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无性别的神读后感1000字

无性别的神读后感1000字

《无性别的神》是一本由央珍著作,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页数:2018-11,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无性别的神》精选点评:

●作者是北大毕业,已经去世,又是《拉萨往事》原著,所以一直想看看,看完了也没有更多的感受,只是觉得那段岁月现在已经被各类电影小说说烂了,小说情节也没有更多的吸引之处,唯独小女孩的视角比较引人,她的转变如果有个更加立意的结局的话,也许有个善终了。

●这本书总体来说还是不错的,让我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西藏,和之前看《藏地密码》有很大的不同,但结尾有点儿过于仓促了。文中有个点我很感兴趣,就是“吸魂袋”,各人表现的无以伦比畏惧,大奶妈还说:“女人不能沾手,会把魂给吸去。”这是非常有意思的!在各个宗教里,都有那么一两样是众所周知应该避讳的东西。这是我这样没有宗教信仰的人觉得极其不可思议的!

●西藏女神笔下的真实西藏,珍藏

●淡淡的叙述人生变化无常

●好喜欢央吉的叛逆,感觉特别真实,想要得到家人的关注赞美以及当尼姑之后的对佛学的真诚,央珍说央吉的叛逆,还有的是对性别的叛逆,无性别的神,这名字真好

●སྒྱུ་འཕྲུལ་ཀུན་འཛོམས་ཀྱི་ལྷ།

●西藏作家的书,对于了解西藏文化应该很有帮助。本书描写了西藏的各种生活,从官员到阶级,从普通生活到风俗文化。相当于是一部西藏版的《红楼梦》,对于了解西藏文化会有帮助的。

●半本好书,比起《尘埃落定》《五智喇嘛》水得多,后1/3更是么名奇妙。写西藏的书多离不开鬼怪佛神、生死传奇,然讲多了就免不了流于俗套。任何作品吸引读者的还是人物本身,外在的故事都是揭示复杂人性的手段。有思考、有挣扎、有成长才能使人物更有力量。显然书里的人物要轻飘得多,面目模糊。书中有很多关于气味的描写,印象深刻。比如:酥油味、烧牛粪的香气、太阳下青草的味道,甚至牲口圈里的骚臭气…都让我很容易想起曾经见过的场景。有意思得是对话中保留了藏民特有的语气词,比如:“哦啧”“啊嗼嗼”…读起来十分亲切。另外,如果通篇用第一人称来写,像附录中那样会好得多。

●第一次读有关藏区的故事。很新奇。但是读起来也有感觉不舒服的地方,就是觉得该展开的好像戛然而止。很多描述过于碎片化。通篇的亲情都那么功利,感受不到纯粹的温暖。央吉卓玛最初因为厄运不被爱,心底里反而酿出爱人,众生平等的信条,从佛教到党,在追寻生命的意义。也行现在不觉得,但是革命摧毁的等级制度,确实不是停留在课本里的一句话,在更偏远的藏区,显得更为激烈。上层社会逃亡印度,而底层张开胸怀拥抱。

●非常优秀的藏族文学作品,对于不了解藏民族生活风俗的读者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窗口。故事情节扣人心弦,人物栩栩如生,值得一读。

《无性别的神》读后感(一):这是一本只有藏族人看了会大呼内行过瘾的书

一开始看的时候就在想,在期待着,这本书到底想讲什么呢?一个普通人的习气,面对未知总想确定点什么,那怕是一个点也好。 看完发现有点失望,小说巧妙的躲过了任何的惊心动魄和期待。一个少女的成长视角代替掉整个西藏的政权变迁,所有宏大,激烈,残酷,鲜血淋淋的政治斗争都被隐藏在日复一日的宅院生活和庄园的山山水水的细碎里,成为个体命运漂泊的背景。 作者说无性别的神是对性别的叛逆。这么说或许过于温和,具体应该是对传统父权的叛逆。因为这个故事里几乎没有男性。 唯一正面描写的男性角色是汉人洛桑,她们家的男仆。故事的结尾洛桑以解放西藏人民解放军的身份再次出现,并重新介绍自己说: 我现在有了新名字:叫王建国。(这大概是身为藏族作者必须要有的一点骄傲,我很难不把这一切联想为政治隐喻。[破涕为笑]) 少女央金卓玛的出生伴随着弟弟的死亡,父亲的去世。(现代性的不可能先祖已故,且后继无人。)少女的命运注定漂泊。她的姐姐德吉卓玛,一个精致的贵族少女早早的被送往印度(代表了一批流离海外的精英藏族)。而央金卓玛自己则走入佛门(纯粹的宗教性)而这部分宗教性也必须以走向人民解放军的路途为结局。(太枯燥了[苦涩])最不喜欢带有强烈现实隐喻的故事(哭泣

《无性别的神》读后感(二):这是一本只有藏族人看了会大呼内行过瘾的书

一开始看的时候就在想,在期待着,这本书到底想讲什么呢?一个普通人的习气,面对未知总想确定点什么,那怕是一个点也好。 看完发现有点失望,小说巧妙的躲过了任何的惊心动魄和期待。一个少女的成长视角代替掉整个西藏的政权变迁,所有宏大,激烈,残酷,鲜血淋淋的政治斗争都被隐藏在日复一日的宅院生活和庄园的山山水水的细碎里,成为个体命运漂泊的背景。 作者说无性别的神是对性别的叛逆。这么说或许过于温和,具体应该是对传统父权的叛逆。因为这个故事里几乎没有男性。 唯一正面描写的男性角色是汉人洛桑,她们家的男仆。故事的结尾洛桑以解放西藏人民解放军的身份再次出现,并重新介绍自己说: 我现在有了新名字:叫王建国。(这大概是身为藏族作者必须要有的一点骄傲,我很难不把这一切联想为政治隐喻。[破涕为笑]) 少女央金卓玛的出生伴随着弟弟的死亡,父亲的去世。(现代性的不可能先祖已故,且后继无人。)少女的命运注定漂泊。她的姐姐德吉卓玛,一个精致的贵族少女早早的被送往印度(代表了一批流离海外的精英藏族)。而央金卓玛自己则走入佛门(纯粹的宗教性)而这部分宗教性也必须以走向人民解放军的路途为结局。(太枯燥了[苦涩])最不喜欢带有强烈现实隐喻的故事(哭泣

《无性别的神》读后感(三):西藏故事

西藏,一个在诸多文字中流传的可以净化心灵的地方,我想这得益于西藏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稀少的人口。因为绝少有人为的破坏,所以我们能看到的仍然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再加上地域的原因和不算好的生存条件,这里的人们拥有坚实的信仰,这也是为什么旅人们把西藏称为圣地的原因。这一切其实和西藏的传统是分不开的,因为生存条件的限制人们不得不从宗教中寻求慰藉。也才有了作家央珍笔下的这本《无性别的神》。

《无性别的神》在内容提要里被称之为“西藏的红楼梦”,很多人说是过誉了。其实吧,这要分怎么看,要说从文字的组织架构、气势和文字包容度来说,的确相差甚远。作为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可以说真实的记录了一个时代的风土人情并且将这些人情世故汇入到小说情节中确实开一代之先河。但是从反映内容上来讲二者差距并不大,《无性别的神》也真实的反应了旧时代西藏人民和僧侣的生活状态,而且行文的手法也和《红楼梦》类似,从这方面看,称《无性别的神》是西藏的《红楼梦》并不过分。对于我们这些对于西藏仅仅是从各类文字中了解到西藏只鳞片爪的人来说,本书可以让我们对于西藏的文化形成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但是这本书有一个令人遗憾的地方,开篇非常令人惊艳,写作内容也很详实,但是文章的收尾过于的草率,让人无法相信故事就这么结束了!开放式的结局的确可以让人联想,但是这个结局缺乏了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就是本书最令人惋惜的地方。

整本书从两个方面介绍了西藏。第一个方面是生活,男尊女卑的制度、贫苦的农奴、贵族阶层的腐烂、思想的僵化、阶级的对立、新的科学思想在旧宗教思想的因为下屈服、善良得不到伸张等等旧西藏的种种症结都在其中描绘,整体有一种压抑的感觉,但是塑造的央吉卓玛非常差成功,给人以希望,希望有一束光可以穿透乌云的;第二个方面就是宗教信仰。这个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我对于宗教,一直以来都是当做一种哲学,保持中立态度的。但在这本书里,宗教的除了信仰和威严意外也让我感受到了一丝温馨。在央吉这个女孩身上,庙堂反而给了她比家更多的温暖,还有一份温暖就是她的奶妈给她的。

(题外话:作者央珍说书名“无性别的神”是给读者一个模糊的概念,其中的含义需要自己品。我也来说一下我的看法。读完本书后,我觉得所谓的神就是那些给予爱和信仰的人或者一切事物)

《无性别的神》读后感(四):写出西藏人复杂而独特的心灵

1.总体感觉:很纯净,一种冷静,一种圣洁,一种不动声色,一种神秘。在感觉上和阿来的《尘埃落定》有异曲同工之妙,我猜部分原因是因为都是在讲述西藏同一个时段的历史。

2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对我们了解当时西藏的社会风情很有帮助。当时西藏的社会形态,关于继承,关于西藏的农奴,关于神秘的活佛,关于西藏寺庙,关于当时的官员,官员西藏当时的外来冲击,关于共产党(红汉人)的到来......你会觉得很奇特,也觉得很好玩。

3.从民俗、社会变迁的角度看,这部小说遍及西藏的各个地域,日喀则,拉萨,林芝,印度,它会让你燃烧起一种对西藏的向往,带着特殊的民族风情。

5.从叙事的角度来看,通篇都是从一个小女孩成长的单向视角来展开。虽然是单向,但是却很新颖,也很完整,这是一个很聪明的小女孩。在她看似天真的想法里,对很多成年人习以为然的东西进行了别样的思考。

6.从哲学的角度看,小女孩有一位非常厉害的师傅。他给小卓玛讲了很多佛法,这些佛法给了卓玛以灵感,也会给我们的。虽然是佛法,但更是人生的钻研之路。

7.从人性的角度,卓玛有着1纯然的善,但是这种善无法抵挡住那么多的恶。在整部小说里面有很多的恶人,也有很多的善人,在这种人性的交锋中,小说充满了非常多的变化,对财富的渴望,对功名的渴望,对肉体额渴望。这些人性的深处充分提升了小说的境界,它促进了我们对一百年前陌生人的了解。他们也有欲望,他们也有七情六欲,他们也会有很多的恐惧,他们的内心兼职害怕极了。人性没有止境,这部小说写出了一种感觉。

8.从女权的角度看,小说当中有很多很多的女性角色,她们没有一个有很好的遭遇。因为在拉萨的规章制度里面,女性天然就是受歧视的。我不愿意把卓玛说成是一个抗争者,我愿意把她看成一个天真者。她的天真即是对这种不合理的陈规额最好驳斥。女性没有文化,不被接受教育。尤其是寺里的尼姑,人都是有欲望的。姐姐的突然出嫁,母亲的焦虑与冷酷,奶妈最后的悲惨待遇,甚至连最后的卓玛都离开了家庭。在这片女性的炼狱中,原先的女仆拉姆率先走了出来,这是十分具有象征意义的。从小说的一开始,卓玛就必须是一个悲剧的角色。央珍将小说题名为《无性别的神》,我想里面是带着女性张扬在里面的。女性也可以成为神,女性的地位必须崛起。

9.小说中的细节描写很有意思,央珍的文笔很细腻,不张扬,很冷静,很巧妙。例如讲到去街上买东西?商户说听说你府上的儿子和管家长得很像?讲到早晨卓玛和小姨去见妈妈?赌注了不让进,于是问了句:是管家在里面吗?在卓玛当尼姑后,有一段去山上采药的场景,在这里讲到一位药师和尼姑的相遇,脉脉含情,流淌而来。真是美好极了。

央珍说:西藏的美与丑不在那块土地上,而在生活在那块土地上的人们的心灵里。西藏作家的任务就是写出西藏人复杂而独特的心灵,写出他们在不同时代的彷徨和犹疑、痛苦和欣喜,而不是把他们简单化和标签化。 我很高兴,她写出来了,她创造了非常多独特的人。

《无性别的神》读后感(五):一场在未知世界的旅行

你是否疲于奔命于灯红酒绿、内卷单调的都市生活? 再者,你是否眼花缭乱于当代良莠难分的各类书籍? 甚者,你的文学世界是否具有高度完整的结构? 那么,今天笔者带来的这一本书一定能凿开你的文学世界的壁垒,透过那一束救赎的光,我们将走向世界脊梁——青藏高原,去在西藏作家央珍的笔下邂逅属于高原的一份独有的文学美感和文学意象,更重要的,是去领略一番少数民族文学这一片我们大多数人比较陌生的沃野。 作为一本上世纪九十年代完稿的小说,作者央珍将故事开端放在了解放西藏前的几十年里,一直到“红汉人”(当时西藏人对解放军的妖魔化称呼,明显是积年累月贫苦生活造成的害怕和误解)入藏结束,作者在如此大的时间跨度下,既明显地展现了时代沧海桑田般变迁的踪影,又使一位身为二小姐的主人公央吉卓玛从童稚到成熟、从家庭变故到寄居阿叔家再到远行上学最终皈依佛门的心路历程展现得脉络分明,历历可见。 我很惊讶于作者并没有很刻意地去揭露央吉卓玛每一次辗转他处的时代因素,但行文间却流露出一条明灭可见的家庭兴衰之路。无论是央吉卓玛第一次被迫逃往阿叔家,还是后来的雪地上学,最后到一家人送央吉卓玛皈依佛门为止,央吉卓玛每一次成长经历的背后,都有家庭的作用因素,而这一切又顺水推舟地把央吉卓玛的故事全盘托出。 最精彩的当然是央吉卓玛的所见所闻了。 01逃亡 “一抹惨淡的月光下,奶妈巴桑背着央吉卓玛终于呼呼喘着大气走近黑影沉沉的庄楼。远处,庄园南面的河水上空突然发出沉闷的狂号,一条流淌着黑血的大河一下子从远方推到央吉卓玛的眼前。这时,庄楼西面草坡上那两座水磨房在她的视线中变成一个巨大的骷髅,她惊叫着滚下奶妈的脊背,跪在地上哭泣地向奶妈恳求:离开庄园,离开庄园。奶妈巴桑一把将她搂在怀里,在风中呜呜地抱头痛哭起来。” 评:这时候的央吉卓玛遭受了丧父之痛,迎来了庄园的新庄主,也就是自己的继父。央吉卓玛的爱玩天性遭到了新庄主条条框框的限制,过着每况愈下的生活。这时候她的奶妈巴桑(是她流离时一直的伴侣)与她结下了虽有主仆之分但情甚于此的关系。央吉卓玛忍受着发烧,在风雨之夜与奶妈奔向了逃离之路。从中我们似乎看出了央吉卓玛面临的黑暗,但未来的转机又使整部小说笼罩在光明的朗照下。 02私塾 “不到两个月,央吉卓玛的学习就赶上了其他学生。她学得很快,心里高兴极了。管家和奶妈巴桑在一边也为她不一般的进步而欣喜万分。管家说:‘拉萨来的小姐就是聪明。’” 评:德康庄园是小姐外出学习的场所,而这,又是一个小县城。透过小姐一天俏皮而又充实的生活,我可断定这是她一生中一段锦绣年华。 03观湖相 “圣湖就是这样,可以预见未来。” 评:观圣湖是央吉卓玛和母亲、奶妈一行人学成后归乡途中的一段小插曲。圣湖可以预见一个人的未来,并且听同行小尼姑的话来看圣湖十分灵验。这一行插入了不然关于雪山的描写,让读者在拨云见日的同时,增添了一份对雪山的神秘想象和肃穆之情。 04出家(法名:赤列曲珍) “一种迟来的歉意和蓦地恢复的敬仰,唤起曲珍往日对师父的情感。她的喉咙哽咽起来,只朝师父张了张嘴却说不出话来。 师父温热的手紧握了曲珍一下,然后平静地朝她摇摇头。曲珍知道师父是叫她保持沉默,她脸上泛起红晕。这时,师父却望着她说:‘对一个佛教徒来说,离别不过是重新相见的一个借口而已,因为冥冥中咱俩师徒的缘分已经定下,有众神作证。’ 师父的声音具有某种威力,又包含着某种神秘和慈祥,这是一种微微拖长的梦幻般的声音。师徒俩又微笑起来,相互祝愿‘扎西德勒!’曲珍便转过身走下坡道。 走完弯弯曲曲的野石榴丛小道,曲珍在一个山岗上站住,回过头向上望去。师父仍然站在刚才分手的那个地方,已经缩成了一块绛红色身影,她的身后是巨大的白塔。有一会儿,这重叠的影像在天空鲜明地显现,被黄昏的光芒映照着,呈现出神圣的绛红色和纯洁的白色。曲珍知道,这就是自己师父的颜色。有那么一会儿,曲珍不知道自己是在看师父,还是在回忆过去。一想起过去,她的蛾眉秀目之间便凝结出一分幽怨。她又移动目光望向寺院,就在这刻,那片辉煌的殿宇已经成为缥缈的黄色轮廓,在曲珍眼中,一切都变得模糊,一切都在消逝。” 评:这是全书最后的几个段落。在央吉卓玛走入佛门后的生活里,带给她的是一种全然的新奇感,是一种极具诱惑的生活方式。这种感觉与西藏的宗教环境息息相关,皈依佛门被视为一种荣耀。此外,这段日子也并非那么百分百满意,央吉卓玛有时也会耍性子,但都是小小的波澜。全本书的一大高潮也在这段日子里凸显——也就是前面提到的“红汉人”。央吉卓玛小心翼翼地与红汉人接触,发现他们并没有传闻中那样恐怖的嘴脸,而是巴拉巴拉……这种美好在她心里酝酿,最终她学成下山,留下了她是否会去参与解放事业的悬念。 至于小说为什么要强调一种“无性别”的状态,作者认为无性别是对性别的叛逆,这也暗示着主人公对许多传统的叛逆。相信在书中,你会找到更多的答案。 书能给我们构建起一个丰腴的精神世界。这本带你全景式临摹西藏的书,推荐!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