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北归记·接引葫芦读后感锦集

北归记·接引葫芦读后感锦集

《北归记·接引葫芦》是一本由宗璞著作,香港中和出版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HKD148,页数:46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北归记·接引葫芦》读后感(一):期待的都会落空 得到的都会失去 重走一遍 还会坚持原来的选择吗

最终 总是强韧的人会坚持活下去 或者 他们还是乐观一点 究竟看一看 会怎样呢 总还没有走到最后

接葫芦引看的繁体版 写法也不同 好像大纲和旁白简述 毕竟作者高龄 且这段历史也是不忍细描 感觉这本写下来 作者的心境也有所转变 和西藏南渡时代相比 沧桑巨变后 百孔千疮 勉力支持下去 和早年的意气风发已经恍若隔世了

《北归记·接引葫芦》读后感(二):爱别离,怨憎会

苦雨后,窗外几声蝉鸣叫唤着太阳。女儿跑出去四处欢跳转圈:“不下雨啦,不下雨啦,太阳出来了,地面的水都晒干了。”

嵋随父母离开北平去昆明念书,也是女儿这个年纪。

在嵋的婚礼上,子蔚说:“嵋从小比一般孩子懂事,也可以说是聪明;长大后又比同龄人傻,也可以说天真。”似乎只有在无因面前,嵋才是俏皮的,才会歪着头调皮一笑。

无因娶了他觉得无趣却深爱他的慧书,这里又有怎样的故事呢?或许他早已得知国内形势,不想让自己伤害嵋,想结婚,让嵋不要遥遥无期地等待吧。至死,他都带着那块表,那块有嵋肖像的表。

也只有嵋,最懂他,懂他的追求,懂他的忧郁,也懂他的深情。

嵋又何其幸运,有若安陪在身边,风风雨雨,至死不渝。

不够想爱的人也可以结为夫妻,爱情本不是婚姻的必需品。相爱的人就算分隔两地,也依然相爱。

子蔚和慧杬,玮玮和殷大士,弗之和碧初,本杰明和阿露……那么多风神潇洒的人,终究风流云散去。书里,当然不只有爱情,还有风骨,创伤,遗憾,痛惜。

阳光吹干了暴风雨的印记,但总有人记得,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北归记·接引葫芦》读后感(三):歸於緘默的告別—宗璞《北歸記.接引葫蘆》雜鈔筆記

歸於緘默的告別—宗璞《北歸記.接引葫蘆》雜鈔筆記

宗璞

宗璞有一天會發現,她就是為了寫野葫蘆引而來到這個世界的! 王安憶

【北歸記是多卷本長篇小說野葫蘆引的第四卷。野葫蘆引以抗日戰爭時期西南聯大的生活為背景,生動地刻畫了中國知識分子的人格操守和情感世界,深刻而細膩的展現他們對親人朋友的大善,對祖國民族的大愛,對入侵之敵的大恨,對亡國之禍的大痛。在民族危亡的歲月裡,這些布衣長衫的讀書人為中華文化源流不絕忘我奮鬥直至犧牲生命。

野葫蘆引的寫作歷時三十三年,抟煉琢磨,精雕細刻,終成大器。北歸記再現明侖大學師生結束八年顛沛流離,返回北平之後,紛繁錯綜的現實生活。勝利塵埃落定,內戰風煙又起。歷史巨變的前夜,國家的前途,個人的命運,父一輩的擔憂,子一輩的情緣,所有的一切,凝聚在宗璞的筆端,溫暖而沉重,鮮明又迷茫。(人民文學出版社 公眾號 )】

北歸記後記寫道:【終於完成了北歸記,我有些高興,但仍不輕鬆。南渡,東藏,西征,北歸,人們回到了故土,找到的當然不是昔日的舊家園。生活在繼續,我也必須繼續,希望上天留給我足夠的時間,完成這個繼續。】 這本書完全是在與疾病鬥爭中完成的,尤其是寫後一半時,宗璞先生已患過一次腦溢血。但秉持寫下去是我的責任這個信念,年近九旬的宗璞先生淹纏病榻依靠口授,助手打字,再念再改,斷斷續續完成北歸。

【嘉陵江浩蕩奔流。夏天的江水改去了春天的清澈,濁浪捲起一層層白色的浪花。奔流到重慶朝天門碼頭下,在這裡匯入萬里長江,載著中華民族奮鬥的歷史,穿山越嶺,晝夜不息,奔向大海。】結束八年流離歲月,經歷南渡,東藏,西征,昆明重慶北平,青年學子懷著對未來熱情的嚮往回到北平。但勝利以後,雖然和平談判總在斷續進行,戰火並未停止。兄弟鬩牆,同室操戈。嚴亮祖將軍以國家前途為重,提出中國人不打中國人,自戕死諫呼籲停止內戰。明侖大學教授各持己見,一方認為國共誰來執政都是要建設國家,而異族侵略則是要亡國滅種;另一方則說雖不至於亡國滅種,但也有自由民主和專政獨裁的區別。時局一點一滴的變化,關係到每個人的命運。年輕人大多或緊或慢的向著心目中的光明,向著想像中的太陽走去,這是潮流,也是宣傳的力量。澹台勉對女兒弦子說,【共產黨必須自身在本質上有所改變,才能給中國人帶來很正的幸福,這是很艱難的。我看得很清楚,我和媽媽的前途是到國外生活,也許有一天你會來和我們相會,但是。。。】教授們座談五四運動的意義和展望,提到馮友蘭的觀點,【西方文化之所以先進,並不是因為它是西方的,而是因為它是現代的。近百年來我們之所以吃虧,並不是因為我們的文化是中國的,而是因為我們的文化是中古的。我們不能照搬一個個體,可是可以從一類當中吸收適合自己的東西。】嵋說:【合乎現代化的就保留,不合乎現代化的就刪去。對我們有用的就拿來,無用的就扔掉。這應該是很簡單的事。可是,做起來怎麼那麼複雜。】孟樾笑道:【這才有事幹。】

社會動盪,物價高漲,反飢餓,反內戰,聲勢浩大的學生運動此起彼伏。明侖大學只能以保護學生為原則,盡量維持教學秩序。在對未來的選擇上,去和留是擺在大多數人面前的問題。一部分人滿懷信心迎接光明,一部分人抱著無奈的心情,聽從命運的安排。大部分人都認為自己是中國人,留在中國的土地上,要來的也是中國人,並不是外族侵略,是可以共事的,情緒都比較穩定。

北歸記只寫到北平解放前就嘎然而止,如一場盛宴,只上了前菜,客人都眼巴巴等主菜上桌,卻突然散場,心有不甘。如後記中所言:【覺得時代的大轉折並沒有完,人物命運的大轉折也沒有完。】如果沒有接引葫蘆對小說中群體人物在解放後歷盡各種運動最終命運的安排,野葫蘆引將是令人遺憾的不完整作品。

接引葫蘆從開國大典寫起,主人公孟樾孟靈己冷若安等經歷思想改造,分與合,生與死,批判武訓,反右,拔白旗,大躍進全民煉鋼,飢餓年代,拔白旗,反黨集團文化革命等系列運動。明侖大學校長江昉劃為右派開除黨籍,臥軌自殺,“自絕於人民,罪上加罪。”在幫助黨整風的會上,本來要發言的嵋因兒子阿彌忽發高燒躲過災難。衛葑自殺前留下絕筆書:【不要個人崇拜,不要獨裁,不要專制,就必須有民主,首先要有黨內民主。為甚麼各種會議上大家都看著一個人的眼色,順著一個人說?提出不同意見的人遭到殘酷迫害,這種情況已經不是一朝一夕了,現在已經極端化了。】北歸記裡,宗璞借喬傑之口說過一段話:【少數服從多數,多數也應該容忍少數,這才是民主。怎樣服從,怎樣容忍,要看具體的情況了。】

孟樾臨終前最擔心的是中國文化的存亡,【我們打退了外來的侵害,沒想到又從內部起了這場浩劫。我盡力了,現在要睡。】知識青年下鄉,嵋的兒子孟彌因喝了苧麻水發燒昏迷,急病身亡。結束,平反。莊無因空難去世。嵋走出國門學術交流探望親人,孟合己肝癌病逝,冷若安肺癌去世,新時代的悲歡離合。年輕的下一代開始他們憧憬的新生活

宗璞《一九六六夏秋之交的第一天》曾想著要不要自殺,【這麼多學術精英站在一個台上,被人肆意凌辱!而這一切,是在革命的口號下進行的。這世界,以後還不知怎樣荒謬,怎樣滅絕人性!我不願看見明天,也不忍看見明天。就我自己來說,為了不受人格侮辱,不讓人推來搡去,自殺也是惟一的路。】但因為考慮到年邁的父母,宗璞決定【偏活著,絕不死!】接引葫蘆中的生離死別是隱忍克制的,是渡盡劫波後的安定從容,是千帆過盡後的心如止水,借用胡喬木評論楊絳幹校六記可謂之:怨而不怒,哀而不傷。成為公益律師的喬傑在給嵋的信中寫道:【我們的社會總是要進步的,拋棄野蠻,走向文明。因為我們是人。】或許,經歷了許多事,作者對一切都已釋懷,願意接受命運的安排。或許,不管願不願意,生活總是還在繼續,活下去才是最主要的。所以,在兒子阿彌死後,想要跳崖的嵋告訴自己:【不能死,偏要活著,一定要活著。】是的,活著,寫下歷史的見證!

野葫蘆引四卷如同一幅長軸畫卷,刻畫了明侖大學知識分子的群體形象,全面展示了他們近半世紀以來,在家國存亡漂泊流離以及共和國歷次運動社會變遷中所堅持的操守與品格,所選擇的道路與歸宿。讀這部小說,會不時想到吳宓顧頡剛夏鼐竺可楨等民國學者文人日記,他們就是野葫蘆引中的主人公,年輕時意氣風發教授著述,暮年被批倒批臭苟延殘喘,歷盡南渡北歸,痛苦離別。比較小說而言,日記裡生活的真實殘忍更讓人難以面對和承受!

宗璞說自己寫這部書是要尋找一種擔當的精神,任何事情要有人做,要有人擔當,就是要有責任感。小說編輯楊柳指宗璞的寫作發自內心,終於內心,不追隨,不迎合,【言自己所言,就是寧願開罪於人,而不可埋沒真理;感自己之所感,就是對事物,對生活,要有自己的看法,獨立的見識,這是人格的力量。】

資中筠先生評論這四卷小說波瀾壯闊,為時代立言,為民族精華立傳,可稱之為“史詩“,【老中青幾代讀書人身上折射出傳統的士與現代精神相融合,其中包括了深厚的人道主義和本能的是非感,正義感。人物是虛擬的,大背景的時代卻是真實的,不容虛擬。因此,無論對某個人物多麼崇敬或深愛,作者也沒有為他安排脫離現實的美好命運,也沒有按讀者的企盼有一個大團圓的結局。無論多麼嚮往光明,也不能無視黑暗,或者指鹿為馬地把黑暗解釋為另一種光明。】

“希望所有的人,書中的,書外的,都快樂地勇敢地活下去。”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