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难忘的影子》读后感锦集

《难忘的影子》读后感锦集

《难忘的影子》是一本由金克木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8.00,页数:20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难忘的影子》读后感(一):北漂青年金克木

如今的北京是中国最重要的都市之一,是中国的文化中心,在民国时期她也是最重要的城市之一,吸引了一大批知识青年前往学习工作,在这群“北漂”人里有过很多文化名人,如鲁迅,齐白石。《难忘的影子》一书的作者金克木作为“未名四老”之一也成功的跻身文化名人之中。 《难忘的影子》一书是作者继《旧巢痕》之后的又一部自传体小说。内容上接续《旧巢痕》重点讲了19岁以后金克木的人生经历,相比于《旧巢痕》我更喜欢《难忘的影子》毕竟青年事情是人生成长的关键期,对人格的形成很关键,也是进一步认识世界的重要阶段。这个阶段的重要性成就了本书的有趣。第一章标题“双回门”,男青年A同女青年吴一起从S县城南门口外,出发去往团城子和三十里铺,被茶棚老板娘调侃,说二人此去正是“双回门”,两人虽都解释了,但是男青年A不免脸上现出一片红,正是初次接触了异性的羞涩。再到后来十五章“数学难题”接触到了“迷娘”,被周围认识的青年起哄调侃,男青年A百般解释,同时也认为这情形与被误认为同吴“双回门”都不能算作是爱情。但毕竟不同,“双回门”章里的吴与人订婚后,男青年A去学校给吴送信也仅仅在心里想要向吴“问罪”,怨她“喜新厌旧”,而在行为上送完信转身就走。表现出并无留恋之意。而迷娘这边,男青年A向起哄调侃的青年解释则是怕别人在街上碰见他与迷娘一起会说些什么,进而导致迷娘与他绝交,显然他在意与迷娘的关系被破坏,我认为男青年A与迷娘的关系更接近爱情,也是北漂期间作为金克木化身的男青年A在情感体验上的跃进。 不独情感上如此,在学习上亦然,虽说离开旧的家庭前往北平为能入校学习,最后因为无所接济,只能接受社会的教育,也就是作者写的“家庭大学”,尤其是北漂期间居住在头发胡同的阶段,世界语的学习和与人交往获得新知识,都使男青年A在学识上进步不少。 最后是对周围世界的认识与感知上,从起初为省钱与青年B一起将行李置于江西青年看押下,又担心被骗奋力追赶的狼狈,到后来,与张一起打着“北大学生”的假名号去华北工业改进社体验毛织和冒充教徒去仅供外国教徒的教堂练习英语的从容。足见男青年A的在社会认识上的变化。 这段北漂的经历,化作了投向未来的影子,成就了金克木这个文化名宿。当然,于每个人,过往的经历,特别是青年阶段的经历都是那投向未来的难忘的影子。

《难忘的影子》读后感(二):北漂青年金克木

如今的北京是中国最重要的都市之一,是中国的文化中心,在民国时期她也是最重要的城市之一,吸引了一大批知识青年前往学习工作,在这群“北漂”人里有过很多文化名人,如鲁迅,齐白石。《难忘的影子》一书的作者金克木作为“未名四老”之一也成功的跻身文化名人之中。 《难忘的影子》一书是作者继《旧巢痕》之后的又一部自传体小说。内容上接续《旧巢痕》重点讲了19岁以后金克木的人生经历,相比于《旧巢痕》我更喜欢《难忘的影子》毕竟青年事情是人生成长的关键期,对人格的形成很关键,也是进一步认识世界的重要阶段。这个阶段的重要性成就了本书的有趣。第一章标题“双回门”,男青年A同女青年吴一起从S县城南门口外,出发去往团城子和三十里铺,被茶棚老板娘调侃,说二人此去正是“双回门”,两人虽都解释了,但是男青年A不免脸上现出一片红,正是初次接触了异性的羞涩。再到后来十五章“数学难题”接触到了“迷娘”,被周围认识的青年起哄调侃,男青年A百般解释,同时也认为这情形与被误认为同吴“双回门”都不能算作是爱情。但毕竟不同,“双回门”章里的吴与人订婚后,男青年A去学校给吴送信也仅仅在心里想要向吴“问罪”,怨她“喜新厌旧”,而在行为上送完信转身就走。表现出并无留恋之意。而迷娘这边,男青年A向起哄调侃的青年解释则是怕别人在街上碰见他与迷娘一起会说些什么,进而导致迷娘与他绝交,显然他在意与迷娘的关系被破坏,我认为男青年A与迷娘的关系更接近爱情,也是北漂期间作为金克木化身的男青年A在情感体验上的跃进。 不独情感上如此,在学习上亦然,虽说离开旧的家庭前往北平为能入校学习,最后因为无所接济,只能接受社会的教育,也就是作者写的“家庭大学”,尤其是北漂期间居住在头发胡同的阶段,世界语的学习和与人交往获得新知识,都使男青年A在学识上进步不少。 最后是对周围世界的认识与感知上,从起初为省钱与青年B一起将行李置于江西青年看押下,又担心被骗奋力追赶的狼狈,到后来,与张一起打着“北大学生”的假名号去华北工业改进社体验毛织和冒充教徒去仅供外国教徒的教堂练习英语的从容。足见男青年A的在社会认识上的变化。 这段北漂的经历,化作了投向未来的影子,成就了金克木这个文化名宿。当然,于每个人,过往的经历,特别是青年阶段的经历都是那投向未来的难忘的影子。

《难忘的影子》读后感(三):这位北漂民国青年寻到了知识宝藏

近几年,全社会考研考公考编的“内卷”热潮不退,“上岸”越来越难。而在民国十九年,一个只有小学文凭的青年,怀揣家里卖地换来的钱(尽管他并不清楚这一点),来到北平求学。在那个年代,他没有上大学的资金和学历资格,但是却有一颗炽热的求知之心。他凭着兴趣探索,通过去图书馆看书,去大学旁听课程,向各个领域的人拜师学艺,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由此自学了世界语等等外语,也通晓了戏剧、文学等等许多文化知识,再到后来成为一位著书立说的学者。

这听起来就像小说一样的传奇经历,确实出自一部小说。这是一代文化巨匠金克木的自传体小说《难忘的影子》。他说这本书中真真假假,“你若当真,它就显得作假,你若当虚构看,它又太像真人真事了。”

小说主人公青年A的北漂经历,跟现实中金先生的经历几乎一致。两人都是安徽人,北上时间都是1930年,学历都是小学毕业,而最富传奇色彩的那些情节,包括在图书馆“上大学”以及学习外语的经历,明眼人一看都知道这就是作者本人的真实写照。更何况,青年A连爱好谜语这一点,都跟金先生“撞”了呢。至于小说中青年A最后成长为什么样的人,书的结尾并未明示。但书中偶有只言片语,表明他日后至少也是在创作和翻译方面有所建树的。

从真人真事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内容可以看作是金克木另一部自传体小说《旧巢痕》的续集,故事年份是线性推进的,主角从小孩子变成了青年A。

金克木虽然只有小学文凭,却在风雨飘摇的那个年代,通过自学成才,最终成长为一位博古通今、学贯中西的文化巨匠,他是中国著名文学家,翻译家,梵学研究、印度文化研究家,知识渊博,文理兼通。小说中的青年A仅仅是一个青年,书中还未提及他的人生如何发展。而金先生的人生已在本世纪初落下帷幕,假设《难忘的影子》有续集,那么故事或许会从主人公在北京大学图书馆任职,从事创作与翻译工作开始讲起吧,一直讲到他去往印度,走上梵学研究之路,回国后担任哲学系教授的经历,再一直讲到他直到去世前仍然好学不倦,笔耕不辍,一生视读书为乐趣的求学态度。

《难忘的影子》一书,文笔是比较克制的,带有旧时代知识分子的那种冷峻感。叙事生动自然,基于人物性格而生发出的情节和对话,处处透出来一股幽默趣味,但又不是搞怪逗笑,而是朴素灵动的。

青年A离开家乡北上求学,这也意味着从此他要学会自立了。少不更事的他来到北平,发现没有中学文凭不能上大学,而要读中学,家里的经济能力也已经是供不起了。于是他另辟蹊径,上了“家庭大学”。

为了学习世界语,他报了一些家教课,课没有正经上,却跟教师们聊成了朋友,同时也通过这些良师益友敲开了外语学习的大门。他混迹图书馆、旧书店和书摊,也认识了不少朋友,由此得以进入大学旁听各种感兴趣的课程。他自称学习用的是笨办法。想学会世界语,便把书架上相关的书,从头到尾一本本排队看下去。去到另一个书架、另一个图书馆,也是这样下苦功夫研究,终于是把世界语学通了,也得以了解到外语所承载的异国文化。

这让人想起了金克木学拉丁文的经历。他读书完全出于好奇心。当时傅斯年送了他一本附有英文注释的拉丁文《高卢战记》,他先学完书后的拉丁语法概要,然后从头读起。“一读就放不下了。一句一句啃下去,越来兴趣越大。真是奇妙的语言,奇特的书。”于是他学会了拉丁文。(引自《书读完了》)

那是一个迷茫的年代,关于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也关于青年个人的人生选择。一个人愿意读书,已经难能可贵。而青年A即使在他的“家庭大学”读了许多书,获取了丰富的知识营养,却也不能取得学历文凭这些现实物质的证明。

那又是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年代,青年A找到了适合自己生长的土壤,并不断汲取养分。完全出于对知识的热爱和追求,他一心钻研,满怀激情地在知识的宝库中不断探索。他是一个虔诚的朝圣者,却不是愚昧相信书中和课堂上的一切知识,而是有自己的判断。他吸引了同频的人,结交了许多志同道合的好友,他在精神上是真正的富有。

如果把《难忘的影子》当作金克木的传记来读,由于没有完全梳理他的生平事迹和成就,所以并不能完整认识作者本人。而如果把这本书当作小说来读,书中关于时代和历史事件的一些叙述也不够清晰,似乎有一种若有似无的淡化处理,和故事主线的关联也相对比较松散。这就导致一开始读会觉得有些莫名其妙,而读到结尾,更会好奇青年A以后的路是怎么走的。

最好的方式是正如金先生所说,“本来是影子,不必核实”,真真假假,无须计较。青年A是金克木的影子,但是这个影子又是如此真实。读完一个民国青年的求学和自我教育经历,联系到金先生富有传奇色彩的成长历程,感受他对于读书和知识的热爱,从而令我反思自己求学求知的动机和方式。读后有所启发,便是一本好书了。

愿以此书自勉。

2022.9.21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