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爸爸的池塘读后感100字

爸爸的池塘读后感100字

《爸爸的池塘》是一本由著作,出版的图书,本书定价:,页数:,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爸爸的池塘》精选点评:

●天真烂漫的小朋友是否会懂得生活的艰辛呢?这些年越大越能理解父母的不容易,他们要承担起整个家庭。日子拮据的时候,如果还能保持温柔,积极面对,这是多么珍贵。非常感谢这样真实的故事,小孩子读到这本书,也能感受到里面的爱和力量吧

●虽然都是讲述父子陪伴,但远不如《我的爸爸叫焦尼》那样直抵人心。

●绘本还行就是价格高的难以呼吸

●很神奇的一本书。熊孩子会短暂的安静下来。

●陪小盆友读的,需要讲解越战和移民背景。

●值得每一位努力生活的孩子和父亲看。

●小时候不懂的艰辛,大了才明白。大人们从这本里回忆,小孩子从这本里找到了细小的快乐和满足。整本,爸爸妈妈没有说“累”,生活是累的,爱不是。

●撇开作者的亚裔身份,故事中人物身上散发出的精神和韧劲,很感人。生活艰难,但依然通过智慧和努力去过活。

●不太推荐。

●看的时候,脑子想起小学时候有次爸爸去帮小姨搬家还是什么,他让我坐在车上,晚上的风刮在脸上凉丝丝,甚至有点冷。想起爸爸当时专心开车的身影,还想起来,以前开学前去买东西,自己撒娇要买,爸爸都会尽量满足我,除非不实用的东西,想到自己得逞之后还便宜卖乖跟他保证我会好好读书的……太多太多了。可能和这本书里一样,小时候不懂的生活艰难,到了现在自己也成了社会人就理解甚至对当时的父母更加感动

《爸爸的池塘》读后感(一):《爸爸的池塘》

《爸爸的池塘》作为2018年凯迪克银奖作品,同时也斩获了不少奖项,甚至被评为这个时代的必读书。绘本内容丰富、语言精美、极富张力,绘画也符合孩子的审美。建议阅读年龄:3-6岁。

绘本讲述的是一个小男孩和父亲在一个清晨的垂钓故事。故事的情节简单,一个移民美国的亚洲家庭,生活拮据,迫于生计,为了更好改善全家的伙食,父亲一大早带着最小的孩子去池塘边钓鱼,期间,也偶尔讲起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哀愁。绘本全文虽然没有提到奋斗二字,但从语言和绘画中让人深深感受到了父母为生活的打拼和奋斗。特别是绘本首页,为了让母亲睡好觉,父亲悄悄叫醒孩子去钓鱼,从其中的语言和绘画中,也让人充分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和家庭成员彼此间的爱。作品的内容积极向上,语言刻画细致入微,虽然是寥寥几笔,但很好表达了作者的意图。

在给孩子读这个绘本的过程中,孩子问我,为什么这么早去钓鱼,不能去买面包或者别的吃的么?在做了一番解释和引导后,孩子明白了绘本所表达的内涵。对于在奋斗中负重前行的我们来说,这个绘本何尝讲述的不是自己的故事。对于孩子来说,绘本中蕴涵的爱意和为生活而奋斗的精神,正是你有效引导启发孩子的力量。《爸爸的池塘》不失为优秀教材、优秀绘本。如果说美中不足的话,就是绘本中的铜版纸在灯光下会有一定反光。

《爸爸的池塘》读后感(二):多少往事可回首—读《爸爸的池塘》

每个人的记忆深处,都会有一些尘封多年仍可回首的感人故事。很多人不能把故事写下来,只能自己夜深人静时一个人慢慢回味。

《爸爸的池塘》,正是一个普通人家发生的普通故事,但它却能触动每个读者的灵魂。

绘本的作者是越南移民美国的丕宝,故事就是讲述他小时候刚去美国时的生活点滴。绘画是越南移民美国的裴施,她与作者都有相似的经历,所以他们一起创作的这部绘本,还荣获2018年的凯迪克大奖。由我们熟悉的大作家杨玲玲,彭懿老师 翻译。北斗童书馆出品。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全世界的老百姓过的应该都不容易。而作者丕宝那时还是个婴儿,由于战争,不得不随他的家人一起移民美国。对于新移民来说,每天能填饱肚子就是他们的基本需求。作为工薪层的丕宝爸爸和妈妈虽然每人都身兼几职,但对于昂贵的支出,还是无法保证家中每个人的温饱。丕宝的爸爸不得不每天天没亮就去离家很远的池塘边钓鱼,以接济家中日益长大孩子们身体的营养。丕宝的爸爸虽然日以继日的辛劳,但他从不抱怨,去钓鱼还带着孩子一起,以便能多陪陪孩子,因势利导的教导孩子,让孩子学习一些生活的技能,体会生活的不容易。孩子越是在艰苦的环境下,越是能体会父母的艰辛,家人的珍贵,家庭的温暖。这样的环境,更能造就孩子学会承担责任,学会爱。

读着这个故事,想想当年自己的父母,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作为只靠勤劳的双手来养活一家人的父母,在那个少吃少穿的年代,别人家的孩子都在家跟着父母干活,可他们硬是让我们姐弟们去上学,所有的农活和家务,全不让我们插手。从小到大,他们无论多苦多累,从不在孩子们面前提起,还总是让孩子们看到生活的美好,明天的希望。

记得之前有位老师说过: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后还依然热爱生活。丕宝的父母,还有我的父母,还有千千万万像他们一样的人,他们都是真正的英雄!他们忍受着生活的苦痛,在温饱线上挣扎,但他们乐观向上,从不向生活屈服,将生活积极的一面留给孩子,让孩子们也学会热爱生活,并且善良而坚强。

作为农村出生的我,看到绘本上的图,觉得特别的亲切,每个场景都似曾相识。每个场景都能勾起自己对童年的回忆—有心酸,有苦涩,有甜蜜,有温暖,有希望……

《爸爸的池塘》读后感(三):爱在回忆里更丰满

爱在回忆里更丰满

——读《爸爸的池塘》

文/全心爱

已经立冬,可南方这几天的天气竟然反常地重现了酷暑,每天都有将近30度的气温,以至于北方已经开始了暖气供应,而南方还是酷夏,这天南地北的天气差异确是够明显的。原本已经收起来了夏季的衣服、风扇、空调、蚊帐等,这几天又重新被需求了,特别是家有两个对天气变化特别敏感的孩子,有一点点热,睡觉时就不安分,总是踢被子不说,还睡不踏实。也因为太热了,所以蚊子特别多,并且夜里房前的池塘里竟然重现了蛙叫!估计青蛙们都已经搞不清楚季节了,当然涉世未深的孩子,也是分不清的,夜里还总是希望能够到凉亭去乘凉,听故事,但因为现在老大已经是一年级了,学业较重,每晚都需要花费两三个小时陪着她做作业,所以夜里外出游玩的机会就少之又少了。

既然立冬了还是酷暑,也可以来一把应景的阅读——《爸爸的池塘》就这么在冬天的夜里,跟孩子们一起阅读了。虽然季节不同,但却一点儿都没有违和感,似乎那个清晨,那个跟着爸爸去钓鱼的早晨就发生在今天!这是一册获得过很多奖项的绘本,其中最大的奖项就是2018年凯迪克银奖,顾名思义,它不仅有着发人深省的故事内容,也有着精美、有意义的插图。这本书的故事从封面就开始了:深蓝色的封面上莹莹的夜光,闪闪的星星、还有泛着涟漪的池塘,拿着鱼钩垂钓的父子……不禁想要猜想,是否鱼儿已经上钩。

翻看这本有点页数的绘本,会发现其中绘本内容丰富、语言精美、极富张力,故事读来有着暖意在心中,孩子们的审美,在画中也可以窥见,不仅大人读来,能够勾起满满的同年回忆后者是故乡的思念,而且孩子们也会对爸爸那个时代世界的好奇和向往。绘本讲述的是一个小男孩和父亲在一个清晨的垂钓故事,在我想来,这是一个富有情调的父子,他们能够用独有专享的早起时光来一起做这么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后来再细看,细思之后,才懂得,虽然故事的情节简单,但却呈现了一种当代的现实压力:这是一个移民美国的亚洲家庭,他们生活拮据,迫于生计,也为了更好改善全家的伙食,父亲一大早带着最小的孩子去池塘边钓鱼。在文章的开篇,从父亲叫醒熟睡的孩子而示意不要吵醒劳累的母亲可以看出,虽然物质生活比较贫乏,但他们的精神生活确实特别富裕的,他们懂得关爱家庭中的每一个人。在父子垂钓的过程中,父亲讲起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哀愁,孩子也似懂非懂地听着,从他的表情,我看到了他对那个生活和世界的好奇,似乎还有点小向往。

关于这一册获奖绘本的主题,似乎都没有提及,只是给我们讲述了一个似乎就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故事,但却让我们收获了满满的感动,绘本全文虽然没有提到奋斗二字,但从语言和绘画中让人深深感受到了父母为生活的打拼和奋斗,同时,通过语言、动作、表情等也让人充分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和家庭成员彼此间的爱。好的绘本,就一定是内容积极向上,语言刻画细致入微的,《爸爸的池塘》给了我们很多惊喜。

《爸爸的池塘》读后感(四):更多的“言外之意”需要细细地品味和消化

绘本的介绍上说,《爸爸的池塘》这个绘本适合于2至6岁的亲子共读,或者是6岁以上孩子进行独立阅读。或许,这并不那么准确。因为绘本中透露出来的背景资料实际上是很丰富的,而要把这样一个时代背景向一个几岁的孩子解释清楚,那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比如,绘本中提到了爸爸曾经跟“我”说起过战争:“他和他的哥哥并肩作战,有一天,他的哥哥再也没有回家。”就透露出两个事实,一是发生了战争——那究竟是一场什么样的战争?一是他的哥哥在战场上死了。结合作者简介里提到的出生于越南的资料,对历史比较熟悉的,当然能够确定那场战争就是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1955年至1975年间主要发生在越南的一场大规模局部战争;甚至还可以确定,作者的一家显然是居住于越南南部——作者在后记里提及:“1975年,我随家人以难民的身份来到明尼苏达州。”

如果不过多讲解这个历史时代背景,而是仅就绘本本身的故事来涉及,情节上相对是比较简单的:一个移民美国的亚洲家庭,日常生活拮据,为了更好改善全家的伙食,父亲一大早带着最小的孩子去池塘边钓鱼,然后他们还需要辛辛苦苦去工作。生活虽然过得艰辛,但一家人却没有什么抱怨,而是都在各尽其力——就连“我”,在妈妈心目中还需要哥哥姐姐们照顾的最小的孩子,也会为自己“帮忙抓到了晚餐”而开心不已!一个“抓”字,既是指的“抓鱼”的“抓”,也是指的对生活不易的那一种努力克服!故事并不复杂,但需要细细品味。毕竟,就是仅就故事情节而言,几岁的孩子未必能够感同身受,这样的生活经历与他们现在能够感受到的距离其实是相当远的!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是现代京剧《红灯记》里手持红灯的铁梅姑娘的一句唱词。而在绘本故事《爸爸的池塘》里,和爸爸在“还有好几个小时太阳才会升起来”的凌晨时分去开启一次垂钓之旅的孩子,他所感受到的,除了小小的刺激,大概就是一种收获的快乐以及为自己很能干油然而生的一种自豪。但当他长大了,回忆起包括这一次垂钓在内的童年经历的时候,他一定能够体会到更多更非同一般的深意来。更不用说,在这一次垂钓过程中,父亲还向自己的儿子讲述了那个远在千里之外的故乡,以及他们曾经所经历的生活。孩子所能记得住的是,他的爸爸说,在故乡,也有一个这样的池塘,也有一次次这样的垂钓经历——然而长大后,他能够体会到的东西会更多!

今天,很多孩子所经历的生活和由此取得的生活经验,其实并不足以支撑他们来更为准确地理解《爸爸的池塘》里的那么多“言外之意”。而家长在和孩子一起进行亲子阅读,或者在解答他们在读绘本故事的过程中所冒出来的那么多“小问号”的时候,不必讲得过深,而是要让孩子自己来理解,或者可以自己想一想,就把自己化身为那个孩子,在一次同样的垂钓过程中,经历一样的经历时,他们自己会怎么想、怎么做!这是一个需要缓慢开启、逐步消化的过程,千万不能急。绘本的身份标签,并不意味着故事好懂;即使作为家长,乍一接触这个故事,也未必就能精准地品出其中的百般滋味来。

《爸爸的池塘》读后感(五):不管生活多艰难都要微笑面对

这本获得2018年凯迪克银奖等多个奖项的精装绘本《爸爸的池塘》,是根据作者丕宝小时候和爸爸早起钓鱼的真实经历改编的绘本故事。 故事虽是一次简单的经历,却是一则早起钓鱼的难忘故事。他们去钓鱼并不是为了休闲娱乐,而是因为生活的艰辛,为了改善生活。因为父亲曾经是名军人,他们在战后以难民身份逃难到明尼苏达州,作者丕宝家中有六个兄弟姐妹,丕宝是最小的。父亲和母亲兼职打几份工,虽然很累,但是他们都能微笑面对。父母乐观的精神让这一家人的生活过得很温馨。

丕宝在星期六早上在睡梦中被父亲叫醒,起早跟父亲去钓鱼,因为父亲白天还要去上班,因而只有挤出夜晚的休息时间起早赶在上班前去钓鱼。通过钓鱼的经历让陪伴父亲钓鱼的孩子感受到了父亲的努力,从而理解了父亲早出晚归的不易,丕宝也为自己能陪伴父亲做一些事而感到自豪,经历过这些,相信丕宝也成长了一大步了。

获得凯迪克银奖的绘本《爸爸的池塘》里的配图都很棒,文字细腻,图画表现得也细腻。从父亲叫醒丕宝起床的画面中,我们看到他们轻手轻脚,让母亲能好好休息。父亲带着丕宝去买鱼铒,跟店老板说话虽然轻描淡写,但他的脸还是显得疲惫的。手上的老茧说明了父亲工作的辛苦,做苦力活。丕宝应该不止一次跟父亲去钓鱼,因为有时他们去钓鱼的时候会在池塘边遇到别的人,他们也是为生活所迫去钓鱼呢。 钓到鱼的爸爸微笑着,晚上可以给孩子们改善伙食了。父亲真是容易满足的人呐。 绘本中给我印象深刻的还有,晚上父亲回家吃饭,在餐桌上听哥哥姐姐讲有趣的故事的时候会点头微笑,半闭着眼睛吃东西,还对丕宝说鱼味道不错。这是一个工作劳累的父亲,硬撑着陪家人吃饭,听孩子讲故事,珍惜一家人其乐融融在一起的时光。 这个绘本让我想起我的父母,为了孩子,他们努力做事,只想让孩子过上跟他们不一样的幸福生活,,天下的父母都是一样的吧,现在的孩子没有体会过忍饥挨饿的岁月,对父母的一些生活的艰辛难以体会,若是能够多一些那样的体验,相信他们会更加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吧。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