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和狗狗的十二次哲学漫步读后感摘抄

和狗狗的十二次哲学漫步读后感摘抄

《和狗狗的十二次哲学漫步》是一本由[英]安东尼·麦高恩著作,未读·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78.00元,页数:36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和狗狗的十二次哲学漫步》读后感(一):读后感

在武汉新华书店看到的,回来买的。很有意思的入门书,有意思的地方在于告诉我们哲学起源于我们常常思考的问题。

这种体裁也算不上有新意吧,读过科学哲学的历史导论之后再看这本书的科学哲学部分感觉还是比较容易懂的。其他的地方有讲的易懂的地方,有即使借助和狗狗对话也讲的不是很易懂的地方。

1.犬儒:不相信人们的动机是真诚和善良的并且总是以嘲笑、讥讽的方式来表达自己这一看法的人。

2.亚里士多德美德就是幸福的观点在一定程度上被基督教所继承。

3.康德的道德律令:要只按照你同时愿意他成为普遍的行为准则的法则去行事。

4.哲学往往想给出统一的答案,但是也许不存在统一的答案,不过总是真理越辩越明。

5.其他人是否和我一样有思想,是少数无法追溯到希腊时期的哲学问题。

6.哲学的划分,伦理学,认识论,形而上学

伦理学是告诉我们如何生活,认识论指的是哪些被研究的可以称为知识,形而上学包含其他剩余的哲学内容,叫这个名字是因为字面意思是位置排在《物理学》(亚里士多德关于自然科学的著作)之后。

7.存在问题是形而上学的一个子集,被称为本体论。

8.哲学始于公元前六世纪的两座思想重镇,一个是位于地中海沿岸现在土耳其境内的爱奥尼亚。

9.前苏格拉底派的哲学家很重要的一点是构建理论的能力,我觉得这种能力也是科学研究中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可以了解下中国古代哲学家在这方面的成就。

10.希腊神话的诞生和前苏格拉底派的哲学家总是用拟人的观点来看待神灵显然是有关的。

11.德谟克利特,原子论。并非神创造了人,而是人创造了神。

12.柏拉图,少见的对自己的理论展开强有力的批判。这是很值得学习的一点。

《和狗狗的十二次哲学漫步》读后感(二):哲学世界两条狗:卡列宁和孟弟

一、试图进入哲学世界+对这部书的初印象+撒播中残存的神圣

不论是被建构还是出于本能,对世界的好奇已经成为我追求知识和计划人生航线的出发点。机械时代实用主义至上,思考是无用的,比起了解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计算机二级证书和驾驶执照显然更有价值,能让我们在这个时代多些筹码。然而我还想思考,即使思想的重量让我逐渐沉默寡言,有些不知人情的呆板。

大二时试图进入哲学世界,从图书馆借来《纯粹理性批判》和《尼采文选》,其晦涩程度让我怀疑自己是否识字,强忍着手抛书卷午梦长的欲望草草读了几章便放弃了。世面上标榜哲学入门的书籍也有翻阅,这些书,把思考问题看作研究哲学,对我来说有些不顶饱。《和狗狗的十二次哲学漫步》是女朋友买的书,随手拿来翻阅,诚然,初读我带着批判的立场,想来无非是些浅尝辄止的皮毛罢了,讥笑孟弟在其中不过是个可有可无的、吸引读者的噱头,可当我沉浸于其中,期待着下次与阿东和孟弟一起出游,回到雅典学院,探讨真理是朝上还是向下;当我眼见着孟弟的病情加重;当我在第十一次漫游中,面对着叔本华对生命的肥皂泡比喻,怅然若失,我意识到,孟弟的可爱乖巧在这场哲学漫游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我已经喜欢上这个匍匐脚下汪汪叫着提出小小的狗脑袋里大大的疑惑的形象了。哲学与狗狗,请允许我用一个隐喻:精神与物质(最现实的层面)或者,理想与现实。

这种感觉在读完译者王喆所写的关于作者阿东生平故事的简介之后,更加激荡,最终促使我写些短评,是这部书的读后感,也是(就像每次写作一样),对自己的一些整理。阿东孤独的写作者的形象,和他在这本学术性的书里,只言片语中打上的个人印记,在书写文字对对话的拙劣模仿里残存的神圣,让我想起所谓“书里只有一个词,就是作家本人”。无论撒播怎样丢失了对话的神圣感,还是现代传播技术又怎样将身体排除之后以代码的形式回归,我们已经身处语言之中,离开语言我们已然无法交流。或许我们应当对残存的神圣和人类对交流的渴望抱有一定的信心。语言的属性,在索绪尔那里,就是我们的世界观。这一点,我们在第四部分再谈,关于我提笔时,遇到的种种限制。这段时间,所有试图对问题思考的尝试都无可奈何地滑向对词语意义的探讨,让我颇感无力。这本书里提到了这个问题,给了我一些解答和思路。

二、卡列宁给我留下的印象

孟弟让我想起,昆德拉笔下的卡列宁,在《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的最后一章《卡列宁的微笑》中,卡列宁死了,在爱它的人的怀里,带着微笑。昆德拉说,人类失去了与自然对话的能力,被逐出了伊甸园。卡列宁代表着一种生物意义上的人类原本拥有的平和与幸福,当然不是现代意义上的物质堆砌的幸福,是动物式的,天真的幸福。或许一切痛苦的源头就来自于这种撕裂和分离。

三、关于孟弟

孟弟是

四、个人知识世界的一点实在好处

五、无论我们的思想跑得多远,肉体总会消逝,或许,费斯克说得对

《和狗狗的十二次哲学漫步》读后感(三):谁能拒绝一只会聊哲学的狗呢?

谁能拒绝一只会聊哲学的狗呢?

——浅析《和狗狗的十二次哲学漫步》

忘记了是在哪里看到过这本书的推荐,但清楚记得是在离家不远的“西西弗书店”看到了它。正巧遇上寒假,于是便购入阅读。

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个名叫“安东尼·麦高恩”的英国哲学博士,出版过很多文学作品,其中最出名的应该是在2020年获得英国卡内基文学奖的《云雀》。目前他和他的妻子孩子以及一只马尔济斯犬“孟弟”生活在伦敦北部,继续着创作生活。

安东尼从孟弟身上获得了灵感,由此借一人一狗的日常对话铺开了一幅别开生面的西方哲学史画卷。

当然,毫无疑问,狗狗是本书的主角之一,它在书中的作用有两个,其一是组成一条行文的暗线,在作品的前半部分就暗示出孟弟身体有问题,最后孟弟果然去了医院,并且借此展开对生命意义的探讨;其二是类似于相声中的捧哏,由孟弟作为对哲学不甚了解的读者视角,对安东尼提出一系列由浅入深的哲学问题。

但是,这其中也不免有些哗众取宠之嫌,因为孟弟真的没有什么引导性质的作用,原本以为这只小狗会像《小狗钱钱》里的小狗一样充满智慧,或者它和安东尼的关系就像《苏菲的世界》中苏菲与艾伯特的关系一样,但是并没有,它似乎就只是一个线索、一个捧哏。事实上在阅读过程中就算不看孟弟说的话,依然不影响阅读体验,所以说狗狗的设计既是个亮点,也是个败笔。

不过可以理解,毕竟狗狗能有什么坏心眼呢,又有谁能拒绝一只会聊哲学的狗狗呢?

那么就让我们回到这本书的主题——西方哲学史,看看作者处理的如何。

按照作者的意思,他不愿按部就班、一板一眼的像传统哲学教材那样处理哲学史,很好理解,不然不懂哲学的人干嘛要看这本书呢,直接买本教材不香吗?

所以作者调整了讲史的顺序,他没有单纯的按照时间发展来讲述哲学,而是分为了7个板块,按出场顺序分别是:伦理学、他心问题与自由意志、逻辑学、形而上学、认识论、科学哲学、生命意义,并将这7个板块巧妙地融入了与孟弟地12次漫步之中,深入浅出,寓教于乐。

但是坦白讲,这样地划分还是很令人费解的,哲学的研究领域确实有很多种划分,比如按照存在与认识的角度,哲学可以分为形而上学、认识论、伦理学;按照研究领域划分,可以分为西方哲学、东方哲学、科学哲学、逻辑哲学、伦理哲学、宗教哲学、美学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等。

而作者划分的依据其实并不明了,似乎就像书名中写的那样——漫步嘛,说到哪儿算哪儿咯!

再关注回作者具体写的内容,实话实说,都作为不专业的西方哲学史入门书籍,这本书可比《苏菲的世界》《哲学家们都干了些什么》要严肃多了,再直白点说,这本书并不是那么通俗,我甚至怀疑之前没有接触过西方哲学的人第一次读这本书大概率是会看得云里雾里的。

不过问题不大,虽然这里面的内容并不像它的书名那样活泼有趣,但最起码也没有太多偏离哲学领域主流共识的东西,其中作者分别用2到3次漫步的时间介绍了伦理学、形而上学、认识论,这3个东西既是作者在书中重点介绍的,也是哲学领域中久经不衰的。

伦理学其实就是人类在社会中的道德规范,书中主要比较了尼采的奴隶道德与贵族道德、柏拉图的极端道德实在论、亚里士多德的美德说、康德的义务论,以及功利主义的道德观念;形而上学其实就是研究存在为什么存在的学说,起源于古希腊时代先哲对世界本原的种种认识,终结于……不好意思,至今仍未终结,并且在发展过程中经常有新的东西出现;认识论就是探讨人何以认识世界、怎么认识世界的学说,其中最有名的就是近代哲学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的纷争,可谓是你方唱罢我登台,最后康德的出现终结了这场看似永无止息的论战。

这些都不展开去说了,书中作者自己的观点可以说乏善可陈,顶多举一举比较新颖的例子或者表示一下对某种观点的赞同或反对,并没有太多新的东西,毕竟人家只是一本哲学科普书嘛,所以具体这些在网上查一查都差不了多少。

最后,其实这本书对于不懂哲学的人来说还是很值得一看的,奥卡姆剃刀、休谟的叉子、物自体……很多哲学梗在书里都能找到,看了绝不吃亏~

《和狗狗的十二次哲学漫步》读后感(四):书评 |《和狗狗的十二次哲学漫步》

成长,就是认知不断的升级 Hi,你好吖,我是宁悦~ 这本书来源于参加晓雨的读书营,抽奖中的。看了将近2个月。感谢晓雨组织的100天读书计划,以及美辰助理不断来催书评,终于难产出来了。

很少看关于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维特根斯坦等哲学家的内容,读起这本书是有些吃力的,每次打开这本书都很需要勇气。

接下分享如果有异议的地方,请你一定指出,我们一起交流吖~ 《和狗狗的十二次哲学漫步》这本书是讲主人和孟弟十二次漫步,讨论了12个不同的哲学主题,分别是: 第一次漫步:什么是好狗狗,什么是坏狗狗

第二次漫步: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及美好生活

第三次漫步:敢于求知,做“对”的事

第四次漫步:给自由找个理由

第五次漫步:逻辑小溜圈

第六次漫步:形而上学101:鸟粪里白白的东西第

七次漫步:把让孟弟生无可恋对型相和共香问题聊完

第八次漫步:你以为你知道的就是你知道的?

第九次漫步:经验论:我就是知道了

第十次漫步:终结者康德

第十一次漫步:科学哲学:蚂蚁派、蜘蛛派、蜂蜜派

第十二次漫步:叔本华的肥皂泡与生命的意义

就伦理学、自由以及生命的意义来和你一起寻找与探索。

01什么是好狗狗,什么是坏狗狗

通过连锁悖论得到结果——引出情绪主义(当你喜欢我做的事情时,你就说“乖”,当你不喜欢的时候,你就说“别闹”)——再到道德的判断——最后引出相对主义。

读完这章,觉得万事万物是没有答案的,关于答案来说,最关键的是“问题”是什么?

问题是一切关键的核心,至于答案却要始终去探索。

就像我们之前经常说的:

你是谁?你打哪来?你打哪去?

回答出来的内容绝对千奇百怪,就像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我是对的,你是错的”。这句话在工作中,生活中其实会经常听到一句话,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结果:我们通常会带有自己主观意识去判断对与错。

在我们的社会中,关于对错并没有普遍的共识,而且一些出现分歧的地方似乎也没有确凿的解决办法。

因为我们每个人出生的家庭背景、生长的环境,遇到的人,发生的事,读过的书,见过的世界各有千秋。

对与错仅是每个人根据生活的背景对事物看待的角度不一而已。

然而争论对与错背后,在即将表达你的想法的时候,说出来的内容是否能让对方的内心感到温暖舒适。

但评判的标准如果仅仅是以“我觉得,我喜欢我不喜欢等”,主观来判断的话,那最后得到的结果则是没有内容所支撑的。道德判断就是变的非常无力和苍白,难以影响世界。

02给自由找个理由

我们真的自由吗?

这一章读完,觉得整个人都是被拉扯着。

不管是做恶魔还是天使,其实都不自由,都有被束缚着,但两个极端中间存在着弯弓的平衡,对于我们来说,是可以自由的做出选择。

不管做怎样的选择,做出选择的最后的成果呈现的那个你,是原本就存在的,我们每时每刻,要做什么,都是被环境以及意识所决定好的。

你身上具有某种决定你成为你自己的东西。比如爱说谎的人变得诚信,遵守决定的选择,此时此刻你改变了自己,维护了你的自由,并基于这种自由承担起了责任。

有没有觉察过:当你有意识地觉得做出某个行为之前,该行为已经开始了。

比如:要写总结日记了,随后我的手已经打开本子开始写了。

生而为人就意味着你可以改变。

03生命的意义

最后一次漫步,叔本华的肥皂泡与生命的意义。

你相信有上帝的存在吗?或者是相信佛教的轮回吗?

你有没有想过:我们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生命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叔本华描述:生命就像肥皂泡,尽管我们知道它终究会p破裂,但我们依然会尽力的去吹它,把它吹的大大的。 作者认为,肥皂泡象征着幻灭,象征着转瞬即逝的东西,集统一、多变、和谐于一体,如同伟大的艺术品,每个泡泡都是完美的,却又是独一无二的。

很喜欢作者阐释的“泡泡理论”。

很早之前思考过这个问题。生命是生生不息。即使没有了这具肉身,但之前存储的记忆却是存在的。

虽然一切是空性,如梦幻泡影。

但唯有我们此生做为人——“人身难得”,更应该去做一些使世界变的更好,更美,找到自己的使命所在,不枉白走一遭。祈愿所有的生命都远离痛苦,你爱的人,爱你的人都平平安安,健健康康的。

哲学确实真的很让人深思,好多追其本源的内容,大哲学家们费心的去研究:研究我们人类,研究我们的行为、研究我们的意识、研究我们的一切,方方面面。

纵其一生,我们都是在探索答案。

作者简介: 宁悦 通过文字的方式深入思考提高复盘总结能力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