临终病人翻身好让最后时刻的呼吸稍微顺畅些。怼脸的浅焦镜头拍出了她的慌张无助、愤怒勇敢,感应灯忽明忽灭,她的呼吸声急促不安,她怜悯这名77岁的临终患者,她信奉众生平等,她要拼命挽救他。

所谓援助,就是能够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尽力做个人。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