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他乡的童年》观后感100字

《他乡的童年》观后感100字

《他乡的童年》是一部由周轶君执导,周轶君主演的一部纪录片类型的电影,以下这些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他乡的童年》观后感(一):领略不同形态的教育

他乡的童年:

教育浓缩了一个国家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01 日本

《他乡的童年》观后感(二):能看到许多他国教育做的好的地方。(待更)

第一集

日本幼儿园的集体式教育:

对有限空间的利用非常值得学习。细节上肯动脑筋。有想象力又接地气。活动器材非常日常,却很实用。教育理念强调孩子的体验;培养强健的体质,体育活动占据很多时间;不过多强化身体上的小伤痛,磨练顽强自立意志,关注意志品质培养,如:自律、不给别人添麻烦等。注重养成孩子分享、社会规范意识、纪律性和习惯养成等。

《他乡的童年》观后感(三):Love——最重要的“能力”

看荷兰那一集的开头时我在想,这样的教育是真实存在的吗?

看到孩子们得到这样的教育是真实存在的,感觉很触动;想到这需要很多人为之付出很多才能做到,就感觉好心疼;后面女导演的泪崩直接让我共情了她。

这部纪录片里面有太多不经意的触动瞬间,才能让我从怀疑到触动再到泪崩。

印象十分深刻的是学校墙壁上贴着的“能力树”,上面有合作能力,有艺术创造等等各种我们感觉陌生却又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能力,最重要的,还有爱。泪目三次,哭了两次,我从来都不知道自己泪点原来这么低。

《他乡的童年》观后感(四):简短,但不完全简短的碎碎念

在B站上刷到一个常住芬兰的博主,航拍的森林很美,这个对我来说陌生的北欧国家(比起挪威和冰岛来说)开始获得我的兴趣。

查了百度百科,形容它是“高度发达的发达国家”!然后就发现了这部纪录片,导演曾经做过战地记者(我小学、初中、高中最大梦想就是战地记者,报志愿第一志愿是新闻类)。 芬兰篇确实很动容,完全理解记者在老人院为什么会哭,从小到大我们的爱好一直是不被认可的,除非能做出点成绩、加分、拿奖,父母和老师还有社会才会认可你的爱好,你的爱好才是有用的,一切不能为你成绩单增加光彩的爱好都是浪费时间。 我们从没有接受到“你不必做一个优秀的人,你只需做你自己。” 哪一个在中国教育体制下成长的人,看到这句话不会被戳中泪点呢?

《他乡的童年》观后感(五):一些关键词

1.日本:集体主义,严谨、秩序,亲近自然;霸凌问题

2.芬兰:自由发展,平等,不竞争,免费教学,对母亲的支持和良好的社会保障,现象学教育;社恐

3.印度:互联网,因地制宜,混乱中寻找解决方法的能力

4.英国:精英教育,重视学科教育,重视艺术、体育,社会责任感,慈善活动

5.以色列(私以这是讲得最全面也更深入的一集):创业大国,非常重视教育,鼓励创新、自立、思辨,失败/挫折教育,个人主义,挑战权威,虎刺巴(Chutzpah),危机意识、生存模式的思考方式,集体主义 教育小丑、中学生创业、多样化学校:民主学校、宗教幼儿园、科学幼儿园

6.中国:传统,全面系统的通识教育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