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我不想成为任何人读后感100字

我不想成为任何人读后感100字

《我不想成为任何人》是一本由[英] 卡斯·亨特著作,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80元,页数:34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不想成为任何人》读后感(一):我不想成为任何人

直到故事最后我还在为i-瑞秋最后的结局感到难过,不管是从哪个方面讲,她都是一个很出色的机器人,甚至可以算是半个人类,因为她有一半以上的人的意识,她有感情。可现实就是人机无法相爱。很高兴在故事的结尾i-瑞秋依然记得艾登,而此刻艾登已经开始了新生活。 i-瑞秋更像是一个过渡,一个真正的瑞秋离开以后,留给家人们去接受这个事实的过渡,更像是一个替代者,但是好在最后无论是艾登还是克洛伊都把i-瑞秋当做是一个人来看待。 让我很气愤的一点在于艾米和克洛伊的友谊。在我看来艾米不值得被原谅,无论是那天艾米生气对克洛伊脱口而出的指责还是将克洛伊如此重要的秘密告诉杰米,都不值得原谅。而且在故事中,在克洛伊深陷难过之时,艾米身为好朋友非但没有陪伴反而和杰西交好,而背后的原因只是为了靠近杰米。虽然说是没有人有义务陪你一起难过,但是杰米的行为真的让我很难去接受。

其实这段时间,我也差不多算是感同了一下克洛伊的身受,当我一次次试图去向好友寻求安慰的时候,我得到的只有冷漠。而后我的心情变好,不再告诉她们我的难过事时,她们向我倾诉,我只是稍微的用她们对我的态度来反馈她们,她们却指责我冷漠。想到差不多两年前课上老师问我们,认为自己有五个及以上好朋友的请举手,当时在场举手的人并不多而其中就有我。两年的时间改变了很多,我现在几乎没有什么朋友了,虽然有每天相处聊天的朋友,但是我很清楚无论此刻我们彼此如何靠近,实际上我们的心相隔十万八千里。

我不知道该把这个归咎于长大后的冷漠还是孩童时的天真。我只知道 有些东西一旦有了缝隙就再也回不去了。

人本孤独,降低对别人的期待。好好爱自己。世上本就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

《我不想成为任何人》读后感(二):成為一個和機器人一樣的聖人

拖了兩天,昨晚一口氣讀完了。原本因為酷酷的書名吸引借回來準備隨便翻翻的書,很意外地很好看。

有句話可以用來反駁如果你被人PUA「你錯在慾望!你要停止慾望!」甩給TA 書中iRachel的話:慾望是驅動人類不懈奮鬥的主要動力!人之所以為人,就是因為人有慾望,且會為了這種慾望付出行動!

書中iRachel的形象飽滿,難免讓人幻想自己也能被這樣一位機器人伺候着!她不僅有精緻的人的外表、肌膚、甚至逼真的生理結構,還能共情人的心理,最可貴的是她不動聲色,如Siney所說「她很安靜」,除了擁有人類的優點,她也避開了與之對應的人性的弱點,例如聰明勤奮可能也兼具好勝倔強,能力強但不近人情,事業有成但不顧家……可iRachel聰明勤奮、無所不能而幾乎絕對服從,她的任務就是讓主人舒適、安全。她擁有自己的情感但永遠不動聲色地消化自己的情緒,所以永遠不會與人類產生真正的情感衝突。擁有超能力且永遠理性,這是人類自己的努力方向嗎?

最感動的瞬間:失去記憶的Siney獨自在街頭找回家的路,恰好遇見沒有電的iRachel倒在地上,她不離不棄冒著風寒守護著她嘴裡陌生的「姑娘」:無人來往的夜的街頭,老嫗懷抱著「死去的姑娘」,孱弱的身軀,溫暖的力量!再一次被「單純」電到了!

iRachel最終選擇消除記憶重啓,她被愛爾蘭詩歌The last rose of summer的唱詞深深觸動:

當真摯的心已枯萎,

所愛的人已逝去,

誰還願留在,

這荒冷的世界獨自淒涼?

當機器人懂得了「愛」,是機器人的努力方向,還是反過來,人要努力成為像機器人一樣的聖人?

《我不想成为任何人》读后感(三):做闪闪发光的自己

“我不想成为任何人”,读完我会觉得,这是i-瑞秋最后的想法和决定。 全书在说,瑞秋死后,通过i-瑞秋让周围人从悲伤中走出来的故事,瑞秋和i-瑞秋会让故事中的人以及读者都联系在一起,经意或不经意。但是故事的最后,i-瑞秋选择开启了自己的生活,而不是继续当“i-瑞秋”。 借用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我们作为人,也应该除了成为我们自己外,“不成为任何人”。 对于i-瑞秋来说,她是作为瑞秋的替代品被瑞秋安排去她家,以缓减艾登和克洛伊悲痛的。艾登和克洛伊在与她的相处中都渐渐接受了她,但对于i-瑞秋而言,不成为任何人是重构外貌,离开艾登一家,重新一个身份,重新开始,而自己的存在依旧是“不完整”的,她有着瑞秋的脸庞、瑞秋的记忆、在瑞秋的家庭里。于是,在公司会议中,她请求格式化重组,重新开始。 对于克洛伊来说,她有一个事业型的妈妈,忙于工作而对自己少了陪伴。故事的开始,说到她临近毕业,与事业型妈妈不同,她想要间隔年,去做更多的尝试,而这件事她只告诉了爸爸,因为她知道,妈妈一定会反对。在克洛伊这儿,她一边渴望成为妈妈一样的人,一边也在逃离成为妈妈一样的人。对于克洛伊来说,不成为任何人是不必生活在母亲的光芒中,做自己想做的事,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故事的最后,借i-瑞秋之口,克洛伊得知,妈妈对自己的期望:尽情发光吧。她也在这段经历中,渐渐明白了自己想做什么。 故事很多地方也在不断强调: 瑞秋告诉克洛伊:如果你不愿意,你可以大胆拒绝;瑞秋告诉i-瑞秋:如果你不愿意,没人可以让你这么做… 瑞秋自己也用实际行为告诉我们,做自己。在辛妮角度讲述故事的时候,借辛妮之口说瑞秋与艾登的组合与传统家庭的男主外女主内的模式不同;瑞秋坚持事业为重……我想,也正因为瑞秋在做自己,所以才会如此的耀眼。 最后,i-瑞秋改变外貌,在博物馆工作,只留下嘴角隐约的疤痕,作为曾经经历的证明;克洛伊在农学园艺方面不断精进研究……她们都在努力成为她们自己,而不是瑞秋。 在我们这儿也是。我们身边总有那么几个闪闪发光的人,因为她们的光芒而羡慕、喜爱她们,或许也有那么一个瞬间,我们渴望成为她们,拥有她们的光芒。可能我们在她们的光芒中,迷失过自我;也可能在她们的光芒中,找到了自我。 但是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我们也可以自信一点,不必去追光,我们也可以做那个闪闪发光,耀眼的自己!

《我不想成为任何人》读后感(四):我不想成为任何人:人生由我

这是夏日最后的玫瑰,

独自绽放着;

所有昔日动人的同伴,

都已凋落残逝;

身旁没有同类的花朵,

没有半个玫瑰苞,

映衬她的红润,

分担她的忧愁。

… …

所爱的人已逝去,

谁还愿留在,

这荒凉的世上独自凄凉?

托马斯.摩尔——《夏日最后的玫瑰》

这个世界不会有两个一模一样的人生,就像你找不出两片一样的叶子;也不会有设定好的不偏不倚的人生,因为生命的魅力在于未知,未知让我们害怕,但也充满希望。

《我不想成为任何人》是英国作家卡斯.亨特所著的一本关于亲情、爱、失去与告别,充满善意的感人小说,讲述的是科学家妻子瑞秋猝然离世后,留下了一个和她一模一样的类人机器人i-瑞秋,希望它能代替自己照顾丈夫艾登和女儿克洛伊,正当他们已经习惯i-瑞秋,并且与她产生了情感的时候,另一场别离再次到来。

正如莎士比亚所说:“一千个观众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所以一千个读者也会有一千篇读后感悟。每个读者的阅历与人生经历不同,阅读的视角也会有差异。而且我一直坚信,阅读其实是“阅”人生,从书中他或她的人生中帮助迷茫的我找寻我的生命之路。这本书让我感触最深的不是瑞秋和艾登的伉俪情深;也不是i-瑞秋与艾登、克洛伊超越生命纽带的深厚情感;更不是人工智能给我带来的科技震撼;而是瑞秋和艾登的不同人生选择,我在艾登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让我重新反思自己当初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时所作的选择。

可以不认可,但要学会尊重

瑞秋和艾登大学都是主修计算机科学专业,但毕业后却走向不同的人生之路,瑞秋选择继续深造,成为一个天才科学家;而艾登选择找一份糊口的工作,去了一家叫做根据地的慈善机构教失业者使用电脑,成为一个佛系的慈善家。在妻子瑞秋的眼里,艾登的工作也许称不上是事业,但艾登热爱这份工作,他认为他在改变世界,虽然这份工作不会给他带来很高的地位或收入,也没有什么晋升的空间,但他确实很满足。瑞秋在各个方面都比艾登优秀,挣得比他多,是家里的经济支柱,但相应的她也很忙碌,基本上没有时间照顾克洛伊和家庭,所以艾登就承担起了瑞秋在家庭中缺失的那份责任,但是这并不影响他们的夫妻关系,他们依然感情深厚,每个结婚纪念日都要很有仪式感的庆祝,我想这大概是因为他们懂得彼此尊重,可以不认可对方的选择,但要懂得相互尊重,即使是夫妻,也不能凌驾于配偶的独立人格之上。这让我想起了Lens杂志在采访一对夫妻时,他们对婚姻的看法:

“夫妻之间的关系不是“人”字形,应该是“H”形,双方都是独立的,中间有个横杠,这个横杠可以是爱情,可以是亲情,也就是把两个人联系在一起的纽带。即使这个横杠倒了,两个人还是能各自独立站着,谁都不会倒,这就是他们对婚姻的看法。他们两个并不是互相搀扶、依靠的,而是独立平行的。”

瑞秋在得知自己患有动脉瘤之后,可能将不久于人世,所以研发出了一个跟她长得一模一样的机器人代替她照顾艾登和克洛伊,这虽然可以在某种程度上缓解艾登和克洛伊的伤痛,但是会时刻提醒他们瑞秋去世的事实,笼罩在失去挚爱的阴霾中,很难开始新的生活。而最后事实证明,没有瑞秋和i-瑞秋之后,艾登依然是一个可以独立站立的人,他开始了人生第二次美好的生活。

艾登印证了一个真理:无论在什么样的亲密关系里,“自我”都是最不能失去的,它是你独立行走的勇气。

“顺潮流”和“逆潮流”

瑞秋和艾登的不同人生选择,是现实主义者和理想主义者的映射,最近可能是被许知远老师的思想荼毒太深,我脑子里总是挥之不去这两个词“顺潮流”和“逆潮流”,许知远老师当之无愧的是这个时代的“逆潮流”者,因为感慨这个时代精神荒芜的他总是说一些不合时宜的话,想要重建一个新的话语体系,想要重新回到那个精神世界丰沛的70年代。而瑞秋和艾登的选择把他们推向了潮流的两端,一个是做潮流的顺从者,做互联网时代的精英科学家;一个是做潮流的逆行者,去做无人问津的公益慈善家。前者可以名利双收,但后者却是清水衙门,想要靠慈善家的工资养活家庭那是非常难的,即使是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英国,可是艾登还是义无反顾的选择了这条荒无人烟的散发着贫穷气息的道路。

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瑞秋是一个野心勃勃争强好胜的工作狂,天资聪颖,专注于科研,希望在自己的研究领域里做到行业翘楚,但艾登不一样,

“我只想快快乐乐的过普通人的日子,而我的快乐,不管是那时还是现在,都存在于简单的事情当中——爱情、朋友、美食、欢笑。我对计算机技术并不感冒,我感兴趣的是人。所以后来我才找了现在的工作,不是因为我想教人们学电脑,而是因为我想帮助人,这对我来说更有意义。”

这是艾登对自我的认知与评价。当一个人清楚的知道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之后,他就会坚定地朝着这个方向去前进,不会被任何外界的力量所干扰,即使是你最爱的另一半。在正确的人生道路上前进,路途纵有荆棘坎坷,但在终点等你的会是鲜花和掌声,所以千万不要为了获得别人的认可而改变你的人生轨迹。

瑞秋和艾登他们都在坚持走自己选择的人生道路上收获了成功,成为了他们想成为的人。类人机器人i-瑞秋也在秘密被暴露后,放弃了瑞秋对自己命运的安排,按照自己的意志重新选择自己的人生——做一个没有人格、没有自我意识的机器人。

人生由我,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由你去塑造。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