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别理他!你的焦虑是因为对孩子关注太多》读后感锦集

《别理他!你的焦虑是因为对孩子关注太多》读后感锦集

《别理他!你的焦虑是因为对孩子关注太多》是一本由凯瑟琳·珀尔曼著作,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8,页数:2018-1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别理他!你的焦虑是因为对孩子关注太多》读后感(一):确实如此

当孩子做了坏事,或者正要做坏事时,做父母的总会不自觉地立马去批评或者阻止事态的发展,但我们的碎碎念总是得不到孩子的正面响应,像是一阵耳边风就过去了,并没有给孩子起到应有的作用,甚至说得越多,孩子的逆反心理促使他们越爱继续这么干,父母感到挫败,也影响和孩子的亲密感。本书将给那些身陷育儿压力的家长们一个另类的育儿方式,摒弃喋喋不休地说教,转而以冷静的姿态“随性”去面对。

在这本富有创新理念的育儿书里,作者凯瑟琳·珀尔曼博士告诉家长们,正确忽视孩子们的一些坏行为,从某种程度上是给予了孩子认识错误的空间,只有根本上意识到了错误所在,孩子才愿意去改正。珀尔曼将带给家长们很多不同寻常的教养建议:当孩子的某个坏行为让你火冒三丈时,请试着忽略他,不要立马予以否定或扭头离开,试着别去理会或者先思考一下。依据科学的研究和实践经历,本书将帮助父母改善孩子的行为,让孩子和父母更亲近:

当孩子陷入自我两难的心理斗争时,试着不要跟他说教,让他自己决定

忽视孩子,而不是给他们言语或行为上的消极暗示

使用科学有效的行为矫正方法来循序渐进地改善并消除孩子的行为问题

《别理他!你的焦虑是因为对孩子关注太多》读后感(二):别理他,此时无招胜有招

和孩子各种讨价还价时不亚于江湖决斗,只是这个对手让你处处受掣。

在看这本《别理他!你的焦虑是因为对孩子的关注太多》之前我一直认为自己对儿子的态度没有大问题,通过这本书之后,我才发现,原来我一直都过分关注他。 孩子是自己的好,当别的小孩子出现缺点时,我们总是能一眼看出不合理的地方,而在自己孩子身上时,我们却往往会缺点放小。 有个朋友曾提醒我,对孩子不能太纵容。我当时有点发愣,我自认为儿子还可以,虽然他经常会吵得我做不了事情,经常对我说:“妈妈,要么A,要么B,你选。”看似是我来选择,但实际上这个A和B都是他想要的,无论选哪个他都很满意。 父母是最有耐心最能忍受孩子的人,但父母不教好孩子,这个社会总有一天会替我们教育。以自我为中心,提出过分的要求,不依不挠,满地撒泼,很可能过分被关注的小孩会出现的举止。 每一次我们想拒绝、严厉教育,但情况是,总有一些情况让我们妥协,小鬼小鬼,小孩子最鬼,他会通过各种方法无意识的探测我们的底线。之所以说是无意识,是因为他也不知道什么道理,只是凭感觉知道他要怎么做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 《别理他!你的焦虑是因为对孩子的关注太多》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凯瑟琳.珀尔曼,她是纽约大学博士育儿导师,有20多年儿童家庭教育工作经验,她所办的家庭事务争端解决机构的The family coach,帮助不少有孩子的家庭解决各种养育问题,她也经常在今日美国等电视节目中帮助父母们解决育儿难题,她的处理建议被多家媒体采纳为权威。 她在本书里教我们知道绝招,就是无视。当孩子采取各种手段以达到自己目的时,我们不理他,无视他,当他明白他的行为无法影响我们时,事情其实也解决了。 当然这本书不是让我们对孩子一直忽视,而是让我们在适当的时候无视他们。 这本书分为三个部分,循序渐进的叫我们如何用好“无视”这个武器,先明确告诉我们什么行为应当被忽视,什么时候不能,再教导我们要如何忽视才能取得效果,最后我们还需要正确的鼓励。书中还给出很多实例,供我们对照自己是不是也一样在对待孩子时犯错了。 不要和孩子讨价还价,因为即使取得一定的效果,最终也是失败的,我们的任何关注都是对孩子不良行为的鼓励,孩子从小就会通过抱怨,哭泣,讨价还价来得到他们想要的东西。 给孩子过度关注,就会培养出过于自我的小孩。而无论以何种方式受到强化的行为,都会不断重复,当不回应它时可以彻底消除一种不当行为。在适当的场合无视他,绝招学起来。

《别理他!你的焦虑是因为对孩子关注太多》读后感(三):亲生的亲生的。。。。

拿到这本《别理他!你的焦虑是因为对孩子关注太多》之后我窃喜,默默地扔到了娃他姥姥的床头。

前两天我儿子玩水,玩的浑身上下都是,我老公、我母亲都在阻止孩子玩水,只有我在这件事情上沉默。

再比如这几天下雪,别人家都不让孩子在雪地里踩来踩去的,也只有我家娃在雪地里摸爬滚打。

我家娃他姥姥总会给我贴上“不关心孩子身体健康,纵容孩子”的标签,说的最多的话就是“你能不能看着点他”、“你看看你也不管管”、“你怎么当妈妈的”。

我能理解老人家希望孩子长成坚强勇敢、彬彬有礼、友好善良等一大堆美好词汇罗列的孩子,但是当孩子故意挑衅、大吵大闹的时候,才知道在教育之路上措手不及来的是多么突然。

孩子出生后,我读了很多本家庭教育类的书籍,懂得很多家庭教育的道理,但偏偏无法将一切付诸行动,比如我家宝宝到了玩具店非要买玩具,开始的我任凭他狂风暴雨都不为所动,然而孩子的耐力真是惊人,不达目的绝不罢休,以至于最后总是我在妥协。

《别理他!你的焦虑是因为对孩子关注太多》这本书告诉我,我坚持不下去的原因是因为我在意别人的评价。面对孩子的大吵大闹,我怕同行的人说我管教无方,我为了满足一时之需向孩子妥协,然而这种妥协只会让孩子的不良反应强化,并促使他一再发生。

许多父母在亲子关系中,习惯了和孩子争输赢,面对孩子各种要求,要么是履行父母的权威,要么是向孩子妥协。其实是因为我们过多关注孩子的一举一动,希望他们按照我们既定的生活规律成长,然而,我们的生活规律就是对的么,还是因为我们家长无法从权力的游戏中跳脱,回归到“解决问题”上来呢。

在这本富有创新理念的育儿书里,作者凯瑟琳·珀尔曼博士告诉像我这样惶恐的家长们,适时忽视孩子们的一些坏行为,从某种程度上是给予了孩子认识错误的空间。当我们发现孩子开始某些我们接受不了的行为时,要压制住自己内心权利的争夺,先试着去忽略孩子,不要看他。孩子会在这种忽视中意识到父母不喜欢这个行为。这时我们再去倾听,去回到孩子身边。

很多人会怀疑这个方法到底奏不奏效呢,事实告诉你们,不到一个月,你就可以感受到轻松带娃的喜悦。

别理他!你的焦虑是因为对孩子关注太多》这本书不光是理论,凯瑟琳·珀尔曼还将20年的育儿经验和案例展现给大家,让我们从实际入手,简单的去做妈妈。

《别理他!你的焦虑是因为对孩子关注太多》读后感(四):每个孩子都可以是“天使宝宝”

你家是否出现过这样的场景:刚刚整理过的房间,不到十分钟立即变成一个”抢劫现场“;小屁点大的孩子爬上阳台水池,跟你说“帮妈妈洗衣服”,直到自己的衣服完全湿透;一整包抽纸,瞬间给你来个室内漫天飘雪……有娃的家庭,这些应该都已经司空见惯了。我的内心无比强大,这些调皮捣蛋我都能接受,但是一些无理取闹、哭闹要挟、胡搅蛮缠我是坚决不能忍受的。

《别理他!你的焦虑是因为对孩子关注太多》这本由美国凯瑟琳·帕尔曼著作的育儿书,就是专治孩子这种讨价还价、胡搅蛮缠。而我个人的教育方式也和作者如出一辙,我常常对我两周岁的儿子的一些无理行为视而不见。忽视他,最后都能很轻松的处理好事情。

一、“忽视他”绝对是一剂良药

当我们初为人母人父的时候,我们很怕孩子哭,孩子一哭,我们就很紧张。“孩子是怎么了?哪来不舒服了?为什么哭?”接着马上不停地干预孩子各种各样的哭闹,彷佛孩子哭了是一件天大的坏事。而孩子在这个过程中便会学会了利用它——哭泣和抱怨能够让他们获得父母及时的关注,让他们的需求迅速得到满足。长此以往下去,孩子就很容易一不满足就无理取闹、哭闹要挟。

一次,儿子睡午觉醒来,要喝奶。我泡了奶拿过去给他喝,谁知,他哇哇大哭,不喝,说要自己泡奶。接着就开始各种闹,我说什么都不行,让他自己重新泡也不行。最后,我不管他了,我不讲话,就坐在他旁边让他哭。没想到他哭一会自己就停了,还自己拿起奶就喝了。喝完奶什么事都没有了。从那次后,我就深知,有时就得冷处理——“忽视他,不理他“。之后我经常这样做,屡试不爽。

二、忽视后的陪伴不可缺少

我们对孩子进行冷处理后,之后一定要重新回到孩子身边。孩子在我们忽视的过程中学会了抱怨、无理取闹对于父母没有任何影响。这时我们情绪饱满地重新跟孩子互动,和他玩耍、交谈,但坚决不要再提之前不愉快的事情,他已经忘记之前发生什么事了。忽视后的陪伴会让孩子自己明白,妈妈只是不喜欢他之前无理取闹的行为,但依然很爱他。

三、让孩子自己承担后果

我经常看到这样的案例,孩子把作业忘在家里了,打电话回家,父母急急忙忙的把作业送到学校。这让孩子觉得他的这个失误不会带来什么严重的后果。他不需要留意自己的作业本在哪里,父母知道就可以了。孩子需要学会从自己的错误中吸取教训,而不是父母一味的包办处理。父母要让孩子自己面对他们的错误所带来的结果,才能让他们从中获得宝贵的经验教训。

每个孩子都是上天派来的小精灵,这个小精灵是“天使”还是“恶魔”取决父母如何引导孩子,让他一步一步靠近“天使”。

“忽视他!”——让你的孩子也成为一个天使宝宝。

《别理他!你的焦虑是因为对孩子关注太多》读后感(五):建立正确的亲子互动关系,才能消除你的焦虑!

最近一段时间,儿子有了一个让全家人头疼的坏毛病。 他想做什么的时候,如果没有让他做,他就会躺在地上打滚,直到大人妥协满足他的要求,他才会心满意足的爬起来。 因为儿子还不到两岁,舍不得打他,于是就一直跟他讲道理,告诉他这么做是不对的,这样躺在地上会弄脏衣服会着凉的,可是不论我们怎么苦口婆心的劝他,一点效果都没有。到了下一次还是照样躺地上打滚,而且越来越严重。 正当全家人手足无措的时候,一本书给我们带来了光明!这本书就是有着20余年育儿经验的心理学博士凯瑟琳.铂尔曼的著作《别理他!你的焦虑是因为对孩子关注太多》。

《别理他!你的焦虑是因为对孩子关注太多》一书专治孩子各种讨价还价、哭闹要挟、胡搅蛮缠,帮助父母与孩子建立正确的互动方式。 通过阅读本书我明白了爱孩子不一定是事事都顺他的意。有时候,你对孩子的爱是将他拥在温暖的怀抱里,亲吻着他的脸庞;有时候,你对他的爱必须是“忽视他”。有选择性的忽视孩子的一些行为更有利于教育孩子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的习惯 那么我们如何开始忽视孩子呢? 本书作者介绍了六个具体步骤: 第一步:观察和计划 第二步:列出需要改善的行为清单 第三步:忽视 第四步:倾听 第五步:重新回到孩子身边 第六步:修复 第一步和第二步是在你第一次实施这个方法时必须进行的步骤。它们将帮助你清楚地了解你的行动目标,然后开始行动。如果你在实施的过程中由于一些原因不得不暂停行动,在你重新开始之前,你只需要重新审视并完善这两步即可。 第三步到第六步是每一次忽视行动都需要做的过程——它们是忽视、倾听、重新回到孩子身边和修复亲子关系的过程。 有一个方法有助于更加容易地记住第三步到第六步:请记住——“我喜欢放松地阅读(I like relaxed reading )”这句话。这个句子中第一个单词的第一个字母代表第三步的第一个字母,而其他三个单词的前两个字母分别代表第四步至第六步的前两个字母。 作者在这里有意使用了“放松”这个词,是希望提醒家长们为了能够看上去真的像不理会他们的样子,你一定要表现得非常放松。如果这时让你的孩子看出你在生气(即使你一句话也没说),那么你的行动将毫无收效。所以,你必须没有丝毫的反应。

理解了书中作者的思想后,我们开始帮助儿子戒掉他的“躺地打滚”的无赖行为。 刚开始的时候,儿子在打滚的时候,我们忽视他,然后他闹得更凶了。我们继续做自己的事情不理他,然后发现有一次儿子突然站起来了,以为他改正了,刚要高兴,神奇的一幕发生了:儿子颤巍巍的跑到我跟前然后突然躺在地上开始哭! 真是“磨人的小妖精”!后来多了几次“不理他”以后,渐渐的儿子不再躺在地上了,他已经知道这样是没用的,有的问题解决必须按规矩来。 如果你在育儿的过程中有烦恼,那么一本书《别理他!你的焦虑是因为对孩子关注太多》可以帮你解决烦恼!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