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冲动》经典影评集

《冲动》经典影评集

《冲动》是一部由阿奈尔·卡里亚执导,本·卫肖 / 埃莉·哈丁顿 / 伊恩·盖尔德主演的一部惊悚类型的电影,以下这些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冲动》影评(一):于低角度浮动

为了本卫肖看的,意外发现这片子很纯粹。

小人物的真实在于小人物始终是小人物,ta没有有清晰的精神线索与确切的行为动机。普通,就是最大的真实,乔瑟夫甚至根本没有枪。

当人习惯了在有毒的环境下生活,作为承认有毒的代价,身体便与毒素共生。病变之处并不疼痛,而是缓慢侵蚀人的心智,屏蔽身体对外的感知。可环境的奇诡在于,它仍然提供解药,服下去,人就又找回生命原初的力量。譬如善意、情感、美好。两相抵充,人得以如常生活下去。

而当环境无孔不入地监视、命令,加剧它的掠夺之时,平衡被打破了,个体的存在意识无处躲藏。货架角落里失控的罪恶感、狭窄空间中的情爱、每一句挤压出的道谢、对母性/家庭的眷恋,这些都是随机的、普通的琐碎,就像同样随机的抢劫、破坏、恐吓。人向下生活,也向上生活。

人首先被剥夺的是智性,因此反而要毫不犹豫地使用它,哪怕是为了修个电视。当人找回了智力的权力,便有胆子行使己愿,释放即刻的怪异与恶感。当人的愿望被满足,就需要内心平静,触摸和感受美。可人又并不确定自己的智慧,表现出自虐与寻求终结。

《冲动》影评(二):漂流少年

看得很舒服… 结尾的印度舞我理解为是点题?——舞蹈是身体被架在了音乐上的纯粹物质运动——主角是一波纯粹绵延,即便最终被锁在了警笛声和玻璃空间中,微笑也仍代表着谵妄。 这种无zf主义秒杀joker好多条街啊。 这部片的主角是实现了纯粹身体-精神自由的,特别是相比于影片开始时他的日常生活。 joker则是压抑后对疯狂的释放,变成某种运动的象征形象。 但前者并不是受压抑后的某种颠倒,而是从来都隐藏在日常生活内(例如牙瘾),时时等待着某根线、天线(例如牙瘾咬玻璃咬碎了),一接上了就自然地往外溢出来了。这不是运动的象征,而是运动本身。 男主抢银行纯粹是因为某种事件性的强度/印记:要帮喜欢的女生买东西,结果一直卡刷不出钱,于是晃着晃着就抢银行去了。并且最终也对ta人没有造成太多的伤害——上了喜欢的女生互相都很开心;开走了小混混的跑车;打完架扶对方起来说拜拜。而染了红色的银行钞票,以及撕碎宾馆里的东西,更是标明了主角更多地是在把“社会性事物”还原为纯粹物质,过程中自己开心的像个孩子。 风格是仿萨弗迪兄弟的(推荐《原钻》),不是由剧情丰满或节点式转折所支撑,而是不断遭遇具体事情而绵延着,妈妈说这不像是看起来好的生活,但我说没有关系啊我感觉很快乐,她接纳了我的快乐和我抱在了一起,爸爸却垮起个批脸走去报警了。

《冲动》影评(三):一点感想——近些年的现象

聚焦小人物,准确来说是“小众人物/少数群体”,一直是电影本身的大主题。很久以前的电影主要喜欢表现小众现象本身,随着公众对少数群体的生活的了解逐渐广泛,现在的电影也逐渐开始从少数人群身上挖掘深度,开始不走现象而打“心理牌”了。2020的surge,2021的钛,还有一些我一时间想不起名字的电影……总之算是流水的主角,铁打的基本盘。

少数群体的故事能够快速挤占电影市场,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人们不变地想从影像中获得脱离日常的体验,同时满足人性里那点儿窥伺欲。大众可以从少数人身上攫取他们平时缺失的,持续的强烈情感——疯狂、悲痛、淡漠、压抑……只要被贴上这些标签,这个电影就算“前卫”了,同时还能满足大多数人贫瘠的幻想,补充他们茶余饭后的谈资。而电影制作人们要冲奖,要拍些提现自己水平和思想的奇形怪状的东西来当作证明,于是就有了现代电影的“为赋新词强说愁”——我作为群众,心甘情愿为你(少数人)代言。我写出来的东西很新颖(吗)很超出常规,绝对不会让你和普通人踏进同一条河流而污染你的特别。你疯狂的原因令人共情,举止表现却带着一副普通人单纯脑补和强硬塑造出的违和感,结局又莫名其妙毫无道理地与生活和解,获得爱与和平。我建议观众还是关心一下摄影师的身体健康比较好,告诉他/她平时多锻炼,免得手持用得比只是常速走的主角还要晃动。

《冲动》影评(四):情绪失控片。全程被男主剧烈的情绪变化带动着,焦躁无比。摇晃的镜头,狂躁的举止,不可抑制的情感,让人极度不适,有共情但更多的是急不可耐地对结局的渴望……

情绪失控片。全程被男主剧烈的情绪变化带动着,焦躁无比。摇晃的镜头,狂躁的举止,不可抑制的情感,让人极度不适,有共情但更多的是急不可耐地对结局的渴望……

男主是个安检员,整天与刁钻的被安检者打交道,忍受着他们的无理要求和过激举动。同事之间也少有互帮互助,只有相互的吆喝,和不近情理的限制和要求。这让男主非常不适。回到家想安静一下,楼下的邻居又整天整饬着他的摩托,让男主彻夜难眠。回到家,又要忍受父亲的无理和专制,母亲虽然很是爱他,但是又软弱无力。所有的一切让男主再也难以忍受,假装成一个社会人实在太难。一次在家咬破了杯子,让他彻底地释放了。先是在安检点拿起人家要求扔掉的水,喷得到处都是,接着又是跳上安检口的围栏扭来扭去,被安检点赶出来以后。他得知自己心仪女同事生病没有来,就跑去她家帮她修电视。因为没有数据线,跑去买时,银行卡又被吞,他彻底暴怒了,竟然威胁银行职员把钱给他,还竟然成功了。买了数据线,修好了电视,还成了好事。这让男主彻底放飞了,他不断去威胁前台人员给他钱,感觉自己无所不能,但是为所欲为的结局就是被撞得头破血流,又被彻底困住,绝望放弃……

不得不承认男主的演技封神。男主好像是《香水》的男主,印象深刻,果然演技了得。其实社会中的人们无不压抑着自己,尊崇着法律、惯例、舆论……等等方面的事情,但是每个人也都有个度,如果被压抑时间长,过了这个度,人就会发疯,就会歇斯底里,反社会,偏执,让人不敢去认。我想男主就是被压过了头,彻底崩溃后放纵自己,才做出了这么多疯狂的事,他自己可能都意识不到吧!

《冲动》影评(五):打卡本·卫肖 真心想说爱你不容易

今年圣丹斯电影节参赛片, 本片也是导演阿奈尔·卡里亚 (Aneil Karia)剧情长片处女作, 本·卫肖 (Ben Whishaw)主演。

小本本这次扮演一个平庸的男人Joseph, 他在机场当保安。。日常站在安全金属探测门前帮旅客进行人工检查。。每天与形形色色的过客打交道,工作繁琐而沉重。。。与此同时,他孤僻、无友、离群索居。。公寓环境喧闹、Joseph在同事间毫无存在感、父母对其淡漠、生活无味。。。他有个要金属、玻璃等硬质物体怪异的习惯。。。

这部片子大部分用手持摄像机拍摄。。电影对普通观影者非常不友好:故事很多时间充斥着白噪音、令人不知所措、坐立不安。。。。前30分钟内随时放弃的冲动。。。。。就走观者精神恍惚间。。男主崩溃了。。他发狂、打破所有的桎梏。。。于是剧情如脱缰野马、一发不可收

Karia says of his protagonist:

“Though Joseph might seem to be a unique case, I hope that his story is speaking to something much more universal. Now more than ever it feels like we have had enough of surface-existence and are yearning for a deeper more present experience of the world. I hope watching this film feels like a visceral and meaningful trip.”

The viewer cannot help wondering whether Joseph will become a new version of Travis Bickle, the Joker or Falling Down’s D-Fens. The answer ==> ‘none of the above’ as Joseph he starts on a crime spree while passers-by completely ignore him. Karia does not intends to condemn the indifference of city dwellers, but conduct a wake-up call to a world full of anger that no one gets agitated when they run into an intimidating wacko who laughs maniacally and makes ugly faces.

观看《冲动》本身是对观影者心理素质的锻炼,喜欢小本本的可以关闭音量看字幕。。。。电影本身不是我的菜。。。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