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会飞的帽子》读后感锦集

《会飞的帽子》读后感锦集

《会飞的帽子》是一本由[德] 罗特劳特·苏珊娜·贝尔纳著作,后浪丨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6.00元,页数:4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会飞的帽子》精选点评:

●苏珊娜·贝尔纳喜欢在绘本里设置一些小彩蛋。这本是”无字绘本“,越细心的观察图,发现的乐趣就越多。”无字绘本“可以三分钟翻完,也可以30分钟都讲不完。

●罗特劳特·苏珊娜·贝尔纳画笔下的动物一向有狡黠意味的表情。

●生活需要幽默感。

●刮风天,要保护好自己的帽子!好喜欢这本书的颜色搭配

●“一顶会飞的帽子,连接起本无交集的人们,这就是奇妙的缘分吧”,无字绘本最美妙的地方就在于你可以像小孩子那样尽情地对着图画畅想,创造属于自己的故事。每次翻开,都会有新的感受。

●偏爱一切无字绘本

《会飞的帽子》读后感(一):孩子喜欢的无字书

全书无一字,但图画描绘了一个完整的故事,我也是第一次遇到这样彻底的无字绘本。意外的孩子 很喜欢,齐齐说终于不用担心有不认识的字了,他自己就能看,还能给妹妹讲。

会飞的帽子

评价人数不足

[德] 罗特劳特·苏珊娜·贝尔纳 / 2019 / 后浪丨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蓝天、白云、草坪、风雪、龇牙奔跑的小狗、戴帽摇摆的鸭子、翩翩起舞的蝴蝶……每一页虽构图简单却充满美感不失童趣,色彩明丽,仿佛就是孩子眼中的世界。绘者罗特劳特·苏珊娜·贝尔纳诙谐幽默中有蕴含着浓浓的情感的作品特点充分展现,不愧是安徒生插画奖获得者。

每次给孩子洗完澡就把书给他们,我就去忙别的了,当我再回来时,会见到兄妹俩嘻嘻哈哈对着书大笑、或者哥哥指着图给妹妹绘声绘色的讲故事的场景,对他们来说这就是幻想的旅程吧!多翻看了几次之后,我也觉得蛮有意思的,因为无字,可以尽情的幻想畅想,长大后就没有的时间在这样放飞自己的思绪了,翻开就能找到童年的感觉。

《会飞的帽子》读后感(二):别动我的帽子!

昨天,同事给我讲了这么一件事。

兴趣班下课了,孩子们一个个高高兴兴地走了出来,就是不见她儿子的身影,她很纳闷:平时一早就“飞”出来的儿子,今天怎么这么长时间不出来?不一会儿,只见儿子一边抹着眼泪一边向她走来。“怎么了?”“我的蜡笔断了几支。”同事急忙安慰儿子:“这有什么好哭的,回家妈妈再给你买几支。”

回到家,详细询问经过后才得知:下课铃声响了,老师请小朋友们收拾学具,他一着急把蜡笔洒落一地,摔断了几支,于是他一气之下把其中两支用脚踩碎后不要了。

同事听了非常气愤:“你为什么这样做?蜡笔收不好,妈妈不怪你,但你任意发火,损坏蜡笔的行为我不能原谅,你的东西来得太容易了,一点不懂得爱惜。这两支蜡笔我是不会给你买的。”“不行,我少两支蜡笔就不好画画了。”“那你自己挣钱去买吧。”母子两人都生气起来。

同事觉得儿子不爱惜东西的原因是:得来太容易。在他的头脑里,还没有“钱是劳动所得”的概念,也没有“劳动是艰辛的”体会。

我听了同事的讲述,建议她给儿子看一本绘本——《会飞的帽子》。

绘本的情节很简单,一个小男孩的帽子被风吹走了,帽子越过小河,穿过丛林,走进动物园,踏上火车,经过了各种各样人和动物的手,最后又回到了小男孩的头上。

在故事开始时,每个人头上都戴着一顶帽子,大风吹过来,小男孩的帽子被吹走了,可是其他人的帽子都还在,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小男孩没有好好抓紧帽子。

帽子飞过小河,被河里的鸭子扣在脑袋上,带到草地上。草地上的小狗把帽子抢走,带回家去送给主人。这个时候可以看出,鸭子很不高兴哦!

主人戴着帽子去动物园,也是没留神,被猴子抓走了。而猴子也没用保留这顶帽子太久,被饲养员用一个香蕉换来了,于是,帽子就跟着饲养员踏上了火车。

火车上有个秃头男人,一路看书,稀里糊涂地把差不多款式的帽子认错,戴着这顶帽子回到了农场的家里,随手放在了山羊的头上。

黑夜降临了,山羊迷迷糊糊差点睡着,躲在一旁的兔子把帽子当成捉迷藏的玩具,戴着来到了小镇上,遇到人类时,兔子麻利地逃跑了,留下帽子被小姑娘捡回家,带在了雪人头上。

这时,帽子原来的主人远远走过来,看到了自己的帽子,帽子终于回到了小男孩的手中。

又一阵风刮过,小男孩急忙用手牢牢地抓住帽子——这一次,所有的人的帽子都被吹走啦!只有小男孩的帽子,再也不会飞走了。

乍一看,好像就是一个温暖浅显的故事,可是仔细想一想,却隐含了一条重要的线索:帽子为什么会一再地飞走?因为所有人和动物的粗心大意。

在得到帽子的时候,他们都很开心,却不懂得珍惜,等到失去帽子的时候,他们的表情都是惊愕、慌张、生气。可是有什么用呢?

这就像极了现在的孩子们。在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的当下,不用说吃、穿的水平早已超过了父母的童年时代,就是在玩的、用的方面也大多享有较高的消费待遇,父母们—般是不忍心让他们在物质上受什么委屈的。这样的条件造就了孩子大手大脚的习惯,不知道东西的来之不易,挺贵的玩具玩一会儿就弃置一边,挺好的信纸写几个字就扔掉了。

《会飞的帽子》用看似浅显的故事,告诉孩子,你自己的东西如果不好好珍惜,早晚就不属于你。难道非要像绘本中的小男孩那样,等到帽子失去了以后才觉得应该珍惜吗?小男孩的帽子最终又回到了自己手里,我们浪费弄丢的东西可不一定能重新回来。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在这一样东西还属于自己的时候,好好利用,好好珍惜。

其实,在孩子2岁左右的时候,就开始对物品的所属权变得敏感,他们喜欢说:“这是我的”“那是我的”“我的东西你不能碰”。这意味着他们进入了物权意识的关键期。

随着孩子的长大,他会渐渐明白什么东西是自己的,要由自己来支配、管理;如果借用别人的东西,需要征得对方的同意。物权意识可以让孩子拥有自尊、自主的心态,帮助孩子懂得珍惜自己的物品,维护自己的权利,尊重他人的物权。

作为家长,一定要抓住这一时期,积极引导孩子,把好习惯贯彻培养下去,培养出一个集优良个性于一身的好孩子。

《会飞的帽子》读后感(三):一个字都没有的书,孩子抱着看得津津有味,看来要懂点儿儿童心理学

春节假期,表妹来家里做客顺便给小宝带了一大箱书。表妹就是人们常说的有“孩子缘”,小宝每次见她,都开心得不行,缠着表妹央求着和他玩。

表妹打开箱子找出一本绘本:“来,小宝,这本书你可以自己看。”

小宝略带疑惑的看着表妹:“小姨,我认字不多的,你骗人。”

“小宝,小姨没骗你,你看,这本《会飞的帽子》没有一个字。”

小宝一听没有一个字,脸上露出了窃喜的表情。“嘿,还真是,不用你给我读了。”说着抱起书跑进小书房里去了。

我说:“这下可省心了,多了一个哄娃神器。

《会飞的帽子》这本书是德国绘画家罗特劳特·苏珊娜·贝尔纳所著。她在2016年荣获了安徒生插画奖,她的作品诙谐幽默中有蕴含着浓浓的情感,堪称绘本界的一股清流。

迄今为止绘本是最适合学前孩子阅读的儿童读物。

在《会飞的帽子》这本绘本最早吸引我的书中美丽的自然风景,为此我特意查阅了德国的气候图。

曾听一位德国朋友说,在她的记忆仿佛一年中都是在下雪,后来我查了一下气候图才找出其中的缘故。

夏天凉爽,春季、秋季短暂,冬季漫长从11月份到来年的4月份,而且全年的降水量比较平均,冬季里下雪稀疏平常。这让我对书中开头和结尾的皑皑白雪有了真切的理解。

清晨的一阵清风刮过来,有小男孩的高帽子被风吹起,小男孩慌忙的追帽子,追过了飘雪的小河,河中央还是一个男人在悠闲的钓鱼,河堤里的一只鸭子看见了帽子,把它戴在了头上。

小鸭子带着高高的帽子穿过嫩绿的草坪,一棵粗壮的树干上伸出枝枝桠桠,含苞待放的花苞像粘在上面的一颗颗棉花糖,美丽的鸟儿站在枝头,一只小瓢虫也在枝桠上凑热闹。

忘却了寻找帽子的焦急,一种似有似无的愉悦与轻松在脑海里萦绕。

这让我想起了电影《头脑特工队》,小女孩莉莉的一家迫不得已要搬家了,爸爸妈妈焦虑的忙碌中仿佛忽略了莉莉内心的恐惧和不安的感受。

而,莉莉偏执的认为爸爸和妈妈不再像从前那样爱她了,这个时候莉莉大脑中最活跃的脑细胞乐乐勇敢的承担拯救莉莉的任务。在莉莉的大脑里不断地包容各种情绪,故事的结尾是纯真的莉莉安全的回到的了爸爸妈妈怀抱。

孩子的愉悦的细胞几乎占据了整个大脑,小狗龇牙笑着追帽子,鸭子一扭一扭的摇摆着屁股戴着帽子跑了,小鸟都用好奇的眼神看着,一只小瓢虫也不愿错过。这就是孩子的世界。

你可曾在送孩子去幼儿园的路上不断地催促:“快点,谁让你不早起床的,想看风景没时间了。”

孩子正抬头看着橘黄色如蛋黄般娇嫩的太阳在蓝天的映衬下,穿过薄薄一层云,柔和的光照在身上,孩子脑海里浮想联翩,语言敏感点又一个被浇灭了,孩子只好失望的跟着妈妈的步伐。

有人说:孩子的世界,成人是无法弄懂的。其实是因为你没走进孩子的心。

下雨了,帽子被小狗狗拾到了,突然天空下起雨来了,小女孩手里打着雨伞,小狗狗把帽子送给了小女孩的妈妈。

围墙里面的白玉兰花盛开了,潇潇细雨纷纷落下,这顶高高的帽子让小女孩子的妈妈躲了一场雨,帽子被风吹走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还可以给人挡雨,帽子就还有这等的妙用。

雨停了,小女孩收起了雨伞。顽皮的猴子摘下了小女孩妈妈戴的高帽子,大象的眼神很有意思,也许还是为了好玩,一本给孩子看的书足够好玩儿就已经妙不可言了。

动物园的驯兽员刚好来给猴子喂食物,调皮的猴子把高高的帽子一下子戴到了她的头上。

下班时间到,驯兽员拎起书包匆忙赶往车站,天阴沉沉的,突然雷电交加,下起雨来。驯兽员匆匆赶往车站,她遇到了早上乘坐同一班车的看书男子和穿花裙子的年轻女人。

还记得在幼儿园里玩的抢椅子的游戏吗?

6位小朋友围成一个圈圈,圈中间摆放5把椅子,小朋友围着转圈圈,等老师喊“停”的时候小朋友们就纷纷去抢小椅子坐,没抢到的就先退出。

小时候玩这个游戏的时候哪里管抢到抢不到,就是开心的笑呀,蹦啊,把肚子都乐疼了。

最强大的脑魏坤琳老师讲过人在获得新鲜感的同时使大脑分泌多巴胺,多巴胺让人愉悦的神经介质。

好想请教魏老师,我最近发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就是小宝在开心的时候做数学题就又快又准。

高帽子被看书的男人错拿了,在粉蓝色的晚霞映衬下,看书男人的脸看上去也粉粉的,显得很好看。小猪、山羊、公鸡一家和小猫都笑眯眯的看着他,是看出了帽子不是他的了吧,只有他自己还浑然不知。

家中的门是敞开的,袅袅炊烟徐徐升起,晚饭时间要到了。

帽子戴在山羊的头上,月牙慢慢挂上天空,天色渐暗,刚才还长满橘黄色石榴的树瞬间变得干枯。心情变的有点忧郁了。是不是丢帽子的男孩子被妈妈说了呢。

最后一丝余晖落下的时候,穿蓝色风雨衣的小女孩拿到帽子,天空飘起大雪,一直下一直下不一会屋顶上就盖上了厚厚的一层雪。

小女孩子在门前堆起了雪人,她把帽子给小雪人戴上了,谁,在看她呢,是丢帽子的小男孩子手里拎着一个五彩的篮子,小男孩找回了自己的帽子,他开心的把手中的五彩篮子给小雪人戴在了头上。

找回了帽子就不会让风把它再吹走了,那么和他一起等电车的其他的人的帽子都被风吹走了。

有人说:孩子总是不长记性的,说无数遍也不记得。小男孩用双手,轻轻抓住了自己的帽子,风没有再吹走他的帽子。

小男孩的帽子丢了,没有呵斥,指责,的画面。帽子在一次次传递中,欣赏着沿途的美景、感受着人们一天的生活、帮助了可以帮助的人,经过了一天的旅行帽子找到了它的主人。

第二天在等车的时候刮了一阵更大的风,他用双手轻轻抓住了帽檐,和他一同等车的一行人的帽子纷纷飞走了,这一顶顶的帽子又会经历什么样的奇妙之旅。

孩子的世界真的很好懂,给他成长的时间、给他善意的接纳、给他愉快地情绪,他会让你走进他的心里。

《会飞的帽子》读后感(四):跟着会飞的帽子环游世界吧

说环游世界稍微有点夸张啦,但是,你有没有想过,如果你的一件物品,比如戴的帽子会飞,它能飞去哪里,会看到什么样的世界?

想不到不要紧,有一位享誉世界的插画师给我们呈现出一个生动的案例。这就是德国家喻户晓的插画师罗特劳特·苏珊娜·贝尔纳的无字绘本——《会飞的帽子》。

图书封面

第一次翻开这本图画书的时候,只觉得好,却说不出具体哪里好。除了画面简单明媚鲜活,故事前后联系有趣这些形容词以外,我不知道怎么去介绍它。

陈晖在《图画书的讲读艺术》中说,“无字图画书的核心艺术构成和表现力均系于其有图而无字的特殊性质上,作者有意让读者通过读图自行发现与寻找故事的隐秘线索和细节,实现故事的拼接、还原、重建和再造。”

一遍遍翻看的时候,我一次次看到不同的东西,苏珊娜·贝尔纳独特的绘画风格飘忽在眼前,所以今天这篇文章我想说,自己在这本无字绘本中看到的,关于讲述故事、激发想象力和蕴藏哲理的看法。

一,无字绘本呈现出完整故事。

松居直在《幸福的种子》里给出了图画书故事应该具有的六个要件:时、地、人、事、为何、如何。前三者是故事的基础要素,后三者是故事的发展要素。

这本《会飞的帽子》虽然整篇没有一个字,但是一点儿不妨碍作者讲一个完整的故事。这就是绘画者非常了不起的地方,她能够用纯粹的画面呈现想表达的所有意思,巧妙细腻、环环相扣。

我们先看书本的第一张图片,大家看完能够和前文所说的图画书的第一部分要素“时、地、人”对应上吗?

我觉得可以,故事这样展开——秋天,或者深秋的一天,一阵大风吹来,把走在路上的小男孩的帽子吹跑了,他急急忙忙跳起来去抓,身边很多人都看到了……

有人会问,你怎么知道是秋天,甚至深秋的一天,为什么是风把帽子吹起来的,不是路过的汽车带起的空气冲击力吹的,或者小男孩故意扔起来玩的呢?

嗯,这个反问非常好,有的事情我们可以从这幅图中分析出来,而有的事情,比如时间点,就要和后面的图画结合起来看了。

接着来看第二张图。

也非常简单对吗?但是故事仍然顺利的讲下去了,故事的第二部分要素表现出来了——小男孩跟着被风吹走的帽子跑啊跑,跑到了一座桥上,风雪太大了,可是他不敢停下来,朝着帽子飞去的方向大步大步地追着……

慢着,风雪?秋天的风吹来了大风雪?搞笑呢吗?

哈哈,你也许会觉得不可思议,但是这就是苏珊娜讲给我们的故事。接下来呢?请看第三张图片。

(请注意这幅图中左侧所有动物的视角点都落在右侧鸭子头上的帽子,而风景从左侧树枝上的雪,慢慢过渡到右侧发芽的树枝)

你发现没?我所说的天气,是根据每一张图片的天空背景和静物风景推断出来的。

还有,每一张图片都定格了下一张图片的主角人物和视角点,图一的主角是小男孩,视角点是帽子;图二的主角是帽子,视角点也是帽子;而图三的主角就是图二画面中的那只鸭子,视角点仍然是帽子,以此类推。

郝广才在《好绘本如何好》里说,“读者的眼睛需要被引导,就像上菜有顺序,才能使菜色彼此协调,互相衬托。”同时还说,“画面与画面的连贯,必须要布置某些线索,让读者可以循线进入故事。”

苏珊娜的绘画严格地遵循着这些技巧,用鲜艳的图画和运动着的人物形象引导着读者不停地往下翻页,使之能无意识却自主地推动着故事的发展。

二,细腻的表现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如果让你讲述一个帽子被吹走的故事,你会怎么讲呢?那让你画出来,你又会怎么画呢?这是我看完书自问的问题,也是我非常喜欢这本书、非常敬佩作者的地方。

我买过苏珊娜三本绘本,发现她的绘画风格非常鲜明,主角都是小孩子或者小动物,善用动态的图画表现人物和故事发展,细节处描绘得非常细腻。比如这本书的小男孩和小鸭子、小狗,他们的奔跑和抬头动作。人物的朝向引导着读者的眼睛,更引导着故事的发展。

除此之外,每一张图中的静物风景都是一幅丰富的画面。作者没有用一模一样的背景做底版,而是把四季的轮回画在整个故事中,季节和故事的发展相互呼应,也是一种动态的表现。

(这幅图呈现的季节就是秋天,果实成熟的时候。请注意画面上方金色的大树,右侧结满果实的树丛)

此处我剧透一下,大家看第一张图片,全打开的绘本封面时,能看到左侧是一只朝向右侧的兔子,它就是故事的最后一个人物。它为何看向右侧,因为故事从右侧开始,它为何能出现在封底,因为兔子是故事的结尾。

关于想象力,如果没有它,在讲故事的时候,可以简单的说,风把小男孩的帽子吹走了,吹到了鸭子头上,又被小狗叼走了……这是图画呈现给我们的东西,但是请仔细想一想,风是怎么把帽子吹到正好卡在鸭子头上的?小狗又是怎么拿走帽子的?

有没有其他的可能?我们发挥一下想象力,把故事讲得更丰满一些,比如风把帽子吹到了河里,男孩实在拿不到,只能失望的离开,而河里的鸭子觉得好玩,钻到水下把帽子顶起来,却怎么却拿不下来了;小狗在草丛中玩耍,远远看见鸭子顶着一个帽子,觉得有趣就跑过去抢,鸭子和小狗之间因为争夺帽子还发生了一场激烈的战斗呢!

上面我说的内容,全部是画面中没有的东西,是每个人都可以发挥想象添加进故事的东西。作者非常清楚,她想如何引导故事,而又怎样留白,给读者巨大的空间去想象。

我们看惯了图文结合的绘本,不仔细看真的发现不了作者在这本书中埋下的惊喜和引线。这不单单一个帽子会飞的故事,还是帽子遇到的不同的动物、不同的人在一年四季中的生活故事,不是一个故事,而是很多很多个故事的合集。

是细腻的图画把这些呈现出来,却是丰富的想象把它们连接起来。

三,故事就是生活,生活也是故事。

我们教孩子造句的时候,经常会用到“因为……所以……”这样的关联词,这也是《会飞的帽子》的主题词。

因为帽子被风吹走了,所以小男孩去追;因为鸭子很喜欢帽子,走到哪里戴到那里,所以被小狗抢走了以后会很着急;因为小狗把帽子交给了即将进入动物园的主人,所以帽子才被动物园的猴子拿走……呃,不好意思,又剧透了,哈哈。

这些看似没有联系的事情,恰恰巧妙地联系起来了,可能就是生活最奇妙的地方吧。

生活中,我们因为只能看到事情的一面,所以有时候会郁郁寡欢牵肠挂肚,如果遇到所有事都能反过来想一想、多角度想一想,或许就能找到不同的思路,有更开放的心态。

故事中的帽子走过了四季,遇到了很多小伙伴,经过了很多地方,最后很巧合地遇到了主人,一场旅行结束,结局很完美。

小男孩失去帽子的时候,可能会伤心、失望,他的心情也许像书中的四季一样酸甜苦辣的翻腾着,但是无数个转折和巧妙之后,心爱的帽子又回到了自己身边。在他不知道的地方,生活之手时刻没忘记指引帽子的回家之路。

这是一段首尾呼应、环环相扣的完美旅行,又何尝不是生活对人的馈赠。如果你不知道怎么告诉孩子,失去的东西也有它自己的奇妙旅程,或者没法安慰他耐心等待奇迹的发生和重逢的美好,不妨引入这本书,带他看一看我们眼见的生活之外的事物。

把单调的生活过成一种期待,把单独的日子过成一段因缘。

我最后来总结一下苏珊娜·贝尔纳的这本《会飞的帽子》的优点。

1,故事完整,情节有趣,色彩鲜明,人物鲜活,容易吸引孩子的眼球。

2,笔锋细腻,想象力丰富,转折和留白相互呼应,有利于训练孩子的辨别力、想象力和表达力。

3,环环相扣,寓意深刻,能够潜移默化地讲述人生哲理,有益于孩子的价值观塑造。

每本好书都是一个世界,都值得大人和孩子去看、去探险、去感受、去发现书本和生活的联系,体会其中的美和韵味。

会飞的不止帽子,还有很多很多东西,看完这本书,请踏上自己的飞翔旅程吧!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