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西游记漫话的读后感大全

西游记漫话的读后感大全

《西游记漫话》是一本由林庚著作,北京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CNY 32.00,页数:17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西游记漫话》读后感(一):把西游记放回其原始时代背景中进行分析

老先生通过同时代的其他明清小说以及对应的社会历史背景,解构出了孙悟空「江湖英雄好汉」原始形象,论证严密,体系完整。虽然《西游记》是现封的古典长篇小说四大名著之一,但也没必要无限拔高吧。

有意思的是,红学养活了一批人,西游记却被弄出一个「六学」。

关于孙悟空、猪八戒等人的战斗力数值飘忽不定的问题,作者解释为童心、童话,深以为然。(大超你战斗力时好时坏有借口了!

西游取经故事的发展过程中,受戏曲发展影响不少,除了故事结构之外,连人物的设置都有所变化。为了提升喜剧性,便创造了猪八戒作为「参军」。

《西游记漫话》读后感(二):漫话之漫话

一本小书,却有大见闻,特别是对《西游记》有了全新的认识:没有采取农民起义、政治论等等观点,林庚先生采取“童心说”为源泉、起点,对这本名著进行了解读——首先考察孙悟空这一形象的产生社会根源,与市井生活离不开关系,同时这一形象还有英雄故事的色彩(特别喜欢孙悟空所代表的另一种“英雄主义”,如同我们现在所说的“迷人的反派”,举重若轻,但却认真对待每一次“战争”,玩世不恭又魅力万分);再借猪八戒和孙悟空两个角色在小说中创造的喜剧因素,揭示孙悟空与一般以悲剧为主线的英雄形象不同,是个喜剧英雄,真正的乐观主义者(这一观点我也特别喜欢,发人深省!英雄容易在悲剧里出现,在喜剧中是少见的;《西游记》在四大名著中是唯一的真正喜剧,这点我也是第一次考虑到);而这喜剧元素则植根于时代社会背景,从“过时的神话”里生发出来的“童话”及由李贽集大成的“童心说”发挥了重要作用。后面讲《红楼梦》,我突然感觉宝玉像个看着池中鱼的小孩,没有性别的区分,就只是个一生都在痴痴地看着池子里的鱼的小毛孩,孤独又出世,他一辈子的幻影和现实重重叠叠;人人以为他是个疯子,可哪个才是真正的他呢?究竟是否是“举世皆浊我独清”。因此他很痛苦吧,这一角色真好,当白茫茫一片,茕茕立于此地,才是真正的孤独,恍惚间觉得有时我们也能重叠。

《西游记漫话》读后感(三):英雄侠气与童心童趣

«西游记漫话»是对西游记的正统解读。

首先分析了一个时代性的问题,大闹天宫是不是影射了农民起义。作者从书中原文出发,通过对孙悟空性格的解读、大闹天宫的缘由等角度,驳斥了那个年代将大闹天宫影射农民起义的说法。最令人惊讶的是,作者通过将西游记与俄罗斯民间传说对照的方式,同时驳斥了没有农民起义就不能产生大闹天宫故事的说法。这部分内容发表于50年代,在那个阶级斗争的年代,作者敢于坚持这种论点,需要十分的勇气。此外,从西游记与俄罗斯传说高度相似性可以看出,文学作品源于社会现实,如果两个文明的社会现实基础相近,就可能各自产生彼此神似的故事。

其次分析了孙悟空人物的塑造和性格形成的几个原因

(1)“市民小说”:将西游记与三言两拍中的故事进行对比,如《宋四公大闹禁魂张》中的“赵正激恼京师”和《七侠五义》中的白玉堂闹东京,说明孙悟空的形象部分来源于江湖传说里的英雄豪杰,同时将孙悟空与猪八戒的形象对比和打诨逗科源于市民阶级与农民阶级的对比和戏曲中的搞笑桥段

(2)“英雄小说”:将西游记与水浒传进行对比,尤其是鲁智深和武松的形象,说明孙悟空任侠、无畏、浪漫主义精神来源于对英雄人物的崇拜

(3)“童心说”:将西游记的故事看做是一部童话,将取经看做一个冒险的故事,如妖怪们几乎构成了一个动物世界,故事情节和语言充满了童趣等等,这就为我们解开了一个疑问,为什么西游记里有很多前后不一致或者逻辑不合的问题,如孙悟空为什么前面强后面弱….因为在童话故事里,有趣、吸引人才是第一位的,我们以成人的严肃的甚至是挑剔的眼光来看待,就已经说明我们失去了童心和童趣。

以上观点均为作者一家之言,是否合情合理,姑且自行判断吧。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