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正红旗下·离婚读后感1000字

正红旗下·离婚读后感1000字

《正红旗下·离婚》是一本由老舍著作,鹭江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页数:39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正红旗下·离婚》读后感(一):读书日记

很可惜没有写完,像《红楼梦》还有个后人接续,虽不一定是那味了,可也顶儿那么点“慰籍”,或许世上的事本就很难“团团圆圆”的吧。老舍是正黄旗人,他笔下的旗人早已被那一碗碗吃食和一片片的鸽子玩物淹没了那百年前的勇气。

“两百多年积下的历史尘垢,使一般的旗人既忘记了自谴,也忘记了自励。我们创造了一种独具风格的生活方式:有钱的真讲究,没钱的穷讲究。生命就这么沉浮在有讲究的一汪死水里。”——《正红旗下》老舍

最喜欢看老舍写人,字字里面都带着些看透不说透的讽刺劲,越是调侃,也越觉得悲从心中来,越是幽默,也就越觉得骨子里是悲哀的。关于婚姻,关于那人生百态和官场中的那些算计,这么多年过去了,有些事变了,有些事或许永远也不会变。《四世同堂》中的祁瑞宣,《正红旗下》的二哥,还有这本书里的老李,都活的那么拧巴,缺少一鼓作气的勇气,这是不是老舍自己心里的那些“拧巴劲”也在其中呢?

“介绍婚姻是创造,消灭离婚是艺术批评”

——《离婚》老舍

2019—2021读书记录,第148本。

《正红旗下·离婚》读后感(二):练得身形似鹤形 云在青天水在瓶

正红旗下·离婚

9.4

老舍 / 2017 / 鹭江出版社

中篇《离婚》,很妙。

旧时的财政部衙门就是一座将倾的大厦,被粉饰的太平景象只俨如薄纸一张,吹弹可破,底下尽情地藏污纳垢。这污垢还能分出三六九等。

三等如张大哥们,总也八面玲珑,逢迎周全,喜以“做媒”行善举,却总也在成全之下罔顾黑白曲直;

六等如吴太极们,喜以正直、才气、端庄面目自居,实则私欲贪婪,腹非心谤,极善于向权柄掌控者妥协,做帮凶非此类人不才;

九等如小赵们,权倾一时,贪墨凶残,乘人之危,玩资源于股掌之间,恶不不赦。

……

若要在此世间活出个一等人品,非得与社会不妥协、不敷衍,舍身成仁不可。

所以,庸才老李和废物丁二,这两个人物才真真切切地是老舍先生的处世态度,虽身处混世痛苦挣扎,然心之所向高洁傲岸,真叫:练得身形似鹤形…云在青天水在瓶。

《正红旗下·离婚》读后感(三):八旗子弟的讲究和老北平人的敷衍

毕业这么多年,还是头一次认认真真得读老舍的作品。《正红旗下·离婚》这本书选取了展示清末中下层平民生活的自传体小说《正红旗下》和展示北平政府机构财政所小科员生活的《离婚》两部小说。

《正红旗下》是老舍未完成的一部作品,以“我”的视角,展开清末八旗子弟为主的中下层平民的生活。从“我”出生至“洗三”过程的前前后后,到山东人王掌柜与“眼睛多”多老大之间冲突的不断升级,把八旗子弟的骑兵、头衔,各家之间的人情世故、风俗礼节,以及不同人物的性格、处境,都描摹个清楚。而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莫过于八旗子弟的讲究。从他们对官职等级的攀比、婚配条件的斟酌、人情来往的说头、节日及日常吃食的挑拣,真是事无巨细,没有规矩罩不到的地方。而这“讲究”,就是他们的生存法则。只是这法则是大清朝的强盛时期形成的,却并不适用于没落的清朝末年。

八旗子弟自恃在旗的身份,以及朝廷历代的丰厚俸禄,坐等“吃皇粮”,虽身无长物却又自命清高,只求混得一官半职得以倚仗朝廷的供养,不肯掉了丝毫的排场和架势。哪怕越来越少又掺杂的俸银早已无法维持他们的优渥生活,他们也丝毫不肯走心打理,依旧闲逛、遛鸟、各项玩乐不肯削减,寅吃卯粮,先赊后还,抵押房契……日子已经过到了山穷水尽还“穷讲究”,真真是活在大梦中。

其实《正红旗下》如果继续写下去,洋人和“眼睛多”为代表的“二洋鬼子”必然会极尽挑拨之能事,把王掌柜、十成等一干平民进一步逼上绝路,而“我”一家、大姐夫一家、福海二哥等也都会更难维持生计。在那个行将崩塌的年代,底层平民在中外各种恶势力的碰撞和欺压下,挣扎求生,举步维艰,原有的生存法则早已不灵光了。记得N早以前,1987年,有部电视剧《八旗子弟》,潘长江、李丁等人主演,对清末八旗子弟的群像刻画的很突出,他们的荒唐、麻木,真是让人恨不得一巴掌把他们打醒。而剧中二妞和朋友们通过奋力反抗,终归奔向了自由光明,这便是最大的希望。“讲究”已经过时,反抗才有希望。

《正红旗下·离婚》读后感(四):老舍笔下民俗民风的诗意记忆

美国研究老舍的著名学者宁恩承先生在一篇纪念老舍的文章中写道:“如果作家可以按民族分类,三百年中满洲人有三位杰出的小说作家,可称为满洲三杰。第一个是《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第二个是《精华原作者》李汝珍,第三个当推老舍。”且不说曹雪芹和李汝珍,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带有明显的满族民族特色而有成就卓越的满足作家,当非老舍莫属。老舍是满族人,他热爱并熟悉本民族,有着刻骨铭心的民族情结。在几十年的创作生涯中,老舍用他的大笔浓墨重彩写下满族的民风民俗,写于60年代初期的小说《正红旗下》更是其中的佼佼者。

老舍在这部作品中以自传为线索,表现社会风习与历史的变迁。随着老舍的笔在舞台上呈现一个个鲜活的人物——温和老实的父亲、勤俭朴实的母亲、尖刻自大的姑母、吃喝玩乐的大姐夫、蛮横无理的大姐婆婆、无过是福的大姐公公、聪明能干的福海二哥、奸滑钻营的多老大、性格直率的多老二、正直善良的老王掌柜,倔强耿直的王十成、养尊处优的定大爷、逍遥自在的博胜之、妄自尊大的牛牧师……一朝子民,他们在自己的世界里都活得有滋有味无忧无虑,可当他们赖以支柱的大清王朝摇摇欲坠破碎飘零时,他们的命运就同样不济了。

《正红旗下》是老舍建国后创作的唯一一部长篇小说,共写了十一章,约八万字,从描写内容和结构安排来看,它只是一部未完成的自传体长篇小说的开头。小说以旗人出身的“我”为线索,以“我”的视角为窗口,观察了清代末年的人世社会,写了“我”的出生、洗三、过年、满月以及与之相关的王掌柜受欺侮等生活细部,展示出满族旗人丰富的民俗风情和文化蕴涵。

与其他描写市民生活的作品比较,《正红旗下》最突出的特点是:作者不是简单客观地描写清末旗人的生活,而是站在历史的高度,以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形象地写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老舍清醒地认识到:一个朝代的灭亡,首先是由于统治阶级自身的没落、腐败造成的。清朝的灭亡也是如此。老舍夫人概括这部小说时指出:“老舍通过各色各样的人物形象要告诉读者:清朝是怎样由心儿里烂掉的。”这个概括恰如其分。

作为满族作家的老舍,在小说《正红旗下》中用亲热温情的笔触对满族的民风民俗作了诗意的描绘,给世人展现了一幅生动真实的满族社会生活画卷。他在叙述本民族的社会习俗与历史变迁时,在亲切形象的描绘中也伴随着冷静的对民族性的批判与反省,老舍痛惜本民族的衰落,为满族人沉醉在小刺激与小趣味里的文化而痛心疾首,热忱地呼唤民族文化的新生。作为记录满族民俗的一部著作,毋庸置疑,《正红旗下》是当代满族文学的瑰丽珍宝。

《正红旗下·离婚》读后感(五):老舍的厉害之处在作品里尽显

纵观国内文坛,若说谁的文学造诣最高,个人认为,老舍敢说第二没人敢说第一。我之所以这么说,是从作品成就和文学素养两方面综合考量的,首先他是个十足的艺术家,是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其次老舍曾在诺贝尔文学奖的评选中,以最高票数当选;最后他的作品涉猎极广,小说、话剧、散文等无一不是精品,其作品深度和宽度都极具代表性,充分反映了社会现实。

老舍出身贫苦百姓家庭,从小与下层民众接触,对劳苦大众的生活状况和心理有着较为深入的了解,因此他的作品题材广泛,思想深刻,其中最为人称道的是语言,通俗流畅、生动形象,并用地道的北京话写北京人,散发出独特的京味,富有生命力。同时生活气息醇厚,活泼有趣、质朴自然,对地方风物和民情风俗的描写,真实而又感人,具有独特的魅力。在老舍众多作品中,如果说《四世同堂》是最能体现其深刻思想的作品,那最能表现其幽默语言风格的的代表作一定是《离婚》,而最有可能成为他最伟大作品的只能是《正红旗下》。

庆幸的是,最近在读的《正红旗下·离婚》便选取了老舍这两部经典小说,合二为一,不带领读者回到老北平,感受那时的百姓世俗生活,更让读者同时领略到老舍的语言与思想,读来颇有一番趣味。其实严格说来,《正红旗下》还不能算是一部作品,因为它并没有写完,老舍只写了11章就被迫停笔,之后再未动笔,实在叫人遗憾。老舍是满人,隶属于“满洲八旗”的“正红旗”,这也是书名的由来。他一直希望以自身成长经历为素材,创作一部反映清末社会现实和旗人生活现状的长篇小说,以此表现社会风习与历史的变迁,进而反思本民族衰败的原因。

所以说《正红旗下》充满了浓郁的自传色彩,老舍以“我”为视角,讲述了“我”出生后一个月内的故事。当时正逢清朝末年,曾经风光无限的大清王朝已摇摇欲坠,社会动荡不安,随着义和团运动的兴起,洋人的入侵,百姓们看似平静的生活被打破,沉浸在享乐世界里的八旗子弟如溺水般争扎起来。在老舍细腻的描绘下,塑造出一个又一个鲜活的人物,他们的过度乐观,更显得麻木不仁,不但是当时社会的真实写照,还折射出整个社会的悲哀。面对社会的动荡,这些身处历史洪流的大清子民,都将走向不同的命运……

至于《离婚》,顾名思义,讲述了民国时期几个家庭的婚姻危机。就内容而言,其实对如今的年轻读者缺乏吸引力,归根结底就是小市民的家庭琐事,可为啥还说它值得一读呢?就在于书里的语言魅力,相当的幽默,于调侃中带点讽刺,最后又毫不留情的批判。故事围绕北平几个小科员的家庭展开,因为各种原因,居然都在闹离婚,最为典型的是老李。他是个文化人,受过高等教育,却在父母的包办下,接受了一个没有共同语言的妻子,但他内心始终渴望拥有一个“诗意”的爱人,然而一切只是想想而已,老李终究没有离成婚。或许婚姻真的是凑合过日子,每天想着柴米油盐,哪还有那么多“诗意”。

两部小说,同样是描写小人物的故事,却呈现了不同的社会现实,尽管不可避免的带有时代的烙印,可放眼当下的社会,依然有不少借鉴意义。或许这就是老舍的厉害之处,他的作品总让人受益匪浅、感悟颇深。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